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P32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法門,做什麼功課,最終要落實到心地上來,須在萬事萬物中曆事練心,把心性提高。如果一個人做功課之外,生活中完全心中無佛,那麼他的功課是等于白做了。因此,任何法門的修行人,都應該把八正道和《普賢行願品》(又叫《極樂願文》作爲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爲准則和綱領。還有就是念佛人應盡量多學習和琢磨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這對提高我們的信心和心性標准都大有裨益。對于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這一點格外重要。

  39:什麼是“咒語”?

  咒語是世俗說法,這是一種聲音符號,在原始民間信仰中多含驅邪、避凶、趨吉,有的甚至含報複、報仇和泄憤等損人利己之意。佛教的咒語本意是“真言”,因爲宇宙的秘密也心靈的秘密,心物一元,佛咒是一種“語密” ,爲梵語的音譯,現已沒有統一而確切的漢語義譯的成份,常含有諸佛菩薩和一些護法善神的名號,以特定的音符和語句組成,總持一切法,統攝一切力量,是宇宙萬物及諸佛菩薩智慧心地的慈悲和力量的中心“場”。

  其實,持佛咒同讀經、念佛都是同一個道理,心念集中時必心物一元,持誦越久,效驗越強。任何人只要專心反覆誦持同一個佛咒,可得咒力的加持(也就是一種能量場、資訊場的啓動和相應)。如此,便可以統一身心,從萬念轉成一念,再從這一念到無念。無念,即是禅定效果,定中自然可開慧證果。一般地講,佛咒在密宗修行中運用較爲普遍。修淨土者則以念佛爲主,讀經、持咒爲輔。

  另外,佛咒中常有“阿”、“唵”、“吽”音,也是宇宙天籁最原初、最根本的真實聲響,常念咒語,可以幫助我們震開氣脈,與宇宙萬物萬有相應。所以念時應氣往內去,感覺誦讀聲音在體內震蕩,這樣才能起到咒震動經脈的作用。 但持咒練氣的人須明白的是,心與氣無二,是一體的兩面,只有不執著于氣,氣脈才會真正的開展,氣不過是打開智慧的一種較爲殊勝的方便手段罷了。所謂對境無心即是禅,禅才是佛法之正法眼藏, 所以一般太執著手氣的人,會落入現象界的陷阱。我們應明白,心是體,氣是現象和用,我們修行的本質應是放下六根的感受,直接以心去面對禅定來進行修行,如此禅定的境界就會自然展現,予此我們才能真正打開智慧。

  40:關于“淨土叁資糧”

  信、願、行即爲淨土叁資糧。修淨業若無這叁種資糧,肯定修學難以成功。

  信爲道源功德母,沒有足夠善根和慧力的人,往往信得不真切和堅定,肯定用功不得力,自然見效緩慢。因此,我們平時要多花力氣培植自己的善根才是。願即是發願,替自己立一個誓言、定一個目標的意思。淨土宗的“願”則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不過,許多人發願都不是單求自己往生成功就算了,而是爲了衆生——希望往生成功後乘願再來俗世,盡一切可能和方便普渡衆生。行則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如法修行。

  心中有彌陀,必與這樣的空間和境界相應。我們如果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即是證得不退轉果位,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有不退轉果位的人再入俗世也絕不會迷失自己,將來注定成佛。打一個比方,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像考取了一個學位(不退轉),那裏仿佛是一個由阿彌陀佛主持的修佛的中轉站或培訓學校。只要如法修行,人人都可以去那個地方,人人都可以在那兒繼續修證佛法。

  曾有人問蓮池大師:“一個人不信淨土,不願修念佛法門,恐是此人福薄?”大師答道:“確是此人福薄。”沒有大福報的人,不會遇到淨土法門,就是遇到了,也不會對它生起信願行。十方諸佛,雖有無量的智慧、德能、神通、道力,能渡一切的衆生,然而我們若不信這種義理和方法,他就沒有辦法渡我們。這猶如電視臺全天候廣播,可是我們不願扭開電視機便看不到其節目一樣。在這裏,我主要講一下“信”的重要 。

  佛門的這個信是依智慧,而不是迷信。“信”有多種含義,信自、信他、信自他不二、信因果。首先要深信自己本具佛性,本來就有著與諸佛一樣的智慧與能力,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迷失了本性、本覺,只要去掉妄想和分別執著,立刻就能恢複原有的德能,與佛一樣。其次信他,“他” 是指釋迦牟尼佛之傳法和阿彌陀佛之大願。最後是自他不二,因爲我們本覺自性與諸佛實相原本一體,對于修淨土而言,則是自性彌陀于他性彌陀一體不二。信因果,哪怕是深信以散亂心念佛,尚且能夠成就將來的成佛種子,何況一心念佛,豈有不往生成功之理。念佛是因,往生是果的情形,就好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

  蕅益大師曾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念佛的心要只有九個字,就是:“發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願和行很好理解,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41:真實不虛話“往生”

