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菩薩學處
世間衆生不知恩報,迷惑顛倒愚癡無智,種種煩惱皆悉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
這次智慧人生系列講座,總共有八次,今天是第四次了,現在簡單的複習前叁次的重點。
不管哪一種宗教、哪一種學說,只要我們去研究它,就會得到一個共同結論,如果這個結論,能夠讓我們肯定人生的價值意義的,都是善法。當然,如果想要究竟解脫的話,又另當別論。所以我們生而爲人,如果我們是因爲透過信仰宗教而去否定人生的意義價值、否定人間的殊勝,即使佛法中有這種法門的話,也絕不是佛陀出世的本懷,那是一種方便法門而已。所以我們上一次的演講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我們生而爲人,是最值得高興、最值得慶幸的;如果你沒有這種慶幸生在人間的觀念,跟佛法就不太相應啰!各位是不是覺得人生很苦、覺得這世界不值得我留戀、不值得我去努力?有沒有這種想法?總覺得做人很苦,活在這世間要謀生、要受生老病死折磨,要跟人發生沖突矛盾,要受盡很多委屈,如果有這種感覺的人請舉手。如果你老是覺得做人很痛苦、沒有一點意義,也沒有價值,那就跟智慧人生系列所宏揚的法門不太相應啦。上次我們講過什麼叫富貴,得到人身叫富,能得人身最富貴了,能衣食無缺、知足就是富。你衣食無缺,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身體健康,這就是富貴;壞事不去做、有羞恥心,就是貴;發菩提心就是貴,有希聖希賢、成佛作祖的願心,就是最貴氣的人。
壹、幸得人身
既然這樣,我們信佛學佛的人也必須有所追求,所以第一天我向各位建議:我們一定要發追求大富大貴的心,也就是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以後,要在哪個時空當中去修學最適當?也就是在哪一界來修道最好?在我們佛門當中就有好幾派的意見,有些說,我們到另外一個淨土去修,那世界都沒有苦惱,我們到那邊去修,沒有障礙,都是諸上善人在一起修,很快就會成就;另一派學說,佛經裏面也有記載,是生天到天界去修的修行方法,但是佛經裏面並沒有告訴我們生天最好,沒有說到天界修行的法門最好,反而認爲生天是一種墮落,因爲到天堂那麼好的環境,太快樂了,他的壽命年限很久很久,比如我們人間五百年,最低層次的天界才一個日夜——一天;我們人間五百年,四天王天才一天——一個日夜;人間一千年,叁十叁天才一個日夜——一天;他們天人的日夜都是用五百年、一千年以上來計算,這樣子算起來,天人壽命都幾千萬年,在這麼長遠的時間當中,他們沒有無常感的逼迫,無法像人間這樣發勇猛心來修道。因爲我們人間壽命太短,頂多七、八十歲,在這七、八十年當中還有生老病、家庭事業等種種困惑,有感情、夫妻、子女、同事、同業、同行之間的種種沖突矛盾。這樣講起來,是不是在人間修道比較好呢?可是一般人覺得在人間修道太困難,時間太短暫了,懂得應該修行的時候,已經是幾歲了?所以各位很難得,二、叁十歲,叁、四十歲就能夠發心來修道,都是具備很大的善根才做得到,二十歲左右就能聽到佛法,真是大善根啊!可是佛經裏面一再強調,諸佛世尊在哪一個地方成道的呢?不是天上,而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人間來成道的。阿含經等見品中就有記載“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從天可得。”菩薩一定要在人間才能成佛,人間才有佛法,才可以成佛。所以我們佛門裏面雖然有生天的修行方法,但是並不主張生天,佛法認爲生天是八難之一,你生天以後,很難學佛,大部份在定的當中享受種種快樂,壽命這麼長,沒有無常逼迫感,當然不會想修道。
所以我們要很慶幸已得到人身,在人間有佛法可以聽聞、有善知識可以親近,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福報,這個也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菩薩學處”。佛從菩薩來,菩薩要在哪裏修?就在人間修。
貳、修道因緣
今天我們講的主題是“菩薩學處”,菩薩道在什麼地方修?當然要在人間修學,在人間圓滿福德智慧。
一、接納自我希聖希賢
我今天參考的內容在寶積經裏,印順老法師著有一部寶積經講記,你們可以回去看幾遍。寶積經裏邊有叁段的經文非常好,那是佛陀對迦葉尊者所開示的話。這個地方不能念葉(yè),要念破音字——葉(shè)。
“譬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從本以來無有是處。菩薩取證,亦複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
這一段,是說明世間植物的種子,你將它散在空中,有可能生長嗎?“從本以來無有是處”啊!根本就不可能嘛!“無有是處”就是沒有這種道理。“菩薩取證亦複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這段是說:如果我們厭棄人間、厭棄人世、厭棄人生,而想成佛、或去取證這種無上智慧,那是不可能的;就像這種子,你拿在手上、放在桌上、放在空中飄泊,是不可能發芽的。
