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7▪P9

  ..續本文上一頁」。反過來說呢,你不能製心一處,心裏面散散亂亂的,那麼就是什麼事也辦不成。就是世間上的事情,你散散慢慢的也是不行的,何況佛法的事情;你想要轉凡成聖,那是非要努力不可的了。

  

  我就想講到這裏,但還有五分鍾,我講一個小故事。

  

  這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大長者,他當然財富很多,什麼事情,錢能辦到的事情他都是辦到了。但是沒有兒,後來也是有兒了。但是生了一個兒,這個兒有問題,什麼問題呢?就是相貌特別的醜陋。但是是自己生的,也還是要養他,養他,他漸漸大了,越大,這個醜陋得更厲害,不要說別的人,就是連自己的母親也不高興了,就把他驅逐了,不管他了。那麼他怎麼辦呢?這個醜陋的孩子就到山裏面去,到山裏面摘一個生果吃,或者吃草,就這樣子維持生活。在山林裏面,這個鳥看見他也都不高興,也都跑了。他就這樣感覺到也很苦惱,他不能同任何人接近,任何人一看見他都趕快要離開,不願意看見他。這個時候,唯有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這一天對大衆僧宣布,說是:「這個山林裏面這個醜陋,我們今天要去訪問他。」那麼這些大比丘,這是佛說的話,當然大衆僧都是無條件的接受的了。「好!」那麼就隨著佛就都去了。

  

  到那山林裏面,遠遠的看見那個醜陋了,這個醜陋他已經習慣了任何人一來,他知道人家看見他就會煩他的,所以他也不等別人不高興他,他先走,他先跑。現在看見佛和大比丘來了,他也是跑。跑,但是佛就用神通的力量把他停下來,你不可以跑。這時候,佛就用神通力量變化出來一個人和他一樣,也是個醜陋,但是手裏拿一缽飯,很香美的飯,就向他那兒去了。這個醜陋一看,喔!你也是這樣醜陋,那我們是朋友,那麼他心裏歡喜了,他就不跑了,和這個醜陋在一起。這個來的這個醜陋說是:「我們今天這一缽飯很好,我們兩個人吃。」就吃。這個醜陋從來也沒吃過這樣好東西,所以又是很歡喜。吃完飯了以後,由外來的這個醜陋忽然間端正了,相貌很美好很端正。那麼這個森林裏面的這個醜陋就說:「原來我們兩個一樣的醜陋,怎麼你忽然間端正了呢?」他說:「我有個原因的」,「什麼原因呢?」說:「我吃這個飯吃得心裏歡喜,我又用這個歡喜心,看見這個樹下這些比丘在那裏坐禅,所以我就端正了。」

  

  那個醜陋說:「那麼我也可以這樣作?」說:「也可以呀!你也是用歡喜心看這些大比丘在那兒坐禅,看佛在那兒坐禅,你用歡喜心,用善心去看,你看看怎麼樣?」喔!他也就這樣看,然後他也端正了,那麼心裏非常歡喜。正在歡喜的時候,對面這個比丘忽然間變了,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佛,並不是醜陋比丘,不是這樣子。那麼才變成端正的這個醜陋,一看這是,原來是醜陋,又變成端正,現在又變成佛了,心裏面也很納悶的:是怎麼回事情?這時候佛開始爲他講解佛法,這個醜陋就得須陀洹果了。

  

  所以佛要宣布一件事,它是有個原因的。我們凡夫弘揚佛法,佛菩薩也都是歡喜了。我這麼想,佛菩薩也隨喜這個功德,也能贊歎,但是就是講解而已,我看。佛菩薩的說法「不空說法」,你在《阿含經》上看,佛這個時候住在這裏,忽然間他要走,他到另一個地方去了,那個地方有可度的衆生了,到那裏一定有人因聽佛說法而得聖道了,一定是這樣子的。

  

  那麼這個醜陋聽佛說法,得了須陀洹果了,那麼他也就這個智慧開了,就是太陽出來了。那麼他就要求佛:「人生是苦啊!我也想要作比丘。」佛就答應了,就領他到廟上去,那麼就作了大比丘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有別的,是阿難尊者,是誰?就問佛:「爲什麼這個比丘這麼醜陋?那麼佛的度化,他會轉變到現在這麼好的情況,怎麼回事情?」佛說:「是在弗沙佛的那個時代,釋迦菩薩和彌勒菩薩在贊歎弗沙佛的時候,說:『天上天下無如佛…』的這四句話贊歎,那是在山裏面。但是山的那一面,有個地方有個惡鬼,有個夜叉鬼,這夜叉鬼他有神通,他就不高興,他就現出來特別恐怖的事情來破壞這兩位菩薩贊歎佛的這種事情,他現出這些事情。這個時候釋迦菩薩不是凡夫嘛!用神通的力量就把他隔住了,就他過不來,不能破壞。所以這個醜陋比丘就是那個時候那個惡鬼,他那時候動了惡心想要障礙這種功德,所以他就得這種果報,醜陋。但是當時他感覺到釋迦菩薩的神通力把他製伏住了,那麼他就又後悔了,又向佛菩薩忏悔,所以今天遇見佛的這樣的因緣,他能恢複端正,就是因爲那時候忏悔的關系。」

  

