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P6

  ..續本文上一頁立覺知。

  本來原來就有啊?

  對!本來就有,每個明白的人都知道本來就有啊。

  這麼簡單啊?

  船子和尚也是以死證明我得到的也是這個,別無奇特。

  (默然)

  73、契入阿彌陀佛信願之海

  淨土行人,不斷契入阿彌陀佛信願之海,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就如在淨土裏面一樣,清淨莊嚴,不受染汙,使自己體會到雖然人還在娑婆世界,但是與淨土不違背。很多人有一種矛盾,心裏覺得這個世界染汙不清淨,心裏面不安,不能安心工作,安心生活,覺得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很想早一天往生,又擔心能不能往生,要把這個矛盾的心理化掉,把西方的功德莊嚴引用到現實中,進一步體味到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阿彌陀佛在這世界上度化衆生,種種示現,這樣的話你能安心于任何時候,安住于佛的光明,以你的智慧和慈悲來利益衆生。

  74、爲什麼見不到整體的夢境?

  被我們的自心所障礙,我們身心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心裏面有很多東西,被我們情根所障礙,我們受製于我們的目前,眼睛不能超越色,耳朵不能超越聲音,根塵相對的當中,我們給它束縛住了,因爲什麼呢?不空。心不空,身體不空,境界不空,因不空的緣故不能顯現全體的法界,諸法的實相不能顯現,如果我們的身心世界化空的話,那麼法界的全體完全顯露。阿彌陀佛就以意方便來顯現淨土,以清淨的夢幻來轉變染汙的夢幻。然後使人出離染汙之後,獲得解脫,獲得莊嚴,然後再回到清淨的法界,原本的法界,這是一個過程,像一個惡人先讓他成爲一個善人,然後把善也去掉,回到真實的地方來。

  75、真正的開悟後是無念是正念?

  正開悟的時候,無念即正念,正念即無念,無一切分別之念,正念分明,了了分明。親切了知,在了知當中呢,不取不舍。無有分別計度,種種比量,它是全體的現量。現量所現的一切萬法是它的當體,是它的原來,是它的真實。所以說無念當中,正是正念了知,雖然正念了知,而無一念可得。

  76、少年一段風流事

  “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這句香豔體的禅詩是什麼意思?

  明心見性的一刹那,離開了根塵世界,靈知了了的時候,這種感悟,這種體會,永遠也不會忘記。

  像情人四目相對的觸電一樣,那種只有他們兩個知道,那種感覺,明心見性也只有自己了知,別人無法了解,沒有辦法討論。獨自知,只有一個知,這個知上,沒有其它知,真切的了知,不是指那個(男女陰陽等等)。“只許佳人獨自知,”男女情欲的事情都是末邊事,垃圾一樣,沒有什麼大事,只要真見佛性,在家人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但心是不動的,心一動本性就覆蓋了,馬上回光返照。到後來這些都沒事,沒有這些事情。自然沒有事,雖然沒有事,如果別人有事(夫妻對方),你不妨做遊戲,而你如如不動。那麼這是機緣中的事,機緣中的事是機用,大機大用,對于你自心沒有障礙,所以這些不須要研究。這句詩表明了見性的感受那麼深刻,只有自己知道。

  77、見性以後,透過境界

  見性以後,透過境界,調伏習氣,靈知了了,然後顯現自性的大光明藏。顯現自性的功德,然後透過一切的關。透關是自然的,緣來了就透,在緣上不住,無礙,這叫透關。不是找一個關來透。過去我們有很多緣,有兄弟姐妹,也做過夫妻。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他們可能會來,可能會遇到。有的事情有的是報恩之緣,有的是報冤之緣,都可能出現。而我們在這個顯現裏面如如不動,透過它,走過這條路,自然的利益他們,把他們情執也化解了,冤債也化解了,友誼也化解了,我們欠他的債一一化解,無礙。化解到後來,我們能夠做到在一切境界當中自在,然後現大圓光明,十方圓明世界自然會顯現。

  見性以後自心澄現于萬法的時候,安住不動。

  78、悟了實相的悟才是大悟

  見性以後,修虹光法,開五智,成就即身成佛的道業。上師認爲不修虹光法也能顯現光明,到叁地以後,就能顯現光明。見性以後在六根當中,在一切緣當中,沒有影響了;到二地,自然能持好戒律。不持而持。

  在境當中,難忍之事,壓力、疲勞、是非、能安忍不動是叁地。第叁地忍過來了。就放光了,這是真實不虛的。你要加持一個人就容易了,你放一道光,一照。哈,這個人就感受到了,就能見到這片光明,消除業障。

  到了第四地,覺照越來越強,日夜成片。任何時候一片當中,再也不間斷了,成片當中起覺照的力用,任何時候都是朗朗的覺照在一片光明,再也不會覆蓋。在一片光當中,意生身就出來了。一個身化出來,到哪裏去度衆生,從這裏出來的,這裏(真心本性)出來的才是真的。

  第七識沒有執著就化出來了,肯定放光,而且會有神通,是真神通。(不是鬼通報通等)

  開始是個小孩子,發著金光,會變化,開始不能說話。只能從定中出來,還不算成道,只是小成就,但肉體無所謂了。(這)只能算是應身,不是真身,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的是真身。(師此段講的是顯應化身,爲本性的起用,切莫著相做爲評判成道的標准,無生無滅之法身,方是道的根本)

