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學處·第叁講 普賢行▪P2

  ..續本文上一頁感謝簡居士,曾經寄了好幾個貨櫃的書到阿根廷去,阿根廷的書有很多是佛陀文教基金會寄過去的;後來我到巴西,也收到佛陀文教基金會好幾貨櫃的書,在外國可以看到這麼多的佛書,佛陀文教基金會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法施單位。

  普賢菩薩是不是坐在那邊無所是事就可以成爲菩薩?當然不是!他在一一劫中承事諸佛,設廣大的施會來布施衆生,與衆生結緣,目的無非是求一切智法。布施那麼多東西給衆生,用那麼多財物供養佛陀、供養叁寶,目的是什麼?爲求一切智法故!“一切智”就是佛陀的智慧。

  “一一劫中爲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城邑聚落、國土王位、妻子眷屬、眼耳鼻舌、身肉手足,乃至身命而爲布施。”

  這個比較困難一點,尤其是以本身的器官、眼耳鼻舌身手足,那就更難了,是不是?一般叫你出些錢來布施,你想辦法還可以做到,但是要你像菩薩這樣子剁手腳,把你的眼睛、腎髒、肝髒等布施出去,這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人死了以後八小時都不要動他,也不可挖眼角膜送人家,會讓他起心動念,會引起不好的後果。佛書上有這樣寫,不是佛經寫的,佛書是人寫的,很多佛書善書都說人死後八小時都不要動,因爲動了他的屍體,他會很痛苦、發脾氣。其實,如果你想到人去世了,竟然眼角膜還能送給人家,讓人家再見光明,是件多麼歡喜的事,想到你這具即將被燒掉埋掉的垃圾——遺體,居然還有利用價值,還有人拿去廢物利用,你不但不會生氣,還要感激他來成就你的菩薩道,滿懷歡喜的送給他。比如作父母的,留下幾千萬的財産,他絕不會很難過的想:我這幾千萬財産留給兒女享受,真是不值得!會不會這樣想?一定不會,他很高興,因爲他的家産有人繼嗣。人死後經過幾小時器官就沒有用了,埋在土裏被蟲慢慢啃蝕,或是送進焚化爐一把火燒成灰,哪有全屍可言呢?我有一個姊姊在汐止慈航堂,她去世之後一個多小時之內,榮總的醫師就來取走眼角膜。我的視力是一點零、一點二,非常好的,將來我走的時候,只要有人要,我會很高興把眼角膜捐出去,反正是臭皮囊,一把火燒掉了可惜,人家要就送給他,但要讓我再用幾年,到我要走的時候再給你,現在要我布施給你,我沒辦法,因爲我還不是菩薩。

  菩薩通達無我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舍,我們這些凡夫還沒有智慧的時候,先從事財的布施、法的布施,比較容易做得到。要抛頭顱、灑熱血、布施眼睛、腎髒給別人,那實在不是簡單的事。菩薩具有無我智慧才能這樣,你不要看到經典裏說:把這王位讓給你吧!把國土送給你吧!把妻子送給你吧!也如法泡製;我們是凡夫,在凡夫位的時候,我們不可以這樣,你把妻子布施給人家,那你是不負責,你跟她結婚,就要一輩子讓她幸福,你不能在結婚後喜新厭舊再去找一個,這是貪欲,不是布施心,是不負責任。所以讀經文要深入,你不要因爲經文說要把妻子啦、國土啦、王位啦布施給人家而産生誤解,你作國王的時候本來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把國家送給一個貪心的人不是害了全國百姓嗎?那不行!如果是菩薩,具有智慧,知道某人來當國王會讓這個國家的百姓更幸福,主動的讓賢,這個當然可以。至于眼耳鼻舌、身肉手足,這是個形容詞,說明菩薩沒有什麼東西不可以舍施的,這是一種形容而已,並不是叫你真的把你的妻子眷屬一切都舍掉,主要是形容修行到某個境界時一切都可以舍,但不是隨便亂舍,一定是有意義的舍、很有價值的舍,不會造成自己痛苦,也不會增加衆生的貪欲。

  我們布施東西,要用清淨的物品以及清淨的心,才能成就布施波羅蜜。布施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話,布施不能稱爲波羅蜜,只能叫同情心;同情心和波羅蜜是不同的,有智慧的布施波羅蜜,自己跟對方都會成就功德善事,如果僅僅是同情心,有時反而造成自己跟對方的煩惱、痛苦,不能成就這種布施波羅蜜。

  “一一劫中爲求一切智首故,以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劫而爲布施。”

  把頭布施給人家,不就死了嗎?這是形容詞。各位!我們怎麼用頭來布施?用智慧嘛!多讀書多用功、多看佛經,也就是用我們的腦力,以知識、智慧來布施衆生。你別誤以爲佛經裏教我們用頭來布施就真以爲要砍頭,頭砍下來就死了,怎麼借假修真去成就佛道呢?經文的含意,我們要好好的了解。

