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萨学处·第四讲 菩萨学处

  第四讲 菩萨学处

  世间众生不知恩报,迷惑颠倒愚痴无智,种种烦恼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

  这次智慧人生系列讲座,总共有八次,今天是第四次了,现在简单的复习前三次的重点。

  不管哪一种宗教、哪一种学说,只要我们去研究它,就会得到一个共同结论,如果这个结论,能够让我们肯定人生的价值意义的,都是善法。当然,如果想要究竟解脱的话,又另当别论。所以我们生而为人,如果我们是因为透过信仰宗教而去否定人生的意义价值、否定人间的殊胜,即使佛法中有这种法门的话,也绝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怀,那是一种方便法门而已。所以我们上一次的演讲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我们生而为人,是最值得高兴、最值得庆幸的;如果你没有这种庆幸生在人间的观念,跟佛法就不太相应啰!各位是不是觉得人生很苦、觉得这世界不值得我留恋、不值得我去努力?有没有这种想法?总觉得做人很苦,活在这世间要谋生、要受生老病死折磨,要跟人发生冲突矛盾,要受尽很多委屈,如果有这种感觉的人请举手。如果你老是觉得做人很痛苦、没有一点意义,也没有价值,那就跟智慧人生系列所宏扬的法门不太相应啦。上次我们讲过什么叫富贵,得到人身叫富,能得人身最富贵了,能衣食无缺、知足就是富。你衣食无缺,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身体健康,这就是富贵;坏事不去做、有羞耻心,就是贵;发菩提心就是贵,有希圣希贤、成佛作祖的愿心,就是最贵气的人。

  壹、幸得人身

  既然这样,我们信佛学佛的人也必须有所追求,所以第一天我向各位建议:我们一定要发追求大富大贵的心,也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在哪个时空当中去修学最适当?也就是在哪一界来修道最好?在我们佛门当中就有好几派的意见,有些说,我们到另外一个净土去修,那世界都没有苦恼,我们到那边去修,没有障碍,都是诸上善人在一起修,很快就会成就;另一派学说,佛经里面也有记载,是生天到天界去修的修行方法,但是佛经里面并没有告诉我们生天最好,没有说到天界修行的法门最好,反而认为生天是一种堕落,因为到天堂那么好的环境,太快乐了,他的寿命年限很久很久,比如我们人间五百年,最低层次的天界才一个日夜——一天;我们人间五百年,四天王天才一天——一个日夜;人间一千年,三十三天才一个日夜——一天;他们天人的日夜都是用五百年、一千年以上来计算,这样子算起来,天人寿命都几千万年,在这么长远的时间当中,他们没有无常感的逼迫,无法像人间这样发勇猛心来修道。因为我们人间寿命太短,顶多七、八十岁,在这七、八十年当中还有生老病、家庭事业等种种困惑,有感情、夫妻、子女、同事、同业、同行之间的种种冲突矛盾。这样讲起来,是不是在人间修道比较好呢?可是一般人觉得在人间修道太困难,时间太短暂了,懂得应该修行的时候,已经是几岁了?所以各位很难得,二、三十岁,三、四十岁就能够发心来修道,都是具备很大的善根才做得到,二十岁左右就能听到佛法,真是大善根啊!可是佛经里面一再强调,诸佛世尊在哪一个地方成道的呢?不是天上,而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人间来成道的。阿含经等见品中就有记载“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从天可得。”菩萨一定要在人间才能成佛,人间才有佛法,才可以成佛。所以我们佛门里面虽然有生天的修行方法,但是并不主张生天,佛法认为生天是八难之一,你生天以后,很难学佛,大部份在定的当中享受种种快乐,寿命这么长,没有无常逼迫感,当然不会想修道。

  所以我们要很庆幸已得到人身,在人间有佛法可以听闻、有善知识可以亲近,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福报,这个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菩萨学处”。佛从菩萨来,菩萨要在哪里修?就在人间修。

  贰、修道因缘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菩萨学处”,菩萨道在什么地方修?当然要在人间修学,在人间圆满福德智慧。

  一、接纳自我希圣希贤

  我今天参考的内容在宝积经里,印顺老法师著有一部宝积经讲记,你们可以回去看几遍。宝积经里边有三段的经文非常好,那是佛陀对迦叶尊者所开示的话。这个地方不能念叶(yè),要念破音字——叶(shè)。

  “譬如种在空中而能生长,从本以来无有是处。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终无是处。”

