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分律 第叁分▪P2

  ..續本文上一頁芬芳的青蓮花、婆師華等各色鮮花送給他們,他們一定會欣喜接受並系在頭上。阿難,同樣的道理,世聳爲我們製定八不可過法,我和五百釋迦族女子都當頂戴信受。」

  阿難聽後,即又返回世尊的住處,恭敬作禮後站在一邊,禀告佛說:「世尊爲女人製定八不可過法,摩诃波閣波提等女人聽後欣然頂戴信受。就奸像是青年男女,潔淨端莊,如有人爲他們洗沐頭發,並在堂上將各色豔麗的鮮花送給他們,他們一定會兩手恭敬接過,高興地系在頭上。」

  佛聽後對阿難說:「這樣,阿難,摩诃波閣波提及五百名釋迦族女人都可以得受大戒。」佛轉又對阿難說:「如果女人不在佛法中出家受戒,佛法可以多住世間五百年。」

  阿難聽後,悶悶不樂,心懷悔恨,涕泣流淚,向佛恭敬作禮,繞佛而去。

  爾時,世尊在釋翅瘦尼拘律園。時,摩诃波合波提①與五百舍夷②女人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願聽女人於佛法中得出家爲道。」

  佛言:「且止,瞿昙彌③,莫作是言,欲令女人出家爲道。何以故

  瞿昙彌,若女人於佛法中出家爲道,令佛法不久。」

  爾時,摩诃波合波提聞世尊教已,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爾時,世尊從釋翅瘦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人間遊行,往拘薩羅國,從拘薩羅還至舍街國只桓精舍。時,摩诃波合波提,聞佛在只桓精舍,與五百合夷女人,,俱共刟發披袈裟,往舍衛國只桓精舍,在門外立,步涉破腳,塵土坌身,涕泣流淚。

  爾時,阿難見已,即往問言:「瞿昙彌,何故與舍夷五百女人剃發披袈裟、步涉破腳、塵土坌身,在此涕泣流淚而立耶

  」

  彼即答言:「我等女人於佛法中不得出家受大戒④。」

  阿雞語言:「且止,我爲汝往佛所求請。」

  彌時,阿難即至世尊所,頭面體足卻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願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

  佛告阿難:「且止,莫欲令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何以故

  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則令佛法不久。譬如阿難,有長者家男少女多,則知其家衰徽。如是,阿難,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則令佛法不久。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時破壞。如是,阿難,若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即令佛法不久。」

  阿難白佛言:「摩诃波合波提,於佛有大恩。佛母命過,乳養世尊長大。」

  佛語阿難:「如是,如是,於我有大恩。我母命過,乳養令我長大。我亦於摩诃波閻波提有大恩,若人因他得知佛法僧,此恩難報,非衣食床臥具醫藥所能報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知佛法僧亦如是。」

  佛告阿難:「若有人因他信佛法僧,此恩難報,非衣食床臥具醫藥所能報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信樂佛法僧亦如是。」

  佛語阿難:「若有人因他得歸依佛法僧,受持五戒,知苦、知集、知盡、知道,於苦、集、盡、道⑤無有狐疑,若得須陀洹果⑥斷諾惡趣⑦,得決定入正道⑦,七返生死便盡苦際。阿難,如是人恩難可報,非衣食床臥具醫藥所能報恩。我出世令摩诃波合波提受叁自歸⑨,乃至決定得入正道亦如是。」

  阿難白佛:「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戒,可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不

  」

  佛告阿難:「可得。」

  阿難白佛:「若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者,願佛聽出家受大戒。」

  佛告阿難:「今爲女人製八盡形壽不可過法⑩,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八

  「雖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請令坐。如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阿難,比丘尼不應罵詈比丘、呵責;不應謗言:破戒⑾、破見⑿、破威儀⒀。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阿難,比丘尼不應爲比丘作舉、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態;比丘尼不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式叉摩那⒁學戒已,從此丘僧乞受大戒。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⒂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比丘尼僧安居競,應比丘僧中求叁事自態,見、聞、疑。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如是阿難,我今說此八不可過法,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譬如有人於大水上安橋梁而渡。如是阿難,我今爲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爾時,阿難聞世尊教已,即往摩诃波閻波提所,語言:「女人得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世尊爲女人製八不可過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爲說八事如上。

  摩诃波阖波提言:「若世尊爲女人說此八不可過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當共頂受 。阿難,譬如男子、女人年少淨潔莊嚴,若有人與洗沫頭已,止於堂上,持優鉢羅華⒃蔓、阿希物多華鬘、瞻婆華鬘、蘇曼那華鬘、婆師華⒄鬘授與彼,彼即受之系置頭上。如是,阿難,世尊爲女人說八不可過法,我及五百舍夷女人當共頂受。」

  時,阿難即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爲女人說八不可過法,摩诃波合波提等聞已項受。譬如男子、女人年少淨潔莊嚴,若有人洗沐頭已,止於堂上,持諸華鬘授與彼,彼即兩手受之系置頭上。」

  「如是,阿難,摩诃波合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佛告阿難:「若女人不於法出家者,佛法當得久住五百歲。」  

