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P2

  ..續本文上一頁我、人、衆生、壽者。大慧,一切諸法自相、共相,是化佛④說,非法佛說。大慧,化佛說法但隨愚夫所起之見,不爲顯示自證聖智叁昧樂境。

  大慧,譬如水中有樹影現,彼非影非非影,非樹形非非樹形。外道亦爾,諸見所薰,不了自心,於一異等而生分別。

  大慧,譬如明鏡無有分別,隨順衆緣現諸色像,彼非像非非像而見像非像,愚夫分別而作像想。外道亦爾,於自心所現種種形像而執一異俱不俱相。

  大慧,譬如谷響依風水人等音聲和合而起,彼非有非無,以聞聲非聲故。外道亦爾,自心分別薰習力故,起於一異俱不俱見。

  大慧,譬如大地無草木處,日光照觸焰水波動,彼非有非無,以倒想非想故,愚癡凡夫亦複如是,無始戲論惡習所薰,於聖智自證法性門中,見生住滅一異有無俱不俱性。

  大慧,譬如木人及以起屍,以毗舍阇機關力故,動搖運轉,雲爲不絕,無智之人取以爲實,愚癡凡夫亦複如是,隨逐外道起諸惡見,著一異等虛妄言說。是故,大慧,當於聖智所證法中,離生住滅一異有無俱不俱等一切分別。

  注釋

  ①一異:彼此皆同曰「一」,彼此皆異曰「異」,指偏於一端或把兩端相互隔絕、對立。

  ②所薰:原指七轉識薰習種子識,此指虛妄分別之戲論薰習心識,而見有外境外法。

  ③叁種量:即「現量」、「比量」、「聖言量」。量是標准、尺度的意思,指判別真僞、是非的標准。「現量」即感覺,是感覺器官對於具體事物的直接反映,尚未加入概念的思維分別活動,不能用語言表述;「比量」即在現量的基礎上,以一定的理由和事例爲根據,由已知推論未知的論證形式;「聖言量」是以自己所尊奉的聖典或聖人之言論爲衡量是非的標准。

  ④化佛:即應身、報身、法身叁身如來中的應身如來,亦稱化身佛或化佛。

  譯文

  此外,大慧,有四種禅。哪四種呢

  有愚夫所行禅,觀察義禅,攀緣真如禅,諸如來禅。大慧,什麼是愚夫所行禅

  謂聲聞、緣覺諸修行者,知人無我,見自己他人之身皆是無常、苦、不淨,如是觀察執著不舍,由此漸增進至滅一切心法、無想無念之境界,此則名爲愚夫所行禅。如何是觀察義禅

  謂知自共相、人無我,並知外道之法悉皆不實,於法無我諸地行相,隨順觀察,是名觀察義禅。如何是攀緣真如禅

  知人無我、法無我,是對治二種我見,本身亦不真實,不起二無我妄念,是名攀緣真如禅。如何是諸如來禅

  謂得如來地自證聖智真實法身,常住寂滅,令諸衆生得禅定樂、菩提樂、涅槃樂及得如來智慧法身不思議事,是名諸如來禅。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諸佛如來所說涅槃,說何等法,名爲涅槃

  佛對大慧說:諸識等見習轉已,是名涅槃,亦即是諸法性空境界。又,大慧,涅槃者,自證聖智所行境界,遠離斷常及有無等見。什麼是非常

  即離自共相之妄想分別;什麼是非斷

  謂叁世如來所證得故,是以非斷。又,大慧,涅槃不壞不死,是諸修行者之所歸趣。若有死則有生,而涅槃不更受生相續,故涅槃不死;若壞者應是有爲法,而涅槃是無爲法,故不壞。又,大慧,涅槃無煩惱可舍,無菩提可得,非斷亦非常,不一亦不異,此是名涅槃。又,大慧,聲聞、緣覺知自共相,煩惱障滅,不生顛倒,不起未來生死分別,彼於其中生涅槃想。

  此外,大慧,有二種自性相。哪二種呢

  一是執著言說自性相:二是執著諸法自性相。執著言說自性相者,以無始以來妄想言說習氣不斷故,計著有言說自性相;執著諸法自性相者,以不覺諸法是自心所起,虛妄執著。又,大慧,諸佛有二種加持加諸菩薩,令其頂佛足請問衆義。哪二種呢

  謂令其入叁昧,身現其前,手灌其頂,爲其授記。大慧,初地大菩薩蒙諸佛加持之力,入於菩薩大光明定。入定之後,十方諸佛普現其前,以身語諸業加持,如金剛藏,華嚴會中住初地時,及余成就初地功德相,菩薩亦如是加持。

  大慧,此大菩薩蒙佛神力,入叁昧後,於百千劫積集善根故,漸入諸地,能達治所治相。至法雲地者,坐於大蓮花微妙宮殿之寶座上,同類菩薩衆所圍繞,頭戴寶冠,身如黃金,瞻葡花色,如盛滿月,放大光明,十方諸佛伸展蓮花手,於其座上,而爲其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受記,得大自在,此菩薩也是這樣,是名爲二種加持。菩薩爲二種加持力故,能親見一切諸佛,若不如是則不能。

  又,大慧,大菩薩入於叁昧,善說法要,皆由佛加持力故。若諸菩薩離佛加持而能說法者,則凡夫亦能說法。大慧,蒙佛加持之力,一切山林、草樹、城郭、宮殿及諸樂器等無情物也能演唱法音,況有情衆生

