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任督二脉这些事情,佛教不同意这种修行法,你搞不好就把命都送掉了。那些方法有一样事,就是很容易就有一点事情,很容易就见效了!见效是见效,但是搞不好就可能就是报体坏了。佛教说的这些方法很安全,你搞不好也没有事情。你搞的好就是得好处了;搞不好也没有事,顶多你是没得定就是了。
其次,说到我们要有恒心、有耐烦心,不断地这样静坐。不断地静坐,我这个地方心里又有别的妄想了,初开始静坐的人,你静坐的时间不要多,你静坐三分钟就好,就不错,三分钟就可以。不一定要多、几小时,不必,你坐三分钟。完全准备好,然后坐下来。这注意力一定要强一点,不要马马虎虎,三分钟注意这个肚脐子。那么你可能在三分钟内感觉很好,你会把静坐的兴趣加强起来!我下次还要坐,它有这个欢喜心,那么你一天可以多坐几次。譬如你在Office做事情,精神最好的时候拿出三分钟来,坐它三分钟,然后再做事,你的效率很高、会很快,也不容易犯错误;也还是有可能犯错误,但是犯的会减少很多。你一天可以多坐多少次,但是每一次都三分钟。如果这个时间很充裕,你一下子坐一刻钟也可以、坐半小时也好。半小时分两次坐,第一次坐十五分钟,坐完了跑一跑、行一行,回来再坐。坐完了的时候一定再跑一跑、行一行,稍为快一点、行一行,把这个身体各部分活动活动。
另外一件事,如果你就坐三分钟、就坐一刻钟、坐半小时,可能没有什么!假设若坐一小时,就可能有一件事,什么事呢?起来就想要到厕所去,一起来就想去。如果你不去,也没有事,它会有这个感觉。那么这一件事,我在香港遇见几位禅宗的禅师,他们无所谓,你若有需要去厕所的感觉,你就去好了,没有关系。但是道教的人不这样讲法,道教的人说,你静坐完了的时候,你若有去厕所的感觉,你忍一会儿,不要就去,你可以行一行,运动运动,打个太极拳都可以。静坐之前打个太极拳、静坐之后再打,不要立刻到厕所。有什么事情呢?因为你若是观丹田也好、观脐轮也好,就在你这丹田、脐轮这里,因静坐的关系你在里边生出来一种气,这种气对你的健康有帮助。所以你运动运动,这个气周遍全身对你的健康好。如果你立刻到厕所去,这个气就跑了。所以他说你忍一会,不要去厕所,那么也可以,也是好!这是一。
第二:就是因为长时期地静坐,你能够有一点耐心烦、有恒心,不怕失败!你说静坐很好,坐的时候「我很苦恼,我不坐了!」「不!我不怕,我还是坐。」要有这种心情。说静坐是好,但是成功的人不是很多,就是失败了。为什么那个人能成功呢?他就是不怕失败,失败了他照样坐!所以久了他就会成功。
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就是你静坐的时候,得到一点好处。譬如说是你静坐(不要坐三分钟),你静坐一刻钟、静坐半小时,你内心里面明静不动,没有杂念。虽然没得到禅定,但是身体特别轻松、自在、感觉到好,你得到这么一点好处的时候,你保密!不要轻易地向人说。但是向教你静坐的人说可以,向你的老师说可以,是可以,其他的人不说,保密。有的时候有的人静坐的时候得到好处不止于此,还有很多好处,你还是要保密,不要向人讲。
有时候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有时候有灵感,并不是有谁来告诉你这个消息,你就知道了,知道有什么事情。有的时候不灵、有的时候灵的,不是神通。但是你自己就感觉「我有神通了!不得了!」你如果生很大的欢喜心,你如果把这个事情立刻向人说了,对你自己不利!什么不利呢?你得到这些好处,立刻地失掉了!没有了。如果你保密,可能不失掉。你的这一点——我们佛教说它是叫功德,能继续地保持住,还可能会增长、加多、还再进步。你向人家透露消息了,就没有了!你这点功德就没有了。
为什么会这样子?初开始静坐得到一点好处也不容易。假使你得到了,得到了好处,你生了欢喜心,你心里有很多妄想,因这一点好处有很多妄想,就向人说;就这一说,你的妄想就正是破坏你这一点功夫。这一点功夫由寂静来的,你心里面大欢喜,一生了妄想,唉呀!我现在怎么怎么地,很多的妄想。就像人要发财、还没有发财呢:「唉呀!我要发财了,我怎么怎么地!」就是这样子。其他的杂乱的境界不说,这个静坐、这个清净的一点功夫就被这一点妄念、这一点欢喜,向人家透露,你这一透露,妄想更乱,就把这点寂静的功夫破坏了。跟老师说可以,跟老师说还可以,但是你若小小的境界不说也好。这个原因,就是最初得到的这一点好处不坚固,不是很坚固的。你有一点杂乱的境界,你忽然间和人吵了一架也会破坏的,还有其他的事情也能破坏的。
