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個修學般若波羅蜜非常重要。我講個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印度一個婆羅門,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很好,他都很歡喜,父親愛這兩個兒子,但是父親死掉了。死掉了以後,這個大兒子和小兒子兩兄弟都很好,繼續維持生活。但是大兒子,當然年紀大,到時候要娶妻了。娶妻娶個年輕人,年紀很輕,這時候不能結婚;不能結婚,他就到遙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去了,一年、兩年、叁年、四年、五年不回來。那麼他的未婚妻年紀大了,應該結婚了,但是他不回來。這個未婚妻的父親頭腦一動,就到他弟弟這兒來說話了,說是:你哥哥老也不回來,你哥哥的未婚妻現在年紀也大了,我看就和你結婚好不好?弟弟說:不可以,我哥哥的未婚妻,我不可以,就拒絕,嚴詞拒絕。
過了多久,這個父親又來勸他,說你哥哥你看,過了這麼久還不回來,我這個女兒,我看就和你結婚好了。說:不!不!不,不可以!不可以,還是這樣拒絕。多少次,他都是拒絕。這個未婚妻的父親心裏一動,心裏就有一個計出來了,什麼計呢?這個時候,過了多少天,從遙遠的地方來一個做生意的人,拿著一封信,就給他弟弟,給他家裏面說,說是你哥哥在那個地方死掉了,做生意,後來怎麼怎麼地已經死掉了,來報告你們這個消息。死掉了,這個弟弟心裏一驚,哎呀!我的哥哥死了。
過了多少天,這個未婚妻的父親來了,說:現在你哥哥死了,你怎麼的主意,我的女兒給你做妻,你們結婚,你趕快決定,不然的話,我就許給別的人了,就是這樣講。哎呀,在心裏面很不是味道,就勉強地接受了吧。接受了,好!就結婚了。結婚了,過了多少天,就懷孕了啊。懷孕,他哥哥回來了。哎呀!世間上的事情,你看這樣子,真是遺憾得很!他弟弟害怕了,馬上就跑了,就從王舍城,就是摩竭陀國跑到舍衛國去,到那邊,到了祗樹給孤獨園那裏遇見一個比丘,就出家了,就落髪出家。那麼也是見佛聞法,修四念處,沒有多久得阿羅漢果!你看,這也是很好啊!你看這個人不得了!那麼快,不是很久,得阿羅漢果,還有神通。
他哥哥回來的時候,還有很多的親戚朋友這些女人,就給這個女人給她墮胎,想辦法給她墮胎。但是他哥哥非常得憤怒,恨得不得了。然後就拿出五百兩黃金募人,說誰能夠把我弟弟的腦袋拿來,我給他五百兩黃金,你看這恨到這麼個程度。這個時候就有人,錢這麼多嘛,就有人就好!我可以有這個辦法。就是五百兩金現在就給你;拿到錢了,心裏也歡喜。當然這時候經過一個時期調查,哦!他現在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在那裏。那麼這個哥哥和這個拿這五百兩黃金這個人,一同地就到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這時候,他這個弟弟在一個樹下靜坐入定,那個貪愛受五百兩黃金那個人就拿著箭射他,對准了要射,心裏想:哎呀!這個人在那裏靜坐很莊嚴,是個修行人,我怎麼可以射他呢?這不好,不要射。哎呀!我若不射,五百兩黃金就沒有了,那麼還是射,拿起來就射。一射呢,本來是對准了射,結果這個箭回來了,把他哥哥射死了。
你看這個事情,完全是想不到的事情啊。我現在說話是我說的話哦,經上沒說這個話;這個阿羅漢是有聖道的,他在入定的時候,這個定能保護他,你是不可以殺害他的,所以這個箭射去了它會回來了,回來就把他哥哥射死了。他哥哥本來是很恨,但是箭回來了,更不得了,這個箭是有毒的,他哥哥就死了。死了以後就變成毒蛇了。變成毒蛇,這個心還在想要害死他這個弟弟,又跑到那個他弟弟住的那個……
啊!我剛才說得不對哦!他是由舍衛國跑到摩竭陀國去,在靈鹫山,在靈鹫山一個洞裏面靜坐,在那裏坐。那麼他到那兒用箭一射,沒射到,把他哥哥射死了,哥哥就變成毒蛇了,就在他弟弟住的那個洞的門的那個地方住,這個門一開一關,就把這個蛇擠死了,就這樣子,就是擠死了。擠死了以後,又變成個蛇,變成很小的一條蛇,還是在這個洞的上邊,就在他弟弟洞裏靜坐的頭的上邊。那個蛇一下來,墮在他頭上,他全身中毒了,他的弟弟全身中毒。中毒了的時候,他就招呼這個洞不遠有舍利弗尊者在那裏,他就招呼這個舍利弗尊者趕快把我這個身體,把他移到這個洞的外邊去,不要在洞裏面死掉了。那麼舍利弗尊者就來了,就把他移到洞外,一看,你說你中毒了,我看你這個面色不像中毒,還很正常嘛。中毒了以後多數臉都黑了,或者是全身都不對了,但是他還是完全正常。那麼舍利弗尊者就說,你說你中毒,我看你不像中毒。這個比丘叫小軍比丘,大小的「小」,軍隊的「軍」,叫小軍比丘。小軍比丘說:色是我、我所否?受想行識是我、我所否?就這麼回答他這麼一句話。這意思是說,你看他中毒了,這個聖人阿羅漢中毒的時候,阿羅漢的心沒有瞋恨心,心還是無我、無我所的這種聖人的智慧在控製這個身體,所以有毒就像沒毒一樣。但是把他移到外邊去的時候,這個身體就碎了,像糠似的都碎了,有這麼一件事情。
這個經文上還有很多,那個我不說了。我現在說我個人的話,我認爲他這個弟弟,他是阿羅漢,他是有神通的阿羅漢,最初他一入定了的時候,那個射箭的人射他,他這個定力的保護你不能傷害他。但是這個蛇又變成了蛇以後,以後又變成小蛇這件事,他弟弟知道了,他就知道這是他哥哥來要命的,因爲他有神通,他知道。這個時候,他同意,好!我這個命給你,你要命,我就給你好了。所以這個時候它這個毒下來以後能發生作用,他就死了,有這麼一件事。