講到這個地方,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觀念,注意自己平時有沒有很討厭自己、討厭世間、討厭人生的思想觀念,如果有,你很容易生病,知道嗎?比如一個人說:我討厭人、討厭事情、討厭自己,我長得眼睛一只大一只小,我的上嘴唇大、下嘴唇小,不好看,或是我的臉型是怎樣的不好看,這樣經常很討厭自己、埋怨自己、討厭別人、埋怨這世間、埋怨這社會,這種人氣運一定不好,而且一定經常生病,爲什麼?因爲你拒絕健康。你有這觀念、這種想法、這種心念的時候,這心理會影響到生理,你的生理會發出信號,身體立即産生腎上腺素來應變,你的免疫細胞也受到傷害。比如說,我們緊張的時候,心跳脈搏加快,全身肌肉緊繃,血壓上升,臉色發青,爲什麼?因爲我們的腎上腺會分泌出一種腎上腺皮質荷爾蒙,讓你的周邊血管收縮,卯足全身力量逃跑或避開危險,有人因此心髒病發作死了,血壓過高而腦中風了,久而久之得了癌症,再不然就天天生病。一個人整天埋怨自己長得不好看,覺得自己的遭遇很可憐,討厭這世間的空氣龌龊、交通堵塞、政府無能、治安不好以致生命安全有問題,你不斷的埋怨又埋怨,病痛就會增加。這個很重要,我們先不談修行不修行,單單有這種怨天尤人的心念,你的生理就先受傷害,更別談修行了。
一個人透過宗教的薰修,産生悲天憫人的心念,面對人生的時候,能自我接納,我的長相這樣子沒殘缺,我很滿意了,不必在鼻梁上墊一塊什麼讓它高一點,這眼皮也不必割成雙層,當你慢慢接納自己、接納這個社會、接納這個人生、接納這個家庭、接納事業的時候,你將會時時充滿歡喜心。當你有希聖希賢的健康心態的時候,你的心理會影響到生理,你的免疫系統會愈來愈健康,身體愈來愈強壯,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老化、不會癡呆。日常生活當中,來自家庭、事業、婚姻的壓力,很容易造成你生理上的種種疾病,所以現在癌症很多、腫瘤很多,當然跟飲食、環境有關系,最重要的還包括心理的壓力,這個有醫學實驗做證明,日本做過一個實驗:來自于食物、環境造成的癌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生活上壓力的致癌率是百分之十五,也就是有百分之十五癌症來自心理的壓力,百分之十才是來自于食物、環境的關系。所以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千萬不要一直埋怨這肉身、臭皮囊,厭惡自己的生理,厭惡自己活在這世間沒有意義,討厭別人,這人我看不順眼,巴不得他被車撞死,有這種心念是很糟糕的,不可以這樣。如果你經常發善念,你的氣運就會慢慢好轉,你的事業也慢慢就會好轉,你身體健康也慢慢會改善。
二、有諸結使能長佛法
“迦葉!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如是迦葉!菩薩亦爾,有諸結使,雜世間法,能長佛法。”
這一個種子,你將它放在泥地上,放在良田裏面,它就能夠發芽開花結果了,菩薩也是這樣。“有諸結使”,佛經這名詞很特別,“結使”就是心有千千結的煩惱結,所有內心的煩惱,包括貪瞋癡等種種惡念雜念邪念,都稱爲結使。“使”就是使你身心不得自在。煩惱會使你不得安甯,這叫結使。“使”還有奴隸的意思。某某人支使你做事,你就被束縛了,所以叫結使。
種子撒在良田當中就能夠生長,菩薩也是這樣。我們面對自己及衆生,都是苦苦惱惱的,但是在世間種種不如意的事、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春去秋來,種種無常變化,世界許許多多的沖突矛盾,卻反而能夠增長佛法的善種,讓你的佛法種子發芽。所以前面曾講到菩薩種種方便門,這些方便門都是種子發芽的土地,有時候當國王,有時候當文學家,有時是建築家、航海家,前面講過了嘛!我們學佛不是要改變身份,將頭發理掉去出家,放棄原有角色,每一個人的福報不同,所以他在這生當中從事的士農工商行業一定也不同,雖然各人福報不同、職業不同、一生遭遇不同,這一切一切卻都不妨礙我們信佛學佛成佛。比如有些花要種在陰涼沒太陽的地方才能開花,有些花木則一定要在充足的陽光下才能成長。草木生存的適宜環境,有些在室內、有些在室外、有些要在高山,有些在平地,即使是高山,也有海拔一千公尺、兩千公尺、叁千公尺不同,每一種花草樹木依著它自己一定的時節因緣而開花結果;你如果把所有的花木集中在同一個溫室中培養,它會不會開花呢?有些可以,有些就枯死了。各位!如果我現在要你們把頭發理掉跟我出家,你們會不會開悟呢?不見得!你出家以後甚至會比在家時更痛苦更煩惱,因爲你不是那個根性,沒那個因緣。有那個根性適合出家的,在家做什麼事都倒楣,非要走出家的路才能生命得到安頓,這個就看師父的慧眼,這個人適合出家才讓他出家,這個人不能出家就千萬別叫他出家,好好的發展事業結婚生子就沒有錯。
我們每一個人都像一棵花草樹木的種子,由于前生的業力不同,加上今生的個性專長、嗜好完全不同,所交的朋友不同、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也不同,我們就要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職業當中去成就佛道。有些人插花教得很好,有些當個好老師,有些是最優良的工人,有些開業當醫師,有些經…
《菩薩學處·第四講 菩薩學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