初开始静坐的人,得到的或者深、或者浅的功夫,都是容易破坏的,就是因为定很浅、不牢固,所以应该是虽然得到一点好处,你心里还是安静。不要认为「我不得了了!」不要这样想。「我比你强了!你不如我了。」都不应该。因为你知道随时就会没有了,你有经验了你会知道的。所以这是一样,得到一点好处的时候要保密。如果你得到一点好处,你能保密,你能继续地精进;因为得到了好处以后,精进的力量会强起来。以前我听人说静坐有好处,是不是有好处呢?这心里还犹豫、还有点疑惑。现在事实证明,「喔!是真实不虚的!」你有了信心,你这个精进就会强起来。以前,说我拿出一小时静坐,不行,我这件事要办;等到你得到功夫了,这件事能赚上一百万美钞,「我不做,我要去打禅七!」有这个不同了。所以,人能不能发心、肯不肯努力,这不是固定的,都是相对的,就看你本身怎么想法。
你继续地努力,就是有更好的境界来了。更好的境界来了,但是也还有其他的问题会发生,什么问题?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有这个问题!也有的人很一帆风顺,没有问题,中间一点障碍没有,一直地就很顺利地成功了。很顺利地成功了,这里面有什么事情呢?就还是刚才这个态度,得到了功德的时候,心里面平静,不要生高慢心,你继续这样努力。当然这个地方,不像刚才说,我就坐三分钟,这不可以;我就坐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之内我就坐一小时,不可以;要加多!由一小时再加上两小时、到四小时、八小时,最少你一天要坐八小时,你坐上三年,你试试!就不同了,就是不同了!你到那个时候的时候,你的思想就不同了!看法就不同了,同样的事情是不同样的看法了,就不一样了。以前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到那时候这不算是一回事了,就是可能了。这是一。
第二,静坐的时候,我刚才说这个题目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地方我先不解释,解释另外一件事。静坐,假设你的方法合适,你周围的环境也合适,没有人干扰你,你能够很合适地坐,但是也会有一个问题,什么问题?最初静坐,譬如说是你静坐三分钟,你感觉很好,但是这个注意力,刚才说过这个注意力要强一点,你不注意这个心就跑了,要注意!注意它,观肚脐子,心就在这里不动。但是我们的定力没有成就,我们能定多久?注意三分钟可以、五分钟就困难。但是因为静坐三分钟的时候,有点好境界,这个贪心就来了:「我希望能够有一小时,心里面明静不动!」自然地这个兴趣增长了,希望定力增长,就会这样做。
可是你若三分钟,你可能坐得不错,但是若坐五分钟,那两分钟你就是乱了,你心里面就乱了。若坐一小时,你能够前三分钟不错,到第四分、第五分钟乱了;第六分钟你能收回来,又是两分钟、三分钟不错。又乱了,乱了又回来。一般的静坐多数是这样境界,乱了以后、又太平一会儿,太平一会儿、又乱了。
我第一次静坐,我告诉你们我是什么境界。大概前半分钟心在这里,静坐一个钟头,前半分钟心在这里,赶在最后的半分钟回来了,其他的完全都是打妄想!这不行啊。不过那个时候我静坐的知识不够。现在我在想,我们遇见这个困难的时候怎么办?
譬如说我们静坐,这三分钟心里面很好,第四分钟就跑了,第五分钟可能一跑、跑了二十分钟,都不知道回来。那么怎么办呢?有个办法,什么办法呢?我相信我们各位都是佛教徒,也可能有谁还没有信佛,我也不知道。那么,我说我们佛教徒,我们对于佛法多少会有一点信心,或者我们读《金刚经》;读《金刚经》,你不要读得很快,你从「如是我闻」读到最后,你那一段最欢喜,那一段是你最欢喜的,你把这一段背下来。如果其中有几句话还不大明了,你找一找参考书、或者是问一问那一个人这句话怎么讲。你心里面能够静下来深入地思惟,把这一段文的要义拿到!你静坐的时候,你前三分钟你能坐得不错。那么心要乱、还没乱的时候,你就不要寂静了,就把《金刚经》这一段,《金刚经》本子不要拿出来,是心里面把这段文拿过来了,在心里面思惟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把它纯熟了,把这一段文的要义在心里面思惟,把它由始至终地思惟完了,就停下来。马上地还回复到原来的办法,假设你是观脐轮,注意脐轮的起伏,你就是这个办法,这样子。
这样子你观脐轮的起伏,你用这个办法明静不动,或者三分钟、或者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然后再把那段经文拿过来,心里面思惟。你若是坐一刻钟,你就用这个办法坐这一刻钟;或者坐半小时,你也是这样办法;坐一小时也是用这个办法。这个办法比你纯是不用经义、纯是止的办法,你进步得会更快!这是一个方法。
如果你这样做,你可能是进步了,这个时候你对于佛法的欢喜心、对于禅的欢喜心很强了,你可能会很容易放下很多事情,更努力地去静坐。这个时候你的功夫就不像前面三分钟了,不止是那样子了。那么你的功夫很好了,可能你一坐两小时,心里面都是清净的。那么这个时候,就是…
《谈静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