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7▪P2

  ..續本文上一頁地學習,這個生得慧就一直增長。用這樣的智慧去觀察所緣境是空的,同時也觀察能觀察的智慧也是不可得的,就是「錐也無」。

  

  所謂「貧窮」,什麼叫做貧窮?貧窮者,空也,空的意思。「去年貧,不算貧;今年貧,才算貧。去年貧無立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這個話就是一種隱語,含蓄的話。其實就是這麼回事兒,就是觀察:能觀察的智慧和所觀察的境界,都是空無所有的,就是這個意思。那也就是這樣修行,也就是這樣憶念,正憶念,有這個意思。

  

  你常常這麼樣觀察,久了的時候,就能夠證悟諸法實相的真理,就是說那無爲的境界。也就能斷除去內心的貪瞋癡的煩惱,斷惑證真,那麼就是聖人了,就是這樣子。

  

  這個呀,我們學習佛法的人,應該有一種認識:不管你是天臺宗也好、你是華嚴宗也好、你是禅宗、你是法相宗、是唯識宗,是各式各宗派,當然他們說的話有點不一樣;但是,都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的佛法。不管你怎麼說,要同釋迦牟尼佛說的法要合,不然的話,你就是邪知邪見!我們佛教徒要有這樣的認識,要有這樣的認識,才對的。

  

  不要說是:我比你強!你說的不對,我比你高。這都是方便的,不需要重視這件事。那麼若這樣的時候,我們雖然是有宗派的不同,但是意見還是一致的,就是一定要和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法要合,這樣子它就一致了,就沒有沖突,沒有沖突。不要說:你們是那樣的佛法,我是教外別傳,我是更高的!這是邪知邪見的說法!這個人就是等于是不承認有釋迦牟尼佛呀,你這樣說。不應該這種說法。就是你一定要承認,大家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一定是這個態度,要這樣態度才合適,你才能夠慢慢地能契入。你如果這樣說,你這就是高慢心,你用高慢心來說佛法了啊,那怎麼合道理呢?不合道理!

  

  所以,我在想:末法時代修行難,這是一個困難。就是佛法,你說一樣、他說一樣,也不知道誰說的對?那麼我們初開始學習佛法的人,怎麼學呀?就是有困難,就是思想混亂,不知道怎麼回事。你說一樣、我說一樣,究竟怎麼回事?就是不容易得到正知正見,就困難!若是深入地學習經論,這困難就會減少,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如果是不讀經論,說是:這祖師說的!祖師是不是佛?是佛吧?你是相信祖師的話?還是相信佛的話?所以,我們從經論上讀完以後,再看禅宗的這些語錄,有的時候發現有問題,就是有問題,是這麼回事!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其實無論是那一個宗派,你一定要符合正憶念這個規則,不可以違背的。

  

  「書持經卷,華香供養乃至幡蓋;是人爲父母所愛,宗親知識所念」,這個人能這樣的正憶念,當然這個人應該是有一點程度。我也曾經說過我的虛妄分別的話,佛教裏面這些曆代的高僧,這些高僧,像天臺智者大師、華嚴宗的清涼國師這些人,還有一些高僧啊,那些人如果在世間上若想要有所作爲,是很容易的事情!他若想要是做國王,我認爲也不是難事;若想要得到一個權位,不是難事,他就是不想做這個事,就放棄了!把世間上都放棄,去學習佛法。初開始他的父母可能不同意,像這個悉達多太子出家,他父母也是不同意。但是後來呢?他還是同意了啊!還是恭敬啊,對佛還是恭敬的呀。悉達多太子這個情形,和後來的佛教徒,有的是棄舍了世間的欲,而後出家修學佛法,有了成就了,也是一樣嘛!也是他感覺:啊!這個人是對的,他這條路是對的。是對的。

  

  「是人爲父母所愛」,當然,這是一個智慧,這愛是一種智慧的境界,不是說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愛,不足貴!這裏是說智慧。是爲智慧所愛,就是爲父母所愛。我這個兒出家得了聖道,也是非常好!是有意思的。

  

  我,剛才主人叫我多講,要多講,我現在再講一段。這不是這上的,但是這也是有點意思。

  

  佛在世的時候,佛不常在一個地方住的,住一個時期佛就走了、他又住一個時期,又走了。佛若是想要到什麼地方去,那個地方也是有人歡迎、也有人反對的,也有這個事情。那個不歡迎的人有什麼事情呢?就是他把他的兒女藏起來,藏起來,然後對別人也說,說是:瞿昙要來了,你把你的兒、把你的丈夫都藏起呀!不然的話,若瞿昙來就帶著跑了。就這麼到處宣傳啊!當然佛還是來了。來了,出家人還是這樣子嘛,那些阿羅漢去托缽乞食,這樣。乞食,就聽到這個消息,就是聽見有這件事,回來就對佛報告。佛說是:他們說這話以後,聽見這話,你怎麼說呢?說:我沒有話說呀!我不知怎麼說。佛說:你這麼說:「如來有大力,以法而將去,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說出這麼四句話。

  

