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禅八定(一)▪P3

  ..续本文上一页是明而静、静而明的,没有昏沉也没有散乱,这就叫做粗住。

  

  己二、细住

  

  第二个细住。怎么叫做细住呢?就是你由粗住这个程度,继续的努力静坐,继续的静坐,要精进才可以,我一天就坐半小时,不可以,不行的,就坐一小时也不可以,要多坐才可以。那么继续这样坐,坐久的时候,定的力量就强了,到时候有什么感觉呢?感觉这个身体是在这儿坐着,但是这个身体如云如影。如云如影,这个云在天空里这个云。我以前在香港大屿山住过,大屿山到了秋天以后,晴天多,但是春天、夏天这个雾特别多,高山上尽是雾,我从那雾里面走过,就等于是从云里面走过。说身体如云什么意思呢?就是不是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感觉有这么一个粗重的身体,不是这种感觉,感觉这个身体还是有,好像没有似的,心里面好像无障碍的样子,但是感觉有身体。如影,就像太阳照出一个影似的,这个影是有这个影,但是这个也是无障碍的,就是静坐的时候,明静的境界继续的进步,感觉这个身体若存若亡的样子,还是有身体,但是可不是那么粗重,很虚空的样子,无障无碍的样子,这个时候就叫做细住,这个定的力量又进步,比粗住强得多了。这个时候,其实用功的人,静坐的人,若有这么一个境界,也就算是不错了。

  

  己三、明得失(分二科) 庚一、从外缘失(分二科) 辛一、向人说

  

  第三明得失。有这个粗住、细住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什么感觉呢?有持身法现出来。有持身法,就是坐的这个时候,在粗住的时候就能有了,细住当然也是有,就感觉有个力量,帮助你这个身体自然的能够正直,端身而坐,坐在那里,自然的有这个力量,感觉很好、很轻快,这是好的。这个持身法有好有坏,坏的就是这个持身法一来的时候,身体很强硬,很强硬,很拘束你,很不自在,这个持身法走了的时候,它谢落的时候很疲困,很疲倦的样子,很不舒服,这不是好的持身法。持身法有好有坏,现出来这个相的。

  

  明得失怎么讲呢?就是得到这个粗住、细住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发生一些问题,什么问题?因为你这个时候比一般人不同了,就愿意讲一讲,告诉人家,啊,我静坐怎么怎么的,同人讲,你一讲,你这个粗住、细住就失掉了,你不能向人讲的,你不能向人说,你定的境界,你不能说的,这是一种。就是不说,愿意现出来定的境界给人看,也是能失掉这个粗住、细住的,这是一种。

  

  辛二、有事缘相坏

  

  另外,你静坐的时候,若是有的人他不知道保护你,他随便的发出声音打你闲岔,他感觉也没有什么声音嘛,但是静坐的人不是的,不同,静坐的人,小小的声音他感觉就是很大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心里面就愤怒了,坐在那里,就来了烦恼,你这个人打我闲岔,愤怒!如果轻微的,不要紧,如果你很愤怒,你的粗住、细住就破坏了。我们在店里面买东西,那个胶袋(塑胶袋),那么东西很柔软的,好像也没有什么,但是静坐的时候,那个人在旁边把那个胶袋拿出来迭一迭,感觉好像没有什么声音嘛,但是静坐的人感觉声音很大的,声音都是很大的,那就是打闲岔。所以《瑜伽师地论》上讲:你修定的人,你一个人独住,不要同人一块儿住,有这个事情。这也是容易破坏你的禅定的,这是一种。

  

  庚二、内论得失(分四科) 辛一、希望心

  

  第二种:常会有希望心。自己得到粗住、细住的时候,自己又有妄想,哎呀,我要得禅定了,啊,我要做大菩萨,我要去度化什么什么,做什么大功德,就打妄想,你这一妄想就破坏,也破坏了,把自己的定就破坏了,也是自己不对。

  

  辛二、恐怖心

  

  也有的人,一坐下来心就很静,自己就害怕。我还看见一个人,他就这么说,叫他用这个方法静下来他就害怕,他就不敢坐。所以有种种的妄想,有恐怖心。

  

  辛三、重爱

  

  或者得到一种境界大喜,哎呀,欢喜得不得了,也会破坏自己的禅定。重爱,他爱着这个境界得不得了,也是不好。

  

  辛四、疑悔

  

  再就是疑悔,出了禅定不坐了,心里面就疑惑,我还能不能得到呢?不能得了吧,老是这么疑,这样后悔,也能破坏这个禅定的。

  

  这叫做「失」,要除掉这些,你不要这么样的多心,你就是出定就是出定,入定就是入定,不要顾虑那么多事,不要打种种的妄想,那么你这个定慢慢的就会增长,你会进步的,你多有这些顾虑,就破坏了自己了。

  

  欲界定是我们静坐初开始经过的境界,还不是容易成就的,成就了以后,很容易失掉的。我们得到了细住,坐在这里,这个身体若有若无的样子,好像很舒服,但是你出定以后,你同人家谈话,谈了几个钟头以后,你再静坐,没有了,就失掉了,所以很容易失掉的。