  現在來研究菩薩爲什麼肯這樣去施舍。菩薩施舍眼耳鼻舌身手足,這是屬于身的施舍、生理的施舍,菩薩除用財,用金銀珠寶行衣食住行物質方面的布施外,還有用生命行布施的。據說佛陀的釋迦族快滅亡的時候,琉璃王打到他的國家,他的一個堂弟,叫摩诃男,是個將軍,對琉璃王說:你打進我的國家,你殺掉我沒關系,但是我很多親戚朋友都不是軍人,如果被殺就太冤枉、太無辜了,這樣吧!我跳入水中再浮起來之前,先不要殺他們,你讓他們用這段時間逃跑。琉璃王想:你跳下水裏再浮起來最多不過幾分鍾的時間,就答應了將軍的要求。將軍就召集親戚朋友,不管認識不認識的,向他們宣布:這國王很仁慈啦,答應在我跳下水中再浮上來之前的短短幾分鍾之內,若你們跑得掉,生命就保住了,你們趕快跑吧!結果,這位將軍就跳下去了,眼看大家都快跑光了,還不浮起來,琉璃王只好派一個士兵下去把他撈上來,原來他跳下去時身上抱了個大石頭,所以浮不起來,這就是舍命救衆生的例子。

  菩薩爲什麼舍身、舍財、舍命,爲什麼這麼做?因爲身、命、財是無常的,無常的身體、無常的財、無常的命,菩薩知道這些都無常,所以要用無常的身去證悟法身,將無常身轉變成爲法身;把這個無常的財,變成無上、無漏的功德法財;把無常的生命,變成法身慧命——智慧之命。菩薩思思念念要把無常的身、無常的命、無常的財,變成永恒的法身慧命、功德法財。菩薩如此舍去物質的、生理的一切去利益衆生,目的何在呢?爲求佛智故!爲求一切智首故!這是普賢菩薩成佛的心路曆程,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修行經驗。

  叁、供養叁寶

  “一一劫中爲求一切智故,于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諸如來所,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一切所須,悉皆奉施;于其法中出家學道修行佛法護持正教。”

  以上經文是對叁寶的恭敬尊重。供養出家衆,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這叫四供養。衣服就是穿的袈裟,臥具就是睡覺用的床單或被單之類的。印度人睡覺很簡單,布一鋪就睡了,因爲印度很熱。簡單講,臥具本來是一塊布,印度人用來坐在上面,或躺下來用的,現在的臥具是用來拜佛的,把它折成一塊一塊的,要拜佛時把它鋪在地上,避免衣服身體弄髒,拜完佛以後再把它收起來,向佛一問訊。所以臥具在當時的印度是用來打坐、睡覺、休息的。過去在家人供養出家人的話,多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稱爲四供養。出家人也會生病,佛陀會不會生病?從經典來看,佛陀當時也有生病的征兆,類似風濕痛,醫生說他營養不良,建議他喝點乳糜粥當營養品,佛陀也吃了;過去我看了這段典故,覺得佛陀實在太平凡了,可是後來又悟到:佛陀也不能違背大自然定律啊!他還是一樣會肚子餓、會生病,畢竟他也不能違背人世間一切自然現象——緣起法。佛陀會生病、會老會死,跟我們是一樣的,佛陀即使成了佛,生理上也免不了大自然的共同定律——緣起法,緣起法就是生滅法,生滅法一定要受無常的定律支配,只是當佛陀面對這無常生滅、生老病死變化時,他的心如如不動,不像我們有點變化,馬上感覺煩惱、痛苦。

  各位的頭發白的時候,痛不痛苦啊?我們現在也有秋天的聽衆——頭發灰白的,那個***,你頭發有點白了,痛不痛苦?不痛苦?因爲你信佛!請問各位,頭發白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是好事!你能夠活到白頭發,要高興,有些人想要白頭發都沒有機會,有的頭發黑黑的就離開人世間,十歲、二十歲就走了,有的生下來一個月、兩個月就走了,有些還沒有機會見這世面,在母親肚子裏一個月、兩個月就被強迫出局了,所以能夠白發是件好事,各位贊同嗎?應當是贊同!能夠白發真的是好事喔!我大概五十歲那年開始有點白發,起先心裏想:我真的老了嗎?後來我又想,不錯啊!我竟然有機會白發。

  我們不能違背世間的一切定律,即使我們信佛學佛,氣功練得多麼好,能打通任、督二脈,任你怎麼去保養、怎麼吃補、怎麼練功,終究免不了發蒼蒼而視茫茫,即使是貴爲叁界導師、四生慈父、證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佛陀,最後還是離不開大自然的定律。所以佛陀在平凡當中顯出他的不平凡,他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走,吩咐阿難:你幫我輔個床鋪,我要躺上去休息,我就要走了。你們有什麼問題就趕快問。佛陀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走了,因爲有爲有漏的色身,終免不了無常定律的拘束,所以他走得很安祥、很自在。

  從這個地方也可以看出我們爲什麼要湯藥,因爲會生病嘛!修道者也會生病。今天有一個人問我:怎麼出家人也會生病?我告訴你,出家人不生病才怪呢!你不要看出家人這樣常受信徒供養,常受人家頂禮膜拜,以爲出家人真好,其實出家人拿了供養就要替你挑業力,你知道嗎?你去到各寺廟,向出家人頂禮供養,你有些業障他就要幫你挑,也就是出家人爲什麼這麼多的病痛。我起先也想不通,後來一再研究又研究,後來才悟到這個道理:修道者爲什麼這麼多的病痛,要挑衆生的業力嘛!信徒這樣虔誠供養、頂禮膜拜,出家人不幫他分擔一點痛苦,消受不了呀!所以出家人有病是正常的,何況我們這個吃五谷的身體當然會有病痛。重要的是如何在病痛當中,自己在心境上要能夠去調適,要去面對它、去調理它,用種種方法讓痛苦降到最低程度。

  四、出家學道

  “在一一劫中供養叁寶,甚至于其法中出家學道。”

  前面都是用物質的布施來供養,來跟衆生結緣,來供養叁寶,到這邊才提到出…

《菩薩學處·第叁講 普賢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