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止觀大意(講于華藏講堂)▪P16

  ..續本文上一頁

  

  「邪」是怎麼樣認識的呢?「如根本禅中諸觸發時」:根本禅中,初禅以上叫根本禅。「根本禅中諸觸發時」,很多的觸會發出來。很多的觸是什麼呢?一般說就是八種觸:動、癢、涼、暖、輕、重、澀、滑。

  

  「動」:搖動。「癢」:就是我們常也會有病,身體感覺到癢,這也是,也會有這種。「涼」:感覺到很清、很涼,不是熱;或者是「暖」。「輕」:感覺到身體輕;或者感覺到身體沈「重」。「澀」、「滑」:不是那麼流利就是澀;流利就是滑。有各式各樣的感覺的。

  

  那麼,「根本禅中諸觸發時」,應該是比較好一點。到初禅那個程度的時候,發出來的觸應該是好一點;但是又是靠不住的。但是,在九心住(欲界定)的時候,也有發觸的時候,動、癢、涼、暖。假設你參加過禅七,你就會知道,很多人坐那裏就是要動,就是身體各式各樣的動,就有這個事情。那麼這些初開始坐禅的人,最好頂多是欲界定,那欲界定也會有些問題,或者感覺到身體熱,或者是各式各樣的感覺。未到地定裏面也是有,初禅裏面也有。現在假設是初禅。

  

  根本禅中諸觸發的時候,「隨發一觸」,隨你發出來一個觸,或者是動、或者是重、或者是輕、或者是暖,各式各樣的觸。「若有邪法」:假設這個觸發的時候,它不是孤獨的,它一定還有別的東西附帶一同來的;來的那個東西是個壞東西、是邪法,那就不對了,那就是「邪相」。那個「則相」就是不同的形相,現在若有邪法,那就是邪相。

  

  「邪法衆多」,邪法是很多的。「今約一觸,略示十雙邪法以明邪相」,說出來十雙以明這個邪的相貌。「一者、觸體增減」:這個「觸」,在這裏明白一點說,就是當感覺講好了。說是重,實在也是你的感覺;輕,也是你的感覺;涼,也是你的感覺;澀、滑都是自己的感覺。那麼現在這十雙第一個就是觸體增減,就是你在得到初禅的時候,你發出來一種觸,這個觸有增、有減的不同。

  

  有十雙,第一雙就是觸體增減,第二個是定亂,第叁是空有,第四明暗,五、憂喜,六、苦樂,七、善惡,八、愚智,九、縛脫,十、心強軟。「此十雙明邪相,皆約若過、若不及中分別」:就是太過頭了也不對,或者不及也是不對,那就是邪法。若能適中,那就是正、就是真實的,這樣意思。

  

  現在先說第一雙「觸體增減」:「如動觸發時」,假設,譬如一個坐禅的人,他到初禅的時候,他心裏面感覺到身體在動。這個發的時候,「或身動手起」,他感覺他身體搖動,這個手也起來、也要動,手也搖動起來,手舞。「腳亦隨然」,腳也要動,連腳也飛起來了,那等于放開了跏趺坐,立在那裏手舞足蹈了。也或者有這些現象,「腳亦隨然」。「外人見其兀兀如睡」這句話是多余的,沒有這句話。

  

  底下這句,「或如著鬼」:別人看見那個坐禅的人,他平常用功很好,今天看見他就是著了鬼了。「身手紛動」,身體也在動,手也在動,這樣子。「或坐時見諸異境」,或者坐在那裏的時候,看見一些不同的境界。

  

  這修行的事情,人是應該修行,世間上的事情都是苦惱,忙了一輩子,到最後是鬧了一場空,什麼也都沒有了。所以修行能夠得聖道,是最好的一條路。但是又不是容易!修行的時候有很多的問題。

  

  我聽禅堂的老修行說,說一個坐禅的人,他坐在那裏靜坐,坐坐的,忽然間來一個小東西。這個東西類似小貓的那種形相的東西。他一坐禅的時候,心一靜下來的時候,這個東西就是臥在他的腿上,臥在這裏不動。那麼一次、兩次,他也沒有向人說;但常常這樣子,他就向同參道友說這件事。同參道友說:「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你怎麼辦呢?可以預備一個錐子,它若再來的時候,你就給它一錐子。」那麼,所以不應該說不立文字!這句話是大修行人說的話,初發心修行的人還是要文字的。你應該好好學一學嘛!但是他也可能沒有學過,人家這麼說,他就這樣做,他就預備好錐子。當然,這樣一靜坐的時候,心一靜下來,喔!這個東西又來了。他就拿錐子,給它一下子,結果什麼也沒有,結果這一錐子紮在自己的腿上了!

