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P7

  ..续本文上一页会,当你一天到晚都没有身体时候,还说话做事,身体自然不会漏。

  最大障碍是身?

  不是,是心,身体本来没有障碍,你执著了,身体就有障碍,心念对身体有执著,对身体不执著不染污,它自然融化,你坐下来就空了,气脉自然运转。

  修一百天,一百天不见人,精进用功,功德不是向外做,功德是自心的显现,自心具有功德,随缘都在利益众生,不在外面做。

  一种解不开的或想不开的问题。特别是年青人面临的问题更多,修到后来智慧现前,一切明白,没有问题了。

  是不想问题了?

  不是不想,没有问题可想。就有悟的智慧,这个地方正好用功,下手用功。

  83.修行的时候忘记了修行

  讲课不做讲课想,没有分别,心安住在欢喜当中,安住在自然当中,功夫就会继续下来。

  把修行当做一种负担,就不会快乐,修行的时候忘记了修行,修行和你内心相应,觉得修行是你本有的事,本身的事情,修行的本身就是快乐,你在教书和亲人在一起生活,也是快乐,没有不快乐的东西。你把不快乐的因转掉了,就是快乐,你要观察什么是不快乐,觉得生活不如意觉得别人对你不好,把它去掉就快乐了。快乐是每时每刻出现的,但是被自已的执著压抑住了。

  看到一朵小花开了,看到蓝天,自已以笑脸对人,别人也对你笑得很开心。

  一旦想到自己,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你不会快乐,计较自己利益的时候,不会快乐,计较别人对你的表情,对你的态度,不会快乐,我们无所计较,这快乐就来了。

  84.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不一定说不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临终一心皈命阿弥陀佛也能往生。

  不仅仅要培养一心不乱,要培养很多方面。比如信、愿、正见、发心、回向,以及许多功德。

  85.应该很平常

  有时打坐用功的人,反而比世人执着更严重也有,不通人情,老是妨碍别人还不知道,老是觉得自己修行,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和别人不能相融,相处。因此,不能摆出是修行人的样子,应该很平常。

  86.不要压抑自己

  不要压抑自己,但要有修养,修养和压抑是两码事,因为你修养高了,很多事情上你不会动心,不会执着的,不烦恼。压抑呢,该笑的时候不笑,该哭的时候不哭。该做什么的时候不敢做,压在那里。有修养没有压抑,修养上去了,你自然而然不用压抑了,没有烦恼,自然你的性情非常直爽,非常轻安,做人非常有意义。同样的事情,做第二遍的时候不一样了,这叫修行,同样的话再讲一遍、同样的事再做一次,就更好了,内涵深刻了,这叫修行,禅宗讲心心不异。

  与同修讨论,任何时候不持反对意见,任何人都有一定认识,都不是完美的,培养涵养,包容别人的意见。但可以善巧破见,方便指引。

  87.人生的艺术

  一生当中修好了,临终自然会好,为了死而修行,我觉得不值得,不是为了死而修行的,是了活着,是为了好好活着。而修行,是为了这一天的活着到明天的活着,从这一生的活着到来生的活着,了生死是对生死的执著把它了掉,把不好的烦恼了掉,叫了生死。解脱,解脱我们现在的束缚,现在的痛苦、烦恼、执着,人都是怕死的,不说死他不会去修,但有的人根基好,对三恶道不怕,对死也不怕,他要怎样去体现人生的价值,才去修,这样人叫大根基人,使这一生过得很好,而且这一生使周围的人也过得很好,活得很有意义。

  把智慧修养、人生的艺术传给学生。

  88.生死自在

  中脉开的人,嗔恨心一起就死掉了,嘿..嘎(诵咒),是中脉不足的人,不得以的修法,中脉足的人,吽、吽(数声)中脉就开了。

  中脉开了,想着你要去的地方,一直念吽 , 几天就走掉了,或力量强大的人,结金刚拳,几口气,就走掉了,住在净土当中,或选择胎门。但这些都还是方便,真正空净烦恼执着,则身心无碍,来去自由,于生死中得真自在。

  89、梦里入定

  知道某一方面习气,不要重视它,执著它,认真对待,某一天就化掉了。

  在梦里不在于你醒过来,不醒过来,在于在梦里你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里入定比醒着更好。

  90、都是因缘

  为什么我去见活佛时,他慈爱地看我几眼。

  因为回家了的人在家里相见。有缘才有感应,要有根机和缘份的,才能感动他,当然,活佛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对人对事不要执着都是因缘。

  91.睡眠和修行的关系?

  睡眠前不要太劳累,不是因为疲劳而睡。显现一片光明中做游戏。

  显现化身,清净光明自在和这一片光明是一体的。

  还有呢?

  遍法界是光明,遍法界是化身,遍法界是智慧,遍法界是福德。

  不要落在目前的感觉上,想哭的时候不要执着我要哭,哭时不再是哭,笑时不再是笑,做什么事,都是如是如是去做,身心如如不动。

  92、佛的拈花微笑是怎么回事?

