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禅八定(一)▪P5

  ..續本文上一頁

  

  壬十、相應

  

  相應,就是這麼多的功德,在他這個禅定的心裏面相應而不失掉,叫做相應。

  

  有這麼十種功德,這個時候叫做初禅發相。正明初禅發相我講完了,你們各位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以下問答,因錄音時未錄入提問題者之問題,故只有 師父的回答。)

  

  答:這種境界是在禅定裏面才有,這個禅師他入定的時候,就出現這個境界,他一出定以後,他這個境界不完全有,不完全有,剛才說過,這個煩惱是沒有,出定了以後,這個輕安樂還繼續的存在一個時期,你不靜坐了,你下來經行的時候,你這個快樂還是有,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漸漸、漸漸的消失了,這個樂沒有了。可是這個人的性格就是十種功德裏面的有柔和、解脫,沒有煩惱。如果他不是聖人,說他沒有煩惱,還不是究竟沒有的,他如果若不守規矩,他也可能會退掉的,這個禅定也可能會退掉,不是說究竟堅固的。得到初禅以後,你要繼續不斷的常常入定,常常的再修習。這個初禅也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漸漸的能深入,漸漸的堅固才能得到自在。得到自在的意思,就是你隨時可以入定,隨時願意出定就能出定,入定自在,住在定裏面自在,出定也自在,這時候你這個初禅的功德才圓滿的。

  

  初得到初禅的人,都不是那麼自在,有的時候想要入定,可能不能立刻就入定,因爲要把這個心,你不入定的時候,這個心就向外攀緣,向外攀緣的時候,說我現在要入定,要把心收回來,收回來你很自在,隨時可以收回來,那麼這是很好,住在禅定裏面也感覺自在,我要出定就出定。有的時候,你的功夫不對勁,想要出定不能出定,這就是不自在。

  

  這是聖人,禅定有凡夫禅定,有聖人的禅定,現在說這個聖人,這麼多的阿羅漢都是有神通的阿羅漢。

  

  龍王來供齋,供粥,用粥來供養這些阿羅漢,它要做這個功德的時候,它這個消息,可能它不是有心保密,金翅鳥知道。還有一個王,叫金翅鳥王,這個金翅鳥王它就是以龍作飲食的,它這個兩個翅膀在大海裏面這麼一搧動,這海水就分開了,海底下這個龍就現出來了,現出來,這個金翅鳥抓過來就吃,金翅鳥是這麼厲害的。這個龍王,它要來供齋,用粥來供養這些大阿羅漢的時候,這個金翅鳥在天空裏面就這麼想:說這個龍王供粥,等到它出來的時候,我就抓過來吃。它心裏這麼想,這麼想的時候,龍王出來供粥的時候,這個金翅鳥就下來了,下來,這個時候,這個阿羅漢不是凡夫僧,也不是沒有神通,這都是有神通的阿羅漢,其中有一位叫佛護長老,這個佛護長老一下子就是現出神通,用神通變化一個大山,就抓住這個龍王的胳臂就跑到山裏面去,金翅鳥從天空下來的時候,就觸這個山一下子,就飛回去了。這件事我們若不細去觀察,就是阿羅漢現神通就是了,其實這個事也不簡單,有神通,你不一定在緊急的時候就能現出來。這個問題就是你要得定自在,有禅定,你還得要自在,就是那麼短的時間內,你能夠入定,入了禅定以後才能現神通。阿羅漢如果不入定就沒有神通,所以在短的時間,在危急的時間,你能入定,能入定,能現出神通來,這就叫做定自在。

  

  這個定自在從那兒來的呢?就是得到禅定以後,要不斷的修習,常常的練習,常常要入定的。《涅槃經》上,《大毗婆沙論》上也都提到,你得了禅定以後,你不常入定,你有可能就退掉了,就沒有了,你想入定就沒有定,不能入定了,就失掉了,所以要常入定的。所以這個定的境界,要入定以後才能有,不入定的時候,一部分有,一部分沒有的。喜樂,要入定以後才能有,出定以後漸漸就沒有了,是這樣子。有了禅定的人,因爲他沒有欲界的煩惱,他有定的功德,雖然不入定,但是他的身體和沒有禅定的人的感覺不同,就是不那麼粗重。

  

  各位也可能會聽說過,就是有人供千僧齋的時候,想要知道一千位的出家人來受供的時候,有沒有聖僧來,怎麼才能知道呢?有沒有聖人的大比丘來應供,怎麼辦法才能知道呢?就是散花,就是新鮮的花散在這個吃飯的座位上面,每個座位都散上去,等到吃飯這件事完全完了了,出家人統統走了,這一看,看這座位上,當然每個座位都要有人坐才行,你看座位那個花,還是很新鮮的,還是和原來一樣,沒有壓扁,那就是有聖僧來了。沒有禅定的人,這個身體就是很粗重的,你有什麼東西,你那個花放在那裏,他一坐下來就壓扁了,那就知道那不是聖僧。聖僧他有聖道在身體裏頭,他這個身體如雲如影,沒有重量,姑且用這句話來說,就是沒有重量,你看他也是坐在那裏,但是沒有重量,什麼東西都是原來樣,那個花沒有變。所以說是他出定以後,他心裏面也是在見色聞聲這樣分別,但是他的身體可是不同的,還是不同的。

  

  庚二、簡非禅之相

  

