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出來是什麼樣子呢?未到地定的時候,你在這裏坐,這個身體沒有了,座位也沒有了,這個房子也沒有了,猶如虛空的境界,心裏面在那裏寂然不動,這個境界明明了了的。得到未到地定以後,容易得初禅,初禅容易得,未到地定不容易得的,很難的,當然有的人也可能容易的,也不完全一樣。就在這個沒有身體這個猶如虛空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這個境界繼續不斷地用功的時候,你的功夫進步了,喔,忽然間你就感覺有了身體了,身體又有了,這個身體什麼樣?也是如雲如影,感覺有身體了,如雲如影的那樣子,在這個如雲如影的時候,就有八觸現出來,有八種觸,一個是動,就是裏邊動,外邊不感覺動,外邊不動,就是身體裏邊動。這個動,有的人先從頭頂開始,然後漸漸的普遍到全身,有的人先從腰這裏開始動,有的人從腳感覺那裏有動,慢慢的遍至全身。
天臺智者大師他說:從頭開始動,他有可能會退,有可能這種定會退掉;若是從腳開始動,向上動,他的定就容易進步,向上進步的;若是在腰部先開始動,表示你這個禅定在這個時期能住下來,在這個禅定要住一個時期的,也不會退掉,也不容易進,有這種說法。我們中國古代的禅師多數是,不全是,多數是先有動,有動的感覺,但是我們讀《瑜伽師地論》,他說是先有重觸,輕重澀滑,動癢涼暖,輕重澀滑。先有重,感覺這頭頂先是重,有重的感覺,有重的感覺一現出來的時候,這個身體裏邊有輕安風;或者是有動觸;或者是重觸,有八種,也有的地方說十六種的,其中總是有一種,有一種感覺以後,這個身體有一種輕安風,就是裏面有風,叫做輕安風,這個風在裏面一動的時候,你感覺快樂,這個快樂是非常的美妙,它漸漸的遍滿全身,逐漸的遍滿全身,如果沒有失掉,逐漸的遍滿全身,有殊勝的快樂,這叫做八觸。八觸,可能這個禅師也可能就發一、兩種,或者發了動觸完了以後,又發了重觸;或者是感覺得到了熱,或者是涼,其中有幾種,不一定是完全都發出來的,完全發出來,好,不完全發,也可以說是初禅的。有的人全發,有的人不全發的。發出來以後,因爲修行的事情,這個禅定是有深有淺的,你靜坐一開始發出來以後,你這一坐你可能坐幾小時以後,你出定了,出定了,你有什麼事情做完了,你又靜坐,又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你這個定的力量就加深了,就深妙了。
這個觸,頭一次是動觸,第二次也可能是重觸,也可能是熱觸,那麼你不斷的這樣子入定,就可以完全發,那麼叫做具足住,這叫初禅具足住,你就是圓滿,得大自在了。出禅也自在,入禅也自在,住在禅裏也是自在的,叫做具足住。發到這種時候,這個坐禅的禅師是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受了很多的辛苦,這一天有這麼好的成就,有這麼殊勝的快樂,心裏當然是很歡喜,和以前完全是不同了,那麼他得到初禅以後,他這個時候這個果報,這個身體是欲界的,但是他這個禅定是色界的,不是欲界的。底下還有十種功德,我們下一次講。
初禅發相,上一次講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半沒有講。修禅的這位禅師,從欲界定到未到地定,繼續不斷的修行,繼續不斷的靜坐,他會得到初禅。上一次說過,初開始靜坐,能夠達到未到地定不是容易,若是已經成就了未到地定,再繼續向前進步到初禅就不難了,就比較容易,說是容易這個話也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欲界這個地方。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的這個地方是個多難的地方,是個多事的地方,是多煩惱的地方,所以得到未到地定以後,到初禅是容易,但是其中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第一段說證明初禅發相,上一次說過,這個未到地定的境界是在靜坐的時候,這個身體沒有了,不感覺到有身體的存在,猶如虛空似的。這個境界就是未到地定的境界,可是這個禅師在那裏靜坐,他自己內心的感覺是那樣子,但是別的人看見他,他的身體還是在的,並不是沒有。那麼他由這個境界繼續的修行,也可能很快,也可能要幾個月,或者一年不一定,就從沒有身體之中,又現出來了,又感覺到有身體。但是不像我們現在沒有定的人這麼樣的感覺,我們感覺這個身體在這裏,但是未到地定的人,由沒有身體又感覺有身體那個時候的那種感覺,和我們現在不同,就是他感覺有身體,若有若無的樣子,所以說如雲如影,感覺這個身體就像雲似的,像影似的,有是有,但是好像無障無礙的樣子,這個時候就是初禅開始的境界。
