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P4

  ..续本文上一页要,他们的意识,他们的生活习惯去生活。我们内在依然超越,我们的表现要符合大众的因缘,符合家庭、社会的某一种道德标准。如果证到本性一丝不挂,没有道德伦理,但在因缘当中要权巧示现,穿衣服不是因为自已要好看,是因为众生喜欢。令众生欢喜,所以有种种表现,但你千万不要陷进去,众生说你的衣服好看,你就开心了,那你如果真的开心了,那你就陷进去了。如果众生喜欢你,对你非常好,你因此而感动,然后回报给他一种爱,执著的爱,那你就陷进他的爱里边去了。不要因为人而动心,但是你可以施予你的一切,妙就妙在这个地方。

  你能施予爱,施予慈悲,对众生利益,但是你的心不要动,你不要陷到他那里去。因为这个人对你特别好,你就激动不已。噢,太开心了,你对我这么好,我再加倍的对你好,这样就陷进去了。做老师的都一样,弟子很孝敬,老师很开心,我要加倍努力帮助他们,那师父也陷进去了,师父不能在这里面有所动心,师父还是很平常,还是和弟子一样,如果师父高高在上,师父也成魔了。这样的师父抬得越来越高,师父的傲慢心、自私心都起来了,那就成魔了。

  师父您越平常我们就觉得您越高?

  我也没有觉得平常啊。

  没有平常也没有高?

  是。

  你的心里面也是要这样,也没有平常也没有高,如果你还有高在呢,你还有障碍的,你被我障碍了。但是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这样做,众生的因缘不同,众生的执著不同,在随缘当中,一步一步来,一个一个层次来,不是一下子能就把众生的执著敲掉。有的人对师父恭敬,他才能去修,我们给他恭敬,到他可以把这恭敬拿掉的时候,我们给他平等。手拉着手,师兄弟一样,平等,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过程,这叫权巧。权巧的示现,在每个人面前可能都不一样,都不同,表现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众生就无法了解,很难分别,但是他应该通过这样的因缘接触以后,了解自已的内心,是不是得到解脱,得到安宁,得到智慧;是不是世俗那些执著的问题,是不是已从此解开了。通过自已的心去看师父,通过师父的语言来看自已,然后你在你的生活里面,用自已获得的智慧来体现出来,应该是这样才是对的。

  43、梦中真正的自己

  做梦还知道做梦的你自己,那行啊。你就看见自己去做梦吧,时时刻刻看着,这就是六成就法里面的梦瑜珈。时时这样观照,在生死当中就获得自在,就不再落梦境当中,很好的。

  做不到的不要勉强,使自己睡眠影响,力量不够时不行的。深睡、神足、心明、知照、了梦、作主,是梦瑜伽的过程。

  44、明心

  明心:知道自己任何一个心态,去化解它;见性:见性本有,明心不可得。

  见性的时候,心也不可得,不一定去明心,正在明心的时候,性也在心当中,无所谓见和不见,即是一个又是两个。

  45、每个法都是圆满法

  每个法都是圆满法,只要走到底都能成就。

  和本性不断的相应,这里面就会有所开发,善根、功德等等,开发以后,会打破很多东西。身体的障碍呀,心理上的障碍,缘份的障碍,睡眠的障碍,欲望的障碍,我们的能量逐渐的会显现出来,能量、善根、功德会自然显现出来。但不明白开发功德,产生了执著分别,叫落魔道。迷失了本性,获得的功能神通极力地去应用它,推广它,这就是魔的行为。这个见性的人不等于你就没有魔,也依然会有魔。你落在一个地方,执著了就变成魔。口头禅,讲得很好听,破别人善根,断失,这就是魔;讲些题目别人答不出来,(让人)心里很痛苦,很不安,这样久了以后,也会成魔;或者认为淫欲无碍,提倡淫欲,广行淫欲,这样也会成魔。不能故意去提倡什么,执著什么,故意去建立什么。但是通过一种方便去破斥什么,有时候方便时建立,建立后再破斥,在你的内心来讲什么都没有。这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如果你内心有东西,以这个东西来提倡应用,这个就成为魔。只有你内心里面没有东西,随缘度化,那么你始终不会成魔。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你不动心,通过修证心地法门在见地上首先做到没有东西。

  哪能保证十年后说十年前说的话还是对的?

  对的,见性的境界始终是一贯的。

  刚开始见性和成佛这中间没有变化。这才叫见性。

  46、尝到了一滴水

  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是说事用上,见性以后,还要破思惑,破执着,在缘起上还要进一步的破。使法身更加广大圆明,更加圆满,更加彻底,无限制的开发。但是最初的灵明智光和广大法界的法身光没有区别。就象我们尝一滴水和广大的海水没有区别,但你并不等于拥有了广大的大海,你只是一滴水,尝到了一滴水的滋味,你已经认识了大海。所以说见地上的圆融、透彻不等于修证上的圆融透彻。所以通过见地的透彻,在事相上磨练,不断的转变,一直到我们在一切缘起事相当中,也同样圆满透彻,没有障碍,那叫证道。

