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道樹品 6

  那麼就恨他,今天也恨、明天也恨,一看就不順眼了,什麼事都是不對的了。這個時間久了,就是這兩夫妻就和哥哥,和這個軍說:我們分家,不在一起住。哥哥說:不要,我們父親臨終的時候,叫我們不要分家,就把這個事停下來。隔了多久,又是要分,還是要分家。哥哥這時候就查這件事,就明白了,喔!他是不高興這個富樓那,所以要分家,那就好,分家就分家吧!那麼他弟弟就是出一個計劃:全部的家産算一份,富樓那算一份,哥哥願意要那份,你可以拿去。他的哥哥心裏想:爲什麼這樣?喔!他的意思,我若拿這個財産,全部的財産這一份,剩下的富樓那他拿去,他要殺掉他,是這麼意思。哥哥說:這樣怎麼可以!好!他哥哥就是帶著富樓那走了,所有的家産都給他弟弟了,就走了。

  

  走了以後,立刻就是沒有這麼多的家産了,就到朋友家去住了。朋友家去住的時候,這個富樓那就對他嫂嫂說:你們有沒有錢?給我五個錢,我去想辦法,去弄錢去。他的嫂嫂說:我只有五個錢,就給你!他出了大街上,在這裏看看、那裏看看,就看有一個人背著一捆柴過來。背著一捆柴呢,他就向那個人說:你這一捆柴賣不賣?說:你給我多少錢?我給你五個錢,五個金錢。他說:賣;就賣給他了。他把這一捆柴拿回來一看,裏面有牛頭栴檀,有多少枝,他就把這個牛頭栴檀分成十段儲藏起來。這個時候正趕上國王的夫人有病,熱病,怎麼看醫生也看不好,後來醫生說:非要得到牛頭栴檀才能治這個病,那麼國王說:誰若給我多少錢的牛頭栴檀,我給他一千兩金。那麼這時候,這個富樓那就拿了一小段的牛頭栴檀給了國王,于是得到了一千兩金。那麼這樣子,國王一千兩金,這個牛頭栴檀不夠,又繼續拿,成了一萬兩金,拿到了,就給他哥哥買了房地産,造了很多的房子,造了很多的田園,這些富貴的境界都來了。

  

  然後,這個時候有五百個商人集合起來要到海裏去采寶,聽說富樓那非常有智慧;啊!我們請他一同去。他也就是願意去,這哥哥也同意了,就是一同去。到了大海裏面,果然是得到了很多的寶,得到很多寶,大家就是往回走;往回走的時候,就這一天呢,看見有叁個太陽出現,底下還有白山,但是這些做生意的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問有經驗的這個人,說:怎麼回事?他說:糟糕!我們完了!那叁個太陽,有一個是真太陽,其余兩個太陽是魚的眼睛,看那下面有白山,是魚的牙齒,你看那黑洞是魚張口了,這個水都跑到它嘴裏去了;我們現在都完了!沒有辦法了!可是船裏面有人信佛,有佛教徒說:不要緊!我們大家念南無佛,佛大慈大悲救護一切衆生的苦難,我們可以念佛名。大家念:南無佛!南無佛!這一念呢,那個大魚原來以前是佛教徒,佛教徒,一聽這個佛號呢,哎呀!現在人間有佛出世,這裏有佛教徒,這不可以!它就閉上嘴了,就跑到大海底下去了。

  

  這樣子呢,這個船很順利地就回來了。回來了,這個富樓那拿出了很多的寶給他哥哥,對他哥哥就說了:現在從海裏取來的寶,和以前的財富加起來,七世用之不盡,你不需要再去賺錢,七世用之不盡了。我現在想要辭別了哥哥,我想要出家了。說是:要到那兒去出家?富樓那這個地方是放缽國,是印度的西部,聽說舍衛國有佛出世,想要到那兒去出家去。他說是:出家,我聽說佛法很高深,你還年輕,不容易明白,等再大幾年!說:不!人命無常啊!你知道在大海裏面,我們很危險就被魚吃掉了,幸虧念南無佛,才救了命,不能再延期,一定現在要發心。那麼他哥哥也就同意了。那麼富樓那就和那五百人同去見佛,就都出家了!這件事不可思議。到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去見佛,見佛,都要求出家,就都出家了。佛爲他們說法,那些五百人很容易地就都得初果,而富樓那不能得初果,還是費了很多的辛苦,用功修行才得初果。

  

  得了初果以後呢,他就對佛說:我想到放缽國,回去,回我以前的住處,到那邊去。佛說:放缽國的人,這個品德不好、不講道理,你若到那兒去,你是佛教徒了,他們若毀辱你,你能受得了?說:能受得了!說:他不只毀辱你,他還打你呢?說:打我,我也能受得了,還沒用刀傷害我嘛!說:若用刀殺你呢?殺我也很好嘛!我這個身體很苦,死掉了也好。你不生瞋心嗎?說:不生瞋心。說:好!那你就可以去。他就回去了。

  

  回到放缽國,他這時候穿了袈裟、剃了光頭,那些人是不信佛的,向一個大長者去乞食的時候,長者就罵他,他就跑,他就到別的地方去乞食。那麼頭一天去乞食,第二天又去乞食,長者又罵他、又打他,但是他心裏不動、面色不變。那個長者:哦!這個人很不簡單,我們一般人罵他,他就不高興了,照樣地,你罵他,他也罵你嘛!你若打他,他也打你的。但是他沒有,你罵他,他也不罵你,你打他,他也不打你,他還是面色不變,這個人不是平常人啊!反倒很恭敬他、供養他。就這樣子,富樓那在放缽國這西印度,度化了五百個大長者,建立了五百個大廟,他在那裏用功修行得了阿羅漢果。

