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8▪P7

  ..續本文上一頁個「氣術」用現在人的語言就是「氣功」了,就是氣功治療病的這種事情。這個「休糧」是什麼呢?「休糧」就是古代的人叫「避谷」,那麼現代人的話就是「斷食」,用斷食的方法治病。

  

  先說這個「氣術」吧,現在智者大師的意思是說,「不得于此更學氣術」,說我們再去學這個氣功去治病,又不能那麼辦的,也不能說是去斷食這個辦法。「恐生異見」,爲什麼不可以學氣功的辦法治病呢?恐怕引起來不符合佛法的精神的知見,會走偏了,所以還是不學好,是這麼意思。

  

  但是這個「休糧」,這個斷食這個地方,在《南海寄歸傳》這個義淨律師,他那上面說得比較詳細,他說我們出家人有病,就是斷食,先不要看醫生,先斷食叁天,這叁天就是喝水,不吃其他的一切的飲食。有可能這叁天斷食,這個病就好了,如果沒有好呢,也可以去看醫生。看醫生,他的看法似乎是說,也不要無盡期的看下去,就是看多少次若看不好,就不要再看了,你就繼續用功好了。他的態度是這樣辦法的。但是有些人,這個斷食斷七天,斷七天就是不太好。因爲我們這個身體它是要有飲食它才能夠生存的,如果你沒有營養支持它,不但不能好病,可能會引出來更嚴重的問題的。那麼斷食七天就不太好,斷食叁天不大要緊。有的文上說入這個滅受想定不能夠超過七天,你若超過七天呢,出定以後就死亡了。那麼什麼理由呢?這個滅受想定,因爲他是,你入定七天,當然是也不飲水,一切食物都停下來了,這個「段食」完全停下來。我們這個「食」有段食、有觸食、有思食、有識食,這四種食。這四種食,這第八阿賴耶識可能還存在,還有一點第八識的作用,其他的叁個食完全都停下來了。停下來了,經過了七天,這個身體的滋養不夠了,所以一出定,這個身體就死亡了,若不出定,有定的力量,他還是活人。從這件事上看,說是我們,尤其是沒得定的人,如果你斷食七天,就是這滋養缺少得太嚴重了,所以不太好。所以《南海寄歸傳》上義淨律師他說,斷食叁天是可以的。

  

  「金石草木之藥,與病相應,亦可服餌」,說是我們若是這個恒心不夠,這個忍耐心不夠,用止觀的方法無效;其實不是止觀的無效,是我們的心力不夠。那麼又不能去用氣功治病,我們又不肯斷食,那麼我們有病怎麼辦呢?說「金石草木之藥」,那麼這就是要看醫生了。看醫生呢,他給你開藥方,「與病相應,亦可服餌」,那麼你也可以服食,也可以吃這種藥,就可以治病的。若在律上看呢,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告訴比丘,有病是看醫生,是有這麼一句話的。這個「服餌」這個「餌」,也是當飲食那個「食」字講,可以這麼講,也說是,一切食物的總名都可以名之「餌」。

  

  這個文的大意就是說,止觀的方法不能治病,不能用氣功治病,那麼我們就看醫生吃藥好了。這個文是這樣子。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忏悔,患則消滅。此二種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況複具足通達。若都不知,則病生無治,非唯廢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豈可自行教人?

  

  是故欲修止觀之者,必須善解內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豈可傳于文耳。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這個鬼他來搗亂,使令我們身心受到傷害,有了病,那麼我們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把我們的道心堅強起來,再加上這個咒,陀羅尼咒,那麼「以助治」,可以幫助我們來治這個病,就這樣就可以了。當然這個用咒治病這個事情,你也要有點恒心的,也不是說一下子就有效的,有的可能一下子有效,有的還是不能的。「若是業報病,要須修福忏悔」,要修福、要忏悔。這個修福,這供佛,這就是修福,多拜佛也是修福,加上忏悔。「患則消滅」,這個病患就消滅了。

  

  「此二種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這二種治病,就是前說這個止觀這兩種治病的方法。「若」是修行人「善得一意」,你能得到其中的一個,一個的一個正意你能得到了,你就可以自己用,自己修行也可以用,也可以兼善他人,也可以幫助別人來修行治病的。「況複具足通達」,何況你完全能明了止觀二法治病呢?「若都不知,則病生無治」,若是說止也不知,觀的治病的方法也不知,那麼修行的時候有了病了,就不能治。「非唯廢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這不但是不能夠修學止觀了,不能坐禅了,也恐怕這個性命也保不住了,「性命有虞」。「豈可自行教人」,這樣子你怎麼能夠自己修行,能教導別人修行呢?