  一般禅師修到叁地,叁地以上記錄下來叁千多位,未記錄的更多。重點在前面,後面這生不到來生也會到,最起碼要四地,這點做不到就沒有把握了,做到了就可以度衆生了。

  真正的悟叫不二,只悟到靈知了了,還是小悟,叫見性。悟了實相的悟才是大悟,悟諸法之實相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但不是一種道理,不是概念所說。在具體的事情上,當它顯現的時候,你都能夠當下悟到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非實非虛。在你的概念上已經超越了世俗的感覺,你對一個善的人是不是對他好一點;對惡的人是不是討厭呢?如果你有這個在,就不算是徹悟。徹悟的人超越概念,超越是非的分別,超越好壞的度量。他在一切境界當中,他的心不會因爲境界而成比量、概念、執著。一個最壞的人到你這裏來你不會覺得他壞,不會落在壞上,一個妓女開悟了,(考驗禅師)那麼禅師去見她,妓女脫光了身體相見,禅師不會覺得你怎麼這麼樣難看,你怎麼這個樣子相見呢?他沒有啊!還是相見,這樣叫徹悟。對生與死,對來與去他明白沒有動,沒有生死可得,沒有來去相,這種悟叫徹悟,遇到很慘的事情、很不好的事情,他的心知道不可得,不會落在上面,這叫徹悟。像德山托缽,這叫徹悟,而且叫末後關,不但悟上能做到,而且實際當中能做到。

  79、楞嚴經舍識用根怎樣用。

  根也不用,識也不用,一切不住,根和識都不住。

  最好把名相差別的東西都化掉,化做廣大的覺照,覺照也是方便說,無念無覺,即念即覺。

  那麼用聞性?

  性也是假名。

  80、透脫自在的時候

  通過修法,一切打破。一切相對境界,所有的概念所有那種建立起來的東西。因爲他去呵佛罵祖,一法不立,所有的東西全體都把他炸壞了,全體都壞掉,兩邊的東西,淨和染,好和不好,徹底打破後悟到了自性的圓照,圓現。本來沒有染汙,沒有是非,沒有好惡,沒有聖凡,都是一念靈知的顯現,這個時候體證到靈知無所不在,是萬物的根源,由這個根源顯現一切萬法,所以說都是平等一如的,沒有差別相。但是如果沒有徹底破掉,那麼心在這個方面有分別有執著就有對比。

  禅宗真的破得徹底,自己在這些境界上似乎不會動心,無論染與淨,處與非處,時與非時,善與非善,一切處他不動心了,這叫透脫。透脫以後他不落知見,不落語言上,不落情感上,見地上任何時候不落兩邊的見,講出的話見地上不會有落處。一不落于自住的境界;二不落在別人的境界上;叁是情感上沒有落處,這是很難的,情感上沒落處,思惑才能斷掉。叁種沒有落處,透脫自在的時候,再轉過來,以自心體現的光明清淨智慧慈悲願力來隨緣建立衆生,在不同的衆生的因緣當中,顯現不同的行爲,都是爲了度衆生超越他的分別執著,超越他的業力,幫助他回到真實的地方來。

  81、禅密結合的話又是很殊勝

  真正透脫的人不多,很多人會在事相上,境界上,功行上,去粘著,去執著。用功的人要做到一絲不挂,但是不能妨礙別人,到二地起碼要修到外不損惱衆生,內不染汙于本性。生生世世因緣當中該報恩的要報恩,該了緣的要了緣,冤家來了該受的要受,以無受而受,以自性如如不動走過這條路,和密宗有點不一樣。但禅密如果結合的話又是很殊勝。以禅的透脫無礙再顯現佛菩薩的功德,再顯現密法的威力。那要迅速的多,成道要快得多,不可思議。因爲本尊或成就者的力量能夠攝持一個見性的因行的人,使他迅速開發本有的功德,要快得多,光憑自力來消融可能一輩子還不夠。

  無上密打破了從染汙散亂走向清淨的觀念,禅宗直接體悟,就是無上密乘都是自心所現。密宗說吃肉,喝血,都是功德,爲什麼呢,顯現于一種世俗的染汙顛倒,最不幹淨的地方他在這個地方能夠體現到道,體現自性。但這不是常人能夠做得到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功行見地的話,就是有罪了,就會墮落。所以這裏不是粘著的問題,是你的心是不是真的沒有挂礙,是不是在這裏還有障礙。無上密乘安住于本心而澄現于萬法,澄現萬法與你的自心不一不異,完全圓現。所以禅宗行人一般不顯現莊嚴不顯現光明。但是爲什麼不同于佛境界呢?因爲不現佛相,因爲他不禮拜佛,不觀佛的身,佛的相不會顯現;不念咒的話,本尊不會顯現,但光明肯定會顯現,朗月當頭啊。禅宗在這個地方也要打破它,打破它才能走向平常,打破執著在事事物物上透過來,世法佛法上透過來。修密宗在本尊現前的時候,會著在這裏面,到後來又通過反面的事物來把它打破,才會成就獲得大圓滿。到了大圓滿,禅與密就是一家了。

  82、綿密覺照不加任何方法

  身體起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是綿密覺照不加任何方法,不能著在身體上。不執著身體,把身體化空,是最好的修身方法,你去體…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