  釋迦牟尼佛這樣回答這個問題。他爲什麼端正了呢?釋迦牟尼佛沒有說:「這是我的神通叫他端正的。」沒有這麼說;是說他以前忏悔的關系,他又恢複端正的。我們的釋迦牟尼佛這樣說話。那麼他忏悔了,他這個心性柔軟了,他又隨喜佛菩薩的功德,所以今天聞佛說法又能得聖道。

  

  二、分別真僞者有二:一者、辨邪僞禅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禅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時如縛,或時逶迤垂熟,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見種種諸異境界,或時其心暗蔽,或時起諸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時歡喜躁動,或時憂愁悲思,或時惡觸,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如是種種邪法與禅俱發,名爲邪僞。

  

  「二、分別真僞者有二:一者、辨邪僞禅發相」。前面是善根發相的第一段,但是這個善根的出現,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僞的。這個「真」和「僞」應該說明白它,所以這有第二段,分別真僞。分別真僞又分成兩段,第一段辨邪僞禅的發相,辨這個虛妄的、不是真實的禅,不是真實得到初禅了、得二禅了,這是虛僞的禅定發出來的相貌。

  

  「行者若發如上諸禅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這個修行人,這個修禅的這個人,假設他發出來像上一段文說的這些諸禅的時候。前面已經說過的五段,那個是好的現象。但是「隨因所發之法」,隨他因爲所發出來的境界,可是有一點差別的,什麼呢?「或身搔動」,或者他這個身體搔動,就是有的時候用這個手去撓一撓、扒一扒,抓抓這裏、抓抓那裏,那麼動。在頭多少次,我們說過,就是在得欲界定的時候,也有這種情形,它也有的時候會動,動、還是各式各樣的動。現在是進一步到了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又修了多少時期,又有所進步了,進步了,這個時候又現出來這種行相,是「身體搔動」,不但身,手動、身動,有的時候這個腳也會動,那麼現出來這種情形。

  

  「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者有的時候感覺這個身體很沈重,就像有什麼東西把自己壓住了,這樣的感覺。本來這欲界定的時候,這個身體就是很輕快的,如雲如影那樣子。到了未到地定,忽然間這個身體就是沒有了,感覺像虛空似的,那麼在定的次第上看,是向前進步的行相。現在忽然間身體很沈重,像有東西把自己壓住了似的。「或時身輕欲飛」,或者有的時候不是重而是輕,好像這個身體要飛起來了。「或時如縛」,好像用繩子把自己綁起來了,有這樣的感覺。「或時逶迤垂熟」,這個「逶迤」就是精神不好,精神不振作。「垂熟」就是坐不住了,要倒下去了,就是這麼意思。「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者有的時候寒冷得很厲害。這個「煎」是逼迫的意思,爲這個寒所逼迫。「或時壯熱」就是熱得很厲害。

  

  「或見種種諸異境界」,前面這個都是你內心的感覺。或者是看見了一些奇怪的境界,不同的境界,但是這個地方沒有說。「或時其心暗蔽,或時起諸惡覺」,或者有的時候,靜坐的時候,入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心裏面很明靜,本來是很好的,現在忽然間「暗蔽」,就是很蔽塞,不那麼靈明。「或時起諸惡覺」,能有很多惡心的分別、惡事的分別,就是「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者有的時候他在憶念外散亂,就是心不住在所緣境上了,就在色聲香味觸上散亂的分別,但是是屬于善事、雜善事,或者願意同誰結緣,幫助誰作什麼好事,誰有病了願意送他到醫院去,給他找醫生,總是一些幫助人的事情。但是這個在禅定之中,等于有這樣的妄想。

  

  「或時歡喜躁動」,或者有的時候他心裏面不願意在那裏明靜而住,不願意入定,願意去動一動。這個動當然還是身體動。「或時憂愁悲思」,有些憂苦的事情,心裏面很悲痛。「或時惡觸,身毛驚豎」,有的時候感覺到有很惡的觸,觸擊他,其他的不明白的境界來觸擊他,很惡的境界。他心裏面有點恐怖,所以身體這個毛都豎起來。「或時大樂昏醉」,或者有的時候,心裏面身體這個快樂得很厲害,把自己的心識像喝醉酒了似的,都不是很明了了,昏迷了。

  

  「如是種種邪法與禅俱發」,像前面這一段文說的,這都是邪法,和你的這個禅定同時的出現了。「名爲邪僞」,這就叫作「邪僞」,這都是惡法。

  

  此之邪定,若人愛著,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多好失心顛狂;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念著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惑動世人。凡愚見者,謂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內心顛倒,專行鬼法,惑亂世間。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若坐時多行惡法,即墮地獄。行者修止觀時,若證如是等禅,有此諸邪僞相,當即卻之。雲何卻之?若知虛诳,正心不受不著,即當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即當滅矣。

  

  「此之邪定,若人愛著,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這時候的這個定現出來這樣的行相,這都是邪定,不是那個好的定,更不是無漏的禅定。若是這個人歡喜這種境界,他就會和九十五種的鬼神法相應了,和他們通氣了,也等于是連系上了,和他們合作了。這個「九十五種鬼神法」,是有一部經叫九十六種鬼神的一種經,說明每一種鬼神的情況,但是這部經我沒有讀過。

  

  「多好失心顛狂」,…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