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的人間佛教▪P2

  ..續本文上一頁,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特殊的積極作用。”

  趙樸初的這些論述,深化了人們對佛教人間性的認識,弘揚了人間佛教理念,進一步促進了佛教與社會主義的適應與契合,拓展了人間佛教在當代的實踐空間,推動了人間佛教事業的深入發展。

  此外,明真、正果、郭元興、陳星橋、鄧子美等人對人間佛教在當代大陸的倡導與實踐方面也作出了各自的貢獻。明真法師在“文革”之前就是大陸佛教的人間化的一個主要倡導者。l980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會議上,他當選爲副會長兼秘書長,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法源寺住持,l985年又兼任湖南省佛協會長。他力主佛教應以寺院爲基地,以僧尼爲成員,開辦生産服務事業,爲發展佛教事業出力,藉以實現自食其力、以寺養寺的目的。同年他又召開專題會議,討論佛教發展,囑其弟子博明、戒圓、惟正叁人,加強團結,講究行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隊恢複和發展湖南佛教事業爲己任,爲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發揚佛教優良傳統作出努力。正果法師也是提倡人間佛教的一代元老,他曾作《人間佛教寄語》一文,融通佛教修行與生活,指出:“學佛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要完成人格。”“學佛的人應在日常生活中勘驗自己的現前一念使之符合佛陀的教導,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神秘的方法可用,更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可以使你即身成佛。“所以學佛的人,應該注重最基礎的道德修養,從事對社會有益的事業和利他的善行。七衆弟子各本佛陀在經典中教授教誡、應行應止的原則去實踐,就是真正的學佛。他在文中還對趙樸初所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即“一種思想”和“叁個傳統”作了進一步的強調,盛贊其“中肯與具體”,號召學佛者“本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宗旨作一個人間佛教的行者”。最後,正果法師總結道:“佛教五乘的有漏無漏善法功德,都是以人身爲基礎而修習成就的,故人間佛教思想實爲佛陀出世之本懷,應該宣揚贊歎。佛弟子們,讓我們共同努力,來實踐人間佛教吧。在優越的社會主義製度下作一個愛國愛教的佛教徒,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而郭元興居士則重在深探佛陀本懷,引經據典證明白釋迦起至龍樹菩薩、禅宗諸祖乃至太虛以及各時經論俱以人間人類爲說教對象,以解決人間的各種人生問題爲主旨。他又對禅宗思想中人間性內容作了發掘,指出“禅宗發揚空有兩宗祖師倡導的世間與涅槃無二無別的思想,認爲道即在人生平常日用之中。”平常心是道體現了人間佛教的基本精神,“不離平常日用而辦道,即在日常生活也事事處處念念不離于“道”而到生活的淨化、向上和超脫。”將佛教修持與生活共相融通。陳星橋、鄧子美則對人間佛教的曆史發展、理論衍革、實踐意義作了理論探討,陳星橋《略論人間佛教》一文,對人間佛教的曆史依據和理論依據、人間佛教思想緣起與發展尤其是近代太虛、印順、趙樸初等人的人間佛教思想作了總結闡述,並對人間佛教的基本特征或基本立場、修行的基本要求、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的意義及應注意的問題作了深入分析,指出人間佛教是以人生爲本或以人爲中心的佛教,它既是契合于時代機宜,又符合于佛教的微言大義。並預言:“人間佛教在未來的二十一世紀將成爲我國佛教思想發展的主流。”鄧子美撰《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依曆史線索,分太虛及其早期追隨者、印順及其繼承發展、趙樸初及其解釋、叁者的共同點與分歧四個方面。回顧與剖析了人間佛教的建構與運作概況,並對今人對人間佛教的一些認識誤區作了辨正,指出“人間佛教決非特殊教派,而是以人爲出發點(反對崇拜鬼神)的適應現代社會(反對執“死方”治變症)提升現代社會(淨化世間)的佛教理念。”與陳相比,其更側重于人間佛教的實踐運作。他們的這些分析于全面正確地認識人間佛教、統一佛教思想、推動人間佛教的全面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借鑒意義。

  也正是由于有了趙樸初等人的積極倡導, 中國大陸的人間佛教在八十年代得以蓬勃發展。尤其是自“人間佛教思想”在中國佛教發展中的指導性地位得以確立,發展人間佛教成爲中國佛教協會、地方佛協和各佛教團體的共識之後,大陸人間佛教在實踐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l、在建設實踐人間佛教的方針指導下,中國佛教本著“立足于青年”之精神,以辦學育憎爲頭等大事,培養了一批能續佛慧命、承繼人間佛教事業的僧俗人才,開拓了中國人間佛教事業的新局面。

  中共十一屆叁中全會以後,隨國家宗教政策的落實貫徹,全國各地名山大寺陸續歸還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教界的國際交往也日益增多。這就爲人間佛教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但長達二十年的佛教人才斷層、佛教事業後繼乏人的現狀,與佛教工作、佛教事業百廢待舉、亟需發展對人才的急需的矛盾日趨尖銳。人才成爲製約大陸佛教發展的“瓶頸”。

