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P8

  ..續本文上一頁 u)、莽( m),一婀字者,是菩提心義,是諸法門義,亦無二義,亦諸法果義,亦是性義,是自在義,猶如國王黑白善惡隨心自在,又法身義。二烏字者,即報身義。叁莽字者,是化身義。以合叁字共爲唵字,攝無邊故,爲一切陀羅尼首,與諸字義而作先導,即一切法所生之處,叁世諸佛皆觀此安而得菩提故,爲陀羅尼母。」(卷九)此字也經常出現在陀羅尼真言末尾。《秘藏記》說此字有歸命、供養、叁身、警覺、攝伏五義。《理趣釋》則說有叁身、無見頂相、本不生、如來毫相功德四義。在此爲佛頂名號。

  ②(左合右牛):亦作「吽」,梵文hum 的音譯,亦譯呼吽、虎(左合右牛)、烏(左合右牛)等,《疏》說此字有空、無相、無願叁義(卷九)。《理趣釋》、《秘藏記》說有菩提心義,或有擁護、自在能破、能滿願、大力、恐怖、等觀歡喜等義,而空海《吽字義》則說千經萬論、一切教義都包括在此一字之內。

  ③發:梵文pha 的音譯,亦譯叵、頗、葩,有聚沫之義。

  ④颉(左口右利):有攝召之義。

  ⑤媲:梵文bhi 的音譯,有畏懼之義。

  ⑥揭□□拿:有執取之義。

  ⑦佉陀耶:梵文khadayp 的音譯,有食之義。

  ⑧畔阇:梵文bhaja 的音譯,有破壞之義。

  ⑨诃娜:梵文hana 的音譯,有打之義。

  ⑩摩(左口右羅)也:梵文maIaya 的音譯,有殺之義。

  ⑾缽吒也:梵文phatpyp 的音譯,有撲之義。

  ⑿納麼:梵文namah 的音譯,亦譯喃麼,歸命、敬禮之義。

  ⒀莎縛诃:梵文Svaha 的音譯,攝取義。

  ⒁扇多:梵文Sata 的音譯,寂義。

  ⒂微戍陀:梵文visuddha 的音譯,清淨義。

  ⒃「出」,《大正藏》校宋、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生」,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⒄阿字門及其以下所釋,稱爲字門,或字門觀,通常所見的有二十四字門、五十字門,即是對每個梵文字母所含之宗教的和哲學的意義所作的解釋。字門還用以觀想及觀察思考,稱爲宇門觀。對字門顯密經論都有解釋。如《華嚴經.入法界品》、《涅槃經.文字品》、《文殊師利所問經.字母品》、《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以及本經等,但各自的解釋有差別。阿,梵文元音字母a 的音譯,《疏》解釋說阿字有叁義:「謂不生義、空義、有義,如梵本阿字有本初聲,若有本初則是因緣之法,故名爲有。又阿者是無生義,若法攬因緣成,則自無有性,是故爲空。又不生者即是一實境界,即是中道,故龍樹雲,因緣生法,亦空亦假亦中。又《大論》明薩婆若有叁種名,一切智與二乘共,道種智與菩薩共,一切種智是佛不共法。此叁智其實一心中得,爲分別令人易解故,作叁種名,即此阿字義也。」(卷七)

  ⒅迦:梵文不送氣清音喉輔音字母ka 的音譯,亦譯葛、羯、訖、揭等。

  ⒆佉:梵文送氣清喉輔音字母kha 的音譯,亦譯竭、渴、呿等。

  ⒇哦:梵文不送氣濁喉輔音ga 的音譯,亦譯餓、俄、我、伽、仰等。

  (21)伽:梵文送氣濁喉輔音ghp 的音譯,亦譯加、餓、噓、我等。

  (22)「合」,《大正藏》校宋、元、明、宮、甲、乙,《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合相」,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23)遮:梵文不送氣清腭輔音Ca 的音譯,亦譯左、者、拶、赭等。

