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當你一天到晚都沒有身體時候,還說話做事,身體自然不會漏。
最大障礙是身?
不是,是心,身體本來沒有障礙,你執著了,身體就有障礙,心念對身體有執著,對身體不執著不染汙,它自然融化,你坐下來就空了,氣脈自然運轉。
修一百天,一百天不見人,精進用功,功德不是向外做,功德是自心的顯現,自心具有功德,隨緣都在利益衆生,不在外面做。
一種解不開的或想不開的問題。特別是年青人面臨的問題更多,修到後來智慧現前,一切明白,沒有問題了。
是不想問題了?
不是不想,沒有問題可想。就有悟的智慧,這個地方正好用功,下手用功。
83.修行的時候忘記了修行
講課不做講課想,沒有分別,心安住在歡喜當中,安住在自然當中,功夫就會繼續下來。
把修行當做一種負擔,就不會快樂,修行的時候忘記了修行,修行和你內心相應,覺得修行是你本有的事,本身的事情,修行的本身就是快樂,你在教書和親人在一起生活,也是快樂,沒有不快樂的東西。你把不快樂的因轉掉了,就是快樂,你要觀察什麼是不快樂,覺得生活不如意覺得別人對你不好,把它去掉就快樂了。快樂是每時每刻出現的,但是被自已的執著壓抑住了。
看到一朵小花開了,看到藍天,自已以笑臉對人,別人也對你笑得很開心。
一旦想到自己,想爲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你不會快樂,計較自己利益的時候,不會快樂,計較別人對你的表情,對你的態度,不會快樂,我們無所計較,這快樂就來了。
84.一心不亂才能往生?
不一定說不一心不亂就不能往生。臨終一心皈命阿彌陀佛也能往生。
不僅僅要培養一心不亂,要培養很多方面。比如信、願、正見、發心、回向,以及許多功德。
85.應該很平常
有時打坐用功的人,反而比世人執著更嚴重也有,不通人情,老是妨礙別人還不知道,老是覺得自己修行,這樣不行那樣不行,和別人不能相融,相處。因此,不能擺出是修行人的樣子,應該很平常。
86.不要壓抑自己
不要壓抑自己,但要有修養,修養和壓抑是兩碼事,因爲你修養高了,很多事情上你不會動心,不會執著的,不煩惱。壓抑呢,該笑的時候不笑,該哭的時候不哭。該做什麼的時候不敢做,壓在那裏。有修養沒有壓抑,修養上去了,你自然而然不用壓抑了,沒有煩惱,自然你的性情非常直爽,非常輕安,做人非常有意義。同樣的事情,做第二遍的時候不一樣了,這叫修行,同樣的話再講一遍、同樣的事再做一次,就更好了,內涵深刻了,這叫修行,禅宗講心心不異。
與同修討論,任何時候不持反對意見,任何人都有一定認識,都不是完美的,培養涵養,包容別人的意見。但可以善巧破見,方便指引。
87.人生的藝術
一生當中修好了,臨終自然會好,爲了死而修行,我覺得不值得,不是爲了死而修行的,是了活著,是爲了好好活著。而修行,是爲了這一天的活著到明天的活著,從這一生的活著到來生的活著,了生死是對生死的執著把它了掉,把不好的煩惱了掉,叫了生死。解脫,解脫我們現在的束縛,現在的痛苦、煩惱、執著,人都是怕死的,不說死他不會去修,但有的人根基好,對叁惡道不怕,對死也不怕,他要怎樣去體現人生的價值,才去修,這樣人叫大根基人,使這一生過得很好,而且這一生使周圍的人也過得很好,活得很有意義。
把智慧修養、人生的藝術傳給學生。
88.生死自在
中脈開的人,嗔恨心一起就死掉了,嘿..嘎(誦咒),是中脈不足的人,不得以的修法,中脈足的人,吽、吽(數聲)中脈就開了。
中脈開了,想著你要去的地方,一直念吽 , 幾天就走掉了,或力量強大的人,結金剛拳,幾口氣,就走掉了,住在淨土當中,或選擇胎門。但這些都還是方便,真正空淨煩惱執著,則身心無礙,來去自由,于生死中得真自在。
89、夢裏入定
知道某一方面習氣,不要重視它,執著它,認真對待,某一天就化掉了。
在夢裏不在于你醒過來,不醒過來,在于在夢裏你知道自己在做夢,在夢裏入定比醒著更好。
90、都是因緣
爲什麼我去見活佛時,他慈愛地看我幾眼。
因爲回家了的人在家裏相見。有緣才有感應,要有根機和緣份的,才能感動他,當然,活佛對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
對人對事不要執著都是因緣。
91.睡眠和修行的關系?
睡眠前不要太勞累,不是因爲疲勞而睡。顯現一片光明中做遊戲。
顯現化身,清淨光明自在和這一片光明是一體的。
還有呢?
遍法界是光明,遍法界是化身,遍法界是智慧,遍法界是福德。
不要落在目前的感覺上,想哭的時候不要執著我要哭,哭時不再是哭,笑時不再是笑,做什麼事,都是如是如是去做,身心如如不動。
92、佛的拈花微笑是怎麼回事?
