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你若读《楞严经》的五十种阴魔,也就是这么回事,无惭无愧。「诸恶心生」,还有很多的恶事、很多的恶心会生起来,这就是邪法。
如果是正,那就是他得到了禅以后,他心里还是明静而住,没有这些「念外散善觉观」的事情,也不会发出种种恶心来,那就是正了。
「八、愚智」,这个愚智是什么呢?「愚者」:触发的时候,「心识愚惑」,心就糊涂了,迷惑颠倒,就糊涂了。有的时候自己去吃大粪,这些粪秽是不清净的,他就要吃这些东西,认为这是好东西,就是颠倒,做了很多糊涂的事情。
「智者」:触发的时候,「利使知见」,他很锐利!智慧超过常人,有很妙的辩才,会有这些事情,超过了一般的这种境界。「心生邪觉」,他会生出来很多很多不正常的分别。不合道理的事情,他能把它讲成合道理的事情;合道理的事情,他能把它讲成不合道理的事情,总是不正常,有「邪觉」,这样子破坏自己的三昧。
「九、缚脱。缚者」:触发的时候,「五盖及诸烦恼覆蔽心识」,五盖我们讲过: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盖,及种种各式各样的烦恼,「覆蔽心识」,就障碍住他的心识,使令他发出来种种的烦恼。
「脱者」:触发的时候,「谓证空无相定」,他这触一发,他认为他得到圣人的境界了,得到诸法空性了,证到离一切相的三昧了。他「得」到圣「道」了: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断结解脱」,他说他断了烦恼、得大解脱了,生了增上慢。其实不是!其实都不是这么回事,就是错认消息了。所以这也是邪法。
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不缚、也不脱,没有这种事情,那就是正常的,那就是正定、而不是邪定了。
「十、心强软。强者」:触发的时候,他的心特别得「刚强」,他要说什么就是坚固,执着心很强很强的,谁说什么他都不听。「出入不得自在」,出定、入定的时候不自在。正常的,出定、入定都自在的,心里面也非常地合乎道理,而不是那么样的刚强;太刚强也不合道理。「犹如瓦石」,他那个心就像瓦石那样,不那么调柔,特别刚强。前面说木石是指身体说的。「难可回变」,心识的动转,不容易回转。譬如要出定、就出不来,想要入定、也不那么入定,心若想要做什么就不自在。所以「犹如瓦石,难可回变」,就是太过头了。「不顺善道」,他和善道不相顺。这个好道,说我要拜佛就拜佛;我想要拜佛不能拜,这身体总是不自在,那个心(不是说身体)就不自在。想要说话,这个心就不顺;想要说四念处,偏要说四颠倒去了,总是不顺善道。
「软者」:触发的时候,「心智软弱」,那个心很软弱的,你稍微地说一句强硬的话,他受不了;你赞叹他,他也受不了。若按正常的说,赞叹也好、毁辱他也好,他心里面都是很自在的,不随你的舌头转的,应该是那样才对。但这里说,「软者:触发之时,心志软弱,易可败坏」,很容易就使令他不对了。「犹若软泥」,像软泥那样子,「不堪为器」,不能做器。这也是一种邪法。正常的就不是这样,对于一切的境界不取、不舍,心能保持正常。
「如是等二十种恶触,扰乱坐心,破坏禅定,令心邪僻」:像前面这十双,就是二十种;二十种都是恶触,不是善。能扰乱你坐禅的心,能破坏你的禅定,使令你的心不能保持正常,而能邪僻,就是总是不正常,是一种邪法。「是为邪定发相」,邪定发出来的相貌是这样子。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这二十种邪法,随那一种发出来的,你若不能够认识它是邪伪,「心生爱著者」,你心里面爱着这个邪法。「因或失心狂逸」,你爱着它,这个邪法就是伤害了你自己,你可能就(「因或」就是可能)失掉了你的正常的态度,你内心就狂逸了,那就近乎神经病了!「或歌、或哭」:无故地就唱起歌来,或者是大哭,或者是大「笑」,或者「啼」就是大叫,这就是类似神经病了!「或时惊狂漫走」,或者自己无故的就惊,就各处乱跑。「或时得病,或时致死」,严重了会这样子。「或时自欲投岩赴火」,还会这样子。「自绞自害」,自绞就等于是用绳子绑起来,要自杀了。「如是障恼非一」,这个邪法若入身,你若爱着它,那逐渐地严重了,就会演变成这样子情形。所以,邪法的障、障碍你,令你苦恼,是各式各样的情形,不是一种。这是出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
「《大集经》中广辨魔业之相」,《大集经》上也说这些魔业之相。
「行者若证此法,须善识知」,修行人在修定的时候,若是有了这些事情的话,「须善识知」,你须要好好地来认识这件事。「方便照了」,应该用佛法说到这些修行的般若的智慧去观察。「不着邪定之法」,这个邪定若出现的时候,你不要爱着它。你用智慧去观察,「即便自谢」,邪法就会息灭了,就没有了。
