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以容許的。這「處」、「非處」可以這麼講。這個意思,就是六道衆生的善惡果報,它是有一個道理的,不是無因論、惡因論的道理,也是否定這件事的。這是「處非處智力」,就是佛是這樣子來宣揚這個道理的。
第二個是「自業智力」。這個六道衆生,他的果報有苦有樂,有高有下,有種種的差別,都是你自己的業力創造的,你自己的業力給你分別的,不是大自在天,也不是上帝給你的,不是。是你自己的業力創造的。
那麼這兩個智力,是說佛爲衆生說法裏面,說這個增上生的法,用這兩種智慧爲衆生說法,是屬于增上生這一類的。佛爲衆生說法,雖然說是無量無邊,大概說就是兩類,一個「增上生」,一個「決定勝」;爲一切衆生宣揚佛法,大概的說就是這兩類,就是一個是「增上生」這一類,一個是「決定勝」這一類。這個「增上生」怎麼講呢?就是給你說的佛法,你若肯這樣作,使令你在人天裏面生活得更好一點,就是這樣子。說我今生在人間是這樣子,假設你肯努力修學佛說的道理,這五戒十善,那麼你可能會生天,比人間更好一點,或者是你更容易進步一點,更好一點,身體更健康一點,智慧更大一點,福報也更大一點,心情更快樂一點。不像今生,有的時候好,有的時候倒楣了,不會;更好一點,使令你更容易得解脫一點。這是增上生,就是在生死流轉裏面,你在人天的世界生活好一點,這是「增上生」。「決定勝」呢,就是叁乘的聖道。叁乘聖道怎麼叫「決定勝」呢?就是你若這樣修行的時候,你得了阿羅漢、辟支佛、成佛了,你永久的勝利了,不會再失敗的。「增上生」,說我在人間享福,到天上享福,但是有的時候又跑到地獄裏面去了,又失敗了,不是決定勝,不是最後的勝利,你可能還要垮臺了的,所以不是決定勝。
那麼佛爲一切衆生說的法門,當然佛的目的就是「決定勝」,希望一切衆生皆得無余涅槃,皆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希望你成佛。但是有的衆生不肯這樣修行,那麼只好叫你在人天裏面享享福吧!好過在叁惡道嘛!所以只好分這麼兩類。這十種智力,前兩個智力就是爲衆生說「增上生」法門的智力。你要靠你自己努力,你可以得增上生的功德。這樣意思。
第叁個是「靜慮解脫叁昧智力」。這個「靜慮」就是色界四禅。這個名字,這經論上有的時候這樣說,有的時候那樣說,說的不是完全一致,但那意思就是得了色界四禅,無色界四空定,得了叁叁昧,得了八解脫,就是得了這麼多的禅定;佛得了這麼多的禅定的功德。當然這都是無漏的,而是究竟圓滿的佛境界的。那麼佛有這樣的智慧力量,就能夠深入的觀察一切衆生的內心世界。我們說淺白一點說有他心通,其實用他心通還不夠,就是佛能知道你的內心的世界是怎麼回事。
那麼這樣子,第四個「根勝劣智力」,就可以知道你這個衆生的善根,你宿世你的信進念定慧,你無貪、無瞋、無癡所作的善法,你栽培的善根是勝、是劣?是很有力量呢?是很微弱呢?那麼都知道了。由于有這個「靜慮解脫叁昧」的智力,所以知道衆生根性的勝劣。
「種種勝解智力」,這個「勝解」是什麼呢?這個玄奘叁藏翻個「勝解智力」,鸠摩羅什法師他就翻個「欲」。這翻個「欲」是什麼意思呢?「根勝劣智力」是過去;你過去栽培過善根沒有?你栽培的善根是很強有力呢?是很軟弱?就是「劣」,是指過去說。這個「勝解」是指現在;佛他不是用散亂心和衆生接觸的,都是在禅定裏面,當然我們看見佛還行住坐臥的,但是佛的心都是在禅定裏面的;那麼他也看出來你現在這個「欲」,這個「欲」不是別的意思,就是你現在這個人的興趣在什麼地方?說這個人他的興趣歡喜作醫生,他就對作醫生的這件事「勝解」,他有很豐富、很深刻的知識,強有力的知識,就叫作「勝解」。人是這樣子嘛!你對什麼事情有興趣,你就對什麼事情特別注意學習,那麼你對那件事,你就有勝解了。所以這個「勝解」,玄奘法師翻個「勝解」,羅什法師就翻個「欲」,他們是一回事,是這麼意思。那麼佛也看你現在興趣所在,你有什麼知識,有什麼專長,你的心裏活動是歡喜在那一方面的。
「種種界智力」,這個「界」在這裏說就是「因」,因就是種子,是指煩惱說的。這個「根勝劣智力」,這個「根」是指善根,是清淨的。「種種界智力」這個「界」是指染汙的煩惱的種子。佛在那個甚深的叁昧裏面那個清淨的智慧,看你這個人,你這個煩惱,你是那一個煩惱重?那一個煩惱輕?「種種界智力」都知道了。這個煩惱,這裏面也包含了業障。這個業障和善根,互相中間有問題,它有時候障道,是不是障道?或者是不障道。這人的煩惱,我們頭幾次也講過,煩惱和業力有點不同。什麼叫煩惱障?就是你要想修行的時候,這煩惱就來了,煩惱一來,你這個心沒有力量去修行了,就障礙你修行。如果雖然有煩惱,但修行的時候沒有煩惱;有煩惱而煩惱不障礙你,你就可以修行。那麼這個業力也是有相同的意思,你不修行的時候也沒有什麼事,我身體也四大調和、心情正常,等到要修行的時候這業障來了,來一場重病就不能修行;等到病好了又不發心修行了,這叫作「業障」。現在佛就是看一看你的種種界,你這個煩惱、你這個業障,它是不是「障」?誰沒有煩惱?誰沒有業障?都是有,但是有的人雖然有但是不障,這事情也是很妙。那麼這樣情形,佛的大智慧,就像醫生看病開方似的,應該怎麼樣開示你什麼法門,你應該怎麼樣修行,是這麼意思。
