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靜坐▪P8

  ..續本文上一頁天、任督二脈這些事情,佛教不同意這種修行法,你搞不好就把命都送掉了。那些方法有一樣事,就是很容易就有一點事情,很容易就見效了!見效是見效,但是搞不好就可能就是報體壞了。佛教說的這些方法很安全,你搞不好也沒有事情。你搞的好就是得好處了;搞不好也沒有事,頂多你是沒得定就是了。

  

  其次,說到我們要有恒心、有耐煩心,不斷地這樣靜坐。不斷地靜坐,我這個地方心裏又有別的妄想了,初開始靜坐的人,你靜坐的時間不要多,你靜坐叁分鍾就好,就不錯,叁分鍾就可以。不一定要多、幾小時,不必,你坐叁分鍾。完全准備好,然後坐下來。這注意力一定要強一點,不要馬馬虎虎,叁分鍾注意這個肚臍子。那麼你可能在叁分鍾內感覺很好,你會把靜坐的興趣加強起來!我下次還要坐,它有這個歡喜心,那麼你一天可以多坐幾次。譬如你在Office做事情,精神最好的時候拿出叁分鍾來,坐它叁分鍾,然後再做事,你的效率很高、會很快,也不容易犯錯誤;也還是有可能犯錯誤,但是犯的會減少很多。你一天可以多坐多少次,但是每一次都叁分鍾。如果這個時間很充裕,你一下子坐一刻鍾也可以、坐半小時也好。半小時分兩次坐,第一次坐十五分鍾,坐完了跑一跑、行一行,回來再坐。坐完了的時候一定再跑一跑、行一行,稍爲快一點、行一行,把這個身體各部分活動活動。

  

  另外一件事,如果你就坐叁分鍾、就坐一刻鍾、坐半小時,可能沒有什麼!假設若坐一小時,就可能有一件事,什麼事呢?起來就想要到廁所去,一起來就想去。如果你不去,也沒有事,它會有這個感覺。那麼這一件事,我在香港遇見幾位禅宗的禅師,他們無所謂,你若有需要去廁所的感覺,你就去好了,沒有關系。但是道教的人不這樣講法,道教的人說,你靜坐完了的時候,你若有去廁所的感覺,你忍一會兒,不要就去,你可以行一行,運動運動,打個太極拳都可以。靜坐之前打個太極拳、靜坐之後再打,不要立刻到廁所。有什麼事情呢?因爲你若是觀丹田也好、觀臍輪也好,就在你這丹田、臍輪這裏,因靜坐的關系你在裏邊生出來一種氣,這種氣對你的健康有幫助。所以你運動運動,這個氣周遍全身對你的健康好。如果你立刻到廁所去,這個氣就跑了。所以他說你忍一會,不要去廁所,那麼也可以,也是好!這是一。

  

  第二:就是因爲長時期地靜坐,你能夠有一點耐心煩、有恒心,不怕失敗!你說靜坐很好,坐的時候「我很苦惱,我不坐了!」「不!我不怕,我還是坐。」要有這種心情。說靜坐是好,但是成功的人不是很多,就是失敗了。爲什麼那個人能成功呢?他就是不怕失敗,失敗了他照樣坐!所以久了他就會成功。

  

  這個地方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就是你靜坐的時候,得到一點好處。譬如說是你靜坐(不要坐叁分鍾),你靜坐一刻鍾、靜坐半小時,你內心裏面明靜不動,沒有雜念。雖然沒得到禅定,但是身體特別輕松、自在、感覺到好,你得到這麼一點好處的時候,你保密!不要輕易地向人說。但是向教你靜坐的人說可以,向你的老師說可以,是可以,其他的人不說,保密。有的時候有的人靜坐的時候得到好處不止于此,還有很多好處,你還是要保密,不要向人講。

  

  有時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有時候有靈感,並不是有誰來告訴你這個消息,你就知道了,知道有什麼事情。有的時候不靈、有的時候靈的,不是神通。但是你自己就感覺「我有神通了!不得了!」你如果生很大的歡喜心,你如果把這個事情立刻向人說了,對你自己不利!什麼不利呢?你得到這些好處,立刻地失掉了!沒有了。如果你保密,可能不失掉。你的這一點——我們佛教說它是叫功德,能繼續地保持住,還可能會增長、加多、還再進步。你向人家透露消息了,就沒有了!你這點功德就沒有了。

  

  爲什麼會這樣子?初開始靜坐得到一點好處也不容易。假使你得到了,得到了好處,你生了歡喜心,你心裏有很多妄想,因這一點好處有很多妄想,就向人說;就這一說,你的妄想就正是破壞你這一點功夫。這一點功夫由寂靜來的,你心裏面大歡喜,一生了妄想,唉呀!我現在怎麼怎麼地,很多的妄想。就像人要發財、還沒有發財呢:「唉呀!我要發財了,我怎麼怎麼地!」就是這樣子。其他的雜亂的境界不說,這個靜坐、這個清淨的一點功夫就被這一點妄念、這一點歡喜,向人家透露,你這一透露,妄想更亂,就把這點寂靜的功夫破壞了。跟老師說可以,跟老師說還可以,但是你若小小的境界不說也好。這個原因,就是最初得到的這一點好處不堅固,不是很堅固的。你有一點雜亂的境界,你忽然間和人吵了一架也會破壞的,還有其他的事情也能破壞的。

  

