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是怎么样认识的呢?「如根本禅中诸触发时」:根本禅中,初禅以上叫根本禅。「根本禅中诸触发时」,很多的触会发出来。很多的触是什么呢?一般说就是八种触:动、痒、凉、暖、轻、重、涩、滑。
「动」:摇动。「痒」:就是我们常也会有病,身体感觉到痒,这也是,也会有这种。「凉」:感觉到很清、很凉,不是热;或者是「暖」。「轻」:感觉到身体轻;或者感觉到身体沈「重」。「涩」、「滑」:不是那么流利就是涩;流利就是滑。有各式各样的感觉的。
那么,「根本禅中诸触发时」,应该是比较好一点。到初禅那个程度的时候,发出来的触应该是好一点;但是又是靠不住的。但是,在九心住(欲界定)的时候,也有发触的时候,动、痒、凉、暖。假设你参加过禅七,你就会知道,很多人坐那里就是要动,就是身体各式各样的动,就有这个事情。那么这些初开始坐禅的人,最好顶多是欲界定,那欲界定也会有些问题,或者感觉到身体热,或者是各式各样的感觉。未到地定里面也是有,初禅里面也有。现在假设是初禅。
根本禅中诸触发的时候,「随发一触」,随你发出来一个触,或者是动、或者是重、或者是轻、或者是暖,各式各样的触。「若有邪法」:假设这个触发的时候,它不是孤独的,它一定还有别的东西附带一同来的;来的那个东西是个坏东西、是邪法,那就不对了,那就是「邪相」。那个「则相」就是不同的形相,现在若有邪法,那就是邪相。
「邪法众多」,邪法是很多的。「今约一触,略示十双邪法以明邪相」,说出来十双以明这个邪的相貌。「一者、触体增减」:这个「触」,在这里明白一点说,就是当感觉讲好了。说是重,实在也是你的感觉;轻,也是你的感觉;凉,也是你的感觉;涩、滑都是自己的感觉。那么现在这十双第一个就是触体增减,就是你在得到初禅的时候,你发出来一种触,这个触有增、有减的不同。
有十双,第一双就是触体增减,第二个是定乱,第三是空有,第四明暗,五、忧喜,六、苦乐,七、善恶,八、愚智,九、缚脱,十、心强软。「此十双明邪相,皆约若过、若不及中分别」:就是太过头了也不对,或者不及也是不对,那就是邪法。若能适中,那就是正、就是真实的,这样意思。
现在先说第一双「触体增减」:「如动触发时」,假设,譬如一个坐禅的人,他到初禅的时候,他心里面感觉到身体在动。这个发的时候,「或身动手起」,他感觉他身体摇动,这个手也起来、也要动,手也摇动起来,手舞。「脚亦随然」,脚也要动,连脚也飞起来了,那等于放开了跏趺坐,立在那里手舞足蹈了。也或者有这些现象,「脚亦随然」。「外人见其兀兀如睡」这句话是多余的,没有这句话。
底下这句,「或如着鬼」:别人看见那个坐禅的人,他平常用功很好,今天看见他就是着了鬼了。「身手纷动」,身体也在动,手也在动,这样子。「或坐时见诸异境」,或者坐在那里的时候,看见一些不同的境界。
这修行的事情,人是应该修行,世间上的事情都是苦恼,忙了一辈子,到最后是闹了一场空,什么也都没有了。所以修行能够得圣道,是最好的一条路。但是又不是容易!修行的时候有很多的问题。
我听禅堂的老修行说,说一个坐禅的人,他坐在那里静坐,坐坐的,忽然间来一个小东西。这个东西类似小猫的那种形相的东西。他一坐禅的时候,心一静下来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是卧在他的腿上,卧在这里不动。那么一次、两次,他也没有向人说;但常常这样子,他就向同参道友说这件事。同参道友说:「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你怎么办呢?可以预备一个锥子,它若再来的时候,你就给它一锥子。」那么,所以不应该说不立文字!这句话是大修行人说的话,初发心修行的人还是要文字的。你应该好好学一学嘛!但是他也可能没有学过,人家这么说,他就这样做,他就预备好锥子。当然,这样一静坐的时候,心一静下来,喔!这个东西又来了。他就拿锥子,给它一下子,结果什么也没有,结果这一锥子扎在自己的腿上了!
