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比丘的戒了。
佛在成道之後將近十二年,都沒有製訂戒律。前面五年的時候,基本上一條都沒有製訂,後來再往後才細的製訂。所以從這個舍利弗尊者,跟佛出家,弟子也能跟佛出家。目犍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是好朋友,而且兩個人有約定。就是如果我們在外面,不管是誰,如果誰先遇到了好的老師,都不要忘記回來要告訴對方。所以目犍連尊者一聽到舍利弗跟一位修行者出家了,尊者就找去了。見到了舍利弗,經過引薦,到佛面前一見面,目犍連尊者也是五體投地,馬上就表態:我願意跟佛著出家修行。佛陀也是說:“善來比丘”!目犍連須發自落。目犍連的這些弟子們,也跟到佛面前來,也都出家,所以這時叫千二百五十比丘,全部具足。這個時候目犍連尊者,聽佛說法證得了法眼淨---須沱桓果之後,再逐漸初果證二果斯陀含、阿那含、最後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大目犍連”。
爲什麼加個“大”?這個“大”,是對他的一種尊稱,我們很多經典裏,他是叫摩诃目犍連。摩诃是梵語,我們中國的意思就叫大。我們這裏面,就直接用大。
“大目犍連始得六通”。這個“始”是什麼意思?前面這一刹那還沒證得,後面一刹那證得了,叫剛剛才證得六通。這“六通”就是阿羅漢果。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盡通,這大阿羅漢的標志,特別“漏盡通”是不共的。前五通,那些修道的,甚至那些妖魔鬼怪都有;練氣功有時也能練出一點來的。唯獨不共的,是漏盡通,這是佛的知見所不共的,無內無外的。不單單是無內無外的,證得了聖者的這種法,叫漏盡。五漏已盡。往往很多阿羅漢,在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對這個世界一作揖:“生死已斷、五漏已盡,大家再見了,我再不受這後有了,我再不需要來這個娑婆世界了”。
反過來說我們來到娑婆世界,諸位請問:我們爲什麼來這個娑婆世界?都是漏,因爲有漏啦!因爲有漏,如果證得漏盡了,它就不需要來娑婆世界,不需要降到這麼一個低級的文明世界。我們人類也不能不說他是文明,但是在整個十法界裏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低級的文明。所以從這個裏面來說,“始得六通”就可以知道,“一時”它的具體它的概念。這個就說明,目犍連剛稱得神通的時候,也只有十幾歲,二十歲都不到。這個時候佛陀,也只有叁十多歲。這個曆史背景我們就已經知道了。
當時聖者他們證得聖果之後,具足漏盡通之後,第一個概念經典裏說:“欲度父母”,“欲”是想。也就是想,成了阿羅漢之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想來度父親母親。爲什麼要度父母親呢?常常我跟大家講:現在那個時代,對國家沒有忠心,對父母沒有孝心,對朋友不講義氣,做生意不講信用。就是因爲我們大家,都是業障很重的凡夫,都是有漏的。當一個人,真的道德學問增加了之後,自然而然的,他就會對國家有忠、對父母有孝,這個自然會有。
就象我們這個時代,社會上這麼多年輕人,你到學校裏去做民意調查:小孩子真正對父母親有孝心的,提到父母親的恩德的時候能夠落淚的,有幾個?不要說到學校裏去調研了,我們今天在座的,如果你哪一天,跟別人講起爸爸媽媽的時候,能夠感動得自己掉淚,有沒有幾個能做到?很少的。明明父母親對我們的這種愛,沒有辦法去比喻的。父母親愛孩子這種心,你自己不做過父母親不知道。就像我這樣,我雖然沒有做過父母親,但是看了這些父母親,來爲了子孫來求的時候,那孩子有點什麼了,那父母親心被揪起來的那種感覺,真的是無法用語語言來表達。
前一段時間我在國外,我們在放生。放生的儀式做完了之後,小動物也到隔壁小河去放。我就過去,手拿著金剛鈴一搖著。很多人擠過來,放大烏龜,一籮筐一籮筐的。結果我正帶著大家放生的時候,忽然有一個中年婦女,像發了瘋一樣的:“我的兒子呢?我的兒子呢”?就這樣拔開人群找,“我的兒子呢?我的兒子呢”?一直拔到我面前,感恩也不存在,身邊的所有人也看不見,流著淚,臉通紅通紅的,就在找兒子。我們在放生嘛,她就怕她的兒子掉到河裏去。我看著她那樣,怕她神經掉,就安慰她,我說你不要急不要急,慢慢地心定下來,我來招呼你,所有的人替你來找兒子。我就這樣,放生也放不下去了,馬上從河邊回到我的講臺上,問她小孩的名字,然後拿起話筒來:“某某小朋友,你媽媽在找你,趕快過來”。但她還是這樣發瘋一樣地在幾百上千的人群裏,這樣大聲地叫。所有的人放生都沒有心思了,就被她叫得這個心都揪起來了。這時候這個女的爸爸也來了,說師父,我孫子不見了。她爸爸也受不了了,來找我。結果這個孫子就坐在我們後面,小朋友都坐在我們後面,因爲其他地方太熱,我們邊上有電風扇。他到這邊不找小孩,先跟我講,“我的孫子沒有了”,這是很嚴肅的。講完了之後看到了,小孩子就在那。我說趕快,把孫子帶去,帶到他媽媽那裏去。他媽媽還是那發狂的樣,就這樣哭號著。
