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3

  但是你去看《六祖壇經》,他不是祖師禅,他是如來禅。六祖大師是學如來禅的,他是讀《金剛經》的,《金剛經》是如來禅,不是祖師禅。五祖給六祖講《金剛經》,是講《金剛經》的,你看《六祖壇經》是那麼講的。不過有一個地方,我也不滿意,要在夜間點上燈,頭蒙起來,就是我們兩個人聽,這個地方我不滿意。這個地方有什麼要不公開呢?有什麼事情要私自地講呢?南無觀世音菩薩!六祖在那裏搗米、摏米,然後五祖到那裏敲了叁下,那麼六祖就明白了,夜間叁更的時候,到五祖的房間,偷偷地在講《金剛經》。我認爲五祖絕不會這樣講《金剛經》,一定是公開地講,一定是這樣,爲什麼要偷偷地講呢?不可能有這種事情。那爲什麼有這種事情呢?就是那個筆者,當然這個《六祖壇經》是別人記錄的,他的那個小小的見解,是這樣的意思,這個地方我就不滿意。公開地說嘛,又不是一個醜陋的事情,怕別人看見,我們兩個私自講,也不是嘛,講經是一個很光明正大的事情,怎麼偷偷地講呢。所以我在想:後來的人,實在古來的禅宗很多的大德都是如來禅,不是祖師禅,他們是學習如來禅有成就,而不是祖師禅,是後來又後來又後來的人,才是開始祖師禅。

  

  但是祖師禅一開始,禅宗就衰落了,就不行了,就不對了。我們學習祖師禅,不但你自己很難得聖道,這是個問題;另外這個大乘經論多數不學習了,經律論是佛的智慧!是佛的智慧。我們大家都是佛教徒,我們爲什麼信佛?就是佛的智慧大、智慧圓滿,我們應該要禮拜、贊歎、恭敬、供養,向他學習,就是他智慧高,不然有什麼值得學習?佛的智慧,爲我們演說的經律論,然後我們向他學習,我們也就有智慧,我們的智慧慢慢地也就和佛平等,也可以成佛了。我們不學習,只是看那一句話頭!我在香港的時候,遇見一位歡喜參話頭的人說:禅宗不需要藏經,不需要,就是拿這個衣缽就可以弘揚佛法,可以建立道場。我聽了這話,我沒有出聲,沒有和他去辯論這個事情。其實不是的,我們看這韓愈是《原道》上,唐憲宗迎佛骨,迎佛的牙,還有佛的舍利,就是從法門寺,離長安多遠的地方,迎到長安去,在皇宮裏供養,然後又送回去,就是這件事。韓愈那時候是做什麼官,他就寫個谏迎佛骨表,就反對這件事,唐憲宗火了,就把他貶到潮州去了。而後來他寫《原道》上有一句話:「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就是他們出家人,當然不是指在家居士,指這個出家人,人還叫他做人,就是叫他還俗。「火其書」,就是把藏經都燒掉,把佛教的書都燒掉。「廬其居」,把那個寺廟給大家來住,就是把佛教毀滅了。若是這樣子說,禅宗的人說:你燒掉藏經無所謂,我就是一句話頭就可以了。其實不是的,一句話頭是不行的,不可以。

  

  我們現在的佛教遇見什麼事情,我相信你們可能會知道這件事,南傳佛教到我們這個大乘佛教的區域來了,說:「大乘非佛說」,說這麼一句話。說這麼一句話,我們傳統佛教這些老法師有什麼話可以說?你就是一句話頭,你怎麼來對付這一句話?我認爲你沒有智慧,你的智慧不能對付這一句話。這句話若是重要地說,就可以把我們中國佛教毀滅,可以這樣說。但是你看印順老法師他遊心法海六十年,現在應該七十年,他就能寫出一大篇著作反駁這句話,他就有這個智慧,他這個智慧從那兒來的?就是他一直地讀書,讀佛教的經律論,讀藏經,他從大乘佛法的經律論裏面開了智慧,他能反駁你這句話。當然印順老法師的見解,我們傳統佛教的人也不見得同意。你不同意歸不同意,今天我看只有印順老法師有這種能力,能保護中國的大乘佛教,他有這個智慧。我們傳統佛教的人,禅宗的人就是一句話頭,一句話頭,你今天恐怕不能保護佛教,你沒有這個智慧,你不能保護的。我現在又開始犯口過了,什麼經都不要讀,我就讀《阿彌陀經》、就念阿彌陀佛,很好,我贊成,你求生阿彌陀佛國很好嘛,但是中國佛教這樣子做,中國佛教很快就會滅亡了,很快就滅亡了。這有幾種情形,大家都這樣做,都往生阿彌陀佛國也好,也很殊勝,但是這個地方的中國佛教完了,因爲你光是就讀一部《阿彌陀經》、就是念阿彌陀佛,也很好啊;你沒有學習經論,其他經論都不學,不學的話,你的智慧能有多大呢?我認爲你的智慧不會很大,你講經說法的時候可以沒有疑問的,一定有很多講錯了。沒有疑問,我不需要聽你講,就知道你會講錯,因爲很多的佛法你都沒有學,沒有學,你就會講錯。

  