「邪法没有」这个事情,照理说,我们修禅定的人,我这么看,应该把《金刚经》背下来,把《大悲咒》也把它背下来,每一天你至少念一百零八遍——假设你修禅定希望有成就,你应该这样子。这样子,就是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愿意念大悲咒也可以,你或者是背《金刚经》也可以,一定要背下来,不能照本念。因为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去照本念,可能来不及!你随时心里面能念。这样子说,你静坐、你的功课表里面应该列出来,什么时候背《金刚经》,什么时候要念大悲咒,这样子来保护你;念大悲咒也可以。这上面说「方便照了」,就是般若的智慧,用般若智慧照了。那若说是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三十卷,我们可能办不到;《金刚经》比较短,如果你背下来,十五分钟就能背下来一遍。最好不要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背一遍最好,就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清清楚楚地背,你不要背得太快。背得太快,久了你就背不下来了,久了就不能背了。《金刚经》的力量很大很大的!我们在《高僧传》上都会看出来。所以,你这样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用《金刚经》的智慧来观照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也可以这样子观察,那么就没有事了。你或者是念大悲咒也可以。如果你不念还不行,每天要有念大悲咒的功课,要熟。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观世音菩萨发了这个愿,那一定是真实不虚!所以你多念大悲咒也是可以的。
这样子,「须善识之,方便照了,不着邪定之法,即自便谢」,他这个邪定自然地就息灭了、就没有了。
己二、正相
第二明正相者:若动触发时,无向二十恶法,具足十种善法。十种善法者:一、触相如法,二、定相如法,三、空相如法,四、明相如法,五、喜相如法,六、乐相如法,七、善相如法,八、智相如法,九、解脱相如法,十、心调相如法。云何名如法?若与二十不善相法相违,安隐清净,调和中适,即是如法,名为正相。(《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大正46.496-498页)
「第二、明正相者」,我刚才讲的时候,就把正相说出来了。「若动触发时,无向二十恶法,具足十种善法。十种善法者:一、触相如法」,那个动触不要手舞足蹈。「二、定相如法」,不能说是身体不自在。「空相」也如法。「明相」也如法,不能说你没有得天眼通,那么你怎么可以看见星辰呢?你白天看见星辰就是不正常了!五者、「喜相如法」,也不要太过。「乐相」也是如法,不要贪着缠绵。「善相」也如法,虽然用功修行有多少成就,但你不要着急,不要有狂心出来:「啊!你作那么大的功德,我今天要超过你!」这都是不对的,所以这个善相如法。「八、智相」也如法;「九、解脱相」也如法,「十、心调相」也如法。
「云何名如法」呢?「若与二十不善相法相违,安隐清净,调和中适,即是如法,名为正相」,是这样子。
戊二、以法验知
明以法验知邪正者:自有邪禅,其相微细难别,与正禅相似,非则相之所能别,应以三法验知:一、定心研磨,二、用本法修治,三、智慧破析。
如《涅槃经》说:「欲知真金,应三种试之:谓烧、打、磨。」行人亦是,难可别识。若欲别之,亦须三种试之:所谓当与共事;共事不知,当与久处;久处不知,以智慧观察。今借此意,以明禅定邪正之相。如发一动触,若邪正未了,应当深入定中,于所发境中,不取不舍,但平心定住。若是善根,定力逾深,善根逾发;若魔所为,不久自坏。二、以本法修治:如发不净观禅,还修不净观。随所修时,境界增明,此则非伪;若以本修治,渐渐坏灭,当知即是邪相。三、以智慧观察者:观所发法,推捡根源,不见生处,深知空寂,心不住着,邪当自灭,正当自显。如烧真金,益其光色;若是伪金,即自黑坏。如此简别,以三法验之,邪正可知。定譬于磨,修治喻打,智慧观察类以火烧。又复久处喻磨,共事如打,火烧即譬智慧观察。余禅定例尔验之,邪正可知。(《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大正46.498页)
这是第二,前面是则相验知,现在是以法验知。
「以法验知邪正者:自有邪禅,其相微细难别」,自有邪禅,它的相貌很微细,不容易分别的。「与正禅相似,非则相之所能别」,从相貌上你不能看出来的。「应以三法验知:一、定心研磨,二、用本法修治,三、智慧破析」,用这三个办法。
「如《涅槃经》说:欲知真金,应三种试之。」什么呢?「谓烧、打、磨」,你用火烧、或者打、或者磨,那你就看出来它是不是真金了。「行人亦是,难可别识」,修行人也是这样子,他究竟是不是有修行呢?你也不容易认识,若想要认识他,「亦须三种试之:所谓当与共事」,你和他做事,共同地…
《止观大意(讲于华藏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