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增長了;你偏要用煩惱去思惟,那麼業障就增長了,就是隨你自己去分別,就會出現一些事情的。
那麼我們佛教徒呢,「當須自心正除遣之」,我們應該自己按照佛法的真理,把這個心放在戒定慧上,除遣貪瞋癡的煩惱,不要自己把自己放在苦惱的境界上去。「今不分別」,這個前叁種魔,我們現在不講這個。
「鬼神魔相,此事須知」,鬼神的魔相這件事,我們若發心修行的話,我們要知道,知道它是怎麼回事。「今當略說」,現在我們簡單說一說。「鬼神魔有叁種」,鬼神魔是有叁種的,不是一種的,就是分叁類了。「一者精魅。十二時獸,變化作種種形色」,這個精魅,也就是這鬼怪這些東西。究竟什麼叫作「精魅」呢?是「十二時獸」,這在《大集經》上說這個事情,這是十二時的這個獸,這個十二時,就是我們中國的古代,這子醜寅卯這個十二時,十二時,子鼠、醜牛、寅虎、卯兔,每一個時有這個獸,但是在《大集經》上說,好像每一個時有叁種獸。「變化作種種形色」,這十二個獸就是精魅,就是它們有多少小小的神通了,它能變化出來種種的形色,它的本來面目是隱藏起來的,它來向你搗亂的時候,是變化出來的形相。「或作少女、老宿之形」,它來搗亂的時候,譬如說它是個老鼠,它現在不現老鼠的面目同你見面的,它作一個少女的形相,或者作個少男的形相,或者作個老男、老女的形相,向你搗亂。「乃至可畏身等,非一」,也不只于是少女、老宿,還有其他的一些形相,還有可畏懼的一些身相,不是一種的。
這個《摩诃止觀》上,智者大師也說到有一種降伏這些鬼怪的方法。就是你靜坐的時候你旁邊放個鏡子,放一個方鏡。現時代弄一個大的鏡子還是不難。問題是什麼呢?這些鬼怪,這些精魅,它不願意現出它的本來面目叫你知道的,你若有一個鏡子,它若一來,一看這個鏡子,它的本來面目就現出來了,它怕這個鏡子。所以你若放一個鏡子,它就走了,還有這個事情。所以它若變化出來少男、老女的事情,當然一方面來迷惑人,一方面隱藏它的真面目的。是「惱惑行人」。
此諸精魅欲惱行人,各當其時而來,善須別識。若于寅時來者,必是虎獸等;若于卯時來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時來者,必是龍鼈等;若于巳時來者,必是蛇蟒等;若于午時來者,必是馬驢駝等;若于未時來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時來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時來者,必是雞烏等;若于戌時來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時來者,必是豬等;子時來者,必是鼠等;醜時來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诃責,即當謝滅。
「此諸精魅欲惱行人,各當其時而來」,這有這個事情,這個精魅它想要惱亂這個修行人的時候,它每一個精魅正當它那個時候它才來的。「善須別識」,你要好好的識別它。「若于寅時來者,必是虎獸等」,若是你早晨起來靜坐,是寅時;子、醜,寅時,就是叁點鍾到五點鍾的時候是寅時。這個時候若是靜坐的時候有魔來,那必是這個虎獸,它來搗亂。「若于卯時來者,必是兔鹿等」,這是這個兔,這個精怪來搗亂。「若于辰時來者,必是龍鼈等」,辰龍。「若于巳時來」的時候,「必是蛇蟒等」;「若于午時來者,必是馬驢駝等」,這些獸、這些精怪。「若于未時來者,必是羊等」,未羊。「若于申時」那個時候來的精怪,「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時來者,必是雞烏等」精怪。「若于戌時來者,必是狗狼等;若于亥時來者,必是豬等;子時來者,必是鼠等;醜時來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诃責」,這個修行人,你若看見常是在這個時候來;每一天靜坐,別的時候靜坐沒有什麼事,總是到了那個時候的時候,總是有個鬼怪,有個精怪來搗亂,你就知道那個精怪的名字了,它是誰了,你就說它的名字來诃斥它。「即當謝滅」,它就不來搗亂了,這樣子看呢,也並不難。
二者、堆剔鬼。亦作種種惱觸行人,或如蟲蠍緣人頭面鑽刺熠熠,或擊枥人兩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異相非一,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一心閉目,陰而罵之,作是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若出家人,應誦戒本;若在家人,應誦叁歸五戒等。鬼便卻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余斷除之法,並如禅經中廣說。
「二者堆剔鬼」,「亦作種種惱觸行人」。這個「堆剔鬼」是什麼呢?這是《禅經》上說,是在拘那含牟尼佛的那個時代,那個佛法的末法時代,有一個比丘,他惱亂大衆僧;當然大衆僧可能都是坐禅,他惱亂他們。惱亂他們,這些坐禅的修行人就把這個比丘驅逐了,把他驅逐了。驅逐了,他就發了惡願,他說:「我世世的,我要向坐禅的人搗亂。」那麼就是這個「堆剔鬼」了。不過是,智者大師說:「由拘那含牟尼佛到現在,時間太久了,那麼他也可能會有變化。但是可能繼續有新的這種鬼怪繼承他的事業,還在向修行人搗亂,也可能的。」所以這個鬼呢,「亦作種種惱觸行人」,作出來種種的怪事惱觸行人。作什麼事呢?
