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事,而相信念佛求生淨土,相信這件事。所以,你念阿彌陀佛我贊成,但是同時你也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法門,對于你念佛有幫助,有更好的幫助,情形會不一樣。
但是你若沒有條件,那就是又一回事。說我沒有讀過書,這幾個字我都不認識,那你學習般若波羅蜜也有困難,那是有困難的。若是你文學程度好一點,這幾個字很容易認識,只是裏面的義須要去思惟,那就讀讀《大智度論》很容易就通了,這個道理可以通,那就應該可以,應該學習。並不是我念阿彌陀佛,我若去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的時候,障礙了你求生淨土,那就不要學。但是我認爲它不障礙,而且會幫助你求生阿彌陀佛國。
我現在這裏有一個妄想,我講一講什麼叫做「信」。什麼叫做信?我相信佛法,究竟什麼叫做信?我們講講這個道理。這個「信」,有叁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真實不虛,我相信佛法是真實不虛,這叫做信,這樣意思。什麼叫真實不虛?就是佛法說,有世間的因果、還有出世間的因果,這件事我相信,真實不虛,這叫做信。如果說我相信佛法,究竟怎麼叫做相信,你都說不上來啊,那足見你的信心有問題。而這件事怎麼會相信呢?你要經過學習。經過學習,在你的理智上:哦!是有道理!這叫做信。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有功德。學習佛法,我會有功德。學習佛法的人有功德,他能夠感覺到世間的因果都是苦,出世間的因果能令人得大安樂,相信這件事。這是第二個意思。第叁個意思,就是相信自己能學習佛法,我能成就這件事,這叫做信。有這叁個意思叫做信。
我剛才說了,如果你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深入地思惟觀察;學習《大智度論》,看龍樹菩薩給我們的智慧,他解釋這般若波羅蜜的道理,你深入地去思惟,你會感覺到,我能得無生法忍!你會有這個信心,這叫做信。
所以這上面說,末法時代,般若法門真能成功嗎?可見你對于佛法沒有信心。能成功嗎?真能成功嗎?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不是在外邊,是在我們佛教徒的心裏面。你現在啊,你現在是正法時代;你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能這樣修止觀的話,你不是像法、末法,你是正法時代。說佛在世的時候,我曾經說過,佛入涅槃的時候,迦葉尊者,已經超過七天了吧?他從靈鹫山下來,到佛涅槃這兒來,在中途路上遇見一個比丘,拿著花。說是你怎麼手裏有花?他說,佛入涅槃了,天上的人來散花,所以我們拿到花,有花。這個比丘和迦葉尊者說:現在佛涅槃了,好啊!沒有人管我們了!若我看這個比丘,那就是末法時代了,他會這樣想。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不容否認,那是正法時代,但是這個比丘是末法時代了。應該這麼說吧。
佛入涅槃之後,這個說法不同。五百年是正法住世的時代,因爲那個時候學習佛法的人多,得聖道的人特別多,所以叫正法時代。像法時代,信佛的人也是多,學習佛法的人多,得聖道的人少了,所以叫做像法時代。等到末法時代,學習佛法的人都少了,就是這麼回事,所以這個時候叫做末法時代。
再明白一點說,什麼叫做「末」?就是佛法在你心裏面沒有力量!說我也學習佛法了,但是沒力量,怎麼叫做沒力量?因爲我們不修止觀,佛法在心裏面就好像沒有佛法一樣,我們心裏面還是貪瞋癡,學習的佛法沒有力量調伏我們的貪瞋癡,沒有力量。我對佛法很有信心,其實這句話很勉強,很勉強說啊,沒有力量嘛!照樣地貪瞋癡嘛!也可能照樣還造罪的啊!這時候佛法沒有力量,所以叫做「末」,末這個字是這個意思。
末法時代學習般若法門能成功嗎?這是沒有信心,就是沒有信心的意思。若有信心,是能成功的。是在乎你自己,你自己肯不肯努力的意思,不是外邊的意思。
問:世上的五大宗教,是否都可讓誠信者成聖人?
答:你這一位啊,歡迎你來到佛教裏邊來。這位提這個意見的人,我認爲對佛法還沒學習。沒有學習,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習佛法以後,我們才知道,唯有佛法才可以成爲聖人。我們讀這《法華經》〈譬喻品〉,那火宅裏面只有一個門,那一門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法。只有佛法能使令我們從起火的房子裏面跑出來,再沒有第二個門。那麼,意思就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五大宗教是不是都可以成爲聖人?其他的人沒有佛法的正見,是不可能成爲聖人的。我們說佛法的道理,一切法是緣起的,「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佛法的道理。若是你相信有上帝,上帝來控製一切,你想成爲聖人,我不同意你,你能成爲聖人嗎?這個上帝他不同意你,他要叫你下地獄,你就得下地獄,因爲這個道理是這樣子,一切權力在上帝手裏頭的,不是在你那裏。你要成爲聖人?你可以成爲聖人?所以這件事只有佛法,一切一切權力在你自己手裏頭,佛法是這樣講的。所以你要成爲聖人,那就可以成爲聖人;你若不願意,那就是不能。不是佛叫你成爲聖人,不是。佛只是告訴你一個方法,你要自己肯努力,那你就可以成爲聖人。從這五大宗教,或者是幾百個宗教都有可能,從道理上講,只有佛法能成爲聖人,其他的不能。因爲它那個道理,沒有授權給你,你怎麼可以成爲聖人呢?