  

  得了阿羅漢果呢,他就是勸他哥哥信佛,勸他哥哥信佛,說信佛,怎麼樣辦法呢?應該請佛來,請佛到這兒來,請佛來吃飯。他就讓他哥哥造一個,專爲佛造那麼一個……,我們現在的話,叫做精舍,給佛來住。說是怎麼樣請他來呢?說:有辦法!就是用一杯水、再用一枝香,然後富樓那尊者就跪在那裏向佛祈願:弟子富樓那現在在什麼什麼地方,希望佛陀慈悲,明天能夠光臨在這個地方說法,廣度衆生。而這個時候,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就看見有水過來,還有一支煙在旋繞。別人說:這怎麼回事,忽然見有水、有煙呢?佛說:這是富樓那尊者要請我去,我想我們滿他願,我們明天去。明天去,沒有神通的比丘不要去,選五百個有神通的,隨佛一同去。這個有神通的這一段話我們簡略。第二天,這些有神通的人,就是在虛空裏都飛去了。

  

  其中有一個說一說,就是賓頭盧頗羅墮阿羅漢,他這個時候好像是在……,這時候好像佛不是在舍衛國,好像是在靈鹫山。他在那山上正在補衣服,就是那時候阿羅漢穿衣服,破了要補,這是那種境界。正在補衣服,說是要去放缽國,他就把這個針插在這個山上面,這個線還連在他的衣服上,就這樣乘著神通就走了,就把這個山也帶去了,有這個事情。有這個事情,可是走到半路,才知道這個事不對,他又把這個山一下子就又丟回來了,就有這種事情。

  

  後來佛到了以後呢,這時候就到了他哥哥家住下來,就請吃飯。吃飯這時候,那個國王、大臣、很多的人民到那兒來見佛說法;佛說法很多人得聖道,得聖道,完了,就有比丘問佛:說是富樓那這個人,最初的時候來佛這裏,同來的五百人都很容易得道,他就很難、很難地用功,很辛苦地才得須陀洹果,爲什麼這樣子?又是呢,他能在這裏得了阿羅漢果,勸這麼多的人相信佛教,怎麼回事呢?宿因怎麼回事情呢?

  

  佛說:是在迦葉佛時代,滅度以後,有一個大長者,財富也是很多,也是信佛,就造了一個大廟,供養很多的出家人在那裏修行。但是長者死了以後呢,這個廟沒有人維持了,就廢掉了,也沒人住了,就走了。但是大長者有個小兒,漸漸長大了,也就出家了。做比丘。做比丘也知道這個廟是我父親造的,現在廢毀了,他就各地方去化緣,把這個廟又重新修好了,又請來很多的出家人來這裏住,裏面也有是阿羅漢的。住呢,也和現在情形一樣,大家來維持這個地方的清潔。這一天,就有一個阿羅漢掃地,在院子裏掃地,這些垃圾聚集在那裏,他沒有把它丟掉,就放在那裏就不管了,這個風一來吹,又是不那麼清潔了。這時候這個廟呢,就是那個長者的兒做住持,他一看: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子?掃這個地,這樣子掃法,你和奴差不多了,如奴婢差不多,和奴相似。但是那個人是阿羅漢,是聖人啊!你毀謗了聖人,所以從此他就是五百世做奴,這個富樓那五百世做奴隸。但是他以前化了很多緣,修起來這個大廟,有很多人在這裏用功修行,所以他這個人福報也很大,智慧還是很大;因爲他罵這個聖人是奴,所以他一直做奴婢,爲人做奴,是這樣的說法。

  

  這個故事,我感覺到智慧很重要。你看他那個哥哥,那個勝軍,也是他的哥哥,他都不好好調查一下,就是認爲富樓那不對,這是一個錯誤。而他哥哥愛這個弟弟,能棄舍那麼多的財富不要,專帶他這個小弟弟走,這也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結果富樓那對他哥哥也還是很好,那麼這是現世的情形;過去世的情形,這個因果關系看出來,我們若學習佛法,實在是應該謹慎,應該多學習智慧,多做功德才對。

  

  從這個故事上看呢,富樓那尊者教化了五百個長者,修了五百個大廟,最後還是請佛去了,國王、大臣,很多人得聖道,還是佛的功德大、佛的神通大的。

  

  「若叁千大千國土中向佛道菩薩,不如佛功德百千萬倍、巨億萬倍,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薩摩诃薩當念何等法?佛言:應念一切種智。須菩提言:何等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何等緣?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佛告須菩提:一切種智無所有、無念、無生、無示。如須菩提所問,一切種智何等緣

   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須菩提,一切種智無法緣、念爲增上、寂滅爲行、無相爲相。須菩提,是名一切種智緣增上行相。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初發心菩薩摩诃薩當念何等法?」這是第五科,明始行所念。這個發了無上菩提心,那麼他心裏面應該怎麼樣……「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就是這樣意思了。「當念何等法?」他應該怎樣能夠正念,保持正念的思惟呢?這樣意思。

  

  「佛言:應念一切種智」,佛回答他說:應該念佛的智慧,正念佛陀的無上菩提的智慧。發無上…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道樹品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