「或如蟲蠍緣人頭面」,就在人的頭上、在面上爬,那麼又「鑽」、又「刺」。「熠熠」,這個「熠熠」,我查字典,它是說是閃爍不定,說這個光忽有忽無的這樣子。那麼在這裏就是說,你用功修行的時候,他在你臉上爬,這個蟲子在你臉上爬,有的時候鑽,或者刺,有的時候又沒有了,忽然間又有了,是這樣子。「或擊枥人兩腋下」,這個「擊枥」這個「枥」,這是個木字邊,應該是提手才對,「擊攊人的兩腋下」,這肩的下邊,他在那裏觸動你。「或乍抱持于人」,或忽然間他抱著你。「或言說音聲喧鬧」,或者他發出來音聲,說出什麼話來打擾你。「及作諸獸之形,異相非一,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你應該知道他。「一心閉目,陰而罵之」,那麼這個堆剔鬼,他的惱亂修行人是這樣子辦法的,那麼你就應該知道了,你怎麼辦呢?你「一心」,心不要亂,把眼睛閉上,「陰而罵之」,就是默默的诃斥他。怎麼罵法呢?「作是言:我今識汝」,我現在認識你,你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就這麼說。這個「閻浮提」就是我們住的這個地方,他這個鬼是吃火的,也嗅香的,「偷臘吉支」。
這個「偷臘吉支」,這個「臘」,我們佛教裏面說這個「臘」是說夏臘,或者戒臘。查這大辭典上的解釋,這個「臘」是在家人年尾的時候祭神,祭祀祖先,祭祀什麼神叫作「臘」,那麼這個「臘」字就表示這個年尾,年到終了的時候叫「臘」。說我們出家人每一年都要結夏,結夏嘛,你結一次夏,你就是一歲,再結一個夏,你是第二歲,用這個結夏安居來計算你的年歲,那麼也是用這個「臘」字。這樣說,說是「偷臘」,什麼意思呢?就是你這個比丘,你結夏安居,沒有那麼幾十年那麼多,他自己就說:「我結夏四十年了」。若出家人結夏四十年,就等于是四十歲了,那麼這個已經很高了。這「偷臘」就是你沒有那麼多,自己妄稱,妄語說我有那麼多,就是「偷臘」。或者這麼解釋。這個「吉支」是這個鬼的名字,你是偷臘的鬼,這麼意思。
「邪見喜破戒種」,你是邪知邪見歡喜破戒這一類、這種人,「我今持戒,終不畏汝」,我現在能受持如來的戒法,我不怕你。「若出家人,應誦戒本;若在家人,應誦叁歸五戒等」,這個修行人若是出家人呢,應該你背誦這個戒本,背誦, 這個比丘戒本,或者是《梵網經》也好,或者是《瑜伽菩薩戒本》也好。若是在家的修行人呢,應該誦這個叁歸五戒,要這樣子。「鬼便卻行匍匐而去」,這個鬼他就退下去了,「匍匐而去」就是爬著走了。
這個鬼來向修行人搗亂,而這個鬼雖然有點神通,但是也不可以隨意的侵犯人的。如果一個大福德人,雖然就算他不修行,鬼神也是怕他的。假設這個修行人持戒清淨,這個威德也是很大的,如果你若能這麼诃斥他,他也是怕你的,所以想要修禅定的人說:「哎呀!有鬼神魔來搗亂」,心裏面怕了,其實也不必。「鬼便卻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余斷除之法,並如禅經中廣說」,禅經中還有一些說法的。
叁者、魔惱。是魔多化作叁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一、作違情事,則可畏五塵,令人恐懼。二、作順情事,則可愛五塵,令人心著。叁、非違非順事,則平等五塵,動亂行者。是故魔名殺者,亦名華箭,亦名五箭,射人五情故名。色中作種種境界,惑亂行人,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著。作違情境界者,或作虎狼師子羅剎之形,種種可畏之像來怖行人。作非違非順境者,則平常之事,動亂人心,令失禅定,故名爲魔。
「叁者、魔惱」。「是魔多化作叁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這前面說有精魅的魔,有這堆剔鬼的魔,現在說第叁個是魔惱。這個魔就指天上的魔,這個魔是更厲害了。「是魔多化作叁種五塵境界」來破壞修行人的善心。「一作違情」的事情,「則可畏五塵,令人恐懼」。「二作順情」的事情,「則可愛五塵」,「令人」生貪愛心的色聲香味觸,化作這樣的五塵,叫你生愛著心。「叁非違非順」的事情,「則平等」的五塵,就一般性的五塵。「動亂行者」,它也能發出來動亂行者的善心的作用。「是故魔名殺者」,「亦名華箭」,這個箭是用華,叫作「華箭」,因爲他用可愛的五塵來破壞你,而實在可愛五塵是能破壞你的,所以又稱之爲「箭」,但是又能令你生歡喜心,所以叫作「華」。「亦名五箭,射人五情故」,射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前五根發五識,一剎那間第六識就活動了,所以「射人五情」,也就一定會傷害你的第六識的。「射人五情故名」,或者這樣念,這個「名…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