  

  戊二、证未到地定相(分二科) 己一、明证相

  

  第二种证未到地定的相貌。分两段,第一是证相,第二明得失。未到地定证的相貌是什么呢?成就了未到地定是什么相貌呢?这个未到地定怎么讲呢?「未到地」就是没有到初禅,这句话就这么讲,就是在初禅以前的境界,也是超过了欲界定以后,欲界定以后,初禅以前的中间的这个定,这叫做未到地,也叫做「忽然湛心」,这个「忽然湛心」在经论上我们没看见过这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从那儿来的呢?是我们中国汉人古代的禅师取的名字,我们古代的汉僧得过这种境界,得过这种定,取个名字叫「忽然湛心」,这个忽然湛心现在不用解释。

  

  第一段明证相,得未到地定的相貌是什么呢?由前面欲界定这个细住一坐下来的时候,心里面很寂静、很明了,继续这样努力的去静坐,就是修这个念出入息,继续的这样用功,继续用功,时间久了就进步了,喔,这个境界变了,变什么境界呢?忽然间不感觉有这个身体了,前面是感觉如云如影,现在连影也没有了,这个身体没有了,坐的这个座位也没有了,里面的身体,外边的房子什么,统统都没有,只有这一念明明了了的这一念心在这里,其余的统统都没有了,这就叫做未到地定。这个境界也是很好,超过了欲界定,若是有的人不明白,没有学习过禅波罗蜜这个禅的事情,没有学习过,他静坐到了这个境界就误会,说我得无生法忍了,是大菩萨境界了,容易有这误会,实在这不是,这是未到地定。这里面也有深浅的不同。

  

  己二、明得失(分二科) 庚一、定心过明 庚二、定心过暗

  

  第二明得失。怎么叫做得?怎么叫做失呢?我们先说失,就是得到未到地定的时候,如果你虽然不见到这个身体,身体没有了,座位也没有了,这个地方统统没有了,犹如虚空的境界,当然,你在这个境界上这样就是很正常。但是有的人在这个时候有不正常的境界出来,什么境界呢?简单说有两种,假设你在夜间静坐,忽然间看见太阳,啊,虚空里很光明,看见这个境界,有这个境界;或者是在夜间静坐的时候,看见墙外头,看见有人到厕所去,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你看有这个事,虚云老和尚就是有这个境界,在禅堂里夜间静坐,有人到厕所去,中间有很大的距离,也有很多墙,都有房子,但是他在这儿坐着的时候就看见。有人说这就是得天眼通了,是不对的,不是天眼通,这就是未到地定里面一种邪相,这是不对的;或者见到种种的光明;或者白天静坐的时候,眼睛虽然闭上,就看见星辰了。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我们很难看见星辰的,但是他静坐的时候就能看见,实在这也不是好境界,这是失,这是不对的。说:得,你要知道这个境界是不对的,不要爱着它,应该把它去掉,怎么样去掉呢?我们这里不说,后边再讲。

  

  这是明证相、明得失,这是未到地定。我们刚才解释禅的时候说它叫三昧乐,有乐,到了粗住、细住的时候,心里面还没有乐,但是也很轻快,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乐就增长了很多,但是还不是很广大的,还不能称为禅乐的。另外,欲界定和未到地定这里面还有很多事情,在这里没有讲,等到初禅的时候再说,还有很多事情的。欲界定和未到地定,现在再说一句,为什么叫欲界定呢?就是我们这个欲界的身体,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不是色界天的身体,我们是欲界人。佛教里面划分的区域分成三种,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是在欲界,我们这个身体是欲界的一种果报,我们想要得初禅,就是跳出去欲界到色界天去,是这个意思,但是现在这个定的境界虽然由粗住到了细住,但是始终还是有这个身体存在,始终还是有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没有灭,没有空,所以叫做欲界定。

  

  未到地定他还没到色界定,但是已经把欲界的身体空掉了,你在这个定的境界继续的进步,不感觉有这个身体了,就把这个身体没有了,所以就超过了欲界定,还没有到初禅,虽然超过了欲界定,可是还没有到初禅,所以只是空的境界,就是欲界和色界中间的境界。经上讲:得到未到地定的人,如果他这个时候死掉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呢?就是他到欲界顶天―—他化自在天去,他生到那个地方去,如果我们相信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国,由他这个愿力也可以到佛世界去,因为他有定的功夫,心有力量,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他念阿弥陀佛的话,阿弥陀佛放光接引,他就去了,他自己还是不能去的,要阿弥陀佛来接,他才能去。这是证欲界定和证未到地定这两种。

  

  戊三、明证初禅相(分二科) 己一、明初禅发相(分四科)

  

  庚一、明初禅发相(分二科) 辛一、八触

  

  第三段证初禅相,正式说明初禅的行相,你得到初禅是什么相貌呢?这里分成两段,己一明发相,这里分成四段。己二是辨支相。发相就是初禅的境界现出来了,叫做发,由你继续静坐的功夫进步,初禅的禅定现出来了,叫发。这里分成四小段,第一段是证明初禅发相,正式说初禅定现出来了,初禅…

《四禅八定(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禅八定(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