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禅八定(一)▪P5

  ..续本文上一页

  

  壬十、相应

  

  相应,就是这么多的功德,在他这个禅定的心里面相应而不失掉,叫做相应。

  

  有这么十种功德,这个时候叫做初禅发相。正明初禅发相我讲完了,你们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以下问答,因录音时未录入提问题者之问题,故只有 师父的回答。)

  

  答:这种境界是在禅定里面才有,这个禅师他入定的时候,就出现这个境界,他一出定以后,他这个境界不完全有,不完全有,刚才说过,这个烦恼是没有,出定了以后,这个轻安乐还继续的存在一个时期,你不静坐了,你下来经行的时候,你这个快乐还是有,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渐渐、渐渐的消失了,这个乐没有了。可是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十种功德里面的有柔和、解脱,没有烦恼。如果他不是圣人,说他没有烦恼,还不是究竟没有的,他如果若不守规矩,他也可能会退掉的,这个禅定也可能会退掉,不是说究竟坚固的。得到初禅以后,你要继续不断的常常入定,常常的再修习。这个初禅也是一个很大的范围,渐渐的能深入,渐渐的坚固才能得到自在。得到自在的意思,就是你随时可以入定,随时愿意出定就能出定,入定自在,住在定里面自在,出定也自在,这时候你这个初禅的功德才圆满的。

  

  初得到初禅的人,都不是那么自在,有的时候想要入定,可能不能立刻就入定,因为要把这个心,你不入定的时候,这个心就向外攀缘,向外攀缘的时候,说我现在要入定,要把心收回来,收回来你很自在,随时可以收回来,那么这是很好,住在禅定里面也感觉自在,我要出定就出定。有的时候,你的功夫不对劲,想要出定不能出定,这就是不自在。

  

  这是圣人,禅定有凡夫禅定,有圣人的禅定,现在说这个圣人,这么多的阿罗汉都是有神通的阿罗汉。

  

  龙王来供斋,供粥,用粥来供养这些阿罗汉,它要做这个功德的时候,它这个消息,可能它不是有心保密,金翅鸟知道。还有一个王,叫金翅鸟王,这个金翅鸟王它就是以龙作饮食的,它这个两个翅膀在大海里面这么一搧动,这海水就分开了,海底下这个龙就现出来了,现出来,这个金翅鸟抓过来就吃,金翅鸟是这么厉害的。这个龙王,它要来供斋,用粥来供养这些大阿罗汉的时候,这个金翅鸟在天空里面就这么想:说这个龙王供粥,等到它出来的时候,我就抓过来吃。它心里这么想,这么想的时候,龙王出来供粥的时候,这个金翅鸟就下来了,下来,这个时候,这个阿罗汉不是凡夫僧,也不是没有神通,这都是有神通的阿罗汉,其中有一位叫佛护长老,这个佛护长老一下子就是现出神通,用神通变化一个大山,就抓住这个龙王的胳臂就跑到山里面去,金翅鸟从天空下来的时候,就触这个山一下子,就飞回去了。这件事我们若不细去观察,就是阿罗汉现神通就是了,其实这个事也不简单,有神通,你不一定在紧急的时候就能现出来。这个问题就是你要得定自在,有禅定,你还得要自在,就是那么短的时间内,你能够入定,入了禅定以后才能现神通。阿罗汉如果不入定就没有神通,所以在短的时间,在危急的时间,你能入定,能入定,能现出神通来,这就叫做定自在。

  

  这个定自在从那儿来的呢?就是得到禅定以后,要不断的修习,常常的练习,常常要入定的。《涅槃经》上,《大毗婆沙论》上也都提到,你得了禅定以后,你不常入定,你有可能就退掉了,就没有了,你想入定就没有定,不能入定了,就失掉了,所以要常入定的。所以这个定的境界,要入定以后才能有,不入定的时候,一部分有,一部分没有的。喜乐,要入定以后才能有,出定以后渐渐就没有了,是这样子。有了禅定的人,因为他没有欲界的烦恼,他有定的功德,虽然不入定,但是他的身体和没有禅定的人的感觉不同,就是不那么粗重。

  

  各位也可能会听说过,就是有人供千僧斋的时候,想要知道一千位的出家人来受供的时候,有没有圣僧来,怎么才能知道呢?有没有圣人的大比丘来应供,怎么办法才能知道呢?就是散花,就是新鲜的花散在这个吃饭的座位上面,每个座位都散上去,等到吃饭这件事完全完了了,出家人统统走了,这一看,看这座位上,当然每个座位都要有人坐才行,你看座位那个花,还是很新鲜的,还是和原来一样,没有压扁,那就是有圣僧来了。没有禅定的人,这个身体就是很粗重的,你有什么东西,你那个花放在那里,他一坐下来就压扁了,那就知道那不是圣僧。圣僧他有圣道在身体里头,他这个身体如云如影,没有重量,姑且用这句话来说,就是没有重量,你看他也是坐在那里,但是没有重量,什么东西都是原来样,那个花没有变。所以说是他出定以后,他心里面也是在见色闻声这样分别,但是他的身体可是不同的,还是不同的。

  

