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
壹、识佛觉海心源
这几年来发现到我们教界,不论是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学佛的风气满盛,这是好现象,但却又总觉得跟佛陀当时的教法——正法似乎有点距离。我们知道佛法是从佛陀的觉海心源流到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去觉悟的。那么佛法的源头好像就是在高山上的一股清净的、没有污染的法水,可是流到平原以后,却慢慢的受到污染、渗入了很多的杂质,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过滤之后才能喝。我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觉悟以后所传授的教法,一定是非常单纯的,佛陀一席话下来,很多听众得到法眼净,证到初果、二果、或者四果阿罗汉,可是我们现在听经,何止以百千万计,我们听了这么多经,可是有没有开悟呢?谁说自己开悟了呢?当然多多少少也是有所悟,只是要像佛陀那时代,一席话下来就这么证果的,在这时代实在不容易。这到底是法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一、当回归佛陀的出世本怀
在这种遽变的时空当中,佛陀的教法流传了二千多年,我个人觉得:佛法原本是这么单纯的,可是流传到现在,我们几乎把佛法原来的面貌都加以扭曲了;佛陀当时所告诉我们最直接修行的方法,我们都加以淡忘了;佛陀的出世本怀到底是什么?佛陀出现于这世间的道理是什么?他来到这世间要告诉我们什么?
做为一个佛门弟子,一定要回归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我们对教主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时空当中,在人类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所说的教法,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对佛陀当时所传授的义理,我们也必须加以详细的研究。佛法渊远流长的流传了二千多年,相信在不同的地点、文化、思想、背景,所渗透进去的相似的佛法,一定是相当的多,所以我们有必要作一个通盘性的检讨,找出正确的修行方法。
要到一个地方,第一先要找对目标,第二要研究路线,找对了目标,对路线又有认识,这样走起来较快又不容易出错,如果我们连目标都不清楚,如何找出路线?这就要走很多冤枉路了。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一般人都想修个什么法门就马上得什么效果,这并不是很圆满的,所以慧解或者是胜解是很重要的。
二、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
我们常说“信解行证”,我们相信佛陀教法,但是也要了解他,经过了解以后,才去选择一个法门,再按照这法门去修去学,最后才能证悟。“信解行证”有四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我们对教主释迦牟尼佛——这位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的出生背景,以及他一生当中所传授给我们的教法,不去研究,那么我们对佛陀根本无法有正确的认识;如果我们对佛陀的教法作了错误的认识,对他的教法不加以深入的研究,急着就想藉一个法门证到一个什么果的时候,我想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常常强调:正确认识佛陀,才能正确的掌握修行的方法。也就是说:当你真正的了解佛陀,你才能真正的去念佛,懂得正确的念佛方法,你才能感受到念佛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的认识佛陀,你的修行方法才能够正确,华严经第六十卷里就有这么一段话“若得决定心,则能修妙行。”也就是说:若你对佛法僧三宝的义理能认识清楚,修行起来就很快,也不会走冤枉路。但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总是很急的,想念一句佛号、参一个公案、持一段咒语、或专持一部经,就希望看到天大的成果;在台湾非常流行“一门深入”,是不是有这句话?比如我们要学中文,我们总要先学ㄅㄆㄇㄈ注音符号,第二步才去学些幼稚园及小学课程——来来来,来上课,去去去,去上学,是不是?第三步我们再学会用标点符号,然后才学白话文、文言文,然后才能读四书五经,“子曰:学而时习之”等比较深一点的,一步一步来,这才叫一门深入。英文怎么学?当然ABCD先会念,然后音标,再会拼音,然后文法啦、修辞学啦,再高深一点连外国文学、哲学都去研究,这才叫一门深入。学日文也是这样,アイウエ才先会念、会拼音,然后学文法。可是现在很多人单单修一个什么法门,什么经论都不去研究,这算不算一门深入?我看这可以用“一门陷入”形容。比如学中文的话,天天只学ㄅㄆㄇㄈ,这算不算一门深入?不算啦!这是一门陷入——陷入在仅仅会念ㄅㄆㄇㄈ而已。念英文,仅会念二十六个英文字母ABCD……,天天念这几个字母,算不算一门深入?不算!现在我们教界就有这种现象,你们有没有跟我同感?
