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聖位之前的修學佛法的人,名爲住正法者。「應善了達」:他應該好好地去學習、去了達「如是七種善巧」的事情。
「問:何故唯立七種善巧」呢?「答:世間愚夫多如是計」,因爲世間上沒有佛法的智慧的人,多數這樣執著,所以就說七種。不說六種、也不說八種。
「頌曰:身者自在等,無因身者住,流轉作諸業,及增上二種」:這是列出來沒有佛法智慧的人這七種愚癡。這底下就解釋。
「論曰:于諸蘊中不善巧故,執諸蘊體爲我身者」:那四句頌頭兩個字是身者,「身者」怎麼講呢?其實就是「我」,就是所執著的我。我們中國人——就是中國哲學,也當然說得很深奧,但是沒能夠明白地說出來這個我相、我執的這件事,沒有明白地說出這件事。但是印度的宗教,他們有這種執著,說出來他們所執著的我是怎麼樣、怎麼樣的。我們中國人雖然不是那麼明白地執著有我,可也是執著有我,不過沒有那麼分明就是了。現在我們佛教徒要修學止觀,修學我空觀,就應該把這個「我」的相貌究竟是什麼樣子,要認識一下才好。
「于諸蘊中不善巧故」:諸蘊就是我們的身體這個五蘊——色、受、想、行、識。舊的翻譯翻個「陰」,玄奘法師翻個「蘊」。「蘊」就是積聚的意思,說個白話就是一大堆。色也是一大堆,受、想、行、識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是這樣意思。「不善巧故」:就是沒有佛法的智慧,他就不知道諸蘊是怎麼一回事,諸蘊的真實相不明白。
「執諸蘊體爲我身者」:他就認爲色受想行識組成的這個身體裏邊有我的體性,執著這裏面有我,這樣解釋叫做「身者」。這解釋得很簡略,下邊還有更詳細的解釋。
「于諸界中不善巧故,執自在等爲身生因,或執無因身自然起,以不了達從自種因身得生故。」這底下解釋「自在等」那個「自在」是怎麼回事情。「于諸界中不善巧故」,前面是說蘊,這底下說界。「界」,我們平常學習佛法,應該是熟悉,就是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內六界;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外六界;眼識、耳識乃至意識,這是六識界,加起來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它的真實相,沒有佛法智慧的人也不能善巧通達。
不能善巧通達有什麼問題呢?「執自在等爲身生因」,他們就執著大自在天,等,還有其他的,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個身體乃至十八界生起的原因。這樣意思,就是大自在天他能夠生出來世界上的一切人,一切衆生都由大自在天生出來的,他這麼樣解釋。
「或執無因身自然起」:或者有的外道他不是認爲自在天爲身生因,他認爲沒有什麼原因的,自然的生出來的,也有這樣執著的。
「亦不了達從自種因身得生故」:他們不明白我們這個生命體、世間上一切有爲法,都是從它本身的種子生出來的。我們的身體能現起來,是有它的單獨的原因,就是業力;當然我們人是胎生,那麼就是有父母的助緣,加上他自己的業力,這樣子身體才成就的。但是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就認爲是大自在天生我們的身體的。
「所以者何?」這又進一步地解釋。「界者:功能、種子、族姓、因等,名差別故。」十八界這個「界」字怎麼解釋呢?就是「功能」的意思。它有這個能力,能生出來眼耳鼻舌身意、能生出來色聲香味觸法、能生出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有這個能力。「種子」:這等于說一個譬喻。大地裏邊,我們種上麥、種上其他的植物的種子,這個地就生出來芽,這個種子就生芽,慢慢地就生出來麥、生出來谷。「功能」:我們一切衆生本身的心裏面有各式各樣的功能,我們這個身體——就是我們這個生命體的果報,就由自心裏面的功能生出來的。「族姓」:就是這個家庭一族一族的、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這也是功能的意思、也是種子的意思。「因」:生命體是個果,業力就是因,由因而得果。
這樣說,這個名是有差別的:「界」是個名、「功能」也是名,「種子」、「族姓」、「因」都是名字,這名字是不一樣,它們的含義是一致的。十八界的「界」字是這樣解釋的。
于諸處中不善巧故,執有身者,依身而住,取外境界。
前面是解釋「界」,佛法裏面說,「界」是功能、種子、族姓、因的意思;但是其他的宗教徒他們認爲大自在天爲身生因。
「于諸處中不善巧故」:有的宗教徒對于「處」也不是太明白。「處」是什麼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是內六處、色聲香味觸法是外六處,現在主要是指內六處說。于諸處裏面他不能善巧通達的原因,「執有身者,依身而住」:他執著有一個我,這個我依止身、依止眼耳鼻舌身意住,在這裏邊居住,指揮眼耳鼻舌身意去取著外邊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他這樣解釋。有一個我在身體裏面,他主持一切的活動,是這樣意思。
「于緣起中不善巧故,執有身者流轉生死」。「緣起」就是十二因緣、十二緣起。十二緣起簡單地說,就是惑業苦。由于我們煩惱的迷惑,造作出來很多的業力,由業力去招感果報。招感果報了以後,又生起來很多的煩惱,再去造很多的業力,又去招感果報——就是惑業苦、惑業苦這樣的流轉下去。但是,沒有佛法的智慧就不善巧,那麼他怎麼樣想法呢?
