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学处·第三讲 普贤行

  第三讲 普贤行

  我所求法,皆为救护一切众生,愿诸众生得闻是法,愿令众生悉得安乐。

  发菩提心是对自我生命的最高期许,我们活着是为什么?人生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追求是什么?前面我们介绍“菩提心”,就是以信佛学佛成佛作为我们人生最高的诉求,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追求家庭、事业、子女的圆满之外,最重要的,在我们内心深处必须有一个最高的生命座标——发菩提心。那么,是不是我们发了菩提心就一定会成佛呢?不是这样子的!我们有了这个心愿还要付之于实践才行。

  壹、以行山来填满愿海

  学佛不仅是一种理论的研究,也不是一种空想,更不只是一种学理的分析,学佛者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按照菩萨心、菩萨行去实践,这就称为“普贤行”,或者是“菩萨行”,或者是“大悲行”。如果我们以深度跟广度来讲,这就属于广度方面。学佛分深度、广度,就如一张桌子有高度、深度、宽度,学佛也是这样的,发菩提心、有智慧是属于深度,但是还要有广度。今天我们就讲到:发菩提心以后,怎样以大悲心、大悲行来实践菩提心。

  有所谓以“行山”来填满愿海,行是行为的行,我们念heng,发菩提心就像大愿海,要用普贤行这座山去填满这个大愿海,所以叫做“以行山来填愿海”。我们学佛不仅仅是作一种理论的研究、学理的分析就满足了,而是一种生命的实践,透过这种生命的实践,让我们的生命得到升华净化。

  现在学佛的同道们有许多错误的观念,有人认为只要到深山,或者人迹不到的地方,或荒郊野岭、山洞里面,默默的进修,就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其实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我们通常把“信解行证”连在一起,所以如果信徒问我怎样打坐、怎样入定,我都劝他要多看经书,以后再来学打坐、再学入定,比较安全一点。

  我们要出发到某个地方,第一个是先确立目标,把你要去的目的地弄清楚,并且知道自己去那里的目的,所经过的路程、东西南北方向,都要了解;这样你有了目标,路程也熟悉就可以顺利达成目标。我们信佛学佛最高的目标是什么?成佛!现在这世界上信佛学佛的人这么多,有哪一个人成佛了?谁敢说他成佛了?当然你也可以封某某人为活佛或什么佛的,但是名不符实。不管怎样,成佛是我们生命的最高座标。要怎样才能成佛?是不是一打坐入定就能成佛?是不是有点神通、能知道别人的前生来世、也能替人治病,就能成佛?不是这样。

  贰、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在华严经第八十卷,善财童子去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

  “普贤菩萨摩诃萨告善财言:善男子,汝见我此神通力不?唯然已见,大圣,此不思议大神通事,唯是如来之所能知。普贤告言:善男子,我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这段经文意思是说:普贤菩萨告诉善财:善财啊!我那些神通,你见到了吗?他说:我见到了。善财就说:唉呀!你这些大神通事只有佛才能真正了解。普贤菩萨就说了:善男子,我这些神通智慧、悲心悲行,这一切并不是一下子就得到,也不是一生一世就成就的;那是怎么来的呢?是在过去生,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微尘数劫,行菩萨行、求一切智所得来的。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成佛有没有速成班?当然没有速成班!说什么玄关一点就开悟了,马上就开窍了,没有这样子便宜的事。你看,以时间来讲,不可说不可说,这是难以用算数、难以想像的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时间怎么计算的呢?一个佛刹、三千大千世界、无量阿僧祇劫,这么大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山河大地,都把它剖为微尘,以这些微尘数当作一劫,用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这么长远的时间去行菩萨道、利益众生,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求一切智”。

  神通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来的!现代人不修智慧,学什么?喜欢学神通。以前有个年轻人,师范学校毕业了,他要我传授他算命方法,他说:师父,请你传授给我一招看脸就知道前生来世的方法。虽然坊间生辰八字、紫微斗数一排,就马上可以大略算出他前生是什么、来生是什么样子,但是我说我不懂这套,我说的是实在话,但是我越说不懂,他就越要学,他越要学,我越不教,这样子不契机,后来他就不跟随我出家了,我想也好,否则我没有办法满足他这种学算命卜卦、排紫微斗数、观人相的欲望,这些我都不懂;也幸好没有跟着我出家,否则我这师父就不晓得怎么当的。因为他老是想学神通之类,想知道怎么样有他心通啦、什么宿命通啦,我说这些通我都不通,我只知道吃饭后会排泄,肠道很通畅。所以愈神奇的事物愈能吸引现代人,愈平常、愈平凡的事情,愈被人家所忽略。事实上,信佛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求一切智”。

