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P2

  ..續本文上一頁中對今日局面仍未免一抹悲憫之情,則知法師真情之至亦智之至也。

  夏衍兄在《法西斯細菌》劇中提出“智識分子再出發”之口號,漢殊有同感。今年決當好好讀些書,趁頭腦較爲明澈之年好好學些做人和立本之道。吾兄學道有德,誠望隨時予我鍾鼓也。家母轉健,弟日以讀書課女爲事,今晚抽暇馳短柬。即問近安

  漢二月二日

  田漢複巨贊法師書

  (1949年6月22日)

  巨贊兄:

  手書誦悉,兄所雲專門研究機關,不知有一定目標否

  否則,兄處距北京圖書館甚近,何妨就該處閱讀

  

  政協有宗教代表七人,佛教方面兄應當仁不讓,前者弟曾爲周恩來副主席道及,兄何妨一面加緊佛教界組織,一面向統戰部羅部長接洽,因佛教至少應有一、二名額也。余面罄,匆複順I司。

  日安

  弟田漢

  六月二十日

  巨贊法師致法舫、印順、道安法師書法舫、印順、道安法師慧鑒:

  江南解放,政令革新,佛教前途未始無望,茲新政治協商會中,以弟與趙樸初居士爲佛教代表,自便于改革工作之進行,不久擬組全國性之佛教改革團體,屆時務請公等北來參加,共謀良策,二千年佛教之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忍置事外任其生滅乎

  得函盼電告,交通方面當設法予以便利,望更與在港諸大德熟商之,翹首雲天,無任仔企,專此,即祝旅安。

  弟巨贊和南

  1949年9月2日

  巨贊法師複印度岫廬法師書

  岫兄法師:

  大函敬悉。以宗門爲歸,至深欽仰,弟亦有意于此者也。然宗之與教,初無分別。宗者教內精髓,而教則演繹宗乘者也。對讀教而滯名著相者說有別傳,落草之談,蓋爲慈悲之故,且自宋而後,宗已成爲義學(即知解宗徒),揚學拳豎拂,盡屬鬼窟活計,應請特別注意。弟昔有整理宗門文獻,考正源流之計劃,自修無暇,集稿不多,迄未敢公之于世。今則治教者非支離破碎,則攏統糊塗,無論任何宗派,皆不能清晰,況與之學宗門乎

  宗門活潑,非第一流人不能辦,而最易爲中下根人之所附會假借,弟年來所參宗門名德多矣,方之古人幾不可以同年語,則宗門豈易言哉。故弟以爲有志者歸趣于宗門固可,欲學佛者皆學宗門不可也。一般人還應先使洞明教典,然後鍛煉之以宗門,庶幾流弊較少。唐代宗門鼎盛,乃在教乘昌熾之日也。雖然,洞明教乘,亦未易言,此弟之所以外學也。專覆,順頌

  道綏!

  弟巨贊和南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成都徐季廣居士複巨贊法師書

  (上略)梁漱溟近在壁山創辦勉仁中學,熊十力亦在彼處。前弟返省日聞艮庸在省籌備,曾走訪之,值已去蓉。友人處得梁君所撰勉中緣起,意旨甚好,惜環境恐難如人意,不副所願耳。弟前曾與湛翁一書,複語氣象甚好,此公所造,似在並時諸賢上。所刻講錄,體異撰述,淺深雜見,然可藉窺所持。盛德滋先生亦不以文字自見,將來大約又與廣德張鳳篪生生(宦蜀甚久,沒于新都)同無聞于世。(鳳篪先生清季人,學問深邃,兼通儒釋,平生不著文字,死後遂竟無傳。)雖在彼無是輕重,而在學人方面,則損失殊大也。知名者不必皆賢,賢者不必知名,此世間事,固本如是,吾兄深心大願,愈久彌笃,區區敬仰之忱,亦與日俱增。所祝勝緣早是,不負平生。大抵爲學以量爲本,器局苟淺狹,則所成有限,且易生畦畛,更啓流弊。時乏沒量大人,故其所就非無甚美者,而於道所明已僅,且所傷亦多矣。隱君子又不是以首兼善,此學之所以難也。別來數年,交遊中亦頗有出格人否,幸以見示,俾增遠快。……數年以來,困于謀食,舊所有書,自杭返蜀時,即已賣作旅費,交遊不廣,借書非易,于叁乘典籍,遂無福緣再研讀。案頭所有,僅通行古書數十冊,蓋連陋字已說不上。來阆因力求行李簡單,只攜王輔嗣注周易叁冊,心賦,澈悟語錄各一冊。到此更無處借,經時數月,始假得晦翁注四書一部,可憐可笑。本分事固難言,直更將成沒字碑。唯響學微願尚未衰餒,每念平生師友,辄用自奮警,聊是以告慰耳。弟于易究之垂二十年,所見書少,苦不餍意,屢屢厭之,又複不能舍去。客冬偶于考訂文字有會,因逐漸有頭緒,覺輔嗣,伊川,確是可人,然所發明則太狹局。自余所見,就本書消息者首推理堂,(焦循著有周易通釋等書),然只成其臆說。能綜研各家,當數辛齊,(杭辛齊有易楔等書)然博而實與易所明無關,亦是門外漢,吃虧皆在讀書方法不夠。堪輿家有言,一步不到不言龍,易亦如是,研之須面面皆到而精神又能籠罩,然後免于言子嗫嚅,徒說費話也。恨無叁年閑時,專意研究此經,一爲此奇書發覆。然使弟真有叁年閑,又當先究向上事,或求證念佛叁昧,不能埋頭故紙矣。乃知人生草草,所能作之事至少,況在末世浩劫之中,更何能言之。懷此郁郁,聊借上書一快愚意,(下略)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浙大李源澄教授複巨贊法師書

