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7▪P3

  ..续本文上一页以容许的。这「处」、「非处」可以这么讲。这个意思,就是六道众生的善恶果报,它是有一个道理的,不是无因论、恶因论的道理,也是否定这件事的。这是「处非处智力」,就是佛是这样子来宣扬这个道理的。

  

  第二个是「自业智力」。这个六道众生,他的果报有苦有乐,有高有下,有种种的差别,都是你自己的业力创造的,你自己的业力给你分别的,不是大自在天,也不是上帝给你的,不是。是你自己的业力创造的。

  

  那么这两个智力,是说佛为众生说法里面,说这个增上生的法,用这两种智慧为众生说法,是属于增上生这一类的。佛为众生说法,虽然说是无量无边,大概说就是两类,一个「增上生」,一个「决定胜」;为一切众生宣扬佛法,大概的说就是这两类,就是一个是「增上生」这一类,一个是「决定胜」这一类。这个「增上生」怎么讲呢?就是给你说的佛法,你若肯这样作,使令你在人天里面生活得更好一点,就是这样子。说我今生在人间是这样子,假设你肯努力修学佛说的道理,这五戒十善,那么你可能会生天,比人间更好一点,或者是你更容易进步一点,更好一点,身体更健康一点,智慧更大一点,福报也更大一点,心情更快乐一点。不像今生,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倒楣了,不会;更好一点,使令你更容易得解脱一点。这是增上生,就是在生死流转里面,你在人天的世界生活好一点,这是「增上生」。「决定胜」呢,就是三乘的圣道。三乘圣道怎么叫「决定胜」呢?就是你若这样修行的时候,你得了阿罗汉、辟支佛、成佛了,你永久的胜利了,不会再失败的。「增上生」,说我在人间享福,到天上享福,但是有的时候又跑到地狱里面去了,又失败了,不是决定胜,不是最后的胜利,你可能还要垮台了的,所以不是决定胜。

  

  那么佛为一切众生说的法门,当然佛的目的就是「决定胜」,希望一切众生皆得无余涅槃,皆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希望你成佛。但是有的众生不肯这样修行,那么只好叫你在人天里面享享福吧!好过在三恶道嘛!所以只好分这么两类。这十种智力,前两个智力就是为众生说「增上生」法门的智力。你要靠你自己努力,你可以得增上生的功德。这样意思。

  

  第三个是「静虑解脱三昧智力」。这个「静虑」就是色界四禅。这个名字,这经论上有的时候这样说,有的时候那样说,说的不是完全一致,但那意思就是得了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定,得了三三昧,得了八解脱,就是得了这么多的禅定;佛得了这么多的禅定的功德。当然这都是无漏的,而是究竟圆满的佛境界的。那么佛有这样的智慧力量,就能够深入的观察一切众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说浅白一点说有他心通,其实用他心通还不够,就是佛能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那么这样子,第四个「根胜劣智力」,就可以知道你这个众生的善根,你宿世你的信进念定慧,你无贪、无瞋、无痴所作的善法,你栽培的善根是胜、是劣?是很有力量呢?是很微弱呢?那么都知道了。由于有这个「静虑解脱三昧」的智力,所以知道众生根性的胜劣。

  

  「种种胜解智力」,这个「胜解」是什么呢?这个玄奘三藏翻个「胜解智力」,鸠摩罗什法师他就翻个「欲」。这翻个「欲」是什么意思呢?「根胜劣智力」是过去;你过去栽培过善根没有?你栽培的善根是很强有力呢?是很软弱?就是「劣」,是指过去说。这个「胜解」是指现在;佛他不是用散乱心和众生接触的,都是在禅定里面,当然我们看见佛还行住坐卧的,但是佛的心都是在禅定里面的;那么他也看出来你现在这个「欲」,这个「欲」不是别的意思,就是你现在这个人的兴趣在什么地方?说这个人他的兴趣欢喜作医生,他就对作医生的这件事「胜解」,他有很丰富、很深刻的知识,强有力的知识,就叫作「胜解」。人是这样子嘛!你对什么事情有兴趣,你就对什么事情特别注意学习,那么你对那件事,你就有胜解了。所以这个「胜解」,玄奘法师翻个「胜解」,罗什法师就翻个「欲」,他们是一回事,是这么意思。那么佛也看你现在兴趣所在,你有什么知识,有什么专长,你的心里活动是欢喜在那一方面的。

  

  「种种界智力」,这个「界」在这里说就是「因」,因就是种子,是指烦恼说的。这个「根胜劣智力」,这个「根」是指善根,是清净的。「种种界智力」这个「界」是指染污的烦恼的种子。佛在那个甚深的三昧里面那个清净的智慧,看你这个人,你这个烦恼,你是那一个烦恼重?那一个烦恼轻?「种种界智力」都知道了。这个烦恼,这里面也包含了业障。这个业障和善根,互相中间有问题,它有时候障道,是不是障道?或者是不障道。这人的烦恼,我们头几次也讲过,烦恼和业力有点不同。什么叫烦恼障?就是你要想修行的时候,这烦恼就来了,烦恼一来,你这个心没有力量去修行了,就障碍你修行。如果虽然有烦恼,但修行的时候没有烦恼;有烦恼而烦恼不障碍你,你就可以修行。那么这个业力也是有相同的意思,你不修行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事,我身体也四大调和、心情正常,等到要修行的时候这业障来了,来一场重病就不能修行;等到病好了又不发心修行了,这叫作「业障」。现在佛就是看一看你的种种界,你这个烦恼、你这个业障,它是不是「障」?谁没有烦恼?谁没有业障?都是有,但是有的人虽然有但是不障,这事情也是很妙。那么这样情形,佛的大智慧,就像医生看病开方似的,应该怎么样开示你什么法门,你应该怎么样修行,是这么意思。