  “往生”有活著時往生和臨命終時往生兩種。這方面的書籍和音像資料及親自見聞者都比較多。科學目前還無法確切地做出解釋。

  所謂活著往生,即是指修行者無病無疾,身心安康的情況下,提前預知自己“往生” 的時間,有提前幾天、半月、幾個月,一年數年不等。“往生”時身體健康,頭腦清晰,心情快樂,能“感通” 或是“看到” (只能這麼描述)阿彌陀佛或西方極樂淨土等聖境。“往生者” 面色栩栩如生,或坐或站,笑迷迷的,說走就走了,旁人大多有見光、見花、聞香,或空中出鳥鳴,或阿彌陀佛及及諸聖衆現身,或聽到美妙音樂等神奇“異相” 可見聞 。而且有的“往生者” 的“臭皮囊” (屍體)不僵硬,不變冷,不會腐爛、變質(也是一種不壞真身),或火化遺體時能燒出許多舍利。等等。

  臨命終時往生:“往生者”平時修行時念佛功夫較好,因宿業深重或爲作特殊示現,遭遇生重病或意外事故,陽壽將盡,但臨終尚能一心念佛,做到佛號“發乎心、出乎口、入乎耳” 。“往生”時心靈較爲安詳、平靜,表情不恐怖不驚慌,以平常心看待眼前一切,“往生” 前也能“感通” 或是“看到” 阿彌陀佛或西方極樂淨土等聖境。即便不能這樣,“往生” 後很久“臭皮囊”也能不僵硬,嬰兒般柔軟,頭頂發暖發熱,面色較好,旁人也能有見光見花、聞香、空中出鳥鳴,或阿彌陀佛及諸聖衆現身,或聽到美妙音樂等神奇“異相” 可見聞 。有的也能有不壞真身或燒出舍利。

  其實,有個別人哪怕平時不念佛、不聞佛法,在急難或臨終時,一念回轉生善心(可惜許多人平時不努力,這一念很難回轉,因此對此千切不要報什麼僥幸心),或有修行人在旁引導、勸善、助念(念經念佛都行,即便到了命終後的中陰身時此法也有效驗),臨時抱佛腳也會有點用,要麼化險爲夷,而陽壽該盡的則只要萬緣放下,專心念佛,就會有明顯的感應。也有由此而“往生”成功的人,即便沒有成功,走的時候也會有瑞相,比如到了入殓的時候身體仍然柔軟,頭頂發暖,空氣中出現香味等。那都是好相、瑞相。凡是有這種相,至少都不會墮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爲叁惡道)。

  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人們只要不慌張,不要害怕,專心念佛便會逢凶化吉,陽壽該盡之人則有求生淨土成功的可能,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墮落。還有,即便平時我們在有危難、災厄的時候,念佛也肯定有感應,關鍵我們要有信心,不要驚慌不要恐怖(這比什麼都重要)。當然,真有心求究竟圓滿的人,應平時認真修行,千切不要報什麼僥幸心理,多攢積善根福德的因緣,這樣我們在急難或命終時才能完全做到萬無一失。試想,平時不訓練,沒養成習慣,病災忽地來了或臨終時一口氣上不來了,萬念俱焚,苦痛不堪,我們還有心聽聞善法或想起念佛麼?

  另外,佛門中“往生”一事科學界的研究幾乎還未涉及,由此許多說法很是似是而非,比如舍利,有人認爲是凡夫俗界和佛菩薩法界的一種中間産物,又有人說是未燒化的遺骨。總之,衆說紛纭,是非莫辨。但有一點不容質疑,在賓儀館火葬場工作的人大概都知道,未燒化的遺骨輕輕一敲就碎了,顆粒小的用手輕輕拈一下就呈粉末狀。而真正的舍利,則比較堅硬且有光澤,色澤各異,爲一種體內物質轉化的體現。舍利又分佛舍利和僧舍利(依修行人當生所證果位而論),而佛舍利則更爲堅固和殊勝。

  舍利顔色不一,大小不一、形狀不一、且會自行長大或“生出”新的舍利。有的修行者火化後還會有“心舍利”和“舌舍利”或有燒出佛菩薩相等舍利。有些“唯物”主義者則說,舍利是因素食所造成的體內結石——試想,假如一個活人體內有幾百上千顆結石他受得了嗎?且能高壽,紅光滿面,無疾而終?再說了,唯物主義講實證,我們可以去醫院收集一點結石用以焚燒,看其結果似乎會同舍利一樣。另外,在機緣特殊時,有些道場上空會如下雨般落下舍利,一些修爲較高的人在至心專誠抄寫佛經時筆尖忽然湧出舍利,一些高僧連洗澡搓背時也搓出了舍利,還有一些人用舍利泡水來喝,許多奇難雜症能不治而愈,如此等等,又當如何解釋呢?

  因此,關于往生預知時日,無疾而終、臨終異相以及舍利、修密法虹化等等神秘現象,希望科學界能本著客觀、實證的立場給予關注或研究。對于真正信奉唯物主義的人們,我堅信他們是不會搞主觀臆斷和本本主義的。

  42:閑話“道交感應”

  道交感應即是一種超叁維空間的相應狀態,指凡在修行過程中所遭遇或體驗到的不合常態、常規的東西。但一般來講,我們不必太過于執著于這一類經驗或現象(已知往生時日、專修密法或有證果之征兆的除外)。因爲有這類奇特經驗的人非常多,但又不能一概而論。道交感應其現象和因緣都非常的複雜,又因每個人具體情況的不同,這類經驗顯得很個體化和多樣化。無論入佛修行,還是練一般的外道、氣功,入靜深了一定都會有許多道交感應的現象發生。比如有人打坐時發熱發麻或脹痛、見光、見花、聞…

《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