  (一)

  ……弟所教爲上古史文化史,皆提問題專門研究,但每月非四篇文章不能應付,弟每月無論如何只能作叁篇,好在如此教法自然吃力,也易見工夫,學生對弟亦能原諒,以至現在上期功課方告一段落。—F期改教中古史思想史二課,亦欲采用上期教法,雖然是苦,可以將學與教打成一片。蒙先生(文通)下期離川大,已應東北大學聘(叁臺縣),離家甚近。季廣近常有小病,事亦太忙,不宜讀書,彼頗有意教書。但現在聘人非親即故。不然,即有小小虛名可以彼此利用者,暗然潛修之士,惡能識之!熊子真先生在壁山來鳳驿黃家花園,生活甚苦,興會亦不如曩時。老年人遭此亂離,大不幸也……

  (二)

  ……弟覺世間甚少居心爲惡之人,惟是志趣卑下,目標一錯遂錯到底。我輩今日無可致力,有機會即勸人多讀好書,使其浸潤漸深,自可激發其志趣,此于世道人心,關系不小,但不可以善知識自居,倘以居高臨下之態度出之,則聽者不受也,公以爲何如

  某某近來感情沖動,苦不可言。其弊總在不于可努力處著力。而在不可能處起悲。孔子言“思不出其位”,非僅避免煩惱,亦惟如此方能真有益也。映佛師真所謂“穆如清風”,就涵養論,朋輩中真少有及之者。且雖絕未與通信,其氣象實常想見之也。……

  (叁)

  ……弟對月刊之事,雖極同情,亦深爲公慮。此中困難,弟曾兩次嘗試,殊覺勞民傷財而所得並不多,有時且惹煩惱。常覺我輩作事外緣太缺,惟有節省精神,向內用力,此事既已發而不可收,即望以困苦艱難,作爲磨練身心之用,則將來所得者,亦或不在外而在內也。弟近年頗收斂,意在求一安靜用功之地,是以外似寬容,內實抑郁,今覺所求亦是偷心,故翻然改圖,不作安排計較,當如何便如何,心中遂坦然也。……五濁惡世,無處不有難處之事,難與之人,惟不計較利害,謹慎行事,以觀此中變化耳,公以爲何如

  ……

  某居士致臣贊法師書

  ……聞人言馬一浮先生頗有客氣,從之遊者,除隨入蜀之張立民,邬以風,湯某外,皆新招後生,程度當甚淺,而意氣殆不小。馬本入于道似見本原,講學亦頭腦清晰,惟舊套仍不免。梁漱溟、熊十力前聞均在四川辦學,其人均有可敬,而學皆不爲深,(梁尤淺陋不是言)其自負則不可一世,或由量小之故。曆年所遇學人,一知半解,便爾高視闊步,俯視一切,靜言思之,此輩去常人幾何,然已不堪其驕慢之。故近來絕罕與人言學問,致交友日寡,無處借書,環境既不能讀書,心亦安之,謂可少煩惱擾耳根也。後生中結實者甚少,秀鮮觏,矧可言實!世道衰微,人才亦遂難得,可歎可歎!……

  明真法師致巨贊、道安法師書

  萬均、道安兩法師:

  在你們一股熱情艱苦的支持下,終于獅子吼出了。編排內容,俱能適合時機,投好一般“新頭腦”的口胃。寄發以後,喝彩的函件,近想已案頭高盈尺矣。雲山遙隔,愧不能買一長串十萬響的鞭炮,在你們面前熱鬧的放放,跳起跛腳大喊一聲恭喜。萬兄回顧前瞻時,能大刀闊斧,痛快劈殺,顯出無畏的精神。但有幾點亦頗不敢胡亂恭維,如:對佛青盡情渲染,而無勇氣檢討她失敗的症結,只將破滅責任歸到“可惡的日本鬼”。又:佛抗之不能實現,大家應負責任,而兄毀譽出己,未免偏重個人的感情了。對太虛法師,亦未免失之過苛;因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有其立場,有其環境,有其困難;天下事豈能盡如人意,萬兄你不要咒罵我吧!擔兒壓到自己肩上才曉得重呢!安兄專函寵召,盛意是感。但果真南臺緣盡,弟頗想離君羊索居,多過兩天自由生活。非敢厭舍人事也:自審太不行了,近來許多好的場面,給我一攪入都弄糟了!且在我心裏較緊的一點念頭,似乎還是覺得生死不能明了,近人多以生殉財,抵死求樂,而狂誇曲飾,自以能觑得破,不怕死;其事實何嘗如是。生死不透,老是糊塗;日本人果自知有一死者,當亦不如是自殺殺人矣。

  弟明真和南十二月九日

  (上叁則,均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

  性空法師致巨贊法師書

  萬均兄:

  獅子吼創刊號看來已成功了,陣容整饬,壓倒現代一切佛教雜志了。也已壓倒白湖編的《人海燈》六、七、八叁期。但是沒有政治意識,照佛教說,沒有具體救度衆生的辦法。卡爾說:從來的哲學,只是用種種方法解釋世界,我們的任務是改變世界。我想你們頂好再進一步來寫作,來發表思想,比較有力量。不然,我想用不是前衛的理論,不過比文化主義者的刊物高一籌來批評你們了,你對虛大師的批評,沒有半點苛刻,委曲。比芝峰在《人海燈》白湖七八期內的批評寬多了。……

  弟性空合十

  十二月二十四日

  《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2期)

  殷實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編輯法師:

  …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先自度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