在坐禅的書裏邊,現成的有兩句話,頭一句:事障未來。這個事,事是什麼呢?事就指這個身體說的,這個身體他障礙未來,這個未來就是未到地定叫未來,也叫未至定,也叫未來禅,都是未到地定的異名。有這個身體的存在,你靜坐的功夫就是沒有達到未到地定,你靜坐的功夫一定是要感覺到這個身體空了,沒有了,如雲如影也沒有了,這個時候才是未到地定的。若是有這個身體,那個就是他障礙未到地定的現前,未到地定沒有現前,所以叫事障未來。性障根本,等一會兒講,現在說是從未到地定到初禅的時候,就是在那個沒有身體的感覺裏邊,又現出來如雲如影的身體來,這個時候開始到初禅,到了初禅的時候,有廣大的輕安樂,未到地定的時候,就是有輕安樂了,我們沒有得定的人,忽然間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你感覺輕安樂是不得了的快樂的,但是未到地定的輕安樂,和初禅的輕安樂還不能比的,初禅的輕安樂是更廣大的,更普遍的。這個輕安樂一現前的時候,簡單的說,這就是初禅出現了,這個禅師他達到初禅的境界了。
上一次說有八觸。輕安樂,它初開始出現的時候,這叫八觸,就是八種感覺,這八種感覺裏邊一定有一種感覺的,或者是動,在身體裏邊有動的感覺,或者是有癢,或者是冷,或者是暖,或者是輕,或者是重,或者是澀,或者是滑,這八種感覺。這八種感覺裏邊一定有一種,這個感覺一出現的時候,輕安樂就出現了,輕安樂一出現,一開始是一個部分,在身體裏邊一個部分有這樣的感覺,就有快樂,它還漸漸的普遍到全身,它不是一下子就全身都動,不是一下子就全身都感覺快樂,它是漸漸、漸漸的普遍到全身的。假設一開始的八觸裏邊,假設是動,那麼這個動的感覺他不是永久在身體裏邊,他還就過去了,過去了,你這位禅師繼續的靜坐,也可能就開始有癢的感覺,或者有澀的感覺,或者是有滑的感覺,這八觸裏邊,他過去了一種,他有可能又來了第二種,可能又有第叁種、第四種。有的人是這八種感覺都有,一樣一樣的都會發現的,有的人就出現了一兩種,或者叁種、四種、五種、六種,或不具足,不是一定。不管是具足不具足,都是初禅,都是這個人的功夫到了初禅的境界了。這是初禅發相的一種。
辛二、十種功德(分十科) 壬一、定
另外一種初禅的功德,叫做十功德,十種功德,這十種功德也包含這八觸在內的,這是全面的說的,把初禅的功德全面的說出來就是有這麼多功德。定,當然初禅就是禅定,出現的時候,心裏面很寂然不動,寂靜,沒有其他的妄想。
壬二、智
智,初禅一現前的時候,八觸一現前的時候,他心裏面這個智慧很靈敏,不像沒有定以前那麼樣的遲鈍。假設沒有禅定的人,他的智慧也很靈敏,但是若得到禅以後,他是更靈敏,這個心更是靈動的。
壬叁、空
空,這個空是什麼呢?空就是我們沒有得禅定的人,我們有貪瞋癡慢,各式各樣的煩惱,得到初禅的人,這個煩惱沒有了,沒有煩惱的時候,他那個心有另一種感覺,就是很空洞的,叫做空,這是一種解釋。另外一種解釋是說這個初禅的人,就是剛才說他這個身體如雲如影,有若無的樣子,就叫做空,也叫做空的。剛才我寫出來那兩句話,叫做事障未來、性障根本。這個「性障根本」在這裏面說呢,什麼叫做性?就是貪瞋癡的煩惱,叫做性,你有貪瞋癡的煩惱,就障礙你得初禅。在身體上的變化來說,就是剛才講過的,欲界定到細住的時候,感覺這個身體像如雲如影的樣子,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如雲如影的身體也沒有了,猶如虛空,猶如虛空以後,漸漸的進步,又出現了如雲如影的身體了,這時候到了初禅。這是在身體方面前後的變化這樣解釋。在煩惱方面來說呢,就是這個修行人,他這個貪瞋癡的煩惱一直的存在,他就沒有得初禅,初禅就沒有得到。未到地定的時候,煩惱雖然還有,但是很薄,這個貪心也有,瞋心也是有的,各式各樣的煩惱是有,但是很薄,很軟弱,這個煩惱不是很剛強的,就是煩惱微微的動,他如果正念一出現的時候,這個煩惱就沒有了,很容易折伏,很容易使令內心清淨,這未到地定是這樣境界。到了初禅的時候就沒有了,這個貪瞋癡就是指欲界的煩惱,到初禅的時候,欲界的煩惱就沒有了,欲界煩惱沒有的時候,這個時候他這個心空空洞洞的,所以叫做空。
壬四、明
明,他這個心,心裏面很明亮的,不是黑暗的。等一會兒,這個地方還要解釋。
壬五、善心生
善心生,得到初禅的時候,這個人他發生了很多的善心,好的心理,是什麼呢?就是對于這一切的賢人,這一切的聖人,這一切的大阿羅漢、佛菩薩的信心增長了,他感覺到由自己得到初禅的感覺,就比量的可以知道這一切的賢聖人有殊勝的功德,所以他對于這一切賢聖人的恭敬心就提高了,非常的恭敬一切的佛、菩薩、大阿羅漢,這一切的聖人,所以善心生。
壬六、喜
再其次,有喜。他得到初禅的時候,心裏面歡喜,心裏面很快樂,這個喜。
壬七、樂
樂,等一會兒還有解釋。
壬八、解脫
解脫,解脫就是剛才說,他沒有煩惱了。
壬九、柔軟
柔軟,就是得到禅定這個人,他這個性格非常的柔和,不是那麼粗暴的。…
《四禅八定(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