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事,而相信念佛求生净土,相信这件事。所以,你念阿弥陀佛我赞成,但是同时你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法门,对于你念佛有帮助,有更好的帮助,情形会不一样。
但是你若没有条件,那就是又一回事。说我没有读过书,这几个字我都不认识,那你学习般若波罗蜜也有困难,那是有困难的。若是你文学程度好一点,这几个字很容易认识,只是里面的义须要去思惟,那就读读《大智度论》很容易就通了,这个道理可以通,那就应该可以,应该学习。并不是我念阿弥陀佛,我若去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时候,障碍了你求生净土,那就不要学。但是我认为它不障碍,而且会帮助你求生阿弥陀佛国。
我现在这里有一个妄想,我讲一讲什么叫做「信」。什么叫做信?我相信佛法,究竟什么叫做信?我们讲讲这个道理。这个「信」,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真实不虚,我相信佛法是真实不虚,这叫做信,这样意思。什么叫真实不虚?就是佛法说,有世间的因果、还有出世间的因果,这件事我相信,真实不虚,这叫做信。如果说我相信佛法,究竟怎么叫做相信,你都说不上来啊,那足见你的信心有问题。而这件事怎么会相信呢?你要经过学习。经过学习,在你的理智上:哦!是有道理!这叫做信。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是有功德。学习佛法,我会有功德。学习佛法的人有功德,他能够感觉到世间的因果都是苦,出世间的因果能令人得大安乐,相信这件事。这是第二个意思。第三个意思,就是相信自己能学习佛法,我能成就这件事,这叫做信。有这三个意思叫做信。
我刚才说了,如果你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深入地思惟观察;学习《大智度论》,看龙树菩萨给我们的智慧,他解释这般若波罗蜜的道理,你深入地去思惟,你会感觉到,我能得无生法忍!你会有这个信心,这叫做信。
所以这上面说,末法时代,般若法门真能成功吗?可见你对于佛法没有信心。能成功吗?真能成功吗?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不是在外边,是在我们佛教徒的心里面。你现在啊,你现在是正法时代;你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能这样修止观的话,你不是像法、末法,你是正法时代。说佛在世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佛入涅槃的时候,迦叶尊者,已经超过七天了吧?他从灵鹫山下来,到佛涅槃这儿来,在中途路上遇见一个比丘,拿着花。说是你怎么手里有花?他说,佛入涅槃了,天上的人来散花,所以我们拿到花,有花。这个比丘和迦叶尊者说:现在佛涅槃了,好啊!没有人管我们了!若我看这个比丘,那就是末法时代了,他会这样想。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不容否认,那是正法时代,但是这个比丘是末法时代了。应该这么说吧。
佛入涅槃之后,这个说法不同。五百年是正法住世的时代,因为那个时候学习佛法的人多,得圣道的人特别多,所以叫正法时代。像法时代,信佛的人也是多,学习佛法的人多,得圣道的人少了,所以叫做像法时代。等到末法时代,学习佛法的人都少了,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个时候叫做末法时代。
再明白一点说,什么叫做「末」?就是佛法在你心里面没有力量!说我也学习佛法了,但是没力量,怎么叫做没力量?因为我们不修止观,佛法在心里面就好像没有佛法一样,我们心里面还是贪瞋痴,学习的佛法没有力量调伏我们的贪瞋痴,没有力量。我对佛法很有信心,其实这句话很勉强,很勉强说啊,没有力量嘛!照样地贪瞋痴嘛!也可能照样还造罪的啊!这时候佛法没有力量,所以叫做「末」,末这个字是这个意思。
末法时代学习般若法门能成功吗?这是没有信心,就是没有信心的意思。若有信心,是能成功的。是在乎你自己,你自己肯不肯努力的意思,不是外边的意思。
问:世上的五大宗教,是否都可让诚信者成圣人?
答:你这一位啊,欢迎你来到佛教里边来。这位提这个意见的人,我认为对佛法还没学习。没有学习,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佛法以后,我们才知道,唯有佛法才可以成为圣人。我们读这《法华经》〈譬喻品〉,那火宅里面只有一个门,那一门是什么意思,就是佛法。只有佛法能使令我们从起火的房子里面跑出来,再没有第二个门。那么,意思就是回答了这个问题:五大宗教是不是都可以成为圣人?其他的人没有佛法的正见,是不可能成为圣人的。我们说佛法的道理,一切法是缘起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佛法的道理。若是你相信有上帝,上帝来控制一切,你想成为圣人,我不同意你,你能成为圣人吗?这个上帝他不同意你,他要叫你下地狱,你就得下地狱,因为这个道理是这样子,一切权力在上帝手里头的,不是在你那里。你要成为圣人?你可以成为圣人?所以这件事只有佛法,一切一切权力在你自己手里头,佛法是这样讲的。所以你要成为圣人,那就可以成为圣人;你若不愿意,那就是不能。不是佛叫你成为圣人,不是。佛只是告诉你一个方法,你要自己肯努力,那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从这五大宗教,或者是几百个宗教都有可能,从道理上讲,只有佛法能成为圣人,其他的不能。因为它那个道理,没有授权给你,你怎么可以成为圣人呢?
