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盂-蘭-盆-經”,這六個字。爲什麼起這個名字、起名字的類別等,都要詳細地去講。如果按照這個套路來說的話,有人、有法、有域、立名,我想在坐的,大家聽了都不一定感興趣。我講盂蘭盆經也講過好多次,這一次也不按照這個,就是把大意、大概的意思講出來。這個經的重點講出來,不是依著這個文來解這個意,所以就是沒有用傳統的講經的方法。但是這個裏面的主要部分,還是可以細講。
今天,“佛 說 盂 蘭 盆 經”不細講,但是“盂蘭”,它是梵文,大致的意思是救倒懸的意思。這個“盆”,本來可以連在這裏作梵文解,但是作整個文的意義,整個我們這篇的意思來說,這個盆它也是個法器,這個法器也代表著用怎樣的方法來救倒懸,也有這樣一種含義在裏面。“佛” 是指本師釋迦牟尼佛。這裏面如果講深一點,佛,是法身;說,是報身;“盂蘭盆”,是應衆生機而救度,可以分法報化叁身來講。經,是普攝于一切衆生根器的真理。
翻譯者,西晉叁藏法師竺法護。晉朝,東晉西晉,這個在中國曆史上,這樣一個叁藏法師竺法護,他不是中國的,他是一位來自于印度的一位梵僧,他精通中文。不單單精通中文,而且通達叁藏。這個通達叁藏,是指一位大德法師的講修養、知識淵博這一類的。
“通達叁藏”,指對叁藏經典都是比較權威的。像我們一般性現在就有的就鬧笑話:說某某居士、大居士通叁藏,那就是笑話。他不知道這個“叁藏”,只有出家人才能通達,在家的,他沒有這個資格去通達。因爲在家的,律藏不能遍看,他只能學經藏、論藏。作爲出家人,要受過叁壇大戒,不單是受叁壇大戒,甚至在受過比丘戒、菩薩戒之後,最好還是要受過灌頂,受過叁昧耶戒之後,才可以去叁藏都可以看,否則,比如說在家的,出家的律藏就不能看,就是出家了,如果我們沒有受過比丘戒,律藏還是不能看;受過比丘戒、菩薩戒了而沒有受過叁昧耶戒的,密乘的、密續的經典還是不能看,還是沒有資格通達叁藏。這個說明通達叁藏的法師,他是很高很高的,他是從戒的標准上,已經圓滿地受持了佛陀的戒律,而且他作爲叁藏法師來說,他不單單可以看,還精熟于心。這樣的法師,他翻譯經典是絲毫不偏的,完全能夠通達佛的真實義的。這樣,才能把佛的經的意義能夠翻譯成我們中文。否則的話,他容易造成一知半解,容易在翻譯過程中,把佛陀在梵文的經典、在印度所講的經典中的意義給漏偏掉。所以這個叁藏法師,確定了他翻譯經典的權威。
我們知道西安鍾南山腳下的草堂寺,是鸠摩羅什大師的駐息地。他的那個肉身塔還在那裏,我在九九年就去看過拜望過。去拜望的時候,當地的師父就跟我介紹,這個塔雖然文革,也沒有破壞。我們看到那個塔威德力很大。大師他翻譯經典時,說我翻譯的經典,全部都是准確無誤的翻譯了,一字不會錯。有什麼證相呢?有什麼瑞相呢
就是我死了之後,我舌頭不化。果然,鸠摩羅什大師圓寂之後,他的這個舌根不爛,敲起來叮叮響。證明他把佛法翻譯過來,每一句都不錯。所以鸠摩羅什大師的舍利塔,當時焚化了之後,就派人到印度去,把印度最好的石頭,運到中國來而起的那個塔。我當時仔細地看了那個塔,真的是像玉一樣,晶瑩剔透,那麼莊嚴,在文革浩劫當中,竟然被保存下來。這也說明,曆劫數而不滅,這也是證明了,這些翻譯大師他們的功德。
我們從鸠摩羅什大師這位叁藏法師,來類比這位《佛說盂蘭盆經》的所翻譯者----竺法護尊者。
我們剛才已經對六成就略略講了一下,現在還是想在“祗樹給孤獨園”,這個園的促成就上,我還是想細點講。因爲這個關系到我們末法時代念佛者的信心問題----稱念佛號。爲什麼稱念佛號,也不坐禅、也不誦經,就一個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呢?這有著佛的功德在裏面。
佛陀他證無上正覺了之後,他以這四種功德來度化衆生。其中佛陀以相好度衆生,以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度衆生,象我們看到豎著的莊嚴的佛像,都會情不自禁生歡喜。就象我曾經在上海玉佛寺,看到那個玉佛,人的心就會定下來。當時清朝末期的時候,一個法師,從緬甸帶回來四尊,其他的叁尊都在文革期間被打碎掉,被破壞了,就上海玉佛寺那一尊保留下來。玉佛寺只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但是在上海成爲古刹,到上海旅遊的海外遊人,必到玉佛寺。
所以淨土法門裏,很多人念佛,他信心還不是很堅定。爲什麼持佛名號,就行嗎