「遍趣行智力」。遍趣行智力,這個「行」就是人的…也可以說是業;譬如說你靜坐修學禅定,這禅定也就是一種「行」,這是「不動行」或者「不動業」。那麼你歡喜持戒、歡喜造佛像、歡喜忍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都是「行」,都是一種功德行。本來這個行也應該包括五逆十惡這個罪業的行,福行、罪行、不動行也應該包括在內,但是前面「處非處智力」、「自業智力」,這是一切有漏業放在這兩個智力裏面了,所以這「遍趣行智力」就是叁乘聖道之行;你修學小乘佛法也好,你學習大乘佛法也好,你所有這一切清淨的行。這「趣」字是什麼意思?「趣」就是向前進,向前進步就叫作「趣」,這就是由因而向果,這個「行」就是個「因」,這因有向果的能力,就叫作「趣」,所以叫作「趣行」。「遍趣行」呢?這「遍」就是一切的,你在佛法裏面修學的聖道,當然無量無邊的法門,也就無量無邊的行,遍趣行,是一切依據佛法修學的聖道之行,佛都通達;你若這樣修行,你會從那裏經過,後來結果怎麼樣?你若這麼修行又是怎麼樣?無量無邊的法門它的因果的情況,佛都明白,而且知道你這個多業障的衆生這樣修行會怎麼樣?你這個少業障的修行又怎麼樣?佛都「遍趣行智」,這無障礙的智慧都是通達的。
「宿住隨念智力」,那這就是宿命通。佛能通達,你這個衆生前多少生你是造了多少罪,你是怎麼樣栽培善根,所有的事情都通達。
「死生智力」,死生智力就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現在的事情,又能看見未來的事情。說是這個衆生死掉了以後生到什麼地方去了?喔!他生到天上去了,喔!這個人死了,他到阿彌陀佛國去了,佛都是知道。那麼就是佛知道你這個衆生若是修行這個法門的話,如果不退轉的話,你將來到那個地方去了,佛也知道。雖然現在你還沒開始發心,佛已經知道了。
「漏盡智力」,漏盡智力就是你若入聖道,你若能夠得無生法忍了,你這個時候斷除去多少煩惱,佛都知道。你這個「漏」,你這個煩惱斷除去多少?所有的衆生,說這個修行他得初果了,那個人修行得初果了;初果與初果也不一樣的,他斷除去我見的煩惱也有多少的不同的,一直到由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乃至十地菩薩,它是有無量無邊的差別的,叫「漏盡智力」。
那麼這後面的八種智力,就是佛爲一切衆生說這「決定勝」的法門的智力,有這種智慧。而這十種智力,爲什麼叫作「力」呢?就是不可屈服。就是佛這個智慧這樣觀察到了是這樣的,任何人你不能夠屈服他的,就是決定這樣就是這樣了。「十種智力」,這是按照佛的大悲心爲一切衆生說法的智慧,把它分成這麼十樣,就是度化一切衆生已經圓滿了。
這是說這個修行人在未到地定裏面,身心空寂的境界裏面,忽然間憶念諸佛的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憶念諸佛的十力的功德不可思議。
雲何爲四:一正等覺無畏,二漏永盡無畏,叁說障法無畏,四說出道無畏。
這個「無畏」,就是四種無所畏懼。四種無所畏懼,第一種是佛在爲衆生說法的時候,佛自己說:「我是正等覺者」,就是佛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具足了一切種智,通達覺悟一切法的真相了。沒有人說:「喔!這件事你還不明白」,沒有人敢說這句話。如果有人說這句話,佛也無所畏懼。
「我是諸漏盡者」,佛自己說:「我是一切煩惱完全都滅盡了」,心裏面是究竟的清淨了,不像阿羅漢還有余習,菩薩也不能和佛比,唯有佛是一切都漏盡了,究竟清淨了。沒有人說是:「你這個人還有煩惱,你這個煩惱還沒去掉」,沒有人敢說這句話的。這是佛在世的時候,佛曾經诃斥提婆達多尊者,诃斥他。有的時候對羅睺羅似乎是照顧了一點。
就是律上,出家人,這些大比丘住的房間,總是先分配好房間給上座住,是論你的戒次這樣分配房間。那麼羅睺羅是個沙彌,他也占一個房間,但是有比丘來了,你就得讓出去。讓出去嘛,羅睺羅沒有地方住,就跑到什麼地方去呢?跑到佛的廁所去了,在那裏住一宿。這時候佛在入定,就知道有問題;說是這個天要下大雨,這個地裏頭有個大蛇要出來,這個大蛇出來了,這個水大了,這個蛇的洞灌水了是怎麼的,這個大蛇出來也是要到佛…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