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頂經 1 卷上▪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來大精進妙堅固甲胄菩薩、一切如來遍守護金剛藥叉菩薩和一切如來身口意金剛印智菩薩。

  原典

  時,婆伽梵大毗盧遮那如來①,常住一切虛空、一切如來②身口心金剛③,一切如來互相涉入④。一切金剛界覺悟智薩埵⑤,一切虛空界微塵金剛加持所生智藏⑥;一切如來無邊故,大金剛智灌頂寶⑦,一切虛空舒遍真如智⑧,爲現證叁菩提⑨;一切如來身自性清淨故⑩,自性清淨一切法,遍一切虛空,能現一切色智⑾,盡無余,調伏有情界行最勝⑿;一切如來不空⒀,作教令⒁故,一切平等無上巧智⒂。

  一切如來大菩提堅固薩埵⒃、一切如來鈎召叁昧耶、一切如來隨染智⒄自在、一切如來善哉⒅、一切如來灌頂寶、一切如來日輪圓光、一切如來思惟王摩尼寶幢、一切如來大笑⒆、一切如來大清淨法、一切如來般若智、一切如來輪、一切如來秘密語⒇、一切如來不空種種事業、一切如來大精進妙堅固甲胄、一切如來遍守護金剛藥叉21、一切如來身口心金剛印智22。

  注釋

  ①大毗盧遮那如來:即大日如來。這裏指大日如來的自受用身,也就是智法身。

  ②一切如來:這裏指大日如來。

  ③身口心金剛:這裏指大日如來的自性身,即理法身。理、智二法身合一,即是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

  ④互相涉入:這裏指如來內證的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和成所作智相互融入。

  ⑤覺悟智薩埵:表示如來清淨的阿賴耶識與大圓鏡智相應,證得堅固無漏的叁摩地。

  ⑥所生智藏:指從金剛菩提心叁摩地智(即大圓鏡智)中流出金剛光明,也就是金剛波羅蜜。

  ⑦大金剛智灌頂寶:大金剛智,指平等性智。灌頂寶,指用金剛寶灌頂。

  ⑧一切虛空舒遍真如智:真如智,指真如智德。一切虛空舒遍真如智,指真如智德平等地充滿一切有情界和器世界。

  ⑨叁菩提:菩提,梵語Bodhi的音譯,意譯爲「道」、「覺」

  。叁菩提,梵語Sambodhi的音譯,又作「糁帽地」,意譯爲「正等覺」。

  ⑩「一切如來身自性清淨故」,《大正藏》本作「一切如來自身性清淨」。

  ⑾能現一切色智:現,指示現。能現一切色智,指一切諸佛能夠隨順衆生種種色心所顯示的願望,普遍示現一切色身而給予他們種種利益。

  ⑿行最勝:即最勝行,意思是波羅蜜多的行法。

  ⒀不空:指如來對一切衆生所有的見聞觸知都不放過,都歸到無上菩提。

  ⒁教令:指大日如來利益衆生的教勅。

  ⒂無上巧智:指超出一切智慧之上的智慧,稱爲羯磨智,又稱爲種種事業智。

  ⒃薩埵:梵語Sattva的音譯。意譯爲「衆生」或「有情衆生」。另一個意思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指菩薩。這裏指後者。

  ⒄隨染智:指如來隨順衆生的染緣而度脫衆生的智慧。

  ⒅一切如來大菩提堅固薩埵、一切如來鈎召叁昧耶、一切如來隨染智自在、一切如來善哉:這是十六大菩薩中,屬于菩

  提心類的四位菩薩。

  ⒆一切如來灌頂寶、一切如來日輪圓光、一切如來思惟王摩尼寶幢、一切如來大笑:這是十六大菩薩中,屬于福德聚類的四位菩薩。

  ⒇一切如來大清淨法、一切如來般若智、一切如來輪、一切如來秘密語:這是屬于智慧門類的四位菩薩。

  21金剛藥叉:梵語Vajrayaksa之譯,又作「金剛夜叉」。金剛界中五大明王之一。住于北方,叁面六臂,或一面四臂。是五智如來中不空成就如來的忿怒身。這裏就菩薩言,是爲金剛藥叉菩薩或牙菩薩的教令輪身,密號爲護法金剛。

