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剛,爲一切如來微笑。出已,入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聚爲一體,生金剛笑形,住佛掌中。從彼金剛笑形,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作一切如來奇特等。作一切佛神通遊戲,常喜悅根故,金剛薩埵叁摩地極堅牢故,聚爲一體,生常喜悅根大菩薩身,住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說此嗢陀南:
奇哉我大笑,諸勝大奇特:
安立佛利益,常住妙等引⑨。
時,常喜悅根大菩薩身,從世尊心下,依一切如來後月輪而住,複請教令。時,世尊入一切如來奇特加持,名金剛叁摩地,受一切如來出現叁昧耶,盡無余有情界一切根⑩無上安樂悅意故,乃至得一切如來根清淨智神境通果故。則彼金剛微笑授與彼常喜悅根大菩薩摩诃薩雙手,則一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喜。金剛喜灌頂時,金剛喜菩薩摩诃薩以金剛微笑,悅一切如來,說此嗢陀南:
此是一切佛,奇哉示出現;
能作大喜悅,他師⑾不能知。
大灌頂、尋圓光、有情大利、大笑⑿,如是一切如來大灌頂薩埵。
注釋
①嚩日羅計都:意譯爲「金剛幢」。
②大寶幢:指前文所說的「建一切如來寶幢」。
③一切益成就:這裏指如來的寶幢已成就一切利益,能滿足世間、出世間一切願望。
④思惟王摩尼幢:思惟,原義是思想、觀想,這裏指如意。王,原義是主宰、領導,這裏指自在無礙。思惟王摩尼幢,即如意自在寶幢。
⑤檀波羅蜜:梵語Danaparamita的音譯。六波羅蜜之一。檀,即檀那,指布施。波羅蜜,意謂「到彼岸」或「度」。
⑥檀度:六度之一。與「檀波羅蜜」同義。
⑦常喜悅大菩薩:即常喜悅根大菩薩。
⑧嚩日啰賀娑:意譯爲「金剛笑」。
⑨常住妙等引:常住,原義有兩個:一指法沒有生滅變遷;二指僧衆居住的寺院,其中包括寺院中的財物,因而常住又是「常住物」的簡稱,這裏指前者。等引,梵語Samahita的意譯,音譯爲「叁摩呬多」,是禅定的一種,指能引諸功德;這裏指密教的初地——等引地。證得等引地者,自證心深入阿字門,能見法住安樂,從而生起歡喜心。
⑩一切根:這裏指人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⑾他師:這裏將指外道、有情衆生及二乘人等。
⑿大灌頂、尋圓光、有情大利、大笑:這是一切如來大福德灌頂智門的四位大菩薩。
譯文
這時候,世尊大日如來又進入觀自在大菩薩叁昧耶,生起法加持金剛定,名爲一切如來法叁昧耶,也就是一切如來心,這是大日如來從自心而生的,並念誦真言:
嚩日啰達摩
觀自在大菩薩剛從一切如來金剛心中出來,就成爲世尊金剛手。由于他己證得妙觀察智和一切法本性清淨,所以從金剛薩埵叁摩地中出現正法光明,並且以正法光明照耀一切世界,使之成爲清淨微妙法界。然後,這全部法界進入世尊大日如來心中,聚合爲一體,充滿整個虛空世界。又從中生出大金剛蓮華形,住于佛掌中。接著,又從那金剛蓮華形中顯現出像一切世界微塵那麼多的如來身,以一切如來叁摩地智神境通作種種神通變化。于一切世界中微妙觀察,自在無礙,所以能從堅固不壞的金剛薩埵叁摩地中攝受有情衆生與智光明聚合爲一體,生出觀自在大菩薩身,住于世尊大日如來心中,而說偈頌道:
奇妙我此第一義,本來清淨自然生;
一切諸法如同竹筏的譬喻一樣,有情衆生只要證得自性清淨就可以獲得。
這時候,觀自在大菩薩身從世尊大日如來心中出來,住于一切如來前月輪中,又請世尊教令。于是大日如來便入一切如來叁摩地智叁昧耶,名爲金剛定。受用一切如來清淨叁摩地智,使一切有情衆生都得自身清淨,獲得安樂和歡喜,甚至證得一切如來法平等智神通果。這時,一切如來將要把金剛蓮華授予觀自在菩薩,使他成爲正法轉輪王,並接受一切如來法身灌頂,然後將金剛蓮華授予他手中。一切如來則爲他取名號爲金剛眼,並以金剛眼灌頂法爲他灌頂。這時,金剛眼菩薩從金剛蓮華作盛開的樣子,觀察貪染自性從本不生,所以是清淨無染的,並說偈頌道:
這是一切如來,已經覺悟到不滅貪染而了知通達本性;
今得授予我掌中,菩薩必須證得一切法平等智——妙觀察智。
這時候,世尊大日如來又進入文殊師利大菩薩叁昧耶,生起法加持金剛定,名爲一切如來大智慧叁昧耶,也就是一切如來心,這是大日如來從自心而生的,並念誦真言:
嚩日啰底乞灑拏
文殊師利菩薩剛從一切如來金剛心中出來,就成爲世尊金剛手。從中出現許多智慧之劍,然後進入世尊大日如來心中,聚合爲一體,從中生出金剛劍形,住于佛掌中。又從金剛劍形中顯現出像一切世界微塵那麼多的如來身,以一切如來智慧作種種神通變化。由于極其微妙吉祥,所以能從堅固不壞的金剛薩埵叁摩地中攝受有情衆生與智慧爲一體,生出文殊師利大菩薩身,住于世尊大日如來心中,而說偈頌道:
奇妙的一切如來,我的名字叫妙音聲;
由于大般若智慧是沒有色相的,所以只有通過微妙的音聲才可以獲得。