問:弟子對于讀誦、受持、憶念大乘經典都沒有問題,樂于去做,唯一不能打坐,該怎麼樣去改進?
答:「唯一的就是不能打坐,該怎麼辦?」這件事很容易辦,不能打坐這件事很容易辦。很容易,怎麼辦呢?其中有一件事呢,我們看這個律上,出家人的戒律上,女人不可以雙跏趺坐,不要雙跏趺坐,就是單跏趺坐,男人可以雙跏趺坐,這個地方有這麼一點差別。所以女人更容易打坐,因爲不用雙跏趺,雙跏趺難一點,單跏趺坐很容易的。如果有困難怎麼辦呢?有辦法!你只要坐的時候就盤腿坐。說是感覺困難,你稍微忍耐一點,忍耐不了了,那麼就放腿子,放腿子走走路,還是盤腿坐。常常的盤腿,就進步了,你就由單跏趺坐,也可以進一步雙跏趺坐,都能辦得到。也還有人告訴我,到熱的水裏面打坐,這個水幫助你血的流通,你就容易盤腿坐,也可以用這個方便去改進,可以改進的。
問:遍計執是自性空,沒有體性,是空無所有的,那麼遍計執是通于染淨嗎?
答:遍計執,嚴格地說,遍計執是染汙,沒有清淨。但是,融通地說呢也可以通于淨。譬如說我們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我們是用執著心來讀的,那麼那也可以算是淨。因爲我們由這樣的執著心,慢慢地就可以到不執著的地方去,所以也可以說是淨。染汙的,不是佛法的書,顛倒、邪知邪見的書,我們去讀那樣的書呢,也是執著的心在讀,它能增長我們的執著,增長我們的迷惑,那可以說是通于染汙。我們學習佛法的書,我們也是用執著心去讀、去學習,但是這個學習慢慢地叫你不執著,所以這也可以說是淨。但是嚴格地從佛法的道理說呢,你執著就是不清淨,執著就是凡夫,不執著就是聖人,所以說不同于淨,就是純是染汙,這麼說也可以。
但是,在佛法上像《攝大乘論》上它說的道理,它是說遍計執是染汙,依他起也是染汙,它不說它通于淨,也還有這個意思。但是,也可以說通于淨,依他起也可以說通于淨。但是,那裏邊唯識上說這個依他起,是在染汙這一方面說,可是它也通于淨,也可以這麼說。到了你若能修止觀的時候,從依他起這個地方修止觀的時候,就是圓成實了,那叫做清淨,是有點差別的。你的問題,只是問是通于染淨嗎?這樣說,所以別的話我可以不說。
問:這依他起,唯識上說它有自相,那中觀是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需要有自相,也可以安立緣起法,那這一點和唯識安立不太一樣。師父剛剛解釋說,覺得唯識這樣的說法沒有問題,我想,我還是沒有聽懂,爲什麼?因爲中觀是「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來安立緣起法,唯識是要有自相才能安立依他起,這兩種安立的確是不一樣。那師父覺得?
答:它是那樣:「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當然這一句話不應該是中觀學者私有的,也通于唯識。因爲這唯識上說是安立一切法,也應該適用這句話。但是它不強調,不強調這句話,它說一切法的安立,是人的分別,它強調這個心,「一切唯心造」,就是強調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我再詳細說一點,就是我們心裏面分別的時候,不管是染汙的、清淨的,我們心裏若一分別呢,就在阿賴耶識裏邊栽培了一點力量,就是種子,就是這樣子。清淨的也是這樣子,善法也是這樣子,惡法也是這樣子,出世間的法我們也是這樣子栽培種子的。由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是有了因緣,種子是因緣、又有增上緣、又有所緣緣、等無間緣,它就會現行。
這樣子就是一切法現前了,一切法都現前了。在現前的時候,由阿賴耶識的種子出現的一切法,就是依他起。這個現的一切法是有體性的,就是我剛才說的。若是我們的第六意識,遇見這一切法的時候,心裏面執著,但是我們自己不認爲有什麼執著嘛!我只是看見這件事,沒有執著嘛!實在是有執著。這個執著的境界是沒有體性的,這個是遍計執,所以遍計執這個地方是空無所有的。但是我們是明明白白地,我肚子感覺飽嘛,但是實在是沒有這回事。所以這個地方,遍計執這個地方是沒有體性的,但是由阿賴耶識的種子現行的一切法是有體性的。而阿賴耶識的種子顯現出來的時候,主要的還是心,還是我們的心的分別。遍計執也是我們心的分別,依他起也不可以離開我們的心。但是在遍計執的時候,這個心的分別,這是沒有體性的。但是若是我們自己,我們不去觀察這件事,怎麼能說沒有體性呢?是有的嘛!我看見很多人,一點都不是空無所有的,都是有嘛,怎麼能說沒有呢?但是你若從唯識的道理去深入…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