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指間,頭指屈其上。⒅
于心齊大指⒆,展臂名爲鬘⒇,騰掌從口散21,作舞頂上合22。金剛縛下施23,自掌而上獻24,齊頭指相逼25,舒展如塗勢26。由一頭指屈27,二頭指結縛28,大頭端如鎖29,如金剛拳合30,我今說能成31。金剛成最勝32,自印住于心33,薩埵金剛定。
次說作事業,金剛業無上。金剛界等印34,由集會如來,壇師35于弟子,刹那成加持。結薩埵金剛,則成持金剛。纔結金剛鈎,能召一切佛。欲金剛儀故,尚染等覺者36。由金剛歡喜37,善哉聲皆喜38。由結實金剛,從佛獲灌頂。由結金剛日,如佛得圓光39。持金剛幢已,則滿一切願。金剛笑儀40故,共諸佛等笑。持法金剛印,等同法金剛。遍持金剛劍,得慧救世41者。持習金剛輪,則能轉*輪。由金剛語故,金剛語成就。遍持業金剛,等同金剛業。堅作42金剛護,成身如金剛。金剛牙勝印43,能摧諸惡魔。堅作金剛拳,順伏諸契印44。
由戲45得喜悅,由鬘得莊嚴,由語語威肅46,得供由舞故。焚香滋澤世,由華47色端嚴,由燈世清淨,由香獲妙香。金剛鈎得召48,金剛索得入,金剛鎖能縛,金剛鈴遍入,我今說法印49。
注釋
①如來族:即如來部族。
②二手如月形,中指如金剛,余指面不著:此叁句偈指金剛薩埵印。
③頭鈎勝指交:頭,即頭指,也就是大拇指。頭鈎,指大拇指作鈎子狀,表示不空王菩薩印。指交,指兩頭指相交叉,表示摩羅菩薩印。
④由如彈指勢:指金剛喜菩薩印。
⑤金剛薩埵四:指東方金剛薩埵、不空王、摩羅、金剛喜四菩薩印。
⑥寶金剛頭指,面合而反屈:寶金剛,指金剛寶菩薩。面合,指豎一大拇指,與另一個拇指面相合。這二句偈指金剛寶菩薩印。
⑦中無名小指,舒展旋當心:中,指中指。無名,即無名指。這二句偈指不改金剛寶菩薩印而伸展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指表示金剛光菩薩印。
⑧無名指如幢,及與小指合:這裏指金剛幢菩薩印。
⑨複住于笑處:笑處,指雨頰有靥的地方。複住于笑處,指將金剛幢印放在臉部靥處,然後翻手散之,即成金剛笑菩薩印。
⑩彼等印:這裏指南方金剛寶、金剛光、金剛幢、金剛笑四菩薩印。
⑾豎齊二大指,頭指屈如蓮:大指,即拇指。蓮,即蓮華,這裏指自性清淨心。這二句偈表示金剛法菩薩印。
⑿則彼金剛劍,中合屈上節:中合,指中指伸直,二面相合,如同劍形。這二句偈指金剛利菩薩印。
⒀則彼齊無名,小指交如輪:「無名」,原作「無心」,今據《大正藏》本改。這二句偈指金剛輪菩薩印。
⒁則解大指搏,舒展從口起:這二句偈指金剛語菩薩印。
⒂大小指面合,集會業金剛:這二句偈指金剛業菩薩印。
⒃則彼齊頭指,住心而舒展:這二句偈指金剛勇猛菩薩印。
⒄屈頭指如牙,小指亦複然:屈,指彎曲。牙,指作牙齒狀。這二句偈是指金剛夜叉印。
⒅大指小指間,頭指屈其上:屈,指彎曲。這二句偈指金剛拳菩薩印。
⒆于心齊大指:指豎二大拇指于心中。這是嬉戲供養,爲密供養天叁昧耶印,此印表示菩提心供養。