  22一切如來不空種種事業、一切如來大精進妙堅固甲胄、一切如來遍守護金剛藥叉、一切如來身口心金剛印智:這是屬于大精進類的四位菩薩。

  譯文

  普賢菩薩、不空王菩薩、摩羅菩薩、極喜王菩薩、虛空藏菩薩、大威光菩薩、寶幢菩薩、常喜悅根菩薩、觀自在菩薩、文殊菩薩、纔發心轉*輪菩薩、無言菩薩、毗首羯磨菩薩、難敵精進菩薩、摧伏一切魔菩薩和如來拳菩薩是爲十六尊。他們所持標幟分別是金剛杵、金剛鈎、金剛箭、金剛喜、金剛寶、金剛日、金剛幢、金剛笑、金剛蓮華、金剛劍、金剛輪、金剛語、金剛業、金剛護和金剛牙、金剛縛。

  大日如來、不動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和不空成就如來是爲五佛。大日如來分別流出的金剛波羅蜜、寶波羅蜜、法波羅蜜和業波羅蜜是爲四波羅蜜。嬉、鬘、歌、舞、香、華、燈、塗香供養,是爲八供養。金剛鈎菩薩、金剛索菩薩、金剛鎖菩薩、金剛鈴菩薩、是爲四攝金剛菩薩。彌勒菩薩、不空見菩薩、除蓋障菩薩、香象菩薩、除憂闇菩薩、大勇猛菩薩、虛空藏菩薩、智幢菩薩、無量光菩薩、月光菩薩、賢護菩薩、除憂闇菩薩、金剛藏菩薩、無盡意菩薩、辯積菩薩、普賢菩薩是爲賢劫十六尊。諸不退衆菩薩皆行波羅蜜法,並由除蓋障菩薩、大光明菩薩、地藏菩薩以及妙法幢菩薩他們行利益衆生的佛心總攝一切不退轉菩薩。

  五佛頂是至高無上的,其中以大日如來的金輪佛頂最爲殊勝,無與倫比。其次是白傘蓋佛頂、火聚佛頂、高佛頂和勝佛頂。一切執金剛神都是由一切如來的勇健菩提心所生化出來的。大日如來還爲喜歡小聖的衆生示現諸如聲聞、緣覺、菩薩、梵天之身,引導他們得大智慧。不動明王、金剛夜叉明王、降叁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和馬頭明王等,是爲諸大明王。諸世天是大梵天等二十天和地、水、火、風諸輪王。

  原典

  普賢①妙不空②,摩羅③極喜王④,空藏⑤妙大光⑥,寶幢⑦大微笑⑧,能觀大自在⑨,曼殊⑩一切壇⑾,無言⑿種種業⒀,精進⒁怒⒂堅持⒃。金剛鈎箭喜⒄,寶日幢幡笑⒅,蓮劍妙輪語⒆,羯磨甲怖持⒇。

  無始無終寂21,暴怒大安忍22,藥叉羅刹勇23。威猛大富貴24,邬摩天世主25。毗紐勝大寂26,世護虛空地27,叁世及叁界28,大種善人益29。諸設縛祖父30,流轉涅槃常31。正流轉大覺32,覺清淨大乘33,叁有常恒者34,降叁世食樂35,主宰諸能調36,堅主妙地勝37,智彼岸理趣38。解脫覺有情39,行一切如來40,覺利益佛心41,諸菩提無上42。遍照最勝主43,自然總持念44,

