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反过来说呢,你不能制心一处,心里面散散乱乱的,那么就是什么事也办不成。就是世间上的事情,你散散慢慢的也是不行的,何况佛法的事情;你想要转凡成圣,那是非要努力不可的了。
我就想讲到这里,但还有五分钟,我讲一个小故事。
这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长者,他当然财富很多,什么事情,钱能办到的事情他都是办到了。但是没有儿,后来也是有儿了。但是生了一个儿,这个儿有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相貌特别的丑陋。但是是自己生的,也还是要养他,养他,他渐渐大了,越大,这个丑陋得更厉害,不要说别的人,就是连自己的母亲也不高兴了,就把他驱逐了,不管他了。那么他怎么办呢?这个丑陋的孩子就到山里面去,到山里面摘一个生果吃,或者吃草,就这样子维持生活。在山林里面,这个鸟看见他也都不高兴,也都跑了。他就这样感觉到也很苦恼,他不能同任何人接近,任何人一看见他都赶快要离开,不愿意看见他。这个时候,唯有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这一天对大众僧宣布,说是:「这个山林里面这个丑陋,我们今天要去访问他。」那么这些大比丘,这是佛说的话,当然大众僧都是无条件的接受的了。「好!」那么就随着佛就都去了。
到那山林里面,远远的看见那个丑陋了,这个丑陋他已经习惯了任何人一来,他知道人家看见他就会烦他的,所以他也不等别人不高兴他,他先走,他先跑。现在看见佛和大比丘来了,他也是跑。跑,但是佛就用神通的力量把他停下来,你不可以跑。这时候,佛就用神通力量变化出来一个人和他一样,也是个丑陋,但是手里拿一钵饭,很香美的饭,就向他那儿去了。这个丑陋一看,喔!你也是这样丑陋,那我们是朋友,那么他心里欢喜了,他就不跑了,和这个丑陋在一起。这个来的这个丑陋说是:「我们今天这一钵饭很好,我们两个人吃。」就吃。这个丑陋从来也没吃过这样好东西,所以又是很欢喜。吃完饭了以后,由外来的这个丑陋忽然间端正了,相貌很美好很端正。那么这个森林里面的这个丑陋就说:「原来我们两个一样的丑陋,怎么你忽然间端正了呢?」他说:「我有个原因的」,「什么原因呢?」说:「我吃这个饭吃得心里欢喜,我又用这个欢喜心,看见这个树下这些比丘在那里坐禅,所以我就端正了。」
那个丑陋说:「那么我也可以这样作?」说:「也可以呀!你也是用欢喜心看这些大比丘在那儿坐禅,看佛在那儿坐禅,你用欢喜心,用善心去看,你看看怎么样?」喔!他也就这样看,然后他也端正了,那么心里非常欢喜。正在欢喜的时候,对面这个比丘忽然间变了,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并不是丑陋比丘,不是这样子。那么才变成端正的这个丑陋,一看这是,原来是丑陋,又变成端正,现在又变成佛了,心里面也很纳闷的:是怎么回事情?这时候佛开始为他讲解佛法,这个丑陋就得须陀洹果了。
所以佛要宣布一件事,它是有个原因的。我们凡夫弘扬佛法,佛菩萨也都是欢喜了。我这么想,佛菩萨也随喜这个功德,也能赞叹,但是就是讲解而已,我看。佛菩萨的说法「不空说法」,你在《阿含经》上看,佛这个时候住在这里,忽然间他要走,他到另一个地方去了,那个地方有可度的众生了,到那里一定有人因听佛说法而得圣道了,一定是这样子的。
那么这个丑陋听佛说法,得了须陀洹果了,那么他也就这个智慧开了,就是太阳出来了。那么他就要求佛:「人生是苦啊!我也想要作比丘。」佛就答应了,就领他到庙上去,那么就作了大比丘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别的,是阿难尊者,是谁?就问佛:「为什么这个比丘这么丑陋?那么佛的度化,他会转变到现在这么好的情况,怎么回事情?」佛说:「是在弗沙佛的那个时代,释迦菩萨和弥勒菩萨在赞叹弗沙佛的时候,说:『天上天下无如佛…』的这四句话赞叹,那是在山里面。但是山的那一面,有个地方有个恶鬼,有个夜叉鬼,这夜叉鬼他有神通,他就不高兴,他就现出来特别恐怖的事情来破坏这两位菩萨赞叹佛的这种事情,他现出这些事情。这个时候释迦菩萨不是凡夫嘛!用神通的力量就把他隔住了,就他过不来,不能破坏。所以这个丑陋比丘就是那个时候那个恶鬼,他那时候动了恶心想要障碍这种功德,所以他就得这种果报,丑陋。但是当时他感觉到释迦菩萨的神通力把他制伏住了,那么他就又后悔了,又向佛菩萨忏悔,所以今天遇见佛的这样的因缘,他能恢复端正,就是因为那时候忏悔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这样回答这个问题。他为什么端正了呢?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这是我的神通叫他端正的。」没有这么说;是说他以前忏悔的关系,他又恢复端正的。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话。那么他忏悔了,他这个心性柔软了,他又随喜佛菩萨的功德,所以今天闻佛说法又能得圣道。