  顿悟之理与佛同畴,你所讲的一句话等于佛的话,不会有一点错误,但是你能讲这句话,讲的很透彻,也不能说我说的就是佛所说,如果认为我就是佛的话,那就是魔说了。

  无论横说直说,你的话不会违背佛所说,这叫真正的彻悟,如果你讲的话会违背的话,那就不是彻悟。无论怎么讲都要不会违背佛法,才叫彻悟。

  47、见地圆所行为立

  见地圆所行为立,这个时间还很长,一生不退必成圣果。能够解脱生死,能够成为三界外的圣人,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再退转、再染污。他的真实的境界永远不会退,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他都不会染污,比如说遇到世间的五欲、男女,或者生死颠倒当中,他所证的道不会退转。

  小乘破见惑。大乘一破一切破,但只是智慧破,而不是功行破。直到功行圆满,才破尽一切。

  如果在空性当中,灵知了了,只是破见惑。如果在烦恼当中,他也见性,知道烦恼不可得,知道在尘沙惑一切众生一切法门当中,也能够了达这一切,也是本性的显现,也不执着,也能通达,也能明白。如果他在一切无明(无知)分别、无分别的彼此的执着,如果能通达不二,见到真实的实相,那无明惑也破了,同时破。

  破见惑,非常强,其它惑就弱一点。无明惑就更弱了,只破一点,没有完全破。只是破无明的边缘,还不到破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即是彻悟,而且证了,证法身了。在一百个世界可以现身做佛,八相成道。体性上悟没有变化,智慧上有彻不彻,境界上有圆不圆,位置上也不同。以前见到的不是很清晰,很透彻,到后来,越来越清晰,明了透彻,圆融广大;作用上,力量上有变化,以前见性只保自己,后来所见的性,能够透过境界来利益众生,由于力量大众生当下就见性,你的加持力使众生跟你讲话的时候,哈的一下就见到了。

  48、无明的四十二品

  无明的四十二品破起来是要一品一品破?

  一般是这样,一品一品的破。

  那一簇破三关,犹是箭后路,是从理上说的?

  是见上的破,而不是事上的破,事要渐次断尽;理上的顿悟也要好几次,通过后得智使根本智得到提升和圆满,师父的开示就重要在这里。增加了信心,哈,就是这样,更加肯定,从上诸祖就是这样,你现在也获得了,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意思。

  49、我笑骑牛更觅牛。

  我笑骑牛更觅牛。是说见道了就不用修道了吗?

  就是说见道以后在我们本性上修,不要在心外修,见道以后还另外执著一个修道,另外执著一个方法,那就是骑牛觅牛。本身是牛啦,用这个牛好啦,但是本身不离一切法,如果你能够通过本性去运用的话,那么什么东西在本性之外呢,你吃饭也是法,睡觉也是法,持咒,做工作哪一个不是修行呢,哪一个不是法呢。

  反过来讲一切都是佛法,这就叫无修之修,不是绝对的无修。

  很多人认为无修、无证、无得就好了。不是,见到本性以后无修之修,无证之证,无得之得,不是没有证,是无证之证,无修之修,象一个穷人,他说我钱不在乎,一百万一千万都无所谓,但他还是一个穷人。如果他得了一百万一千万,在家里,他说我无所谓,那是无得之得,他的以无所得之心得到了这笔财富,这叫作真实。这里面区别很大,一个人在烦恼习气中能化掉,化掉以后,他说我没有修啊,本来没有烦恼啊,那这样的话叫真实,本来没有烦恼,因为他不著在烦恼上,烦恼来了,他能化掉,他不落在上面,这才叫无修之真修。

  50、本来无一物和时时勤拂拭。

  也不妨用“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和本来无一物一样的,没有区别。只要在见上不立,不落在本来无一物上,也不落在时时勤拂拭上,两边都不立,即本来无一物而不著在本来无一物上。所以说我们的心性不著在空寂上,那么妄念来了,烦恼来了,我们要把他化掉,化掉的时候,不落在化掉上,不落在这种烦恼上,那么虽然时时勤拂拭,还是本来无一物,这叫圆融。

  51、往生极乐末法时期是否必要?

  往生极乐不是临终的事情,就是现在的当下,你的心通过觉照,获得清净,清净之后,在你的内心当中显现自性的光明,显现阿弥陀佛的愿力。显现种种庄严,显现净土的功德,可以说是往生净土了。这是事理圆融的净土,以这个净土应用在人世之间来关照众生,来慈悲众生,就是度众生。以净土的功德来利益众生,来回向给众生。不是说我们力量不够,等到临终或现在多念佛那是往生净土,那是接引的方便;接引众生要有智慧,执著重的人的一种方便。而你要现量的显现净土,显现阿弥陀佛的功德,让你自己成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这个世界上等于你住在净土里而让一切众生通过你的教导、通过你的慈悲使他们化作净土里面的圣贤。

  52、修禅密法门经过四禅八定吗?

  一般来讲都要经过的,有时候就是很短暂的过去了,不执着而已。但进入实相正定之后呢,四禅八定就消失了,因为是灵知了了,不须要这种定了,那是死定,是比较死的一种次第过程。本性受到定境的…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