我們這裏看出來,這個般若波羅蜜的力量,這是得阿羅漢的般若波羅蜜,不是這個佛的般若波羅蜜,不能和佛比較,佛的般若波羅蜜那是圓滿高深,阿羅漢還要差一點;但是他有這麼大的力量。他入的那個定是般若波羅蜜的叁昧,不是世間的有漏定。但是他同意了,好!你要殺死我你才快樂,好,我就給你殺死,這個時候這個毒才能發生作用,就殺死他了,會有這件事。
但是這個時候,死掉了以後,這些佛在世的時候,像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富樓那尊者、摩诃迦葉尊者、摩诃迦旃延、須菩提尊者,這些大阿羅漢都是有神通。一發生事情,他不須要問,一入定就知道怎麼回事情,只有凡夫比丘還是不知道,初果聖人也不行。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問佛,說這個比丘怎麼回事情?這麼快就得阿羅漢道,然後還被毒蛇毒死了,怎麼回事情呢?
佛說,在過去世久遠的以前,久遠以前的時候有個辟支佛,在深山裏面修道、修行,後來有這個打獵的人,到深山裏打獵,是用個網放在那裏,也能捉住禽獸的,或者用箭射什麼,總而言之,就是各式各樣的情形。這個辟支佛這個聖人,就是不給他方便,這個禽獸一來,他就把它趕跑了,一來就把它趕跑了,這打獵打不到,這個打獵的就恨這個辟支佛,就恨他,就用毒箭來射這個辟支佛。毒箭射了辟支佛,辟支佛就飛到虛空裏面,現種種神通。現了種種神通,這個打獵的人一看,哎呀!這是聖人啊,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啊!于是乎給他磕頭,向他忏悔,但是辟支佛也入無余涅槃了。但是這個打獵的人就發願,將來我能遇見這樣的聖人來修學,也能夠成就這樣的聖道,發了這麼個願。所以從那麼以後,這個打獵的人,雖然是忏悔了,他生生世世地爲毒箭所射而死,都是被毒死的。這個人是誰?就是現在這個小軍比丘,這一生他是遇見佛法了,因爲以前發過願,遇見佛法可以得阿羅漢果。可是業力的剩余的力量,還是被殺、被毒箭射死了,還是因毒而死!
是因毒而死,可是剛才說了,這個阿羅漢還是有無我、無我所的智慧,這個毒對這個身體可以傷害,但是對聖道還是不能傷害的,他不苦、他心裏面沒有苦惱。不像我們一個針紮得都痛苦得不得了,若是有毒藥,這還得了!所以我們就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關系。這位小軍比丘以前有這個善根,現在這個因緣就得了阿羅漢果。所以這上面說,這般若波羅蜜是太好了。
這前面的文:「在所處有般若波羅蜜,則爲有佛」,這就是安慰我們這樣的人,我們善根不夠,佛在世弘揚佛法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在那裏;現在佛已經滅度,到末法時代,我們才遇見佛法,哎呀!我相信佛法,我們這些人,這句話是給我們聽的啊,「在所處有般若波羅蜜,則爲有佛」。我們常能學習般若波羅蜜,那就是見佛了,就是向佛學習了!所以應該好好學習。
但是我們若是歡喜坐禅的話,你若歡喜不立文字,我在這兒就是念佛是誰,不許讀經!那就是等于是:你不要去親近佛,等于是這樣意思。你若不去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把經放在藏經樓那裏,供在那裏包起來,不許人看,那就是等于說:不許你見佛聞法,你看這事對不對?這樣事你還得要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才知道有這件事。你若不讀經的時候,是對嘛!不立文字,經是文字,文字是戲論。我就坐在這裏眼睛閉上,如何是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如果你學過《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去用這句話還是可以,這句話可以修止觀還是可以,也可以開悟。如果沒有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那不行,你怎麼樣也想不透,怎麼叫做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你還是搞不出來什麼名堂,什麼名堂也搞不出來的,就是空過光陰了!
所以,我們不要輕視文字,還是從文字這裏來學習佛法,聞、思、修得無生法忍,還是這樣是一個正軌,是一個成佛之道,這樣才是對的。
複次,世尊!所在叁千大千世界中,若有受持、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般若波羅蜜,是處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是人漸漸得入涅槃。世尊!般若波羅蜜爲大利益如是,于叁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世尊!在所處有般若波羅蜜,則爲有佛。
「複次,世尊!所在叁千大千世界中,若有受持、供…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