  如来藏心没有办法说,从有言说达无言说,拈花当中,没有文字,没有内容,没有道理,那么佛也没有说,当时的听众也没有闻,无说也无闻。正在拈花的时候,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领会了,领会是他心中的开花。佛正示现的时候正是实相妙心的显露。因为万法就是实相,一朵花就是全体的实相,只要你明白了,就是真实的道用。

  一切无非是花,一杯茶,一碗饭,喜笑怒骂所有的境界,你无非是如来拈花,正在这一切变化现象当中,你的心不即相不离相,你的心当处安于空灵的觉知无能觉无所觉。你如果能在一切境缘当中,虽然境缘有变化,有好丑,你的心没有好丑,没有变化,你就见到了如来拈花的实相。

  所有的日用无非是你自心的显现,而你自心在一切显现当中,如如不动,本无生灭本无好丑,本无是非,本无善恶。但是又能显现是非善恶,一切的变化,就是花,依然能够开,大自然依然有种种变化,依然有人情事故,这个显现本身就是道。

  心要不动,没有对错,但是在别人眼里你有对错,即是众生的执著。也是对你的说法。

  93、一切法本无染净

  密宗证到自心所现的一切法本无染净,本无好坏。通过大贪,虽然具足一切贪,但是法性不受贪染,虽然具足一切嗔,但是法性不受嗔缚,虽然我慢像佛一样,大慢,佛慢现前,但是心里面还是平等如一,并没有慢心可得,吃肉没有贪着肉的滋味,依然具足大慈悲。虽然喝酒不被酒所醉,依然保持清醒的觉性。透过它见到诸法的实相,世俗人在这上面是最执着的,世俗人执著那种贪欲,执着染污的境界,起了一种粘着,而修行人拼命要离开它。而我们这个心呢,一切相没有分别。对自心无所执着,这是修行上的第一步,因为你心没有分别,平等对待一切,真心流露,所以你永远没有造业的机会,永远不会烦恼,所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德。但是你还不能利生,只能自了,所以要开智慧,起悲愿,才没有挂碍。

  世俗依薰成,胜义本来有。无二圆成义,殊妙行大道。

  佛性本来具有菩提心吗?

  一切万法都是它的显现,比空还要微妙。

  94.可不可说茶缸就是佛性?

  就是佛性,但你执着茶缸的时候,就覆盖了佛性,看不到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显现,凡夫因为有情感,有执着,就染污了佛性,在佛性上起染污,起无明,不能显现佛性的真实功德, 佛性既有清净的一面,也有染污的一面,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它像空气,它无所不在,在众生这一边叫亲因缘,在无情这一边叫疏因缘,一切都是它的组合,它的显现。

  举手低头,起心动念,都是海印放光,因为你的心依然是澄清无碍,没有为妄念所迷,所转,妄念当下全体是我们真心流露。真即是妄,妄即是真,在这个时候,找不到妄念,没有妄念可得,因为你说话做事,都直接流露,直接显现,是一片的透明。明明朗朗,这就叫海印放光。

  95.道的根本

  请开示色不异空。

  色不自色,因心而色。无论色空都是你,你的显现,你心见色的时候,就有色;见空的时候,就有空;当你心不见心的时候,空也就不再是空,色也不再是色;色不再是色,色就是空,空不再是空的时候,空就是色。

  我们总是把空和色分开?

  嗯,不可分,也不可合,在你心里面找不到哪个是空,哪个是色。如果你不入概念的话,茶杯不是茶杯,你不必叫为茶杯,它是实相,它就是存在,而存在是怎么体现的,是你的心来显现的,你的心显现了茶杯的存在,当你心没有分别的时候,这个茶杯是好是不好?是怎么样?茶杯在你心里没有分别,那么这就叫空。

  空就是心空?

  嗯。真空在万物之中,真空在你心的无住的当下显现。这叫当体而空。当体,任何时候显现在你前面的时候,它是空的,而这个空就是没有分别啊,在了知他的时候,没有分别啊,没有分别的空叫真空,而能够显现他差别的话叫妙有。

  喝水的时候没有分别,不但是喝水,任何事都是这样,喝就是喝,不作好,不作坏;不做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在这里面没有分别、计较,没有带着情绪。

  要不要明明了了?

  对,要明明了了,没有明明了了是凡夫,是无记,一般人说我喝了也不知道啊,但这没有用。明明了了,而不作意,没有分别,这还是第一步。在这个上面又能显现差别,显现它的内容,能够了知它的功能,这又进一步,就是妙有,真空来显现妙有。

  在无分别里面显现差别智慧,你会很深刻体验到一切都是映现出来的,山河大地,人情善恶,都是影子,在你心里,心是透明的。心透明呢,是一片了了分明。

  如如不动了无分别,但是这些事物,都呈现在你的心里。当体本空认识是对的,但是不是实证?实证不用推理,实际就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就是这样。人来了,没有来相,去没有去相,生没有生相,灭没有灭相,事物的差别没有差别相,在你的心里面都是同样的显现,而且你这个心、你时时刻刻在当下,它是可以把握得住的,不是虚妄的,(不是)要去认识要去勉强的去体会,他就是这样。就在这里原来如是,清清爽爽,明明朗朗,但它是空的,的确…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