  

  「遍趣行智力」。遍趣行智力,这个「行」就是人的…也可以说是业;譬如说你静坐修学禅定,这禅定也就是一种「行」,这是「不动行」或者「不动业」。那么你欢喜持戒、欢喜造佛像、欢喜忍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都是「行」,都是一种功德行。本来这个行也应该包括五逆十恶这个罪业的行,福行、罪行、不动行也应该包括在内,但是前面「处非处智力」、「自业智力」,这是一切有漏业放在这两个智力里面了,所以这「遍趣行智力」就是三乘圣道之行;你修学小乘佛法也好,你学习大乘佛法也好,你所有这一切清净的行。这「趣」字是什么意思?「趣」就是向前进,向前进步就叫作「趣」,这就是由因而向果,这个「行」就是个「因」,这因有向果的能力,就叫作「趣」,所以叫作「趣行」。「遍趣行」呢?这「遍」就是一切的,你在佛法里面修学的圣道,当然无量无边的法门,也就无量无边的行,遍趣行,是一切依据佛法修学的圣道之行,佛都通达;你若这样修行,你会从那里经过,后来结果怎么样?你若这么修行又是怎么样?无量无边的法门它的因果的情况,佛都明白,而且知道你这个多业障的众生这样修行会怎么样?你这个少业障的修行又怎么样?佛都「遍趣行智」,这无障碍的智慧都是通达的。

  

  「宿住随念智力」,那这就是宿命通。佛能通达,你这个众生前多少生你是造了多少罪,你是怎么样栽培善根,所有的事情都通达。

  

  「死生智力」,死生智力就是天眼通。天眼通能看现在的事情,又能看见未来的事情。说是这个众生死掉了以后生到什么地方去了?喔!他生到天上去了,喔!这个人死了,他到阿弥陀佛国去了,佛都是知道。那么就是佛知道你这个众生若是修行这个法门的话,如果不退转的话,你将来到那个地方去了,佛也知道。虽然现在你还没开始发心,佛已经知道了。

  

  「漏尽智力」,漏尽智力就是你若入圣道,你若能够得无生法忍了,你这个时候断除去多少烦恼,佛都知道。你这个「漏」,你这个烦恼断除去多少?所有的众生,说这个修行他得初果了,那个人修行得初果了;初果与初果也不一样的,他断除去我见的烦恼也有多少的不同的,一直到由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乃至十地菩萨,它是有无量无边的差别的,叫「漏尽智力」。

  

  那么这后面的八种智力,就是佛为一切众生说这「决定胜」的法门的智力,有这种智慧。而这十种智力,为什么叫作「力」呢?就是不可屈服。就是佛这个智慧这样观察到了是这样的,任何人你不能够屈服他的,就是决定这样就是这样了。「十种智力」,这是按照佛的大悲心为一切众生说法的智慧,把它分成这么十样,就是度化一切众生已经圆满了。

  

  这是说这个修行人在未到地定里面,身心空寂的境界里面,忽然间忆念诸佛的功德相好不可思议,忆念诸佛的十力的功德不可思议。

  

  云何为四:一正等觉无畏,二漏永尽无畏,三说障法无畏,四说出道无畏。

  

  这个「无畏」,就是四种无所畏惧。四种无所畏惧,第一种是佛在为众生说法的时候,佛自己说:「我是正等觉者」,就是佛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具足了一切种智,通达觉悟一切法的真相了。没有人说:「喔!这件事你还不明白」,没有人敢说这句话。如果有人说这句话,佛也无所畏惧。

  

  「我是诸漏尽者」,佛自己说:「我是一切烦恼完全都灭尽了」,心里面是究竟的清净了,不像阿罗汉还有余习,菩萨也不能和佛比,唯有佛是一切都漏尽了,究竟清净了。没有人说是:「你这个人还有烦恼,你这个烦恼还没去掉」,没有人敢说这句话的。这是佛在世的时候,佛曾经诃斥提婆达多尊者,诃斥他。有的时候对罗睺罗似乎是照顾了一点。

  

  就是律上,出家人,这些大比丘住的房间,总是先分配好房间给上座住,是论你的戒次这样分配房间。那么罗睺罗是个沙弥,他也占一个房间,但是有比丘来了,你就得让出去。让出去嘛,罗睺罗没有地方住,就跑到什么地方去呢?跑到佛的厕所去了,在那里住一宿。这时候佛在入定,就知道有问题;说是这个天要下大雨,这个地里头有个大蛇要出来,这个大蛇出来了,这个水大了,这个蛇的洞灌水了是怎么的,这个大蛇出来也是要到佛…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