  初開始靜坐的人,得到的或者深、或者淺的功夫,都是容易破壞的,就是因爲定很淺、不牢固,所以應該是雖然得到一點好處,你心裏還是安靜。不要認爲「我不得了了!」不要這樣想。「我比你強了!你不如我了。」都不應該。因爲你知道隨時就會沒有了,你有經驗了你會知道的。所以這是一樣,得到一點好處的時候要保密。如果你得到一點好處,你能保密,你能繼續地精進;因爲得到了好處以後,精進的力量會強起來。以前我聽人說靜坐有好處,是不是有好處呢?這心裏還猶豫、還有點疑惑。現在事實證明,「喔!是真實不虛的!」你有了信心,你這個精進就會強起來。以前,說我拿出一小時靜坐,不行,我這件事要辦;等到你得到功夫了,這件事能賺上一百萬美鈔,「我不做,我要去打禅七!」有這個不同了。所以,人能不能發心、肯不肯努力,這不是固定的,都是相對的,就看你本身怎麼想法。

  

  你繼續地努力,就是有更好的境界來了。更好的境界來了,但是也還有其他的問題會發生,什麼問題?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還有這個問題!也有的人很一帆風順,沒有問題,中間一點障礙沒有,一直地就很順利地成功了。很順利地成功了,這裏面有什麼事情呢?就還是剛才這個態度,得到了功德的時候,心裏面平靜,不要生高慢心,你繼續這樣努力。當然這個地方,不像剛才說,我就坐叁分鍾,這不可以;我就坐一小時,二十四小時之內我就坐一小時,不可以;要加多!由一小時再加上兩小時、到四小時、八小時,最少你一天要坐八小時,你坐上叁年,你試試!就不同了,就是不同了!你到那個時候的時候,你的思想就不同了!看法就不同了,同樣的事情是不同樣的看法了,就不一樣了。以前我認爲這件事不可能,到那時候這不算是一回事了,就是可能了。這是一。

  

  第二,靜坐的時候,我剛才說這個題目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個地方我先不解釋,解釋另外一件事。靜坐,假設你的方法合適,你周圍的環境也合適,沒有人幹擾你,你能夠很合適地坐,但是也會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最初靜坐,譬如說是你靜坐叁分鍾,你感覺很好,但是這個注意力,剛才說過這個注意力要強一點,你不注意這個心就跑了,要注意!注意它,觀肚臍子,心就在這裏不動。但是我們的定力沒有成就,我們能定多久?注意叁分鍾可以、五分鍾就困難。但是因爲靜坐叁分鍾的時候,有點好境界,這個貪心就來了:「我希望能夠有一小時,心裏面明靜不動!」自然地這個興趣增長了,希望定力增長,就會這樣做。

  

  可是你若叁分鍾,你可能坐得不錯,但是若坐五分鍾,那兩分鍾你就是亂了,你心裏面就亂了。若坐一小時,你能夠前叁分鍾不錯,到第四分、第五分鍾亂了;第六分鍾你能收回來,又是兩分鍾、叁分鍾不錯。又亂了,亂了又回來。一般的靜坐多數是這樣境界,亂了以後、又太平一會兒,太平一會兒、又亂了。

  

  我第一次靜坐,我告訴你們我是什麼境界。大概前半分鍾心在這裏,靜坐一個鍾頭,前半分鍾心在這裏,趕在最後的半分鍾回來了,其他的完全都是打妄想!這不行啊。不過那個時候我靜坐的知識不夠。現在我在想,我們遇見這個困難的時候怎麼辦?

  

  譬如說我們靜坐,這叁分鍾心裏面很好,第四分鍾就跑了,第五分鍾可能一跑、跑了二十分鍾,都不知道回來。那麼怎麼辦呢?有個辦法,什麼辦法呢?我相信我們各位都是佛教徒,也可能有誰還沒有信佛,我也不知道。那麼,我說我們佛教徒,我們對于佛法多少會有一點信心,或者我們讀《金剛經》;讀《金剛經》,你不要讀得很快,你從「如是我聞」讀到最後,你那一段最歡喜,那一段是你最歡喜的,你把這一段背下來。如果其中有幾句話還不大明了,你找一找參考書、或者是問一問那一個人這句話怎麼講。你心裏面能夠靜下來深入地思惟,把這一段文的要義拿到!你靜坐的時候,你前叁分鍾你能坐得不錯。那麼心要亂、還沒亂的時候,你就不要寂靜了,就把《金剛經》這一段,《金剛經》本子不要拿出來,是心裏面把這段文拿過來了,在心裏面思惟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把它純熟了,把這一段文的要義在心裏面思惟,把它由始至終地思惟完了,就停下來。馬上地還回複到原來的辦法,假設你是觀臍輪,注意臍輪的起伏,你就是這個辦法,這樣子。

  

  這樣子你觀臍輪的起伏,你用這個辦法明靜不動,或者叁分鍾、或者五分鍾、或者十分鍾,然後再把那段經文拿過來,心裏面思惟。你若是坐一刻鍾,你就用這個辦法坐這一刻鍾;或者坐半小時,你也是這樣辦法;坐一小時也是用這個辦法。這個辦法比你純是不用經義、純是止的辦法,你進步得會更快!這是一個方法。

  

  如果你這樣做,你可能是進步了,這個時候你對于佛法的歡喜心、對于禅的歡喜心很強了,你可能會很容易放下很多事情,更努力地去靜坐。這個時候你的功夫就不像前面叁分鍾了,不止是那樣子了。那麼你的功夫很好了,可能你一坐兩小時,心裏面都是清淨的。那麼這個時候,就是…

《談靜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