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P9

  ..續本文上一頁妙果。

  無盡所屬大資財,世間常說隨己生,而以供養于叁寶,或施具德善知識,是故世尊常教導,應當發于歡喜心,隨其自力辦肴膳,供施現前之僧寶。

  原典

  爾時,執金剛秘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不共一切聲聞緣覺,亦非①普爲一切衆生。若信此真言道者。諸功德法皆當滿足。唯願世尊次說漫荼羅所須次第。

  如是說已,世尊複告金剛手而說偈言:

  持真言行者,供養諸聖尊,當奉悅意花,潔白黃朱色。

  缽頭摩青蓮,龍花奔那伽,計薩啰末利,得蘗藍瞻蔔,無憂底羅劍,缽吒羅娑羅②,是等鮮妙花,吉祥衆所樂,采集以爲鬘,敬心而供養。

  栴檀及青木,苜蓿香郁金,及余妙塗香,盡持以奉獻。

  沈水及松香,嚩□與龍腦,白檀膠香等。失利婆塞迦③,及余焚香類,芬馥世稱美,應當隨法教,而奉于聖尊。

  複次大衆生,依教獻諸食,奉乳糜酪飯,歡喜漫荼迦④,百葉甘美餅,淨妙沙糖餅,布利迦間穴⑤,及末塗失啰⑥,媲諾迦⑦無憂⑧,播缽吒⑨食等。

  如是諸肴膳,種種珍妙果,蹇荼與石蜜,糖蜜生熟酥,種種諸漿飲,奶酪淨牛味。

  又奉諸燈燭,異類新淨器,盛滿妙香油,布列爲照明。

  四方繪幡蓋。種種色相間,門標異形類,並懸以鈴铎。

  或以心⑩供養,一切皆作之,持真言行者,存意勿遺忘。

  次具迦羅奢⑾,或六或十八,備足諸寶藥,盛滿衆香水,枝條上垂布,問插華果實,塗香等嚴飾,結護而作淨。

  系頸以妙衣,瓶數或增廣。

  上首諸尊等,各各奉兼服,諸余大有情,一一皆獻之。

  如是⑿修供養,次引應度者,灑之以淨水,授與塗香花。

  令發菩提心,憶念諸如來,一切皆當得,生于淨佛家。

  結法界生印,及與*輪印⒀,金剛有情等,而用作加護。

  次應當自結,諸佛叁昧耶⒁,叁轉加淨衣,如真書法教,而用覆其首,深起悲念心。

  叁誦叁昧耶,頂戴以啰字,嚴以大空點⒂,周匝陰焰鬘,字門生白光,流出如滿月。

  現對諸救世,而散于淨華,隨其所至處,行人而尊奉。

  漫荼羅初門,大龍廂衛處,于二門中間,安立于學人,住彼隨法教,而作衆事業。

  如是令弟子,遠離于諸過,作寂然護摩。護摩依法住。

  初自中胎藏。至第二之外,于漫荼羅中,作無疑慮心。

  如其自肘量,陷作光明壇,四篩爲周界,中表金剛印。

  師位之右方,護摩具支分,學人住其左。蹲踞增敬心。

  自敷吉祥草。藉地以安坐,或布衆彩色。彤輝極嚴麗,一切績事成,是略護摩處。

  周匝布祥茅,端末⒃互相加,右旋皆廣厚,遍灑以香水,思惟火光尊。哀憨一切故,應當持滿器,而以供養之。

  爾時善住者,當說是真語:

  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噁揭娜曳⒄,莎诃!複以叁昧手⒅,次持諸弟子,慧手⒆大空指⒇,略奉持護摩,每默辄誠誦,各別至叁七。

  當住慈愍心,作法真實語:

  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阿摩诃扇底蘖多,扇底羯啰,缽啰睒摩達磨儞若多,阿婆嚩,薩嚩婆嚩達麼,娑麼多缽啰缽多(21),莎诃!行者護摩竟,應教令親施,金銀衆珍寶,象馬及車乘,牛羊上衣服,或複余資財。