  

  「是故欲修止觀之者,必須善解內心治病方法」,所以對這個內心用止觀治病的方法,你必須要學習一下的。「其法非一」,不是一種。「得意在人,豈可傳于文耳!」說那個止觀的治病,那個巧妙,還在乎那個人的智慧,你能得到那個巧妙,也還在乎那個人的。「豈可傳于文耳!」,那能夠用語言文字宣傳出來呢?宣傳出來的,當然也是對的,但是不是那麼呆板的。

  

  複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須更兼具十法,無不有益。十法者:一信、二用、叁勤、四常住緣中、五別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護、十識遮障。雲何爲信?謂信此法必能治病。何爲用?謂隨時常用。何爲勤?謂用之專精不息,取得差爲度。何爲住緣中?謂細心念念依法,而不異緣。何爲別病因起?如上所說。何爲方便?謂吐納運心緣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何爲久行?謂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計日月,常習不廢。何爲知取舍?謂知益即勤,有損即舍之,微細轉心調治。何爲持護?謂善識異緣觸犯。何爲遮障?謂得益不向外說,未損不生疑謗。若依此十法,所治必定有效不虛者也。

  

  「複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須更兼具十法」,這底下這一段的最後,說出來止觀治病,你還要具足這樣的條件才可以的。說是你用你止觀的心,在修行的時候治病,還需要兼具十個條件。這十個條件具足了,「無不有益」,一定會有效的。

  

  「十法」是什麼呢?「一是信、二用、叁勤、四常住緣中、五別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護、十識遮障」,這十個方法,十個條件。這底下解釋。

  

  「雲何爲信?謂信此法必能治病」,這件事很重要,你要有這樣決定的信心,這個法一定有效,你要有這個信心才能治病的。「何爲用?謂隨時常用」,隨你這個晝夜六時,你盡可能隨時要用這個法治病。「何爲勤?謂用之專精不息,取得差爲度」,你用這個法治病,你要專一;不能說今天用這個法,我感覺無效,我用那個法,不。你要專精不停下來。當然這裏面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取得差爲度」,幾時好了,幾時停下來。「何爲住緣中?謂細心念念依法,而不異緣」,「謂細心」,這個細心怎麼講呢?就是不是雜亂的心,不是散亂心就是了。這樣說好了。不是那個散亂心,心裏面很明靜,念念的要依這個方法治病,「而不異緣」,而不能夠有其他的妄想的加雜,那也等于是在修奢摩他,等于是在修毗缽舍那了,這個意思。

  

  「何爲別病因起?」「別病因起」這句話怎麼講呢?「如上所說」,前面說過了,你要認識你這個病是什麼原因生起的,就是「別病因起」。「何爲方便?謂吐納運心緣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這個「方便」這兩個字怎麼講法呢?就是你這個吐氣,這一呼一吸的,呼出去叫「吐」,吸進來叫「納」。這個「吐納」,在這個一呼一吸的時候,你要運用你的這個這一念清淨心,要緣想,緣想什麼呢?就像那個止觀治病那個方法,要緣想那個病痛的部位,心不要動,緣想那裏。譬如說是那個息,你觀想這個息遍滿全身,這是一句話,你要按那句話去想,那麼那叫作「運心緣想」,它每一個方法、想法也不一樣了。要「善巧成就」,「善巧」就是智慧,你要用智慧把這件事作好它。「不失其宜」,你不能夠犯錯誤,把那個正合適的地方破壞了,那就不行了。

  

  「何爲久行?謂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計日月,常習不廢」,就是你用這個方法治病的時候,它不可能立刻有效,那你怎麼辦呢?「不計日月」,我不計算,今天已經四十九天還無效;現在已經十二個月了還無效;不計算這個。「常習不廢」,要這樣子。「何爲知取舍?謂知益即勤,有損即舍之」,你若知道用這個方法感覺到有效,那麼你就繼續精勤的這樣作。「有損」,你用了多久,感覺到無益而有損,那麼你趕快要棄舍的,你要知道取舍。「微細轉心調治」,你在你那個明靜的清淨心裏面,要運用這個心,用這個方法來治病的。

  

  「何爲持護?謂善識異緣觸犯」,是說你要能夠認識這個不同的情況,對他是有損害的,你要認識、要避免。這樣子才能保護你這個治病的效果才成就的。說是我已經有效了,但是你不知道異緣的違犯,忽然間又破壞了,那麼不是徒勞無益了?「何爲遮障?謂得益不向外說,未損不生疑謗」,這個「遮障」怎麼講呢?就是你用這個方法有效了,你不要向人家說。這個修止觀這個事情,這件事,不但說是治病,就是你修止觀,沒有病,你修止觀你若得到什麼好境界,也是的,不能輕易向人說的。「未損不生疑謗」,說是我用這個辦法,用這個治病,我這個病沒有去掉,沒有能治好這個病,我「不生疑謗」,我不疑惑,我也不毀謗。不疑惑「這個方法是沒有效吧?」這麼疑惑,就是不肯定。「謗」就是肯定的,「這個方法是騙人的,是根本是無效的嘛,叫我白費功夫。」那麼你就是毀謗了。那麼「未損」,我這個病沒能去掉,我不生疑謗。

  

  「若依此十法所治,必定有效,不虛者也」,若隨順這十個方法,按照止觀的辦法去治病,是決定會有效,而不會徒勞無益的。這是治病。

  

  證果第十

  

  若行者如是修止觀時,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以…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