  「如來有大力」,就是佛陀,佛陀有高深的道力,大慈悲、大智慧境界。這是「如來有大力」。「以法而將去」,說是把你的兒、女、你的丈夫帶走了,帶到什麼地方去了?帶到真理那個地方去了啊!「以法而將去」,這個法就是真理。是把你的兒、把你的女、你的先生、或者是把你自己帶到真理那個地方去了啊!「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如果是把這些人帶到真理那裏去,不是一個特別快樂的嗎?你怕什麼呢?就是這麼一句話。

  

  「以法而將去」,這個地方是的確是應該要注意!說我有個兒、我有個女,我栽培他讀書,拿到很好的成績、很高的一個學位,我心裏很歡喜。然後在社會上做事,我也很歡喜。有什麼歡喜呢?他在社會上做事,有的時候可能是滿意,我看有的時候也不滿意,不是完全都滿意的,誰能完全滿意呀?我看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是滿意的,沒有一個人!都是有的時候快樂、有的時候苦惱。那麼,你的兒女在社會上就是這樣子。那麼最後呢?就是頭發也白了啊,或者就老病死,就結束了。這社會上的人就是這樣子,我看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或者還沒有老就死了,就是這樣子。

  

  

  若是說,佛陀把他帶到真理那裏去,修學佛法的時候,譬如說,他能有正憶念,他能與諸法實相相應的時候,他心裏面沒有這些事情,世間上這些憂苦的事情完全沒有,完全是沒有的!因爲世間的憂苦也可能會來侵犯他,世間上苦惱的事情也可能會侵犯他;但是,他若有般若波羅蜜所護,他心裏沒有事,他心裏沒這個分別。心裏面是還是光明的、還是安樂的、自在的。不是很好嗎?佛陀把你帶到這個境界來,你的兒到一個大光明、大自在安樂的境界裏面生活,不是很快樂,很好嗎!好過在社會上,有的時候冷了、有的時候熱了,風風雨雨的呀,我看好過那個境界。那個境界,我看不是太快樂。快樂嗎?我看不快樂。

  

  我聽過人家講過一個故事,這好像不是一個…,是件事實。就是一個心理學者,她可以用這種知識來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也很好。但這個人是個女人,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學位的人。那麼,用心理學的這種智慧幫助人解決苦惱;但是,她也是一樣,她有個男朋友,她男朋友有一天對她說:我們停下來,我們從這以後不再來往了!她心裏面不同意,她說:再約會一個時間,我們再談,再談一談。這個心理學家就是對她男朋友這麼說。男朋友說也好,約會的時間到來了,那麼大家又談。又談,這個男朋友還是這樣的態度,沒有變。沒有變,這個心理學家第二天就自殺死了,自殺死了。

  

  還不是很久,好像還是最近。也就是,現在是九八年了,是九七年的事,九七年,大概今年的叁、四月間的事,有發生一件事,一件事。就是一個大法師請來很多,這就是臺灣,請來很多的心理學家,都是臺灣有名的心理學家,大家討論。有多少個心理學家說:不需要佛法,就是心理學能解決人的問題!有多少個心理學家這麼說。另外一個心理學家說:佛法和心理學合起來是很好的,解決人的問題。這樣。而那個法師,出家的,也是一個很有名的大法師,似乎不置可否。喔!好像表示同意。

  

  我想他表示同意,這個心理可能還是有點兒問題呀。怎麼可以這樣說話呢?那麼,當時參加這個集會的一個法師,從臺灣回到美國來,告訴我這件事。心裏面感覺到奇怪呀。喔!不需要佛法,心理學可以解決人類的問題。那麼就是說,剛才這個就是:喔!她是個心理學家,用心理學來輔導人的問題,輔導人,怎麼怎麼好、怎麼好,結果她一樣,她輔導別人可以說得可能是頭頭是道,結果自己有問題的時候不能輔導,也是和別人一樣自殺而死!

  

  所以,我感覺到世間法無論如何不能和佛法比!不能和佛法比。還是「如來有大力,以法而將去,以法將去者,汝等何憂懼」!還是這個好,世間法,若說心理學能解決人的問題,能解決到什麼程度呢?頂多就是那個人想自殺,不自殺了,還是正常這樣生活,頂多就是這樣子吧?還能怎麼樣呢?能令那個人轉凡成聖嗎?不可能的嘛!怎麼能說是:不要佛法!就是個心理學就可以了。這實在是人的思想有問題,思想有問題!

  

  所以,在我的想法,現代科學的進步帶來的問題很嚴重。空氣的汙染,還有很多的問題!人類的生存都受到威脅了。這從那來的?就是我們的科學的進步帶來的嘛!若是我們比較農村的社會,沒有這麼多科學的進步,可能也沒有電燈;但是我們農村的社會,大家也能夠衣食住解決了問題,還有多少余暇,我們還能夠學習佛法,也很好!我感覺也是很好。所以,世間上,我們如果我再說得太明白了,簡直是人家也可能會罵我了。

  

  我們出家人去辦大學?我認爲不應該去做這個事。我說是所謂佛學院,只要出家人住的地方就是佛學院,不是說名字叫佛學院才是佛學院,我的想法不是這個。只要是你是一個精舍,就是在家居士成立一個佛學團體,也是一樣,統統都是佛學院。不是說起的名字叫佛學院,才是佛學院,不是這個意思,所有的佛教的團體統統都是佛學院。

  

  佛學院學習佛法,有利而無弊…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