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若讀《楞嚴經》的五十種陰魔,也就是這麼回事,無慚無愧。「諸惡心生」,還有很多的惡事、很多的惡心會生起來,這就是邪法。
如果是正,那就是他得到了禅以後,他心裏還是明靜而住,沒有這些「念外散善覺觀」的事情,也不會發出種種惡心來,那就是正了。
「八、愚智」,這個愚智是什麼呢?「愚者」:觸發的時候,「心識愚惑」,心就糊塗了,迷惑顛倒,就糊塗了。有的時候自己去吃大糞,這些糞穢是不清淨的,他就要吃這些東西,認爲這是好東西,就是顛倒,做了很多糊塗的事情。
「智者」:觸發的時候,「利使知見」,他很銳利!智慧超過常人,有很妙的辯才,會有這些事情,超過了一般的這種境界。「心生邪覺」,他會生出來很多很多不正常的分別。不合道理的事情,他能把它講成合道理的事情;合道理的事情,他能把它講成不合道理的事情,總是不正常,有「邪覺」,這樣子破壞自己的叁昧。
「九、縛脫。縛者」:觸發的時候,「五蓋及諸煩惱覆蔽心識」,五蓋我們講過: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這五蓋,及種種各式各樣的煩惱,「覆蔽心識」,就障礙住他的心識,使令他發出來種種的煩惱。
「脫者」:觸發的時候,「謂證空無相定」,他這觸一發,他認爲他得到聖人的境界了,得到諸法空性了,證到離一切相的叁昧了。他「得」到聖「道」了:得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了。「斷結解脫」,他說他斷了煩惱、得大解脫了,生了增上慢。其實不是!其實都不是這麼回事,就是錯認消息了。所以這也是邪法。
如果沒有這些事情,不縛、也不脫,沒有這種事情,那就是正常的,那就是正定、而不是邪定了。
「十、心強軟。強者」:觸發的時候,他的心特別得「剛強」,他要說什麼就是堅固,執著心很強很強的,誰說什麼他都不聽。「出入不得自在」,出定、入定的時候不自在。正常的,出定、入定都自在的,心裏面也非常地合乎道理,而不是那麼樣的剛強;太剛強也不合道理。「猶如瓦石」,他那個心就像瓦石那樣,不那麼調柔,特別剛強。前面說木石是指身體說的。「難可回變」,心識的動轉,不容易回轉。譬如要出定、就出不來,想要入定、也不那麼入定,心若想要做什麼就不自在。所以「猶如瓦石,難可回變」,就是太過頭了。「不順善道」,他和善道不相順。這個好道,說我要拜佛就拜佛;我想要拜佛不能拜,這身體總是不自在,那個心(不是說身體)就不自在。想要說話,這個心就不順;想要說四念處,偏要說四顛倒去了,總是不順善道。
「軟者」:觸發的時候,「心智軟弱」,那個心很軟弱的,你稍微地說一句強硬的話,他受不了;你贊歎他,他也受不了。若按正常的說,贊歎也好、毀辱他也好,他心裏面都是很自在的,不隨你的舌頭轉的,應該是那樣才對。但這裏說,「軟者:觸發之時,心志軟弱,易可敗壞」,很容易就使令他不對了。「猶若軟泥」,像軟泥那樣子,「不堪爲器」,不能做器。這也是一種邪法。正常的就不是這樣,對于一切的境界不取、不舍,心能保持正常。
「如是等二十種惡觸,擾亂坐心,破壞禅定,令心邪僻」:像前面這十雙,就是二十種;二十種都是惡觸,不是善。能擾亂你坐禅的心,能破壞你的禅定,使令你的心不能保持正常,而能邪僻,就是總是不正常,是一種邪法。「是爲邪定發相」,邪定發出來的相貌是這樣子。
「複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僞」,這二十種邪法,隨那一種發出來的,你若不能夠認識它是邪僞,「心生愛著者」,你心裏面愛著這個邪法。「因或失心狂逸」,你愛著它,這個邪法就是傷害了你自己,你可能就(「因或」就是可能)失掉了你的正常的態度,你內心就狂逸了,那就近乎神經病了!「或歌、或哭」:無故地就唱起歌來,或者是大哭,或者是大「笑」,或者「啼」就是大叫,這就是類似神經病了!「或時驚狂漫走」,或者自己無故的就驚,就各處亂跑。「或時得病,或時致死」,嚴重了會這樣子。「或時自欲投岩赴火」,還會這樣子。「自絞自害」,自絞就等于是用繩子綁起來,要自殺了。「如是障惱非一」,這個邪法若入身,你若愛著它,那逐漸地嚴重了,就會演變成這樣子情形。所以,邪法的障、障礙你,令你苦惱,是各式各樣的情形,不是一種。這是出在《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叁。
「《大集經》中廣辨魔業之相」,《大集經》上也說這些魔業之相。
「行者若證此法,須善識知」,修行人在修定的時候,若是有了這些事情的話,「須善識知」,你須要好好地來認識這件事。「方便照了」,應該用佛法說到這些修行的般若的智慧去觀察。「不著邪定之法」,這個邪定若出現的時候,你不要愛著它。你用智慧去觀察,「即便自謝」,邪法就會息滅了,就沒有了。