所以,这个事情就是「坐时见诸异境」,看见种种不同的境界,这个心就随境界转。你没有学过,看见好的境界,心里就是生了增上慢;见到坏的境界,心里就忧愁:「哎呀!这表示我怎么怎么地。」其实都是假的,根本没有那么回事啊!这上面说这些事情,就是的确是有这些事情,这用功修行的人就是有这些事。就常会有人提出来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子?」这是这样子,如果你的修行达到了初禅的境界,超过了九心住、近分定之上,到了初禅以上,这个时候(我那一天说过),就是你的身体里边,就有了色界天上的地水火风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候你的身体就会现出来一种形相,或者是动、或者是重、或者是轻、或者是暖。那么若是摇动,这个动就是风,风大,就是风大多了。但是若是色界定,真是一个正常的、真实的,不是其他的原因,这个动若来了的时候,它不是手舞足蹈的这样子,没有这回事。
现在说身体也在动、手也在动,或是脚也飞起来了,这就不是了,就太过头了。前面说「若过、若不及中分别」,太过头就不是正常,就有问题了。这是说色界定。
如果你是在未到地定里,也会有这些事情,也可能会手舞足蹈。那么在九心住初开始静坐的人,稍稍地心里面静下来,也会有这些事情。那么,我们就会疑惑:喔!色界定初禅的时候,色界四大那地水火风来了!来了的时候,身体特别地快乐(我们上面说过),得了轻安乐。现在在欲界定,还没有到未到地定,怎么也会有这种动的事情呢?这个动,或者说有三个原因。三个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自己有病,自己体内的地水火风不调和。不调和的时候,你一静下来的时候,第六意识,我们静坐的时候,心若不分别,第六意识它不分别、它静下来的时候,它控制身体的力量减弱了,这个地水火风有问题的时候就冒出来了,就是这么回事。若是你不静坐,你这个第六意识在攀缘活动,那么就没有事。当然,这种人若去看医生,医生说没有病,医生还是说没有病的。所以这是第一个原因,就是身体里面有病。身体有病,当然有各式各样的病。或者是我们中国的医学说:肝属木,木主风,那么这个风有病,也就是肝有点不对,它就容易会动。肾属水,我这么看,如果肾不大对的时候也容易摇动的,这个水它不安,也就会动。当然人有病,水能生木,木若是有病了,也影响到水,所以说是肝有病,也就影响到肾,有种种原因。反正现在说第一个原因,这个动的原因是身体有病,所以会这样子。
第二个原因,就是魔鬼来捣乱。你若用功修行,他就来戏弄你,叫你这样子、那样子,使令你不安。你一动的时候,心就去缘这个动,而失掉了原来的所缘境,那么你就不能用功修行。那么若是这样的情形怎么办呢?这两种情形,怎么办呢?你就叫他不要动!不要动,怎么办法呢?因为我们佛法里面讲,心是王(心王、心所,佛法里有这个话)。我们全身的眼耳鼻舌身意,以第六识为王。第六识这个王下令:「不要动!」你舌头不要动,你嘴就是这么说,他就会不动的。你初开始的时候,就把它控制住,叫它不要动,它也就不动了。但是,有的时候大概过两分钟它又要动,可能还是这样子,所以你要继续下令控制它,不要叫它动。如果你不控制,越来越厉害,到时候你不能控制就糟糕了,那就麻烦!所以你最初要禁制、要管制住它,叫它不要动。
第三个原因就是好的原因。因为这个动,身体静坐的时候现出来一种形相,它能够治疗身体里的病,能有这种作用。现出来这些形相,还有这种好作用的。能使令身体原来的病痛逐渐地消除,也有好的现象。
好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这也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善根,也可能你以前有好朋友在鬼神的世界,他现在来帮你的忙;当然你也可能是以前帮过他的忙,他现在看见你用功修行,来报答你。所以人尽量地容忍一点好,不要得罪人。你得罪得轻微一点,那个人有修养也不要紧;如果没有修养的人,他感觉到很严重,他现在不能报复,将来他来到鬼神的世界的时候,你若用功修行的时候,他就来搞你,就麻烦!
现在是说你若帮忙人,对人有很多的功德,对别人的成就有功德的时候,那个人到了鬼神世界,他心里也是怀念你;你若用功修行的时候,有恶鬼神来捣乱你,他给你作护法。佛教说护法神,这话是真实不虚的!也可能你以前的善知识,他到了天上去了——善知识其实也可以说是个好朋友,他到天上去了,他看:我以前的朋友现在修行了,他给你作护法;感觉到你的生理上不对,有障碍,他就给你调一调,所以也可能会动,这样动就是好动,好的,能够治疗身体的病。所以这样说就是三种。这三种通于九心住、近分定,通于这两个地方。
那么到初禅的时候,那就是一个魔鬼来捣乱、加上你身体有病,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没有这个,那就是最好的,就是你自己用功修行的成就:色界的四大到了你欲界的这个身体的四大里面来,如果风大多,风大合适的时候就是动,但是它不是那么样手舞足蹈,不会那么厉害。
「此为增相」:这个增相就是太过头了。增相、太过头了,这就是邪。
「减者」:减怎么讲呢?「动初发时,若上若下」,这个动初开始出现的时候,可能是在头,是上;也可能先从脚那里感觉到动。或上、或下,「未及遍身」:还没有周遍你的全身的时候。「即便渐渐灭坏」,这个动渐渐地没有了,没有动了。「因此都失境界」:这个动没有了以后,你原来静坐的时候出现的那种心一境性、明静而住,那样的好境界都没有了。「坐时萧索…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