  阿難聞之不樂,心懷悔恨,憂惱涕泣流淚。前禮佛足,繞已而去。

  注釋

  ①摩诃波閣波提:又作摩诃卑耶和題,或略稱波閣波提。意譯作大愛道、大勝生主、大世主。又稱波提夫人。即佛母摩诃摩耶之妹,釋迦牟尼佛的姨母。釋尊出世七日,母摩耶夫人即謝世,由姨母代爲養育。

  釋尊成道後第五年,釋尊之父淨飯王命終,大愛道遂率耶輸陀羅及五百釋迦族女,請求從釋尊出家,爲佛門有此比丘尼之始。出家後,新自統理比丘尼,住於精舍附近的尼院,爲請求出家之女束授具足戒,助佛陀化導四方。

  ②舍夷:佛陀出家前有五種俗姓,即瞿昙、甘蔗、日種、舍夷、釋迦。舍夷爲五姓之一。據《佛本行集經》卷五載,淨飯王六代之祖被射殺,從血塊中生二莖甘蔗,後更由甘蔗生一男一女,姓爲甘蔗,別稱爲日種,其四子移於此,倡釋迦姓,複別稱爲舍夷。

  ③瞿昙彌:又作情昙彌、瞿答彌,或作翟夷,爲釋迦族女子的通稱。在諸經中,特尊稱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闳波提爲瞿昙彌。

  ④大戒:即具足戒,爲比丘、比丘尼所守之戒。

  ⑤苦集盡道:爲四種真實不妄、正確無誤的真理,稱爲四谛、四聖谛。㈠苦谛,是對社會人生以及自然環境所作的價值判斷。以爲世俗世間的一切,本性都是苦。㈡集谛,亦名習谛,指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佛教通常所謂的業與惑。㈢滅谛,盡即滅。指斷滅世俗諸苦得以産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就是根絕集谛所包括的一切業與惑,達到涅槃解脫的境界。㈣道谛,指超脫世間因果輪回關系而達到出世間涅槃寂靜的一切理論說教和修習方法。

  ⑥須陀洹果:爲聲聞乘四果中最初的聖果。又稱初果,即斷盡見惑的聖者所得的果位。全稱須陀般那。舊譯入流、至流,新譯預流。入流,意指初入聖者之流;預流,指初證聖果者,預入聖道法流。

  ⑦惡趣:又作惡道。趣,爲往道之義。即由惡業所感,而應趣往的處所。一般以地獄、餓鬼、畜生稱爲叁惡趣、叁惡道。依瞠恚而趣往地獄,依貪欲趣往餓鬼,依愚癡趣往畜生。

  ⑧正道:指中正之道,即趣向涅槃的正直大道。廣義而言,與邪道、惡道相對的佛道即稱正道;狹義而言,即指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

  ⑨叁自歸:又作叁皈依、叁歸、叁歸戒。叁自歸即歸依,依靠佛、法、僧叁寶,並請求救護,以解脫一切苦。叁自歸爲成爲佛教徒所必經的儀式。

  ⑩八盡形壽不可過法:又作八敬法、八重法、八尊師法、八不可違法、八敬戒,單稱八敬。即比丘尼尊重恭敬比丘之八種法。如來成道後,姨母摩诃波阖波提等五百女人要求出家,佛不允許因爲正法千年,若度女人,則減五百。阿難代爲叁請,佛製定八敬法,若彼等能遵守,則聽彼等出家,摩诃波閣波提等頂戴信受,遂得戒。八敬法爲㈠雖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的比丘,亦應起而迎逆禮拜,與敷淨座而請坐。㈡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㈢比丘尼不得舉比丘之罪,說其過失。㈣式叉摩那(學法女)學戒畢,應從來僧求受大戒。㈤比丘尼犯僧殘罪,應於半月內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㈥比丘尼應於半月中從僧求乞教授。㈦比丘尼不應於無比丘處夏安居。㈧比丘尼夏安居竟應於比丘僧中求叁事以自恣忏悔。

  ⑾破戒:又作犯戒,與「持戒」相對。即毀破所受持之戒律。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罰亦異。《四分律》卷五十九載,有破戒五種過,稱爲破戒五過,即自害、爲智者所呵斥、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道等。

  ⑿破見:指以邪見破壞正見。意義與謗法相同,在佛法則爲至極重罪。

  ⒀破威儀:受戒者若犯戒所製止的罪過則爲破戒。據《四分律》卷四十六載,犯波羅夷、僧殘、偷蘭遮等重罪,稱爲破戒;若犯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惡說等輕罪,則稱破威儀。

  ⒁式叉摩那:又作式叉摩那尼、式叉摩尼、式叉尼。意譯作學戒女、正學女、學法女。爲七衆之一,出家五衆之一。即未受具足戒前學法中的尼衆。受具足戒前,凡二年內,須修學四根本戒和六法,學習一切比丘尼的戒行,借此二年時間,以驗知是否有姙,並借修行戒法磨練其性情,使習慣出家生活,以堅固其道心。

  四根本戒即戒淫、戒盜、戒殺、戒大妄語等四重戒。六法指染心相觸、盜人四錢、斷畜生命、小妄語、…

《四分律 第叁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四分律 第四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