  1980年,中共中央作出了恢複“文革”前由宗教團體直接舉辦的包括中國佛學院在內的幾所宗教院校的決定,其中明確規定:“宗教院校的任務,是造就—支政治上愛國、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製度的又有相當宗教學識的年輕宗教職業人員隊伍。”此宗旨與中國人間佛教之旨十分相契。于是,一度中斷的大陸佛教教育事業又重煥勃勃生機。走入發展新時期,取得可喜成就。

  首先是中國佛學院階恢複與進—步發展,培養出了大批堪可光大人間佛教的人才。作爲中國大陸佛教最高學府的中國佛學院,始建于1956年。其成立至“文革”爆發十年間,先後開辦了漢語系佛教專修科、本科、兩個學習班、研究班以及藏語系佛教專科等不同層次的六個班級,共培育了4l0名具有較高思想覺悟和佛學造諧的漢藏佛教人才,爲住持和弘揚佛教正法、開創佛教事業新局面。造就了一批中堅力量。但由于“文革”的爆發,“左”的思潮的影響,使其教學工作乎停頓,一批任職或執教的法師、居士、學者諸如喜饒嘉措大師、法尊法師、周叔迎居士、觀空法師、義方法師、塵空法師、王恩洋居士、高觀如居士、虞愚教授、葉均居士、黃念祖居士、郭元興居士、劉明淵居士等。被迫停職停課,或遭批鬥沖擊,或被迫害致死,師資力量遭到空前削弱。佛學院在1966年被迫停辦。

  八十年代初,中國佛學院得隊恢複。在中國佛教協會的支持和建設實踐人間佛教思想的指導下,比“文革”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擴大。它在原有的班級設置基礎上,又增設了預科班(二年製)、研究生班(叁年製),學科分類更爲細備,師生數量也有增加。爲大陸人間佛教事業的發展培養了—批人才,遍及寺院管理、佛學院教學、各級佛協工作等方面,充實了基層佛教工作和佛教事業的發展力量,保證了中國大陸佛教發展的人間化導向。

  從1981年起,中國佛學院還先後選送了一批品學兼優的畢業生去日本、斯裏卡、緬甸、英國等的高等院校和佛學院研究機構進修深造。這些畢業學僧如今多已成爲各地方佛協、佛教文化教育機構以及名山大寺的主要領導骨幹。此舉不僅踐行了中國佛教國際友好交流和學術研究的優良傳統,更爲中國大陸人間佛教走向21世紀儲備了新生力量。

  其次是在中國佛學院的領導和人間佛教思想的指導下,佛教教育事業更爲普及,形成了—個以中國佛學院爲首,以各地方佛學院等教育機構爲支撐的高級(中國佛學院和西藏語系佛學院)、中級(中國佛學院分院和省級佛學院)、初級(重點寺廟佛學院)既相銜接又各有側重的叁大語系佛學教育體系,培養著一大批佛學研究和寺廟管理人才。

  1980年,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提出今後應當在過去已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在培養僧伽人才及推進佛學研究方面尤其應盡最大力量。至l 983年,趙樸初更明確在其報告中提3:“培養僧才,紹隆佛種,是本會今後的一項重要任務。”在中國佛教協會的積極倡導和支持下,各地佛學院、中國佛學院分院、僧伽培訓班和學習班紛紛成立。如中國佛學院蘇州靈岩寺分院和南京棲霞山分院、上海佛學院、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四川尼衆佛學院、九華山佛學院、嶺東佛學院、黑龍江尼衆佛學院等俱是在這一時期成立的。一些有條件的寺院也都辦起了初級佛學院或僧伽培訓班、學習班。巴故十世班禅大師生前親自主持成立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在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地也開辦了培訓藏語系佛教人才的佛學院。此外,雲南上座部佛教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開辦了雲南省佛學院。他們與中國佛學院遙相呼應,互相交流合作,促成了中國佛教教育的多元化、體系化。

  上述中國大陸佛教的各級教育機構。俱以真實踐履人間佛教思想、發揚中國佛教叁大優良傳統爲宗旨,以“培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奉行人間佛教思想,對自己的祖國、對世界人民作出畢生貢獻的僧伽人才”爲導向,培養了大批能堅持弘揚實踐人間佛教的僧伽人才,進一步弘揚了人間佛教理念,穩固了人間佛教思想在佛教界的主導地位,爲人間佛教的深入發展奠定了人才和思想理論基礎。

  2、創辦以弘揚人間佛教爲宗旨的佛教刊物,在宣傳人間佛教思想理念方面不斷進展。本著發揚中國佛教注重學術研究優良傳統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的宗旨,中國佛教協會、各地方佛協、名山大寺、佛教團體都因應時代,創辦刊物、出版書籍,以當代社會大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人間佛教,並與現代人繁忙的世俗生活方式相聯系,針治世人身心疾病,將人間佛教之踐履融入世俗社會、世俗生活。如中國佛教協會的《法音》、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佛教文化》和《佛學研究》、河北佛協的《禅》、九華山佛學院的《甘露》、浙江省臺州地區佛協的《臺州佛教》、廣東佛協的《廣東佛…

《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的人間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