  叁、以三德来赞美佛陀

  我们赞美佛陀,我们说佛陀长得很“庄严”。你看,世界上长得很英俊的人多的很,若你说佛陀贵为王子、太子,其实世界上当太子、当皇帝者多的是;你说佛陀长寿,活到八十岁,其实有些外道也可以入非想非非想定,一定就是八万四千劫,那佛陀八十岁的世寿根本小巫见大巫。所以我们用三方面来赞美佛陀:第一是智德圆满;赞美佛陀的智慧——一切智,对一切山河大地人事物、生死轮回业报等一切有正确的了解,这就是佛陀的智德。对诸法的如实相,诸法的如是性、如是相、如是果报、本末、因缘究竟等一切通达无碍,这就是佛陀破一切无知而具无上菩提的智慧。第二个是恩德,是佛陀用悲心救度一切众生的心。第三个是断德,是断一切烦恼而证无上菩提。所以我们用智德、恩德、断德——三德来说明佛陀的殊胜。

  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不要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这么修、这么学,希望修到最后有神通能知道别人的心事。你知道这么多别人的心事做什么?假若你烦恼重重,没有智慧的话,又有什么好处?学佛的人不求神通,学佛的人要求智慧、求福德。普贤菩萨的意思是说:他在过去世的无量时空当中,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求一切智。

  肆、求一切智心路历程

  一、承事诸佛

  下面的经文就说明了普贤菩萨在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当中,如何去求一切智。

  “一一劫中为欲清净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

  这是承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今天我们多么幸福,能在佛陀文教基金会这个地方,大家一起共修,算不算承事诸佛?也算喔!插花的、排桌椅的、录影录音的,还有领导我们唱诵的,各位善男信女,从老远的地方坐车子来、开车来,我们来这里做什么?算不算承事诸佛,也算!庄严道场嘛!我们在这儿共同来探讨佛陀的成佛历程、诸大菩萨的心路历程,目的无非要“得一切智”。因为有了智慧,你对一切是非善恶、人生的生死轮回,才能清楚的认知,你才不会恐惧。所以当善财童子去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普贤菩萨就告诉善财童子,他在无限的时空当中,为了清净菩提心故,承事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微尘数佛,也就是承事无量无边的诸佛。

  为什么要清净菩提心呢?大家来信佛学佛,有的人求长寿,有的人求健康,有些人求美满的家庭事业,有些人希望能够生天,享天福,这称为增上生心,不叫菩提心,发增上生心是不是错了呢?没有错!但是不究竟。我们求生天、长寿、大富大贵、大福报,有钱啦、长相庄严啦,这些都没错,但是不究竟,有的时候反而会招致一些麻烦。有钱、有地位,本来是好事,但在某一时空当中却反而招致很多危险,许多名人、有钱人、有地位的人,往往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我常讲,在这社会之中,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必把自己打扮得非常耀眼,也不必表现出非常富有的样子,这个往往都是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有一次在巴西,有个信徒家里遭了数次的小偷,他要我帮他看地理风水,看看是什么地方不对劲,为什么老是遭小偷;他说他请人去看他家的风水,一个人说他家窗户尺寸不对,财气外泄,所以有遭小偷的麻烦;一个却说他家的门有问题,到底要改门还是改窗户?请问各位,我该怎么说?我说:因为你的车子太漂亮了,你的手上戴太多金银珠宝,你穿的衣服都是什么牌的,你家里的摆设太丰富,然后你又常常不在家;你想想,你开这么好的车子,穿这么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这么好看,在这治安不甚良好的巴西,你这样天天告诉人家你很有钱,叫人家来偷吧,当然人家就来偷了。所以你还是朴素一点比较好。当然我并不是叫你要穿那种破破烂烂的衣服,佛教并不赞成这种不修边幅的打扮,只要求你穿朴素的衣着就可以。所以如果我们只求人天的福报,那叫增上生心,不是清净菩提心。

  普贤菩萨说:他在一一劫中,让自己发心信佛学佛,承事诸佛、供养诸佛,目的就是要“求一切智”,求智慧福德圆满,因而在一一劫中清净菩提心,让这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跟智慧相应,这样子来承事不可说不可说的佛。

  二、内外兼施

  “一一劫中为集一切智福德具故,设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广大施会,一切世间咸使闻知,凡有所求,悉令满足。”

  刚才是承事诸佛,上求佛道,现在则进而在一一劫中跟无量无边的众生结善缘,或者用物质、或者用法来布施。这段经文主要是用财来布施。无遮大施会在印度很流行,国王、大臣、有钱人设这种无遮大会,凡是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拿施物,不分男女、种族、肤色,只要愿意就可以来到现场,拿取所欢喜的物品,当然包括供养出家众、修道人,这是用财来布施。

  “一一劫中为求一切智法故,以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财物布施。”

  这也是以财布施。目前台湾,最典型的一个财布施单位是慈济,以法布施的话,要算佛陀文教基金会,一年几乎上亿的佛书、大藏经在流通,有印度文、西藏文,甚至大陆的简体字。我在新加坡还看到我的一本著作,被翻成简体字拿到大陆去流通。佛陀文教基金会在法施来讲,目前在台湾可算是首屈一指,每年送出的经书数量真的非常非常庞大,我在这里也要…

《菩萨学处·第三讲 普贤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