「執有身者流轉生死」:他執著有一個我在生死裏面流轉。就是由人死掉了,生到天上去;這個身體死掉了,這個我沒有死,我跑到天上去,又得一個果報。天上死了,可能是到地獄去;從地獄跑到餓鬼去,就是這麼樣流轉;但是這個「我」是不死的,它也不生、也不死,永久常住的。就像人住這個房子,這個房子壞了,他跑到另一個地方,又重新造個房子,又在那裏住;那個房子壞了,他又離開了,又到另一個房子那裏去住。這就譬喻流轉生死,生死是不斷地變化;但是這個我、這個身者,它沒有變化。「執有身者流轉生死」。
「由不善知處非處故,執有身者能造諸業」:「處非處」怎麼講呢?「處」就是合乎道理的意思,「非處」就是不合道理。就是由善因得善報、由惡因得惡報,這就叫做處;若說是由善因得惡報、由惡因得善報,那就是非處,就不對了。那麼佛法的意思,是我們的心意識去造作諸業、去得果報。但是外道的意思,他認爲「 執有身者」、執有一個我,這個「我」能造作善惡業、去得善惡果報——是「我」的力量,他多出來這麼一個執著。
「由不善知諸根諸谛,執有二種增上身者。」這七種善巧,在迷惑那一方面說,就是七種愚癡。這是最後的兩種。
「由不善知諸根諸谛」:由于這個人他不善知諸根、諸谛。「諸根」是什麼呢?諸根一共有二十二個根,這眼耳鼻舌身意也在內,還有男根、女根、命根,乃至信進念定慧的善根,還有苦樂憂喜舍的這些根,很多很多的根。那麼,不善知諸根、也「不善知諸谛」,這個「谛」就是苦集滅道四谛,你不明白苦集滅道的道理,就會執著有兩種增上身者。「增上」就是強有力的意思,就是他有很強大的力量。就是說這個「我」有強大的力量,這樣意思。這底下解釋。
「謂愛非愛業果增上者,及染汙清淨增上者」,說出來有這麼兩種增上。「愛非愛業果增上者」:愛業、非愛業,「愛業」就是福業,這種業能令你得到可愛的境界,所以叫做愛業;這種業力能令你得到不可愛的果報、令你苦惱,叫做「非愛業」。愛業得果、非愛業也得果。那個有力量的那個東西,就是指「我」說的。「愛非愛業果增上者」:它是用「我」來增上、去成就這個果報。「及染汙清淨增上者」:愛非愛業果增上都還是屬于「染汙」的;「清淨增上」就指修行人,修行人得大解脫了,那麼他是清淨增上者。
就是他那個「我」有強大的清淨的力量、有強大的染汙的力量,這是說兩種增上身者:愛非愛業果增上是一種、染汙清淨增上是一種。這下面還有解釋。
「由不善知苦集兩谛,計有染汙增上者」:由于這一個人他不能夠知道苦谛、集谛的道理,所以他就執著這個我,這個我是很有力量的,這個我使令自己染汙,是這樣意思。按佛法來說,就是苦集二谛,苦集二谛也就是惑業苦;你不明白惑業苦的道理,所以計有染汙增上者。
「由不善知滅道兩谛,計有清淨增上者」:你不知道「滅」谛滅除了惑業苦、得了涅槃,「道」就是戒定慧;由戒定慧而得到滅谛,這是佛法的正知正見的說法。沒有佛法智慧的人,不善知滅道兩谛,「計有清淨增上者」:執著這個「我」有一個強大的、清淨的力量得涅槃了,不知道是滅道兩谛。這下邊還繼續有解釋。
「頌曰:于身者等起,實我所住持,流轉者作者,及諸增上義,染汙若清淨,起七種愚癡,對治此應知,攝七種善巧。」這底下又繼續解釋前面這七種善巧、七種愚癡。
「論曰:如前總說二種增上分別,顯示二種愚癡:謂增上義愚癡,及染汙清淨愚癡」,前面這八句頌(就是兩個頌),列出來這七種愚癡的名字,又說出來七種智慧的善巧。這底下就是一樣一樣地解釋,先從二種愚癡這裏解釋。
「如前總說」,像前邊總說兩種增上分別,就是:愛非愛業果增上、染汙清淨增上;這兩種增上是總說的。七種增上可以合起來就是這兩種增上,可以這麼說。那麼這「兩種增上分別,顯示二種愚癡」,就是由這兩種增上能夠開示我們衆生有這兩種愚癡,這兩種事情是糊塗的、是不明白的。是那兩種呢?謂增上義愚癡、及染汙清淨愚癡,這兩種愚癡。
「增上義愚癡」:這外道的意思,所執著的這個「我」有強大的力量去做這些惑業苦的事情,有這種愚癡,不明白這個道理,這是說這個「我」有這種力量,「我」的力量能這樣子。按佛法的意思:不是「我」,是你的惑業苦互相的轉變。但是,外道執著「我」有這種力量,這就是外道的一種愚癡。
「及染汙清淨…
《止觀大意(講于華藏講堂)》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