  庚二、简非禅之相

  

  庚二简非禅之相,来分别分别不是禅定的行相。刚才我们讲,说是未到地定这个时候,这身体是空无所有的,就是一念灵明的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这样子,这样子,渐渐的又出现了如云如影的身体,这个同时就有动的感觉,感觉身体在动,但是有的人,我们看见那个人坐在那里,他还伸手,他那个身体在动,在静坐的时候,他在动,他是不是得初禅了?其实没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在欲界定的时候,这个人也有这种触,有动,或者是痒,或者是冷,或者是热,或者是轻、重、涩、滑这些都有的。我到加拿大去,就遇见一个居士,他说他静坐,心若散乱就没有事,心若一静下来,这个手动得很厉害,并且还下了座,像打太极拳似的,一套一套的这样打,他心里面都明白,等到把这些打完了,然后又坐下来,他有这个境界。也有动的这些事情,这个是不是初禅呢?不是的,那个不是禅。

  

  它有各式各样的感觉,就是不但是初禅有这个八触,就是前面这个未到地定、欲界定也是有的,也有这个触。那么它和初禅有什么不同呢?和初禅的这个八触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没有十种功德庄严,很明显的一样,就是初禅的时候,没有贪欲心,没有贪欲心,实在来说就是没有男女的欲心了,其他也不欲,世间的五欲的这个贪心都没有了,这个初禅的境界。你现在静坐的时候,也有动的感觉,或者是有冷的感觉、热的感觉,你是不是也没有(欲)了?那么就可以知道你得没有得初禅。得到初禅的时候有那样的八种触里边在活动的时候,同时有广大的轻安乐,你在欲界定粗住、细住的时候没有轻安乐,所以简非禅之相,那个不是禅定,不是初禅之相。

  

  问:那不是初禅,那叫什么?

  

  答:触有几种触,一共有四种,也可以说五种。第一种就是病触,就是身体这个四大有点问题,四大有点问题,一静坐的时候,因为第六识一静下来的时候,第六识的活动弱下来了,这个病相就现出来,就会动,各式各样的情形。有的人感觉冷,就是他的地水火风这个水大有点问题,水大实在若是按中医来说,这个冷触其实就是肾脏有点问题,就是有病。说这个动,动就是风大,地水火风这个风大有一点问题,风大在中医来说就是肝,风是木,木主肝,就是肝有点问题,有动。地水火风各式各样的五脏六腑有点问题,他静坐的时候就现出来,这叫病触。第二种就是魔触,你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魔王这个魔鬼来同你捣乱,你一静下来的时候,他跑到你身体里面去作怪,叫你这样子那样子,这叫魔触,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的。

  

  第三种是盖触,盖触就是烦恼触,盖就是烦恼,烦恼能盖覆你,使令你不能得道,不能得禅定,这个也是障。你现出来各式各样的触,就表示你要有什么烦恼,或者贪烦恼盛,或者瞋烦恼盛,或者高慢的烦恼,各式各样的烦恼,这是一种。再来一种是治病触,这是比较好的,就是你身体有病,你一静坐的时候,它会现出来什么样的境界,能自动的治疗你的病,还有这种情形,这是好一点的。最后一种触就是初禅的触,这是静坐人的目的,想要得禅定的,那是对的,不对的问题就是病触、魔触、和盖触。一般来说,人多数是病触,多数是因为身体里面这个地水火风有点不调和,所以它是这样子,但是你若不静坐,它还不现出来,你去看医生,医生说你很正常,没有病,就是医生看不出来的,你就不那么严重。那么这件事应该怎么处理呢?就是你在静坐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这个触的时候,就是你心里面明白不明白,心里面很明白的时候,你控制它,你作意:不要动,或者出声也可以,不出声也可以,舌头不动,说不要动,控制它,慢慢它就不动,因为它是在意识软弱的时候出现的,你心里面一强起来,就把它镇伏住了,就没有事了,还是不动好,不要动。

  

  问:不动,那么我呼吸是从鼻子 ......?

  

  答:你若没有作意,没有其他的方法加在里面,不是你意识主动的变化,你里面气多,它可能在里面动(你有看过天台智者大师关于静坐的书吗?没有看过)。你就观想把它排泄出去。我们这个身体还是以心为主,心下命令,你心来引导它,从一个地方排泄出去,那么就没有事。当然在你现在还没得到初禅以前可以这样做,心里要安,这个身,四大要安,要调和,里面不要有冲突。佛法静坐的目的就是调心,心若调了,身体就调了,佛法的静坐是以心为主,不是说我为了身体健康要去静坐,但是你静坐,身体就会好一点,是这样子的。……身体四大调和了,静坐也有帮助。

  

  

  问:那不算贪吗?

  

  答:也不算贪,也是合法。

  

  问:若是病触,能跟别人治病,可以不可以......?

  

  答:三明六通、八解脱,禅定到了什么境界,没有说阿罗汉天天给人治病的,没有这个事情的。

  

  问:可是会有妨碍啊,对修行会有障碍。

  

  答:对,是会有妨碍,并且也不是能完全有效的,不要说是我们有一点功夫,还是…

《四禅八定(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禅八定(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