講叁根普備,到底怎麼普備法?我們不懂,本來是很正常的。所以佛講,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了知”。只有佛才能知道。我們可以通過佛的功德,略略地知道一點。佛以叁十二相來度衆生,這叁十二相,我們弟子就看到一尊莊嚴的佛像,內心裏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去過普陀山,看過普陀山的海島觀音的;看到普濟寺那個比盧觀音,那麼莊嚴,是不是會情不自禁地拜下去?我們楊岐寺那個會顯神通的觀世音菩薩,顯神通時就出來了,出來時甘露水還灑一圈,看到了心裏激動不激動啊?雖然觀世音菩薩沒有說話,但是你看到了,內心裏也有很大感觸。我看到有的人激動得還落淚呢!是不是?這個佛像,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本身就能度衆生。
還有佛講法度衆生;
你說這個人眼睛不好,看不到佛像,但是耳朵還不錯,佛講話聽得到,那就有救!佛的音聲,佛以音聲而說法,衆生隨類各得解,所以“佛以音聲來度衆生”。
佛以神通度衆生。我們眼睛也不好,耳朵也聽不見,但是佛有神通力。佛一踏進我們杭州市的時候,整個杭州市的啞巴都會講話了,瞎子都眼亮了,一問爲什麼?原來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杭州了!那你看,誰不都是傾城而出,都去拜釋迦牟尼佛了,會不會?佛陀來到舍衛國的時候,就是這樣。佛的腳一踏進舍衛國,舍衛國的盲嚨音啞全部恢複,瘸子、有關節炎的好了;腸胃不好的,結果佛一踏進這個城,腸胃好了;本來是呆子,佛一踏進,呆子也變好了。
我們現在末法時代,做人非常精明的,精明是精明的,精明得和呆子差不多。大道理不知道的,小聰明很多。你看那些街上不信佛的,明明是五分錢的本錢,他說“五元錢買來的”!騙別人,不知道騙了別人無所謂的,自己的福祿壽暗暗地消掉了,他以爲自己很聰明的,其實很笨的,別人看我們佛教徒好象有點笨,其實我們不笨的,我們才叫大智慧。
佛以神通度衆生,這個也是非常不一般的。
還有佛以名號度衆生。真是了不得,誰這個時候能夠聽得到“本師釋迦牟尼佛”,耳邊聽到一句,內心已經改變,叫“魂靈生進了” 。本來人哪,佛性還滿天飛滿天飄,聽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善根種進,諸佛菩薩一模一樣。都是具足這四種功德的。所以,在祗樹給孤獨園裏面,就充分地有這個說明,佛以名號度衆生這樣一個功德。給孤獨長者,從他身上就非常明顯地證明出來。
曾經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來到給孤獨長者的家。那個是非常高大的,他是舍衛國當時的首富。他樂善好施,幫助那些貧困者,幫助那些鳏寡孤獨者,所以大家都尊稱他叫“給孤獨長者”。“給”是幫助的意思,那些鳏寡孤獨、社會底層的人,沒有人去關心他們,這個老人家,他出錢出人,去幫助他們。所以大家都尊他爲樂善好施的長者。
他有一天到他好朋友家去走一走。結果就看到這個朋友家裏,張燈結彩,把庭院打掃得幹幹淨淨,門窗欄杆,到處都擦得幹幹淨淨。給孤獨長者就很好奇,就問了:你那個兒子,都好像結婚好幾年了,是不是你兒子又想討小老婆了?是不是又要結婚了?爲什麼張燈結彩弄得這麼熱鬧?這個朋友說:“哪裏要討小老婆了,我這裏明天,要請釋迦牟尼佛到我家來吃飯呢”!就是這一句話,提到了“釋迦牟尼”,提到佛的名號的時候,給孤獨長者汗毛都豎起來了,淚水都流下來了,就一再問:“什麼?什麼?你剛才說誰?你再說一遍”?這個朋友說:“我明天要請釋迦牟尼佛,要到我家來應供,到我家來吃飯”。他一聽,我怎麼聽到這個名字,前所未有的身心震動,請問他到底是什麼人?
“他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太子,舍家離塵,證得聖道,成爲聖者,當今的第一聖者”。給孤獨長者問:“那他現在哪裏”?
“現在城外,與他的弟子坐在山林之中”。
“我想去見他”。
朋友就勸他:“明天就來我家了,我今天打掃一個高級房間,五星級的,你就在我家睡覺吧,明天等著看就是了”。
給孤獨長者說:“不行不行,我必須要今天就見到”!
“天色已晚了,馬上就沒有光線了,你還要到哪兒找啊!城外樹林裏面,你找不到的”。
“不行,我一定要找到”。
自從一聽到“釋迦牟尼”的這個名字,他的心早就生起了要見佛陀的心。結果在他的堅持下,他就這樣走出城門。剛走出城門,太陽就落山了,漸漸光線就沒有了。他走到林子裏面,黑黑的,怎麼辦?“佛陀啊,你在哪兒?釋迦牟尼啊,在哪兒”?一邊往前走,一邊心裏默念著佛陀的名號。
這時候釋迦牟尼知道了,嗯!有一個對我有極大信心的人,要來見我來了。這時候佛就放了一道光明在給孤獨長者的面前,孤獨長者一邊走一邊看著。天色越來越暗,越來越看不見路了,不知道往哪裏走的時候,晃然之間在他面前有一團光亮在他面前移動,他就隨著這道光線一直往前走,就這樣來到了釋迦牟尼佛的面前。
見到了釋迦佛陀了之後,佛陀身放光明。這個光它不是從外照來的,不是我們現在打了一個光,照著釋迦牟尼佛,不是這樣。釋迦牟尼的光,不是從外照,也不是從內照,很奇特:大家看到有背光、有像光,頭上淡淡的一層…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