這時,文殊師利大菩薩身從世尊大日如來心中出來,住于一切如來右月輪中,又請世尊教令。于是大日如來便入一切如來智慧叁昧耶,名爲金剛定,受用斷除一切如來五住煩惱叁昧耶,使一切有情界衆生斷除一切苦,獲得安樂和歡喜,甚至證得一切如來隨順音聲而圓滿成就智慧的悉地果。這時一切如來將金剛劍授予文殊師利大菩薩手中,爲他取名號爲金剛慧,並以金剛慧灌頂法爲他灌頂。這時,金剛慧菩薩用金剛劍揮舞斬擊,而說偈頌道:
這是一切如來,歸趨般若波羅蜜多;
能斷除叁惑五住煩惱,是消除惡業中最殊勝的。
原典
爾時,婆伽梵複入觀自在大菩薩叁昧耶,出生法加持,名金剛叁摩地,一切如來法叁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從自心出。
嚩日啰達摩①
從一切如來心纔出已,即婆伽梵持金剛。自性清淨一切法平等智②善通達故,金剛薩埵叁摩地爲正法光明。出已,以彼正法光明照曜一切世界,成爲法界,盡法界入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聚爲一體,量遍虛空法界,生大蓮華形,住佛掌中。從彼金剛蓮華形,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一切如來叁摩地智③神境通等,作一切佛神通遊戲。于一切世界妙觀自在故,金剛叁摩地極堅牢故,聚爲一體,生觀自在大菩薩身,住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說此嗢陀南:
奇哉我勝義,本清淨自然;
諸法如筏喻④,清⑤淨而可得。
時,彼觀自在大菩薩身,從世尊心下,依一切如來前月輪而住,複請教令。時,世尊入一切如來叁摩地智,叁昧耶出生,名金剛叁摩地,能淨一切如來。盡無余有情界我清淨⑥,一切安樂悅意故,乃至得一切如來法智⑦神境通果故,則彼金剛蓮華授與觀自在菩薩摩诃薩正法轉輪王,授與一切如來法身灌頂⑧,灌⑨于雙手,則一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眼。金剛眼灌頂時,金剛眼菩薩摩诃薩則彼金剛蓮華如開敷蓮華勢,觀察貪染清淨無染著自性。觀已,說此嗢陀南:
此是一切佛,覺悟欲真實⑩;
授與我手掌,法安立于法⑾
爾時,婆伽梵複入曼殊室利大菩薩叁昧耶,出生法加持,名金剛叁摩地,一切如來大智慧叁昧耶,名一切如來心,從自心出。
嚩日啰底乞灑拏⑿
從一切如來心纔出已,即彼婆伽梵持金剛,爲衆多慧劍。出已,入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聚爲一體,生金剛釼⒀形,住佛掌中。則從彼金剛劍形,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身,一切如來智慧等。作一切佛神通遊戲,妙吉祥故,金剛薩埵叁摩地極堅牢故,聚爲一體,生曼殊室利大菩薩身,住世尊毗盧遮那佛心,說此嗢陀南:
奇哉一切佛,我名微妙音;
由慧無色⒁故,音聲而可得。
時,彼曼殊室利大菩薩身,從世尊心下,依一切如來右月輪而住,複請教令。時,世尊入一切如來智慧叁昧耶,名金剛叁摩地,斷一切如來結使⒂叁昧耶,盡無余有情界斷一切苦,受一切安樂悅意故,乃至得一切如來隨順⒃音聲慧圓滿成就故,則彼金剛劍授與曼殊室利大菩薩摩诃薩雙手,則一切如來以金剛名號金剛慧。金剛慧灌頂時,金剛慧菩薩摩诃薩以金剛劍揮斫,說此嗢陀南:
此是一切佛,智慧度⒄理趣;
能斷諸怨敵⒅,除諸罪最勝。
注釋
①嚩日啰達摩:意譯爲「金剛法」。
②一切法平等智:這裏指妙觀察智。
③叁摩地智:原指禅定之智,這裏指前文所說的「瑜伽自在」。
④筏喻:筏,指竹筏。喻,指譬喻。筏喻,指以竹筏作比喻;表示佛法如筏一樣,渡河之後,就應當舍棄,不可以執著于法。
⑤「清],原作「淨」,明顯有誤,今據《大正藏》本、宋譯本改。
⑥我清淨:我,指自身。我清淨,即自身清淨。
⑦法智:這裏是「一切法平等智」的簡稱,即妙觀察智。
⑧法身灌頂:法身,原爲佛的叁身之一,這裏指屬于西方法部(四部之一)。法身灌頂,即金剛界西方法部的灌頂。
⑨灌:這裏是「放置」、「安置」的意思。
⑩欲真實:欲,是指貪欲。真實,指實相、本性。欲真實,指不滅貪欲而了知通達本性。
⑾法安立于法:此句中第一個「法」,這裏指菩薩。後一個「法」,指前文所說的「法智」。法安立于法,指菩薩必須證得妙觀察智。
⑿嚩日啰底乞灑拏:意譯爲「金剛劍」,指一切如來以智慧利劍永斷一切習氣。
⒀「釼」,同「劍」。
⒁慧無色:慧,指大般若智慧。無色,指沒有色相。
⒂結使:[結」和「使」,都是煩惱的別稱。系縛身心,結成苦果,這叫做「結」。隨順衆生,又驅使衆生,這叫做「使」。結,有九種;使,有十種。
⒃隨順:指信從、聽從。
⒄智慧度:即般若波羅蜜。(詳見檀波羅蜜條)
⒅諸怨敵:原指一切有怨恨的敵人,這裏指妨礙衆生修行的叁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五住地(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和無明住地)和前文所說的結、使。
譯文
這時候,世尊…
《金剛頂經 1 卷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