父母親對孩子,一會兒沒看到孩子就這樣。我昨天來之前,還有一個甯波的,也跑來跟我講:小孩子到美國去留學,到現在十個月沒通電話,來問我怎麼辦?我說除了用佛法之外,你還應該到大使館去報,去詢問。這個母親哦,對孩子的這種心。我看她,面色憔悴,十個月沒通電話了就這樣。
我們雖然沒有做過父母親,我們可以看得到父母親的,這種對孩子的乳哺之恩,看佛陀講的這個《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看那個裏面說的。咳!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會憶念起父母親的這種恩德來。所以說,爲了報乳哺之恩,這個只有阿羅漢才能真正地報父母恩的,只有運用佛法的佛弟子,才能報父母恩的。一般性人是報不了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裏面就講到了:你哪怕左肩扛著父親、右肩扛著母親,天天這樣扛著,也報不了父母親的恩的。唯有信奉佛法、皈依佛門,用佛法才能報這個恩。
所以我們每次做完佛事,講經之後都要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哪!這四重恩裏就有報父母恩。以佛法能報恩,究竟地能報。
我們前面講到:目犍連尊者,剛剛證得大阿羅漢的時候,前念剛證到大阿羅漢果,後一念就生起想來度脫父母的念頭。這個跟天人生天不太一樣。天人生天了之後,眼一睜開,第一念頭是這是哪裏?這什麼地方?這麼漂亮。然後知道,這是天堂。
第二個念頭是什麼?我從哪裏來的?噢! 我從杭州東方文化園楊岐寺來的,寫在牌位上被我們盂蘭盆法會超度上去的。
第叁個念頭是什麼?我怎麼來的?---因爲這麼多人念盂蘭盆經,那麼多法師在念,講經說法、功德回向,我沾到這個利益了,我生到天上來的。
這是天人的叁個念頭。作爲一個凡夫,他證得聖道之後的念頭。第一個念頭就是度父母親。第二個念頭,是找父母親在哪兒。第一個念頭:啊呀!這麼好,做阿羅漢這麼好,成聖者這麼好,凡夫那麼苦。我的爸爸媽媽在哪兒?我也要讓爸爸媽媽,也要能夠轉凡成聖。第二個念頭就想:他們在哪裏呢?
“即以道眼觀視世間”他就以他的天眼、道眼,觀視世間。這個就像我們現在玩電腦一樣的。電腦,把媽媽的名字打上,然後按搜索,它就搜了。只要這個網裏面,世界所有這個信息,它都給你搜出來。得天眼通的人就是這樣,找我媽媽在哪兒,自然就會顯現。
他這時候就看到,“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原來他的媽媽,墮落在餓鬼道當中。這個餓鬼道當中,它享受的業報是什麼呢?
“不見飲食”。喝的、吃的,看也看不見。連我們現在“撲通撲通撲通”滴水的聲音都聽不到的。餓鬼道,別說看不到水,那個飲的、可以喝的、水的聲音聽不到。我們走到山澗溪流,嘩嘩的溪流聲,餓鬼是聽不到的,連看也看不到,飲、食都沒有,這樣皮和骨,是皮包肉頭,骨與骨之間就靠那個筋拉著,走起路來“咯吱吱咯吱吱”,那樣子餓鬼的形象。目犍連見到自己的母親變成這樣了,所以非常悲哀,悲痛、哀傷。這時候怎麼辦?
“即以”,“即”它是一個非常快速的一種,沒有猶豫、也沒有幹什麼,這個即就是馬上。馬上以缽,缽也是印度話,不是中國的意思,我們中國就講碗。但是爲什麼不翻成它是碗,表示它的神聖性。這個缽,梵語缽和羅,指拿著缽來盛著飯。馬上就以他的神通力,不單單前面查到了他母親所在之處,而且用他的神通力,超越了人和鬼的這個界限,他有這樣的神通呢。“往向其母”,他有這個能力,超越人和鬼的之間的距離的。
我們沒辦法,這個小黃紙,寫著一個一個牌位。我請問:你名字寫在這裏,我們是騙自己的還是騙鬼的?有沒有?其實不是騙。那你說有的人不信佛的,你寫在這裏有用嗎?他說沒有用的,他就認爲看著是沒什麼用的,是騙人吧。到底這有沒有用?---你寫了個名字他就在,它不是假的。今天聽經的,除了我們人之外,還有非人。我們寫的牌位,比我們在坐的人多,那也就是說鬼比人多呢!這牌位不單單寫一個,我仔細看,有的寫的就是哦!“張氏門中曆代宗親”,這不得了了,這張牌位帶多少,這張磁卡你說它代表多少?還有我們“楊岐堂上慈法老和尚”,這一代一代多少,某氏門中曆代宗親,累生父母,這一下子不得了。不是說一個牌位就是一個人,有時候一個牌位,代表著一大批一大批人!但是我們現在,肉眼凡胎,只看到一張黃紙,感受得到嗎!敏感一點的人感受得到,就覺得不舒服,渾身不舒服。一開法會人不舒服;一開法會,本來我們師父們修養都很好,一開法會也不管了,铛子也敲不好了,铪子也敲不好了,往地下一摔,袖子一捋幹起來了。我們楊岐寺有嗎?不單有,還很多呢。爲什麼會這樣,出家人比俗家人還俗。爲什麼?其實不是出家人沒…
《《佛說盂蘭盆釋經》淺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