⒇展臂名爲鬘:此印表示鬘供養。
21騰掌從口散:指從口引出,向下伸臂。此印表示歌供養。
22作舞頂上合:指放開前印後合掌放在頭頂上,作旋舞的樣子。此印表示舞供養。
23金剛縛下施:「施」,原作「旋」,今據《大正藏》本改。此句偈即表示燒香供養天。
24自掌而上獻:指花供養天。
25齊頭指相逼:指豎二個人拇指,其余手指附在後面。這裏指燈供養天。
26舒展如塗勢:指開掌摩擦胸前,然後向外,作塗香的樣子。這是塗香供養天。
27由一頭指屈:指金剛鈎印。
28大頭指結縛:指將兩個大拇指放入手掌內,作結縛的樣子。指金剛索印。
29大頭端如鎖:指兩個人拇指相撚如環形,表示金剛鎖印。
30如金剛拳合:指金剛召印。
31我今說能成:能成,指能成法。此句偈指總結上文。
32金剛成最勝:成,指成就。金剛成最勝,指在以下種種成就中,數金剛成就最爲殊勝無比。
33白印住于心:自印,指結自印。住于心,這裏指薩埵金剛定,是成菩提心的意思。
34金剛界等印:這裏有兩個意思:一指中央大日如來攝受東南西北四佛、四波羅蜜等。另一指總說此經叁十七諸印。
35壇師:指曼茶羅中的金剛阿阇黎。
36尚染等覺者:指金剛愛欲染愛一切衆生,使他們獲得解脫,成正等覺。
37金剛歡喜:此指彈指印,因爲彈指即是「善哉聲」,能令來生生歡喜心。
38皆喜:指上贊歎諸佛,下贊歎求生,皆得歡喜。
39圓光:指佛叁十二相之一。
40笑儀:指金剛笑印和儀式。
41救世:指慈悲、智慧兩種救世。慈悲救世,指以慈悲心拔除衆生一切苦厄,如觀世音的「慈航普渡」一樣。智慧救世,指以智慧斷除一切衆生煩惱。這裏指後者。
42「作」,《大正藏》本作「結」。
43金剛牙勝印:金剛牙,指降伏叁昧。勝印,即殊勝之印。
44順伏諸契印:指結金剛拳印可以順伏一切諸印。
45戲:指嬉戲供養。
46由語語威肅:第一個「語」,指金剛歌印。第二個「語」,指語音。威肅,原義是威嚴、肅穆。這裏指好聽的語音。
47華:指金剛華印。
48「得召」,《大正藏》本作「召得」。
49我今說法印:這裏指總結上文所說。
譯文
金剛智攝大日如來等五佛,能作堅固不壞的金剛界。我現在按先後次序來宣說,一切法印如儀軌。
如果念誦叁昧耶薩怛鑁,是一切法印的主宰;如果念誦阿娜耶薩縛,就能鈎召一切佛;如果念誦阿斛蘇佉,就能染愛一切佛;如果念誦娑度娑度時,都能得善哉生歡喜;如果念誦蘇摩诃怛鑁,就能得到諸佛授予灌頂;如果念誦噜褒儞庾多,能獲得正法微妙光明;如果念誦遏佗缽羅波底,一切意願都能得到滿足;如果呵呵吽壑作此笑,就能與諸佛一起嬉笑;如果念誦薩嚩迦哩,所有非法的都能得清淨;如果念誦□佉掣那,就能斷除一切苦;如果念誦勃馱冒地,就能成爲曼荼羅的主宰;如果念誦缽羅底舍娜,就能與諸佛共同談論。