  

  所以,這個事情就是「坐時見諸異境」,看見種種不同的境界,這個心就隨境界轉。你沒有學過,看見好的境界,心裏就是生了增上慢;見到壞的境界,心裏就憂愁:「哎呀!這表示我怎麼怎麼地。」其實都是假的,根本沒有那麼回事啊!這上面說這些事情,就是的確是有這些事情,這用功修行的人就是有這些事。就常會有人提出來問題:「爲什麼會這樣子?」這是這樣子,如果你的修行達到了初禅的境界,超過了九心住、近分定之上,到了初禅以上,這個時候(我那一天說過),就是你的身體裏邊,就有了色界天上的地水火風入到你的身體裏面來。入到你的身體裏面來,這時候你的身體就會現出來一種形相,或者是動、或者是重、或者是輕、或者是暖。那麼若是搖動,這個動就是風,風大,就是風大多了。但是若是色界定,真是一個正常的、真實的,不是其他的原因,這個動若來了的時候,它不是手舞足蹈的這樣子,沒有這回事。

  

  現在說身體也在動、手也在動,或是腳也飛起來了,這就不是了,就太過頭了。前面說「若過、若不及中分別」,太過頭就不是正常,就有問題了。這是說色界定。

  

  如果你是在未到地定裏,也會有這些事情,也可能會手舞足蹈。那麼在九心住初開始靜坐的人,稍稍地心裏面靜下來,也會有這些事情。那麼,我們就會疑惑:喔!色界定初禅的時候,色界四大那地水火風來了!來了的時候,身體特別地快樂(我們上面說過),得了輕安樂。現在在欲界定,還沒有到未到地定,怎麼也會有這種動的事情呢?這個動,或者說有叁個原因。叁個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是自己有病,自己體內的地水火風不調和。不調和的時候,你一靜下來的時候,第六意識,我們靜坐的時候,心若不分別,第六意識它不分別、它靜下來的時候,它控製身體的力量減弱了,這個地水火風有問題的時候就冒出來了,就是這麼回事。若是你不靜坐,你這個第六意識在攀緣活動,那麼就沒有事。當然,這種人若去看醫生,醫生說沒有病,醫生還是說沒有病的。所以這是第一個原因,就是身體裏面有病。身體有病,當然有各式各樣的病。或者是我們中國的醫學說:肝屬木,木主風,那麼這個風有病,也就是肝有點不對,它就容易會動。腎屬水,我這麼看,如果腎不大對的時候也容易搖動的,這個水它不安,也就會動。當然人有病,水能生木,木若是有病了,也影響到水,所以說是肝有病,也就影響到腎,有種種原因。反正現在說第一個原因,這個動的原因是身體有病,所以會這樣子。

  

  第二個原因,就是魔鬼來搗亂。你若用功修行,他就來戲弄你,叫你這樣子、那樣子,使令你不安。你一動的時候,心就去緣這個動,而失掉了原來的所緣境,那麼你就不能用功修行。那麼若是這樣的情形怎麼辦呢?這兩種情形,怎麼辦呢?你就叫他不要動!不要動,怎麼辦法呢?因爲我們佛法裏面講,心是王(心王、心所,佛法裏有這個話)。我們全身的眼耳鼻舌身意,以第六識爲王。第六識這個王下令:「不要動!」你舌頭不要動,你嘴就是這麼說,他就會不動的。你初開始的時候,就把它控製住,叫它不要動,它也就不動了。但是,有的時候大概過兩分鍾它又要動,可能還是這樣子,所以你要繼續下令控製它,不要叫它動。如果你不控製,越來越厲害,到時候你不能控製就糟糕了,那就麻煩!所以你最初要禁製、要管製住它,叫它不要動。

  

  第叁個原因就是好的原因。因爲這個動,身體靜坐的時候現出來一種形相,它能夠治療身體裏的病,能有這種作用。現出來這些形相,還有這種好作用的。能使令身體原來的病痛逐漸地消除,也有好的現象。

  

  好的現象,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這也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善根,也可能你以前有好朋友在鬼神的世界,他現在來幫你的忙;當然你也可能是以前幫過他的忙,他現在看見你用功修行,來報答你。所以人盡量地容忍一點好,不要得罪人。你得罪得輕微一點,那個人有修養也不要緊;如果沒有修養的人,他感覺到很嚴重,他現在不能報複,將來他來到鬼神的世界的時候,你若用功修行的時候,他就來搞你,就麻煩!

  

  現在是說你若幫忙人,對人有很多的功德,對別人的成就有功德的時候,那個人到了鬼神世界,他心裏也是懷念你;你若用功修行的時候,有惡鬼神來搗亂你,他給你作護法。佛教說護法神,這話是真實不虛的!也可能你以前的善知識,他到了天上去了——善知識其實也可以說是個好朋友,他到天上去了,他看:我以前的朋友現在修行了,他給你作護法;感覺到你的生理上不對,有障礙,他就給你調一調,所以也可能會動,這樣動就是好動,好的,能夠治療身體的病。所以這樣說就是叁種。這叁種通于九心住、近分定,通于這兩個地方。

  

  那麼到初禅的時候,那就是一個魔鬼來搗亂、加上你身體有病,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這個,那就是最好的,就是你自己用功修行的成就:色界的四大到了你欲界的這個身體的四大裏面來,如果風大多,風大合適的時候就是動,但是它不是那麼樣手舞足蹈,不會那麼厲害。

  

  「此爲增相」:這個增相就是太過頭了。增相、太過頭了,這就是邪。

  

  「減者」:減怎麼講呢?「動初發時,若上若下」,這個動初開始出現的時候,可能是在頭,是上;也可能先從腳那裏感覺到動。或上、或下,「未及遍身」:還沒有周遍你的全身的時候。「即便漸漸滅壞」,這個動漸漸地沒有了,沒有動了。「因此都失境界」:這個動沒有了以後,你原來靜坐的時候出現的那種心一境性、明靜而住,那樣的好境界都沒有了。「坐時蕭索…

《止觀大意(講于華藏講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靜坐漫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