  大薩埵大印45,等持佛作業46。一切佛爲身47,薩埵常益覺48。大根本大黑49,大染欲大樂50,大方便大勝51,諸勝宮自在52。

  注釋

  ①普賢:即金剛薩埵菩薩或金剛手菩薩。

  ②不空:不空王菩薩之簡稱,即金剛王菩薩。這是金剛界十六菩薩之一,也是五智如來中不動如來的四親近之一。

  ③摩羅:梵語Mara的音譯。意譯爲「愛」,即金剛愛菩薩。這是十六菩薩之一,也是不動如來的四親近之一。

  ④極喜王:「王」,原文作「主」,今據《大正藏》本改。極喜王,即極喜王菩薩。

  ⑤空藏:即虛空藏菩薩。

  ⑥妙大光:《大正藏》本作「大妙光」。指大威光菩薩或金剛光菩薩。這是十六大菩薩之一,也是五智如來中寶生如來右前方的菩薩。

  ⑦寶幢:即寶幢菩薩或金剛幢菩薩。這是十六大菩薩之一,也是寶生如來的四親近之一

  。

  ⑧大微笑:指常喜悅根菩薩或金剛笑菩薩。這是寶生如來的四親近之一。

  ⑨能觀大自在:指觀世音菩薩。

  ⑩曼殊:即曼殊室利的簡稱,指文殊師利菩薩。(詳見曼殊室利童真菩薩條)

  ⑾一切壇:壇,即曼荼羅。一切壇,指金剛界九會曼荼羅,這裏轉指纔發心轉*輪菩薩。

  ⑿無言:即無言菩薩或金剛語菩薩,十六大菩薩之一。

  ⒀種種業:即種種事業。這裏指毗首羯磨菩薩,十六大菩薩之一。

  ⒁精進:原義指努力不懈,向善向上。這裏指難敵精進菩薩,十六大菩薩之一,

  ⒂怒:原義是憤怒。這裏指摧伏一切魔菩薩,十六大菩薩之一。

  ⒃堅持:原義是不變更、不動搖。這裏指如來拳菩薩,十六大菩薩之一。

  ⒄金剛鈎箭喜:金剛,是金剛杵的簡稱,梵Vajra的意譯,原爲古代印度的一種兵器。密教用作表示堅固銳利的智慧、斷除煩惱、降伏惡魔的法器。用金、銀、銅、鐵或硬木製成,中間有把手,兩端有獨股、叁股、五股、九股等不同式樣。這裏作爲金剛薩埵菩薩的標幟。鈎,指金剛鈎。箭,指金剛箭。喜,指金剛喜。它們分別是不空王菩薩、摩羅菩薩和極喜王菩薩的標幟。

  ⒅寶日幢幡笑:寶,原義是如意珠。這裏指金剛寶,又名金剛石,是虛空藏菩薩的標幟。日,指日輪形。這裏指金剛日,是大威光菩薩的標幟。幢幡,原指旌旗。幢,梵語Dhvaja的意譯,指旗杆頂端鑲嵌的寶珠和彩帛等裝飾之物。幡,梵語Pataka的意譯,指旌旗中下垂的長帛。幢幡,這裏指金剛幢,是寶幢菩薩的標幟。笑,指金剛笑,是常喜悅根菩薩的標幟。

  ⒆蓮劍妙輪語:蓮,即蓮華。這裏指金剛蓮華,是觀自在菩薩的標幟。劍,這裏指金剛劍,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標幟。妙,意謂美妙;輪,原指叁形輪。這裏指金剛輪,是纔發心轉*輪菩薩的標幟。語,即語言。這裏指金剛語,又名金剛念誦,指不發出聲音唯在心裏默念,這是無言菩薩的標幟。

  ⒇羯磨甲怖持:羯磨,梵語Karma的音譯。意譯爲「業」、「辦事」。這裏指金剛業,是毗首揭磨菩薩的標幟。甲,原義是盔甲。這裏指金剛護,是難敵精進菩薩的標幟。怖,原義是恐怖。這裏指金剛牙,是摧伏一切魔菩薩的標幟。持,原義是執持。這裏指金剛縛,是一切如來拳菩薩的標幟。

  21無始無終寂:無始無終,意思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這裏指大日如來。其法界體性智不生不滅,無始無終。寂,意思是寂靜不動。這裏指不動如來。不動如來,梵語Aksobhya的意譯,又作「無動」、「無瞋恚」。依密教所說,不動如來于五智如來中住于東方。左手作拳,右手持梵函,黃金色,密號如意金剛。

  22暴怒大安忍:暴怒,意思是暴惡忿怒。這裏指寶生如來。他住于南方月輪中,左手爲拳,右手開外,彎曲無名指與小…

《金剛頂經 1 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金剛頂經 2 卷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