  凡受佛加持者,一切盲聾啞者,都能獲得解脫。大慧,如來加持之力有如此廣大的作用。

  大慧又對佛說:何故如來以其加持力令諸菩薩入於初地及十地中

  佛說:大慧,爲欲令其遠離二種過故,須加持初地;爲令其不墮聲聞地故,須加持十地;爲諸菩薩速入如來地,爲諸菩薩所得法加倍增長,故佛爲諸菩薩加持。大慧,若不加持,彼菩薩墮外道及聲聞地中,則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如來以加持力攝諸菩薩。

  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如來世尊以其清淨願,爲諸菩薩加持;

  爲令其遠離二種過失加持初地,

  爲令其不墮於聲聞加持十地。

  原典

  複次,大慧,有四種禅,何等爲四

  謂愚夫所行禅,觀察義禅,攀緣真如禅,諸如來禅。大慧,雲何愚夫所行禅

  謂聲聞、緣覺諸修行者,知人無我,見自他身骨鎖相連皆是無常苦不淨相,如是觀察堅著不舍,漸次增勝至無想滅定①,是名愚夫所行禅。雲何觀察義禅

  謂知自共相人無我已,亦離外道自他俱作,於法無我諸地相義,隨順觀察,是名觀察義禅。雲何攀緣真如禅

  謂若分別無我有二是虛妄念,若如實知,彼念不起,是名攀緣真如禅。雲何諸如來禅

  謂入佛地住自證聖智叁種樂,爲諸衆生作不思議事,是名諸如來禅。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所說涅槃,說何等法名爲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識自性習氣及藏識、意、意識見習轉已,我及諸佛說名涅槃,即是諸法性空境界。複次,大慧,涅槃者,自證聖智所行境界,遠離斷常及以有無。雲何非常?謂離自相共相諸分別故。雲何非斷?謂去來現在一切聖者自證智所行故。複次,大慧,大般涅槃不壞不死,若死者應更受生,若壞者應是有爲,是故涅槃不壞不死,諸修行者之所歸趣。複次,大慧,無舍無得故,非斷非常故,不一不異故,說名涅槃。複次,大慧,聲聞、緣覺知自共相舍離愦鬧,不生顛倒,不起分別,彼於其中生涅槃想。

  複次,大慧,有二自性相。何者爲二

  謂執著言說自性相,執著諸法自性相。執著言說自性相者,以無始戲論執著言說習氣故起;執著諸法自性相者,以不覺自心所現故起。複次,大慧,諸佛有二種加持,持諸菩薩,令頂禮佛足請問衆義。雲何爲二

  謂令人叁昧及身現其前,手灌其項。大慧,初地菩薩摩诃薩蒙諸佛持力,故入菩薩大乘光明定;入已十方諸佛普現其前,身語加持,如金剛藏及余成就如是功德相。菩薩摩诃薩者是。

  大慧,此菩薩摩诃薩蒙佛持力,入叁昧已,於百千劫集諸善根,漸入諸地,善能通達治所治相,至法雲地處,大蓮花微妙宮殿坐於寶座,同類菩薩所共圍繞,首戴寶冠,身如黃金,瞻葡花色,如盛滿月,放大光明,十方諸佛舒蓮花手,於其座上,而灌其項,如轉輪王太子受灌頂已,而得自在,此諸菩薩亦複如是,是名爲二。諸菩薩摩诃薩爲二種持之所持故,即能親見一切諸佛,異則不能。

  複次,大慧,諸菩薩摩诃薩人於叁昧,現通說法,如是一切皆由諸佛二種持力。大慧,若諸菩薩摩诃薩離佛加持,能說法者,則諸凡夫亦應能說。大慧,山林草樹城郭宮殿及諸樂器,如來至處,以佛持力尚演法音,況有心者

  聾盲瘖啞離苦解脫。大慧,如來持力有如是等廣大作用。

  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何故如來以其持力,令諸菩薩入於叁昧及殊勝地中,手灌其頂

  佛言:大慧,爲欲令其遠離魔業諸煩惱故,爲令不墮聲聞地故,爲令速入如來地故,令所得法倍增長故。是故諸佛以加持力持諸菩薩。大慧,若不如是,彼菩薩便墮外道及以聲聞魔境之中,則不能得無上菩提。是故如來以加持力攝諸菩薩。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世尊清淨願,有大加持力;

  初地十地中,叁昧及灌頂。

  注釋

  ①無想滅定:諸外道以無想天爲修行之最高境界,爲達此境界所修之滅一切心想之禅定。此禅定之特點,是滅諸心法,而達於無想無念。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如果世尊所說緣起,是由作起而非由心自體而起,外道亦說勝自在天而生諸法,今佛與外道所說只是名稱有不同而已,非是義理有所別。世尊,外道說言以神我故,從無生有,世尊也說以因緣故,一切諸法本無而生,生後還滅,如佛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說無因,非說有因;世尊說言此有故彼有,若一時建立,非次相待而有,其義不能成立。所以,外道所說勝於世尊所說。爲什麼這麼說呢

  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所說,果待於因,因又待於因,如是展轉,成無窮過;又,此有故彼有,則是無因。

  佛說:大慧,我了達諸法非有無生,但唯心現,無能取所取,說此有故彼有非是無因及因緣過失。大慧,若不了達諸法唯心所現,執著能取所取,以外境爲若有若無,此等過失,非我所說。

  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有言說,故必有諸法,若無諸法,言說依何而起

  佛說:大慧,雖無諸法,也有言說,豈沒聽過龜毛、兔角、石女兒等,本無此等諸法,世人於中皆起言說

  大慧,其非有亦非非有,只有言說而已。大慧,如果像你所說的,有言說必有諸法,此論則壞。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立而已。大慧,或有佛土,在揚眉瞬目、微笑頻呻中而顯法,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賢如來佛土中,但瞪視不瞬令諸…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