  (24)車:梵文送氣清腭輔音Cha 的音譯,亦譯磋、磋、擦、且等。

  (25)若:梵文不送氣濁腭輔音ja 的音譯,亦譯惹、諾、社、喏、闡等。

  (26)社:梵文送氣濁腭輔音jha 的音譯,亦譯酇、嵯、膳等。

  (27)吒:梵文不送氣清舌輔音ta 的音譯,亦譯吃、(左口右析)、絝等。

  (28)咤:梵文送氣清舌輔音tha 的音譯,亦譯佗、吒、托、他等。長養,即生長、增長。

  (29)拿:梵文不送氣濁舌輔音da 的音譯,亦譯荼、佗等。

  (30)荼:梵文送氣濁舌輔音dha 的音譯,亦譯搽、拿、那、曩等。

  (31)多:梵文不送氣清齒輔音ta 的音譯,亦譯怛、哆等。

  (32)他:梵文送氣清齒輔音tha 的音譯,亦譯佗、撻、塔等。

  (33)娜:梵文不送氣濁齒輔音da 的音譯,亦譯那、捺、陀、達等。

  (34)(左馬右犬):梵文送氣濁齒輔音dha 的音譯,亦譯陀、娜、闼、但等。

  (35)波:梵文不送氣清唇輔音pa 的音譯,亦譯跛、簸、缽等。

  (36)頗:梵文送氣清唇輔音pha 的音譯,亦譯叵、發、葩等。

  (37)麼:梵文不送氣濁唇輔音ba 的音譯,亦譯婆、末、拔等。

  (38)婆:梵文送氣濁唇輔音bha 的音譯,亦譯梵等。

  (39)野:梵文腭音半元音ya 的音譯,亦譯也、耶、夜等。

  (40)(左口右羅):梵文舌音半元音ra 的音譯,亦譯羅、嗽等。

  (41)邏:梵文齒音半元音la 的音譯,亦譯攞、羅、砢、拉等。

  (42)嚩:梵文唇音半元音va 的音譯,亦譯縛、婆、和等。

  (43)奢:梵文蘇音sa 的音譯,亦譯舍、賒、設、沙等。

  (44)沙:梵文蘇音Sa 的音譯,亦譯灑、殺、刹、刷等。

  (45)「鈍」,《大正藏》校元、明、宮,《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純」,今按校本及《疏》文並文義,仍從底本。

  (46)娑:梵文蘇音Sa 的音譯,亦譯薩、縒等。

  (47)诃:梵文喉摩擦音ha 的音譯,亦譯呵、賀、歌等。

  (48)仰、若、拿、那、麼:分別爲梵文喉、腭、舌、齒、唇鼻輔音na.na.na,na ma 的音譯。

  譯文

  世尊說罷真言相,執金剛秘密主贊歎道:真是稀奇啊!世尊,佛所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一切聲聞緣覺是不知道的,也不是可以給一切衆生開示的。若能修行此真言道達到圓滿之時,一切功德法自然就能得到滿足。世尊,現在請您爲我們開示漫荼羅所須的供養法。

  這樣說罷之後,世尊又以偈頌告訴金剛手說:

  修持真言之行者,恭敬供養諸聖尊,應當奉持悅意花,佛部供獻潔白花,蓮花部供黃色花,金剛部供赤色花。

  花種諸如缽頭摩,紅白青等水蓮花,本那伽即龍樹花,計薩啰花末利花,得蘗藍花瞻蔔花,缽吒羅花娑羅花,底羅劍花無憂花,是等新鮮美麗花,以及世間吉祥花,采集爲鬘敬心供。

  塗香諸如栴檀木,青木苜蓿郁金香,以及其它諸塗香,敬心奉持以供獻。

  焚香諸如沈水香,松香嚩□及龍腦,白檀香與白膠香,以及失利婆塞迦,其它妙香亦可用,但要芬馥世稱美,各花各香隨法教,部類相應奉聖尊。

  其次真言之行者,依教次第獻諸食,奉獻乳糜和酪飯,漫荼迦餅歡喜丸,糖蘇百葉甘美餅,淨妙塞荼沙糖餅,布利迦餅間穴餅,以及末塗失啰餅,媲諾迦餅無憂餅,播缽吒食等美食。

  亦供種種珍妙果,白糖石蜜糖酥蜜,以及種種諸漿飲,淨牛奶酪亦供獻。

  再次又奉諸燈燭,使用種種新淨器,盛滿淨妙之香油,依次陳列爲照明。

  四方各豎缯幡蓋,種種彩色互相間,門標各作不同形,並可懸挂以鈴铎。

  或者觀念心供養,運心遍及一切處,修持真言之行者,如此供物記勿忘。

  然後具備吉祥瓶,其數或六或十八,五寶五藥和五谷,以及香水盛滿瓶,上插枝條垂彩布,間可掃以花果實,並要塗香等裝飾,真言結護而作淨,瓶頸系之以妙衣,瓶數亦可增之廣。

  漫荼羅中上首尊,還須奉獻所被服,其余諸尊大有情,並可一一皆獻之。

  說罷供養法,世尊又說加持教授弟子法:

  如上一一供養後,次引應度諸弟子,其身先要灑淨水,並且授與塗香花。

  其次令發菩提心,心中憶念諸如來,勸慰一切皆當得,並將生于淨佛家。

  次結法界生之印,亦結轉大*輪印,金剛有情諸真言,誦持用來作加護。

  此後又應皆自結,一切如來叁昧耶,依照真言之法教,觀想叁轉加淨衣,而用淨衣覆其首,以使深起悲念心。

  如次叁誦叁昧耶,觀想頂戴以啰字,啰字嚴之大空點,周匝放光開焰鬘,字門生出潔白光,流遍世界如滿月。,

  其次現對諸救世,周身遍灑淨妙花,隨其散花所至處,真言行人而尊奉。

  大悲漫荼羅初門,二龍所護廂衛處,二門所在之中間,安立引導之學人,住在彼處隨法教,依次而作衆事業。

  如是安立弟子後,須要遠離諸過失,當作寂然之護摩,護摩之法依次住。

  最初始于中胎藏,次至第二之外院,即于漫荼羅之中,安住于無疑慮心。

  如其自己之肘量,陷地而作光明壇,四節爲量作周界,最中表以金剛印。

  師位所在之右方,護摩所用之支具,應度學人住其左,蹲踞以便增敬心。

  自己敷以吉祥草,就此席地以安坐,壇中或布衆彩色,衆彩彤輝極嚴麗,周匝鋪以吉祥茅,末端相互以加疊,右旋相加皆廣厚,其上遍灑以香水,心中思惟火光尊,哀愍一切衆生故,當以種種供養物,盛滿諸器奉獻之。

  此時善住之行人,持誦火光之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噁揭娜曳,莎诃!複以右之叁昧手,持住應度諸弟子,左之慧手拇空指,奉持護摩如是略,每獻供物辄誠誦,各別至于叁七遍。

  又次常住慈憨心,依法誦持真實語:

  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阿摩诃扇底蘖多,扇底羯啰,缽啰睒摩達磨儞若多,阿婆嚩,薩嚩婆嚩達麼,娑麼多缽啰缽多,莎诃!行者如是護摩竟,應教弟子親施舍,金銀財物衆珍寶,象馬以及所乘車,或者牛羊上衣服,以及其它珍稀物,弟子當以至誠心,恭恭敬敬起殷重,深深以心自欣慶,施禮奉獻于所尊,以此修行淨施舍,以令諸尊歡喜故。

  如是已爲作加護,應召弟子而告言:

  今此護摩勝福田,一切如來之所說,爲欲廣大之饒益,一切衆生諸有情,供奉施舍一切僧,當可獲得大…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