  这一段,是说明世间植物的种子,你将它散在空中,有可能生长吗?“从本以来无有是处”啊!根本就不可能嘛!“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种道理。“菩萨取证亦复如是,增长佛法,终无是处。”这段是说:如果我们厌弃人间、厌弃人世、厌弃人生,而想成佛、或去取证这种无上智慧,那是不可能的;就像这种子,你拿在手上、放在桌上、放在空中飘泊,是不可能发芽的。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信佛学佛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观念,注意自己平时有没有很讨厌自己、讨厌世间、讨厌人生的思想观念,如果有,你很容易生病,知道吗?比如一个人说:我讨厌人、讨厌事情、讨厌自己,我长得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我的上嘴唇大、下嘴唇小,不好看,或是我的脸型是怎样的不好看,这样经常很讨厌自己、埋怨自己、讨厌别人、埋怨这世间、埋怨这社会,这种人气运一定不好,而且一定经常生病,为什么?因为你拒绝健康。你有这观念、这种想法、这种心念的时候,这心理会影响到生理,你的生理会发出信号,身体立即产生肾上腺素来应变,你的免疫细胞也受到伤害。比如说,我们紧张的时候,心跳脉搏加快,全身肌肉紧绷,血压上升,脸色发青,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肾上腺会分泌出一种肾上腺皮质荷尔蒙,让你的周边血管收缩,卯足全身力量逃跑或避开危险,有人因此心脏病发作死了,血压过高而脑中风了,久而久之得了癌症,再不然就天天生病。一个人整天埋怨自己长得不好看,觉得自己的遭遇很可怜,讨厌这世间的空气龌龊、交通堵塞、政府无能、治安不好以致生命安全有问题,你不断的埋怨又埋怨,病痛就会增加。这个很重要,我们先不谈修行不修行,单单有这种怨天尤人的心念,你的生理就先受伤害,更别谈修行了。

  一个人透过宗教的薰修,产生悲天悯人的心念,面对人生的时候,能自我接纳,我的长相这样子没残缺,我很满意了,不必在鼻梁上垫一块什么让它高一点,这眼皮也不必割成双层,当你慢慢接纳自己、接纳这个社会、接纳这个人生、接纳这个家庭、接纳事业的时候,你将会时时充满欢喜心。当你有希圣希贤的健康心态的时候,你的心理会影响到生理,你的免疫系统会愈来愈健康,身体愈来愈强壮,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老化、不会痴呆。日常生活当中,来自家庭、事业、婚姻的压力,很容易造成你生理上的种种疾病,所以现在癌症很多、肿瘤很多,当然跟饮食、环境有关系,最重要的还包括心理的压力,这个有医学实验做证明,日本做过一个实验:来自于食物、环境造成的癌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生活上压力的致癌率是百分之十五,也就是有百分之十五癌症来自心理的压力,百分之十才是来自于食物、环境的关系。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千万不要一直埋怨这肉身、臭皮囊,厌恶自己的生理,厌恶自己活在这世间没有意义,讨厌别人,这人我看不顺眼,巴不得他被车撞死,有这种心念是很糟糕的,不可以这样。如果你经常发善念,你的气运就会慢慢好转,你的事业也慢慢就会好转,你身体健康也慢慢会改善。

  二、有诸结使能长佛法

  “迦叶!譬如种在良田,则能生长。如是迦叶!菩萨亦尔,有诸结使,杂世间法,能长佛法。”

  这一个种子,你将它放在泥地上,放在良田里面,它就能够发芽开花结果了,菩萨也是这样。“有诸结使”,佛经这名词很特别,“结使”就是心有千千结的烦恼结,所有内心的烦恼,包括贪瞋痴等种种恶念杂念邪念,都称为结使。“使”就是使你身心不得自在。烦恼会使你不得安宁,这叫结使。“使”还有奴隶的意思。某某人支使你做事,你就被束缚了,所以叫结使。

  种子撒在良田当中就能够生长,菩萨也是这样。我们面对自己及众生,都是苦苦恼恼的,但是在世间种种不如意的事、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春去秋来,种种无常变化,世界许许多多的冲突矛盾,却反而能够增长佛法的善种,让你的佛法种子发芽。所以前面曾讲到菩萨种种方便门,这些方便门都是种子发芽的土地,有时候当国王,有时候当文学家,有时是建筑家、航海家,前面讲过了嘛!我们学佛不是要改变身份,将头发理掉去出家,放弃原有角色,每一个人的福报不同,所以他在这生当中从事的士农工商行业一定也不同,虽然各人福报不同、职业不同、一生遭遇不同,这一切一切却都不妨碍我们信佛学佛成佛。比如有些花要种在阴凉没太阳的地方才能开花,有些花木则一定要在充足的阳光下才能成长。草木生存的适宜环境,有些在室内、有些在室外、有些要在高山,有些在平地,即使是高山,也有海拔一千公尺、两千公尺、三千公尺不同,每一种花草树木依着它自己一定的时节因缘而开花结果;你如果把所有的花木集中在同一个温室中培养,它会不会开花呢?有些可以,有些就枯死了。各位!如果我现在要你们把头发理掉跟我出家,你们会不会开悟呢?不见得!你出家以后甚至会比在家时更痛苦更烦恼,因为你不是那个根性,没那个因缘。有那个根性适合出家的,在家做什么事都倒楣,非要走出家的路才能生命得到安顿,这个就看师父的慧眼,这个人适合出家才让他出家,这个人不能出家就千万别叫他出家,好好的发展事业结婚生子就没有错。

  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棵花草树木的种子,由于前生的业力不同,加上今生的个性专长、嗜好完全不同,所交的朋友不同、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也不同,我们就要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职业当中去成就佛道。有些人插花教得很好,有些当个好老师,有些是最优良的工人,有些开业当医师,有些经…

《菩萨学处·第四讲 菩萨学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