如來藏心沒有辦法說,從有言說達無言說,拈花當中,沒有文字,沒有內容,沒有道理,那麼佛也沒有說,當時的聽衆也沒有聞,無說也無聞。正在拈花的時候,迦葉尊者破顔微笑,他領會了,領會是他心中的開花。佛正示現的時候正是實相妙心的顯露。因爲萬法就是實相,一朵花就是全體的實相,只要你明白了,就是真實的道用。
一切無非是花,一杯茶,一碗飯,喜笑怒罵所有的境界,你無非是如來拈花,正在這一切變化現象當中,你的心不即相不離相,你的心當處安于空靈的覺知無能覺無所覺。你如果能在一切境緣當中,雖然境緣有變化,有好醜,你的心沒有好醜,沒有變化,你就見到了如來拈花的實相。
所有的日用無非是你自心的顯現,而你自心在一切顯現當中,如如不動,本無生滅本無好醜,本無是非,本無善惡。但是又能顯現是非善惡,一切的變化,就是花,依然能夠開,大自然依然有種種變化,依然有人情事故,這個顯現本身就是道。
心要不動,沒有對錯,但是在別人眼裏你有對錯,即是衆生的執著。也是對你的說法。
93、一切法本無染淨
密宗證到自心所現的一切法本無染淨,本無好壞。通過大貪,雖然具足一切貪,但是法性不受貪染,雖然具足一切嗔,但是法性不受嗔縛,雖然我慢像佛一樣,大慢,佛慢現前,但是心裏面還是平等如一,並沒有慢心可得,吃肉沒有貪著肉的滋味,依然具足大慈悲。雖然喝酒不被酒所醉,依然保持清醒的覺性。透過它見到諸法的實相,世俗人在這上面是最執著的,世俗人執著那種貪欲,執著染汙的境界,起了一種粘著,而修行人拼命要離開它。而我們這個心呢,一切相沒有分別。對自心無所執著,這是修行上的第一步,因爲你心沒有分別,平等對待一切,真心流露,所以你永遠沒有造業的機會,永遠不會煩惱,所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德。但是你還不能利生,只能自了,所以要開智慧,起悲願,才沒有挂礙。
世俗依薰成,勝義本來有。無二圓成義,殊妙行大道。
佛性本來具有菩提心嗎?
一切萬法都是它的顯現,比空還要微妙。
94.可不可說茶缸就是佛性?
就是佛性,但你執著茶缸的時候,就覆蓋了佛性,看不到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凡夫因爲有情感,有執著,就染汙了佛性,在佛性上起染汙,起無明,不能顯現佛性的真實功德, 佛性既有清淨的一面,也有染汙的一面,有善的一面,有惡的一面,它像空氣,它無所不在,在衆生這一邊叫親因緣,在無情這一邊叫疏因緣,一切都是它的組合,它的顯現。
舉手低頭,起心動念,都是海印放光,因爲你的心依然是澄清無礙,沒有爲妄念所迷,所轉,妄念當下全體是我們真心流露。真即是妄,妄即是真,在這個時候,找不到妄念,沒有妄念可得,因爲你說話做事,都直接流露,直接顯現,是一片的透明。明明朗朗,這就叫海印放光。
95.道的根本
請開示色不異空。
色不自色,因心而色。無論色空都是你,你的顯現,你心見色的時候,就有色;見空的時候,就有空;當你心不見心的時候,空也就不再是空,色也不再是色;色不再是色,色就是空,空不再是空的時候,空就是色。
我們總是把空和色分開?
嗯,不可分,也不可合,在你心裏面找不到哪個是空,哪個是色。如果你不入概念的話,茶杯不是茶杯,你不必叫爲茶杯,它是實相,它就是存在,而存在是怎麼體現的,是你的心來顯現的,你的心顯現了茶杯的存在,當你心沒有分別的時候,這個茶杯是好是不好?是怎麼樣?茶杯在你心裏沒有分別,那麼這就叫空。
空就是心空?
嗯。真空在萬物之中,真空在你心的無住的當下顯現。這叫當體而空。當體,任何時候顯現在你前面的時候,它是空的,而這個空就是沒有分別啊,在了知他的時候,沒有分別啊,沒有分別的空叫真空,而能夠顯現他差別的話叫妙有。
喝水的時候沒有分別,不但是喝水,任何事都是這樣,喝就是喝,不作好,不作壞;不做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在這裏面沒有分別、計較,沒有帶著情緒。
要不要明明了了?
對,要明明了了,沒有明明了了是凡夫,是無記,一般人說我喝了也不知道啊,但這沒有用。明明了了,而不作意,沒有分別,這還是第一步。在這個上面又能顯現差別,顯現它的內容,能夠了知它的功能,這又進一步,就是妙有,真空來顯現妙有。
在無分別裏面顯現差別智慧,你會很深刻體驗到一切都是映現出來的,山河大地,人情善惡,都是影子,在你心裏,心是透明的。心透明呢,是一片了了分明。
如如不動了無分別,但是這些事物,都呈現在你的心裏。當體本空認識是對的,但是不是實證?實證不用推理,實際就是這樣的,實實在在就是這樣。人來了,沒有來相,去沒有去相,生沒有生相,滅沒有滅相,事物的差別沒有差別相,在你的心裏面都是同樣的顯現,而且你這個心、你時時刻刻在當下,它是可以把握得住的,不是虛妄的,(不是)要去認識要去勉強的去體會,他就是這樣。就在這裏原來如是,清清爽爽,明明朗朗,但它是空的,的確…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