如果念誦蘇嚩始怛鑁,無論到哪兒都能自在無礙;如果念誦儞婆也怛鑁,刹那間就能獲得大無畏;如果念誦舍怛噜薄乞叉,就能吞伏一切怨魔;如果念誦薩嚩悉地,就能獲得一切妙成就;如果念誦摩诃啰底語,就能得微妙大喜悅;如果念誦噜波輸陛,同樣可以得到大快樂;如果念誦室噜怛羅燥佉,能使聽者獲得至高無上的妙樂;如果念誦薩婆布誓,就能得到最殊勝微妙的供養;如果念誦缽羅诃羅儞儞,就能生起歡喜心;如果念誦頗攞哦弭語,都能得到一切殊勝果;如果念誦蘇帝惹仡哩,就能獲得大妙光;如果念誦蘇巘蕩儗語,就能得到妙香而持久清淨;如果念誦阿夜呬弱,就能普遍鈎召;如果念誦阿呬吽吽,就能引入;如果念誦系薩普吒鑁,就能獲得善縛;如果念誦健吒惡惡,就不但能遍入諸佛警覺,使之不忘度脫衆生,而且能遍入衆生警覺,使他們生起覺悟之心。
原典
嚩日羅惹南通佛①,能作堅固金剛界②。次複我今當遍說,法印勝契如本儀③。
誦叁昧耶薩怛鑁,一切印契爲主宰;誦阿娜耶薩縛④已,即能鈎召一切佛;阿斛蘇佉⑤稱誦已,染愛一切諸佛等;娑度娑度⑥是語已,皆以善哉令歡喜;蘇摩诃怛鑁⑦誦已,則獲一切佛灌頂;噜褒儞庾多⑧誦已,則護正法威德光;誦遏佗缽羅波底⑨,能滿一切殊勝願;呵呵吽壑⑩作是笑,獲得如來妙微笑;薩嚩迦哩⑾是誦已,能淨非法皆清淨⑿;□佉掣那⒀誦持已,能斷一切苦受業;勃馱冒地⒁是言已,于曼荼羅爲主宰;缽羅底舍娜⒂誦已,共預⒃諸佛談語論。
蘇嚩始怛鑁⒄誦已,遍行一切而自在;儞婆也怛鑁⒅語已,刹那則得無所畏;誦舍怛噜薄乞叉⒆,能啖一切怨敵者;薩嚩悉地⒇是誦已,獲得一切妙悉地。摩诃啰底21得適悅,噜波輸陛22亦複然。室噜怛羅燥佉23得樂,薩婆布誓24得供養。缽羅诃羅儞儞25悅,頗攞哦弭26獲得果。蘇帝惹仡哩27得光,蘇巘蕩儗28得妙香,阿夜呬弱成鈎召,阿呬吽吽29能引入
系薩普吒鑁30大得
健吒惡惡31令震動。
注釋
①嚩日羅惹南通佛:指說叁昧耶會真言。嚩日羅惹南,意譯爲「金剛智慧」。佛,指大日如來等五佛。五佛的真言分別是:大日如來「嚩日啰枳惹南阿」、不動如來「嚩日啰枳惹南吽」、寶生如來「嚩日啰枳惹南怛(左“口”右“洛”)」、阿彌陀如來「嚩日啰枳惹南□唎」、不空成就如來「嚩日啰枳惹南惡」。
②能作堅固金剛界:表示叁昧耶會真言的功能,這裏指將五解脫輪安置在曼荼羅的中央。
③法印勝契如本儀:法印勝契,指前文所說成就之諸印。本儀,原指根本儀軌之意,這裏指只說真言而不說契印。法印勝契如本儀,表示法印與真言義趣一致。
④阿娜耶薩縛:意譯爲「將來」。這裏指鈎召未來。
⑤阿斛蘇佉:意譯爲「嗚呼!安樂」。
⑥娑度娑度:意譯爲「善哉!善哉!」。
⑦蘇摩诃怛鑁:意譯爲「獲一切佛灌頂」。
⑧噜褒儞庾多:意譯爲「日光」。日,指菩提心體;菩提心體,是爲佛法之正,所以又稱爲「正法」。
⑨遏佗缽羅波底:意譯爲「獲得義利」。
⑩呵呵吽壑:意譯爲「笑聲種子」。
⑾薩嚩迦哩:意譯爲「一切作」。
⑿能淨非法皆清淨:能,指能夠。淨,指清淨。非法,原指不是佛法,這裏指作。清淨,原指潔淨無染,這裏指無作。
⒀口佉掣那:意譯爲「斷苦」。
⒁勃駄冒地:意譯爲「由轉*輪開覺得智」。覺,原義爲「覺悟」,這裏指能覺。智,原義爲各種智慧,這裏指所覺,即菩提。
⒂缽羅底舍娜:意譯爲「得悟一切語言」。
⒃預:指參與。
⒄蘇嚩始怛鑁:意譯爲「善得自在」。…
《金剛頂經 3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