  弟子當至誠,恭敬起殷重,深心自忻慶。而奉于所尊,以修行淨舍,令彼歡喜故。

  已爲作加護,應召而告言:

  今此勝福田,一切佛所說,爲欲廣饒益,一切諸有情。

  奉施一切僧,當獲于大果。

  無盡大資財,世說常隨生,以供養僧者,施具德之人,是故世尊說,應當發歡喜,隨力辦肴膳,而施現前僧。

  注釋

  ①「非」字之後,原有「世尊」二字,《大正藏》校宋、元、明、宮、甲、乙有「世尊」二字,今按校本及《疏》文知爲衍文,刪去。

  ②以上音譯均爲印度産花名,分別爲奔那伽花(龍樹花) 、計薩啰花、末利花、得蘖藍花、瞻蔔花、無憂花、底羅劍花、缽吒羅花、娑羅樹花。

  ③失利婆塞迦:印度出産的一種薫香名稱。

  ④漫荼迦:一種薄餅的名稱。

  ⑤「穴」,原作「究」,校本同,《大正藏》校宮、甲、乙、丙、丁作「穴」,今按此及《疏》文,改正。

  布利迦間穴,即布利迦餅和間穴餅的名稱。

  ⑥宋塗失啰:餅名。

  ⑦媲諾迦:餅名。

  ⑧無憂:一種沙糖餅名。

  ⑨播缽吒:一種不用起面之□□食物。

  ⑩「心」,原作「意」,《大正藏》校甲、乙作「意」,《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心」,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⑾迦羅奢:梵文KaIasah 的音譯,意譯賢瓶、寶瓶、吉祥瓶等。

  ⑿「是」,原作「上」,《大正藏》校宋、元、明作「上」,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⒀法界生印,及與*輪印:法界生印,即兩手先作金剛拳,二大指入于掌中,二頭指豎立,指端相拄。

  有法界清淨義。亦稱火輪印、智火印。*輪印,亦稱轉*輪印、*輪金剛智印。二手外縛,二大指豎合,二小指交叉豎立。*輪印,有如來教法能摧破煩惱惑障之義。

  ⒁叁昧耶,諸佛各部均不同。

  ⒂大空點:指在所觀之字上置一點。

  ⒃「末」,原作「坐」,《大正藏》校元、明、宮、甲、乙、丙、丁,《中華藏》校碛、普、徑、清作「末」,今按此及《疏》文,改正。

  ⒄噁揭娜曳:梵文agnaye 的音譯,火天名。

  ⒅叁昧手:即右手。

  ⒆慧手:即左手。

  ⒇空指:即大拇指。

  (21)此真言稱寂災真言或息災真言。阿摩诃扇底蘖多,梵文粵阿ah mahasantigata 的音譯,大寂逝義。扇底羯啰,梵文santikara 的音譯,作寂義。缽啰睒摩達磨儞若多,梵文prasama-dharmanirajaya 的音譯,最勝證寂法生義。阿婆嚩,梵文abhava 的音譯,無自性義。薩嚩婆嚩達麼,梵文Sarvabhavadhama的音譯,一切自性義。娑麼多缽啰缽多,梵文Samanta prapta 的音譯,獲得普遍平等義。

  譯文

  說罷護摩法,毘盧遮那世尊又告訴執金剛秘密主如何作灌頂,于是以偈說:

  摩诃薩埵金剛手,請你一心而谛聽,現在當說灌頂法,是法古佛曾開示。

  上師又作第二壇,正中面對漫荼羅,圖畫作于外界域,長寬相距二肘量,四四方方正均等,向內一面開一門。

  安置四大執金剛,居在壇場四維外,住無戲論執金剛,虛空無垢執金剛,及無垢眼執金剛,被雜色衣執金剛。

  壇場內心大蓮花,八葉以及花須蘂,而于四方之葉中,安住四伴侶菩薩,彼諸菩薩大有情,往昔曾發大誓願。

  伴侶菩薩何爲四

   即總持自在菩薩,念持菩薩利益心,以及悲者菩薩等。

  所余四維之四葉,安住于四奉教者,是雜色衣和滿願,無礙以及解脫等,中央□字純白色,即法界不思議色,四角各置四寶瓶,瓶中盛滿衆寶藥。

  普賢菩薩慈氏尊,及與除蓋障菩薩,除一切惡趣菩薩,四尊真言各加持,引召弟子灌頂時,將其置于妙蓮上。

  奉獻塗香及鮮花,燈明以及關伽瓶,其上蔭以幢幡蓋,奉攝悅意金剛樂,吉慶伽陀偈頌言,多以美言來誦詠。

  如上種種之供養,使其歡喜心悅已,正面親對諸如來,自把四瓶灌其頂。

  其次又要作供養,美麗鮮豔諸香花,此後應當執金篦,在于弟子之前住。

  好言慰喻令歡喜,即說如是伽他偈:

  佛子如來全爲你,決除一切無智膜,猶如世間之醫王,極善妙用以金籌。

  修持真言之行者,其次又當執明鏡,爲了顯現無相法,即說如是伽他頌:

  諸法本來無形像,清淨澄澈無垢濁,無有執著離言說,一切從是因業起,如是知道此法教,即是自性無染汙,爲了衆生無比利,佛心子從心佛生。

  其次又當授*輪,置于學人二足間,師以慧手傳法螺,又說如是伽他偈:

  你自從今日之後,即可轉于救世輪,亦吹無上大法螺,音聲遍于諸世界,于此勿生諸妄想,應當遠離疑悔心,爲了世間諸有情,開示勝行真言道。

  經常要作如是願,宣唱流布佛恩德,如此一切執金剛,都來共同護念你。

  次後應當于弟子,心中生起悲念心,行者應入于其中,又開示叁昧耶偈:

  佛子你從今以後,不惜自己之身命,從不舍棄佛教法,亦不舍離菩提心,悭悋正法不開示,即是不利衆生行。

  以你善住叁昧耶,對于佛說叁昧耶,如同保護己身命,護戒不失半毫厘,應當至誠于恭敬,稽首一切聖尊足,如是所作隨教行,勿要生于疑慮心。

  這時候,執金剛秘密主向佛說:世尊,如果男女持修者,入此大悲藏生大漫荼羅王叁昧耶,能獲得多少福德

  

  佛告訴金剛手說:秘密主,可以獲得從初發心直到成爲如來的所有福德,是善男子、善女人聚集所有的一福德,與佛相等。秘密主,應當知道在秘密法門中,此善男子、善女人是從如來出生,是佛心之子,如此善男子、善女人所在處所,也就是佛所處之處所,應當施作佛事。所以,秘密主,要是喜歡供養佛,就供養此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想見到佛,就去見此善男子、善女人。

  這時,以金剛手爲首的上首執金剛,以普賢菩薩爲首的諸大菩薩,共聲說道:世尊,我們從今以後應當恭敬供養此善男子、善女人。爲什麼呢

  因爲見了此善男子、善女人,就是見了佛世尊。

  原典

  爾時,毘盧遮那世尊複告執金剛秘密主而說偈言:

  汝摩诃薩埵,一心應谛聽,

  當廣說灌頂,古佛所開示。

  

  師作第二壇,對中漫荼羅,

  圖畫于外界,相距二肘量,

  四方正均等,內向開一門。

  安四執金剛,居其四維外,

  謂住無戲論,及虛空無垢,

  無垢眼金剛,被雜色衣等。

  內心大蓮華,八葉及須蘂,

  於四方葉中,四伴侶菩薩,

  由彼大有情,往昔願力故。

  雲何名爲四

  謂總持自在,

  念持利益心,悲者菩薩等。

  所賒諸四葉,作四奉教者,

  雜色衣滿願,無間及解脫,

  中央示法界,不可思議色,

  四寶所成瓶,盛滿衆藥寶。

  普賢慈氏…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