问:弟子对于读诵、受持、忆念大乘经典都没有问题,乐于去做,唯一不能打坐,该怎么样去改进?
答:「唯一的就是不能打坐,该怎么办?」这件事很容易办,不能打坐这件事很容易办。很容易,怎么办呢?其中有一件事呢,我们看这个律上,出家人的戒律上,女人不可以双跏趺坐,不要双跏趺坐,就是单跏趺坐,男人可以双跏趺坐,这个地方有这么一点差别。所以女人更容易打坐,因为不用双跏趺,双跏趺难一点,单跏趺坐很容易的。如果有困难怎么办呢?有办法!你只要坐的时候就盘腿坐。说是感觉困难,你稍微忍耐一点,忍耐不了了,那么就放腿子,放腿子走走路,还是盘腿坐。常常的盘腿,就进步了,你就由单跏趺坐,也可以进一步双跏趺坐,都能办得到。也还有人告诉我,到热的水里面打坐,这个水帮助你血的流通,你就容易盘腿坐,也可以用这个方便去改进,可以改进的。
问:遍计执是自性空,没有体性,是空无所有的,那么遍计执是通于染净吗?
答:遍计执,严格地说,遍计执是染污,没有清净。但是,融通地说呢也可以通于净。譬如说我们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我们是用执着心来读的,那么那也可以算是净。因为我们由这样的执着心,慢慢地就可以到不执着的地方去,所以也可以说是净。染污的,不是佛法的书,颠倒、邪知邪见的书,我们去读那样的书呢,也是执着的心在读,它能增长我们的执着,增长我们的迷惑,那可以说是通于染污。我们学习佛法的书,我们也是用执着心去读、去学习,但是这个学习慢慢地叫你不执着,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净。但是严格地从佛法的道理说呢,你执着就是不清净,执着就是凡夫,不执着就是圣人,所以说不同于净,就是纯是染污,这么说也可以。
但是,在佛法上像《摄大乘论》上它说的道理,它是说遍计执是染污,依他起也是染污,它不说它通于净,也还有这个意思。但是,也可以说通于净,依他起也可以说通于净。但是,那里边唯识上说这个依他起,是在染污这一方面说,可是它也通于净,也可以这么说。到了你若能修止观的时候,从依他起这个地方修止观的时候,就是圆成实了,那叫做清净,是有点差别的。你的问题,只是问是通于染净吗?这样说,所以别的话我可以不说。
问:这依他起,唯识上说它有自相,那中观是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需要有自相,也可以安立缘起法,那这一点和唯识安立不太一样。师父刚刚解释说,觉得唯识这样的说法没有问题,我想,我还是没有听懂,为什么?因为中观是「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来安立缘起法,唯识是要有自相才能安立依他起,这两种安立的确是不一样。那师父觉得?
答:它是那样:「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当然这一句话不应该是中观学者私有的,也通于唯识。因为这唯识上说是安立一切法,也应该适用这句话。但是它不强调,不强调这句话,它说一切法的安立,是人的分别,它强调这个心,「一切唯心造」,就是强调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我再详细说一点,就是我们心里面分别的时候,不管是染污的、清净的,我们心里若一分别呢,就在阿赖耶识里边栽培了一点力量,就是种子,就是这样子。清净的也是这样子,善法也是这样子,恶法也是这样子,出世间的法我们也是这样子栽培种子的。由阿赖耶识的种子──就是有了因缘,种子是因缘、又有增上缘、又有所缘缘、等无间缘,它就会现行。
这样子就是一切法现前了,一切法都现前了。在现前的时候,由阿赖耶识的种子出现的一切法,就是依他起。这个现的一切法是有体性的,就是我刚才说的。若是我们的第六意识,遇见这一切法的时候,心里面执着,但是我们自己不认为有什么执着嘛!我只是看见这件事,没有执着嘛!实在是有执着。这个执着的境界是没有体性的,这个是遍计执,所以遍计执这个地方是空无所有的。但是我们是明明白白地,我肚子感觉饱嘛,但是实在是没有这回事。所以这个地方,遍计执这个地方是没有体性的,但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现行的一切法是有体性的。而阿赖耶识的种子显现出来的时候,主要的还是心,还是我们的心的分别。遍计执也是我们心的分别,依他起也不可以离开我们的心。但是在遍计执的时候,这个心的分别,这是没有体性的。但是若是我们自己,我们不去观察这件事,怎么能说没有体性呢?是有的嘛!我看见很多人,一点都不是空无所有的,都是有嘛,怎么能说没有呢?但是你若从唯识的道理去深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