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时如缚,或时逶迤垂熟,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见种种诸异境界,或时其心暗蔽,或时起诸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时欢喜躁动,或时忧愁悲思,或时恶触,身毛惊竖,或时大乐昏醉;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名为邪伪。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前面是善根发相的第一段,但是这个善根的出现,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伪的。这个「真」和「伪」应该说明白它,所以这有第二段,分别真伪。分别真伪又分成两段,第一段辨邪伪禅的发相,辨这个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禅,不是真实得到初禅了、得二禅了,这是虚伪的禅定发出来的相貌。
「行者若发如上诸禅时,随因所发之法,或身搔动,或时身重,如物镇压」,这个修行人,这个修禅的这个人,假设他发出来像上一段文说的这些诸禅的时候。前面已经说过的五段,那个是好的现象。但是「随因所发之法」,随他因为所发出来的境界,可是有一点差别的,什么呢?「或身搔动」,或者他这个身体搔动,就是有的时候用这个手去挠一挠、扒一扒,抓抓这里、抓抓那里,那么动。在头多少次,我们说过,就是在得欲界定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形,它也有的时候会动,动、还是各式各样的动。现在是进一步到了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又修了多少时期,又有所进步了,进步了,这个时候又现出来这种行相,是「身体搔动」,不但身,手动、身动,有的时候这个脚也会动,那么现出来这种情形。
「或时身重,如物镇压」,或者有的时候感觉这个身体很沉重,就像有什么东西把自己压住了,这样的感觉。本来这欲界定的时候,这个身体就是很轻快的,如云如影那样子。到了未到地定,忽然间这个身体就是没有了,感觉像虚空似的,那么在定的次第上看,是向前进步的行相。现在忽然间身体很沉重,像有东西把自己压住了似的。「或时身轻欲飞」,或者有的时候不是重而是轻,好像这个身体要飞起来了。「或时如缚」,好像用绳子把自己绑起来了,有这样的感觉。「或时逶迤垂熟」,这个「逶迤」就是精神不好,精神不振作。「垂熟」就是坐不住了,要倒下去了,就是这么意思。「或时煎寒,或时壮热」,或者有的时候寒冷得很厉害。这个「煎」是逼迫的意思,为这个寒所逼迫。「或时壮热」就是热得很厉害。
「或见种种诸异境界」,前面这个都是你内心的感觉。或者是看见了一些奇怪的境界,不同的境界,但是这个地方没有说。「或时其心暗蔽,或时起诸恶觉」,或者有的时候,静坐的时候,入到未到地定的时候,心里面很明静,本来是很好的,现在忽然间「暗蔽」,就是很蔽塞,不那么灵明。「或时起诸恶觉」,能有很多恶心的分别、恶事的分别,就是「恶觉」。「或时念外散乱诸杂善事」,或者有的时候他在忆念外散乱,就是心不住在所缘境上了,就在色声香味触上散乱的分别,但是是属于善事、杂善事,或者愿意同谁结缘,帮助谁作什么好事,谁有病了愿意送他到医院去,给他找医生,总是一些帮助人的事情。但是这个在禅定之中,等于有这样的妄想。
「或时欢喜躁动」,或者有的时候他心里面不愿意在那里明静而住,不愿意入定,愿意去动一动。这个动当然还是身体动。「或时忧愁悲思」,有些忧苦的事情,心里面很悲痛。「或时恶触,身毛惊竖」,有的时候感觉到有很恶的触,触击他,其他的不明白的境界来触击他,很恶的境界。他心里面有点恐怖,所以身体这个毛都竖起来。「或时大乐昏醉」,或者有的时候,心里面身体这个快乐得很厉害,把自己的心识像喝醉酒了似的,都不是很明了了,昏迷了。
「如是种种邪法与禅俱发」,像前面这一段文说的,这都是邪法,和你的这个禅定同时的出现了。「名为邪伪」,这就叫作「邪伪」,这都是恶法。
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多好失心颠狂;或时诸鬼神等知人念着其法,即加势力,令发诸邪定邪智,辩才神通,惑动世人。凡愚见者,谓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内心颠倒,专行鬼法,惑乱世间。是人命终,永不值佛,还堕鬼神道中。若坐时多行恶法,即堕地狱。行者修止观时,若证如是等禅,有此诸邪伪相,当即却之。云何却之?若知虚诳,正心不受不着,即当谢灭。应用正观破之,即当灭矣。
「此之邪定,若人爱着,即与九十五种鬼神法相应」,这时候的这个定现出来这样的行相,这都是邪定,不是那个好的定,更不是无漏的禅定。若是这个人欢喜这种境界,他就会和九十五种的鬼神法相应了,和他们通气了,也等于是连系上了,和他们合作了。这个「九十五种鬼神法」,是有一部经叫九十六种鬼神的一种经,说明每一种鬼神的情况,但是这部经我没有读过。
「多好失心颠狂」,…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