「邪法沒有」這個事情,照理說,我們修禅定的人,我這麼看,應該把《金剛經》背下來,把《大悲咒》也把它背下來,每一天你至少念一百零八遍——假設你修禅定希望有成就,你應該這樣子。這樣子,就是出現問題的時候,你願意念大悲咒也可以,你或者是背《金剛經》也可以,一定要背下來,不能照本念。因爲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去照本念,可能來不及!你隨時心裏面能念。這樣子說,你靜坐、你的功課表裏面應該列出來,什麼時候背《金剛經》,什麼時候要念大悲咒,這樣子來保護你;念大悲咒也可以。這上面說「方便照了」,就是般若的智慧,用般若智慧照了。那若說是背《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是叁十卷,我們可能辦不到;《金剛經》比較短,如果你背下來,十五分鍾就能背下來一遍。最好不要十五分鍾,二十分鍾背一遍最好,就是一個字一個字、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地背,你不要背得太快。背得太快,久了你就背不下來了,久了就不能背了。《金剛經》的力量很大很大的!我們在《高僧傳》上都會看出來。所以,你這樣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就用《金剛經》的智慧來觀照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也可以這樣子觀察,那麼就沒有事了。你或者是念大悲咒也可以。如果你不念還不行,每天要有念大悲咒的功課,要熟。在《大悲心陀羅尼經》上說:「若諸衆生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叁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觀世音菩薩發了這個願,那一定是真實不虛!所以你多念大悲咒也是可以的。
這樣子,「須善識之,方便照了,不著邪定之法,即自便謝」,他這個邪定自然地就息滅了、就沒有了。
己二、正相
第二明正相者:若動觸發時,無向二十惡法,具足十種善法。十種善法者:一、觸相如法,二、定相如法,叁、空相如法,四、明相如法,五、喜相如法,六、樂相如法,七、善相如法,八、智相如法,九、解脫相如法,十、心調相如法。雲何名如法?若與二十不善相法相違,安隱清淨,調和中適,即是如法,名爲正相。(《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叁.大正46.496-498頁)
「第二、明正相者」,我剛才講的時候,就把正相說出來了。「若動觸發時,無向二十惡法,具足十種善法。十種善法者:一、觸相如法」,那個動觸不要手舞足蹈。「二、定相如法」,不能說是身體不自在。「空相」也如法。「明相」也如法,不能說你沒有得天眼通,那麼你怎麼可以看見星辰呢?你白天看見星辰就是不正常了!五者、「喜相如法」,也不要太過。「樂相」也是如法,不要貪著纏綿。「善相」也如法,雖然用功修行有多少成就,但你不要著急,不要有狂心出來:「啊!你作那麼大的功德,我今天要超過你!」這都是不對的,所以這個善相如法。「八、智相」也如法;「九、解脫相」也如法,「十、心調相」也如法。
「雲何名如法」呢?「若與二十不善相法相違,安隱清淨,調和中適,即是如法,名爲正相」,是這樣子。
戊二、以法驗知
明以法驗知邪正者:自有邪禅,其相微細難別,與正禅相似,非則相之所能別,應以叁法驗知:一、定心研磨,二、用本法修治,叁、智慧破析。
如《涅槃經》說:「欲知真金,應叁種試之:謂燒、打、磨。」行人亦是,難可別識。若欲別之,亦須叁種試之:所謂當與共事;共事不知,當與久處;久處不知,以智慧觀察。今借此意,以明禅定邪正之相。如發一動觸,若邪正未了,應當深入定中,于所發境中,不取不舍,但平心定住。若是善根,定力逾深,善根逾發;若魔所爲,不久自壞。二、以本法修治:如發不淨觀禅,還修不淨觀。隨所修時,境界增明,此則非僞;若以本修治,漸漸壞滅,當知即是邪相。叁、以智慧觀察者:觀所發法,推撿根源,不見生處,深知空寂,心不住著,邪當自滅,正當自顯。如燒真金,益其光色;若是僞金,即自黑壞。如此簡別,以叁法驗之,邪正可知。定譬于磨,修治喻打,智慧觀察類以火燒。又複久處喻磨,共事如打,火燒即譬智慧觀察。余禅定例爾驗之,邪正可知。(《釋禅波羅蜜次第法門》卷第叁.大正46.498頁)
這是第二,前面是則相驗知,現在是以法驗知。
「以法驗知邪正者:自有邪禅,其相微細難別」,自有邪禅,它的相貌很微細,不容易分別的。「與正禅相似,非則相之所能別」,從相貌上你不能看出來的。「應以叁法驗知:一、定心研磨,二、用本法修治,叁、智慧破析」,用這叁個辦法。
「如《涅槃經》說:欲知真金,應叁種試之。」什麼呢?「謂燒、打、磨」,你用火燒、或者打、或者磨,那你就看出來它是不是真金了。「行人亦是,難可別識」,修行人也是這樣子,他究竟是不是有修行呢?你也不容易認識,若想要認識他,「亦須叁種試之:所謂當與共事」,你和他做事,共同地…
《止觀大意(講于華藏講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