  庚二簡非禅之相,來分別分別不是禅定的行相。剛才我們講,說是未到地定這個時候,這身體是空無所有的,就是一念靈明的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這樣子,這樣子,漸漸的又出現了如雲如影的身體,這個同時就有動的感覺,感覺身體在動,但是有的人,我們看見那個人坐在那裏,他還伸手,他那個身體在動,在靜坐的時候,他在動,他是不是得初禅了?其實沒有。所以這個地方就是在欲界定的時候,這個人也有這種觸,有動,或者是癢,或者是冷,或者是熱,或者是輕、重、澀、滑這些都有的。我到加拿大去,就遇見一個居士,他說他靜坐,心若散亂就沒有事,心若一靜下來,這個手動得很厲害,並且還下了座,像打太極拳似的,一套一套的這樣打,他心裏面都明白,等到把這些打完了,然後又坐下來,他有這個境界。也有動的這些事情,這個是不是初禅呢?不是的,那個不是禅。

  

  它有各式各樣的感覺,就是不但是初禅有這個八觸,就是前面這個未到地定、欲界定也是有的,也有這個觸。那麼它和初禅有什麼不同呢?和初禅的這個八觸有什麼不同呢?就是沒有十種功德莊嚴,很明顯的一樣,就是初禅的時候,沒有貪欲心,沒有貪欲心,實在來說就是沒有男女的欲心了,其他也不欲,世間的五欲的這個貪心都沒有了,這個初禅的境界。你現在靜坐的時候,也有動的感覺,或者是有冷的感覺、熱的感覺,你是不是也沒有(欲)了?那麼就可以知道你得沒有得初禅。得到初禅的時候有那樣的八種觸裏邊在活動的時候,同時有廣大的輕安樂,你在欲界定粗住、細住的時候沒有輕安樂,所以簡非禅之相,那個不是禅定,不是初禅之相。

  

  問:那不是初禅,那叫什麼?

  

  答:觸有幾種觸,一共有四種,也可以說五種。第一種就是病觸,就是身體這個四大有點問題,四大有點問題,一靜坐的時候,因爲第六識一靜下來的時候,第六識的活動弱下來了,這個病相就現出來,就會動,各式各樣的情形。有的人感覺冷,就是他的地水火風這個水大有點問題,水大實在若是按中醫來說,這個冷觸其實就是腎髒有點問題,就是有病。說這個動,動就是風大,地水火風這個風大有一點問題,風大在中醫來說就是肝,風是木,木主肝,就是肝有點問題,有動。地水火風各式各樣的五髒六腑有點問題,他靜坐的時候就現出來,這叫病觸。第二種就是魔觸,你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魔王這個魔鬼來同你搗亂,你一靜下來的時候,他跑到你身體裏面去作怪,叫你這樣子那樣子,這叫魔觸,當然這是另一個問題的。

  

  第叁種是蓋觸,蓋觸就是煩惱觸,蓋就是煩惱,煩惱能蓋覆你,使令你不能得道,不能得禅定,這個也是障。你現出來各式各樣的觸,就表示你要有什麼煩惱,或者貪煩惱盛,或者瞋煩惱盛,或者高慢的煩惱,各式各樣的煩惱,這是一種。再來一種是治病觸,這是比較好的,就是你身體有病,你一靜坐的時候,它會現出來什麼樣的境界,能自動的治療你的病,還有這種情形,這是好一點的。最後一種觸就是初禅的觸,這是靜坐人的目的,想要得禅定的,那是對的,不對的問題就是病觸、魔觸、和蓋觸。一般來說,人多數是病觸,多數是因爲身體裏面這個地水火風有點不調和,所以它是這樣子,但是你若不靜坐,它還不現出來,你去看醫生,醫生說你很正常,沒有病,就是醫生看不出來的,你就不那麼嚴重。那麼這件事應該怎麼處理呢?就是你在靜坐的時候,如果出現了這個觸的時候,就是你心裏面明白不明白,心裏面很明白的時候,你控製它,你作意:不要動,或者出聲也可以,不出聲也可以,舌頭不動,說不要動,控製它,慢慢它就不動,因爲它是在意識軟弱的時候出現的,你心裏面一強起來,就把它鎮伏住了,就沒有事了,還是不動好,不要動。

  

  問:不動,那麼我呼吸是從鼻子 ......?

  

  答:你若沒有作意,沒有其他的方法加在裏面,不是你意識主動的變化,你裏面氣多,它可能在裏面動(你有看過天臺智者大師關于靜坐的書嗎?沒有看過)。你就觀想把它排泄出去。我們這個身體還是以心爲主,心下命令,你心來引導它,從一個地方排泄出去,那麼就沒有事。當然在你現在還沒得到初禅以前可以這樣做,心裏要安,這個身,四大要安,要調和,裏面不要有沖突。佛法靜坐的目的就是調心,心若調了,身體就調了,佛法的靜坐是以心爲主,不是說我爲了身體健康要去靜坐,但是你靜坐,身體就會好一點,是這樣子的。……身體四大調和了,靜坐也有幫助。

  

  

  問:那不算貪嗎?

  

  答:也不算貪,也是合法。

  

  問:若是病觸,能跟別人治病,可以不可以......?

  

  答:叁明六通、八解脫,禅定到了什麼境界,沒有說阿羅漢天天給人治病的,沒有這個事情的。

  

  問:可是會有妨礙啊,對修行會有障礙。

  

  答:對,是會有妨礙,並且也不是能完全有效的,不要說是我們有一點功夫,還是…

《四禅八定(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四禅八定(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