有人说研究经典是增加分别妄想心,因为研究经典会花很多心思,要想这个字是什么道理,要知道这句话的名词是什么意思,要了解名相,要思考这句跟那句的关系、前句后句的关系、上一段中一段后一段的关系,喔!研究起来头就大了,所以研究经典会增加分别心,使心念永远不能定下来,心不能定下来就不能开智慧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想法,佛法很注重胜解(慧解),智慧的了解、殊胜的理解。其实,对我们所信仰的佛法僧三宝、因果业报轮回、性空缘起、无常无我的道理,透过深思去理解以后,这胜解的力量跟慧解的力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很自然可以让你的烦恼慢慢的淡化、扭转。虽然你没有证悟,但是这胜解的力量,会使你的行为走向善的、光明的目标。
佛法讲的“解”,不单是一种理论的理解而已,当你深信以后,自然会离开恶的、走向光明。我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讲三世因果啦、业报轮回啦,当我们透过佛法的理解研究,以及观察到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发生在我们亲戚朋友间的种种事实,就会的确了解到因果报应的可怕,有了这种殊胜的理解以后,你就不敢为非作歹,因为你看到做坏事的人下场都很悲惨,而那日日行善、老实规矩的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他很平安、家庭很圆满;那些大吃大喝、大鱼大肉的人,动不动就是血管破裂、血管阻塞、得癌症,那些粗茶淡饭、青菜豆腐汤,吃了反而保平安,满健康的。透过这些殊胜的理解当中,你就会去选择:怎样才是最正确的生活方式,建立人生的价值观。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这种慧解、胜解,要加强对义学的探讨,义学的探讨在学佛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我们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只是作一种学问的研究,那就不是佛法所讲的这种研究啦!佛法讲的研究目的,是透过这种殊胜的理解,使我们的心性行为得到改变、升华净化。所以研究是为了让你的修行正确,而修行可以使你的研究更深入。我现在看前面一百公尺的景相不清楚,但是当我往前走一百公尺,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我不往前走,在原地这么东张西望,再怎么看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你修行过程中,可以透过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引导自己走向更正确的方向,它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界有些人很重“实修”,比如说专持一句佛号、一句公案、或什么咒啦,有些“专修”什么定啦等等类型的,就会说:你们经论研究的人,说食不饱,只是研究而已,对于实修无益;重研究的人就会说:哎呀!你们这些人每天念佛念咒,是盲修瞎练;如此互相毁谤,造成佛教教内的分裂现象。
所以研究佛法,解行并重很重要。所谓一门深入就是说:佛法告诉我们三世因果、业报轮回、业感缘起等道理,一定要把它研究清楚,得到一种殊胜的理解,以便产生一种力量,让我们身心行为得到改善。
这是谈到目前我们教界的现象,一种重慧悟、慧解,另一种是戒定型的,讲求持戒念佛持咒就够了,有些更专门写研究论文,把佛法当作一门学科,一种Science,为了证明某种理论而去研究,这都是不理想的现象。研究是为了修行,而修行才能使研究更深入,才能解行并重,这才是佛陀教法的真正意义。
贰、当不离诸佛住
接着我想跟各位探讨的是:我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有生死轮回等麻烦问题,整个人类、社会、宇宙都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
一、当解行并重不舍初发心
“众生无始来,生死久流转,不了真实法,诸佛故兴世。”
华严经二十三卷这段经文就帮我们点出了人类一切问题的核心——不了真实法。在佛法里“法”这个字应用很广,修行的方法是法,万事万物也是法,成佛的方法、生天的方法、做人的方法都是法,我们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生理的、物理的、有情的、无情的,一切一切,佛法就用“法”这一个字来代表。简单的说,我们内在的身心世界、以及外在的宇宙山河大地,一切一切都称为法。人类的问题核心点就是:对内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有某种程度上的错误认识,由这错误认识所产生的执着,导致一切问题层出不穷,这个症结点我们要先把它掌握住。诸佛来到这个世间,就是要以佛的知见来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理,所谓的“示佛知见、开佛知见”——开示佛陀对身心世界如实相的认知,当我们去悟入这个实相以后,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对于一切问题的核心点,我们要掌握住,也就是说,当我们对自己的身心以及外在的世界有某一种程度上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小而导致个人的身心世界,大而使整个宇宙人生都乱糟糟的。简单讲就这样。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无非就是对自我内在的身心、外在的世界,做一个正确的观察,而这种正确观察并不是用很粗糙、很浮动的心就能观察出来的,必须有一些定力、定功,让身心在宁静当中,透过缘起无常无我的定律,去深入了解、悟入;这样子的话,你才能真正的认识你自己的身心世界,问题也就解决了。所有一切的生死轮回、人我矛盾、摩擦冲突,这一切一切的整个世界人类冲突矛盾,就在正确的认识当中免除掉了。这就是我们学佛者要掌握的最根本重点之一。
二、未知真实法不名为供养
学佛的人,透过虔诚的念佛、拜佛、拜山,有些人就说他看到佛陀出现在半空中、看到观世音菩萨在半空中向他洒甘露水,有人说他见到莲花啦,有没有这事情?有!真正见佛是这样子见佛的吗?不是这样见佛!摘录两段华严经二十三卷经文作说明。
“设于念念中,…
《菩萨学处·第五讲 念佛见佛话无生(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