  印順老法師他說過他的事情,他說:我讀這一部經,有一個地方我不懂,不知是怎麼講法,心裏面不快樂。不快樂,怎麼辦呢?他繼續讀經,這一部經讀完,讀那一部經,讀那一部經,讀,讀,喔!這裏有解釋,一下子就把原來那部經的那個疑問的地方解釋了,就心裏快樂,所以印順老法師他心裏面有法喜,就是這麼回事。那麼這裏告訴我們什麼問題呢?你只學習這一部經,你別的經論你不學,你不行,你很多的道理你還沒有能懂,你還不明白。所以念阿彌陀佛,我贊成,好過參話頭,求生阿彌陀佛國很好;但是在這個世界的佛教的住持有問題,你沒有力量住持佛教,住持佛教有問題,使令佛教繼續住持下去有問題,有問題。所以我們爲了佛法能夠住持下去,假設你的條件夠,你要廣學佛法。廣學佛法的時候,你的智慧會圓滿一點,你講經說法的時候不至于說錯。也有的人說:你是嘴巴皮,你沒有修行啊。你這句話說得也是對,但是我來看,嘴巴皮也不容易,也不是容易,你能講說佛法講得不錯,不是容易的事情。這是我說到我們只是參話頭,我不同意,念阿彌陀佛我還是同意,但是要學習經論這件事,我們佛教徒你有條件應該學習,一方面你可以弘揚佛法,不至于說錯話,不至于把佛法講顛倒了,不至于。另外,你佛法學得多了的時候,深入經藏地學習佛法,開了智慧,有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他會寫一部經,他也是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他也會說這是誰翻譯的,也會寫這句話,後邊也是「作禮而去」,他文學好,他會寫一部經出來,但是那裏面有他的邪知邪見。如果你對于經論沒有學習過,這部經給你看,你來評定、你來鑒別這是不是佛法?如果你說:前面是「如是我聞」,那就是佛法。你這個人是糊塗蟲啊,你是個糊塗蛋!你沒有鑒別的能力,可以肯定說是這樣,沒有疑問的,你沒有這個智慧。所以若不學習佛法有問題,對于佛教的住持有問題。

  

  第二個問題,你不知道怎麼修行。我們漢文佛教徒有個問題,有什麼問題呢?我念《阿彌陀經》、我念佛,這就是修行。我念《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我一天念一部、念兩部,我這就叫做修行,我有功課,我怎麼樣,這就是修行。我一天拜佛拜一千拜,很誠懇地拜佛,是!也是修行,我也同意,你每天有功課,身心清淨,遠離塵世,在寂靜的地方做一個廟,然後專心修行,身心清淨,也是修行。但是我認爲不行,你有問題,你還是有問題,因爲你沒有深入地學習,你的修行就止于此。因爲什麼呢?你有取著心,你拜佛的時候你有取著心,有執著心在裏面。你讀經的時候你有執著心,所有的修行裏面都有執著心在裏邊,都是有的。若是你能夠深入地學習《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或者是《摩诃般若波羅蜜經》、《大智度論》、《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華嚴經》、《法華經》、《華嚴疏鈔》,這清涼國師是不得了的人,這一行禅師,這《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有一行禅師的注解,你讀一讀,一行禅師是不得了的人,他也對《大智度論》也很熟。這些古德,譬如窺基大師的著作、嘉祥大師的著作,乃至天臺宗、華嚴宗,這些大德的著作你讀一讀,這不得了啊。你能夠把這個《大智度論》深入地學習、《瑜伽師地論》深入地學習,你能夠通達諸法實相的道理了,從文字上能通達諸法實相的道理,你若再去讀經,你來靜坐修習止觀,那不同,不一樣,不是一樣的,和完全不學習佛法,我只是念念《金剛經》,我能背下《金剛經》,我就這麼念,完全不一樣。他那個修行,他在這修行中,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在裏邊,能破這個執著,能破這個執著心,我也是拜佛,但是他能破這個執著心。把執著心破除去了,就是聖人了,不是凡夫了,這不同啊,不一樣的。

  

  但是我們漢文的佛教向來有這種說法,就是我也不想做大法師,我到佛學院幹什麼,我就自己修行。他的意思,我要修行不用到佛學院,不需要學習佛法,我只要修行,這個見解是不對的。你到佛學院去學習佛法,學習佛法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自己修行,這是主要的目的;第二個可以爲人講解佛法,是兩個目的。因爲你學習,你才明白嘛,明白你才能講解佛法。說是你在家的時候,你大學畢業,你的文學特別好,我不需要學,我拿過來就能講。是的,因爲都是文字,他的文學好,但是你叫他說良心話,他能不能講經?不行的,有問題,他講經一定也會說錯話。若是經過一番學習那就不同,經過了一番的學習,你再去講經,那就不一樣。但是有學問的人,他自然的心情他高慢,高慢心很大,我跟你學,你的學問能有我大嗎?自然他不肯跟人家學,他就要自己直接就做老法師,就有這個情形。能肯出家,在佛法裏面爲佛教服務,很難得啊,但是你不經過學習,就不行,何況學問不夠!我只是可以認識幾個字就可以修行,這就叫做修行?也可以說修行,但是不及格的,不是啊。你真實是到佛學院好好學,好好學,好好學,深入經藏地通達諸法實相了,那個時候你自己修行,就是離無生法忍不會太遠,能得無生法忍。爲人講解不會說錯話,不會以盲引盲,沒有這個過失。所以應該是學習,不應該有這種錯誤的看法,不應該那樣子。

  

  而我們現在打禅七,就是講開示就好了,何…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