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法师书信摘录
编者按:巨赞法师博通内外,识见高远。敦气节,重然诺,言信行直,人乐与交。数十年间,与各界来往的书信、诗词很多。可惜在十年浩劫中,又以有关方面没有重视,丢失殆尽(其中包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笔复信及徐特立、柳亚子、田汉、李济深、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陈半丁、关山月、恽寿田等老前辈赠法师的诗词书画)。这里所发表的只是劫后余烬,吉光片羽,弥是珍贵。
肇安法师复巨赞法师书
(1936年)
定慧法师鉴:
山野卧疾乡居,远承明问。既为宗教所系,强支病体,勉为裁答,愿加谅察。宗门既为教外别传,自然不能与诸宗合为一致,后起之秀往往引为殊途同归。混合其说,其意虽美,转增后学迷闷,又恶乎可
至于诸祖深明佛旨,著述传经,均皆意在言外,有若抛砖引玉。学者不察,甚至执方成病,饶尔精密披拣,亦难免执药为病之羞。又况从门入者不是自己之家珍乎
就如来函真如二字,山野敢道座下认得亦变成两个,认不得亦成两个,况真如岂是一种食物,犹尔口中乱嚼者哉。诚能默契此旨,开口和盘托出,纵使横答竖答离间答,或世间一种游戏,成言自然函盖相称,铢两分明。盖其句下有分身之路,有把定乾坤之手段在矣。山野老矣,丁此慧命悬丝之日,报答佛恩深有望于后贤。又愿座下毋矜伐毋施劳,时时以此为进,得能心同槁木,呆若木鸡,自然识智枯竭,方得谓之偷心死尽,默契此旨其庶几乎。至于古德一句便了,盖其平日涵养功深,行业纯一,世界身心早已付之度外,故能忘缘直下承当耳。再者所引论传均是指斥后人,非是呵诸前辈。盖古人处世不同,机感一异,只虽如此,如良马见鞭即行。今人死于句下,又不能甘领痛棒,甚是望崖不前,于故纸堆中讨个分晓。古人出其手眼与前贤分疏直与今人解缚,岂得已哉!
冬寒保重,珍重不宣。
病僧肇安复
注:(1)肇安法师时寓重庆佛学社。
(2)定慧法师,即巨赞法师出家时之法名。
漆园(熊十力)致巨赞法师书
(1950年l0月27日)
巨赞有道:
佛会所出刊物,秋逸所发表诸文字及吾子有关教理之文,均望检寄一份(上海(十七)青云路招商二椰九十一号熊世菩收交漆园老人)。千万勿不寄也。
兹有恳者周朋初君,重庆人,昔与吾共处于湖上庆化寺年余,今年半百矣。其弟亦中共在东北。渠昨冬奉其老母在东北而住不惯,近欲奉母来京难找屋,闻广济寺甚宏阔,拟烦就寺中觅一旁隅小小房子,他母子二人容身便得。吾顷上车而南,即颂法祉。
漆园上
十月二十七日
附:小札
佛家得失,古今真知之者,实难其人。仅是穷经析论(固然须经过此功)决不济事,非入于其中而超于其外,直是了他不得。
是下全文虽未出,然即此所见者言之,谓吾即犯攻难,尚未然也。但愿贤者将来得便能作若干时间之快聚,诚心、虚心相对,不杂一毫客气与成见,自有相契于真理之一日也。
四月八日灯下
得《论学》,且表面注有因称定慧者多,故取号万均,是昔与张诗言相契。而曾与吾同住庆化,后依太虚出家,亦曾住其院者否
如非此人,亦望以籍里姓字见告(万均想非其本来姓名)。大作固是用心人语,非浮士口气,此甚可佩。唯学问之事,确是难言,吾老多千磨百炼,已近半百而始出新论,今出已,又且五六年。要非随便立说,吾于此土先哲及梵方佛学几经出入,最后,却是扫除各家名言反求诸已。若自己未得着下落,依人语下转,无有是处。
漆园致巨赞法师书
(1951年3月25日)
巨赞法师:
人生不过数十寒暑,所可宝者此心耳。世事无论若何,此心之公与明、刚与毅,不容埋没。如是者,谓之有守。吾子担荷大法不随外缘移转,十方三世诸佛,皆当赞叹。老夫亦随喜。宗与毅昨曾函劝其回乡,而未得复,今亦无法通信。
漆园老人
三月二十五日
诸法实相(即实性)不可空,此处不容戏论,须反己体认。某法师文字,吾有怿者此耳。此外任何非难皆可不计。
看了拉碎。
熊十力致巨赞法师书
(1951年5月1日)
巨赞有道:
前谈某不被抨以不敢故。某曰:不是抨耳。义理之谈一本无影响于社会,非若历史,人人必阅,不正其谬将误人也。无易由言,昔人所戒,并示虞君(编者:即虞愚)。
五一节
熊十力致巨赞法师书
(1951年8月4日)
巨赞有道:
向后佛经及各古典均难得人了解,其自识字以后,一切熏习皆与先哲路向不近。昨劝贤者勤作经论注疏,幸勿忘今后弘法必接近世间,殆无疑义,担荷责任非子莫属。土改报告自不容不作。梁先生每出参观,甚留心各方面情形,有文字发表,吾子亦须注意。徐特老有卓识,对佛学曾用过心,但未专耳。君毅宗三僧人,梁先生回当一商。二子俱美才,流落于外甚可惜。子如移广济,现住之庵幸为吾留,不可忘。
八月四日
论江陵书,顷查手边甚少,不过四、五本,我非保留不可。请你向大众书局购一本,一万元即可行,本要一万几千元的成本,他们减价。如从一平处借看一下也可。摧感《显宗记》请你千万勿购,《论六经》者已付排,将来尽先送你一部。此二书你千万勿买。《显宗记》下星期六可着人取去。至聆。如遇一平亦嘱其下星期五、六取一本去。
八月五日星期日
熊十力致巨赞法师书
(1955年2月11日)
巨赞法师:
我倦困之极,不及晤谈,秋逸先生想已南行。居素初次枉过,适我去照相。二次来,适我偶外出,回寓他恰恰走了。他要谈,我困倦、气不是、头闷痛。人生过七十,一劳便受损,马上又登车,不敢耗气,善为吾致意居素。
二月十一日
德钧留京为是,然不知如何设法。学校向有阀在,渠宜亲问表方先生商派文化机关为是,吾子为他计之。
幻叟致巨赞法师书
(1936年3月23日)
万均仁者:
日前接阅《论学》四本,中有评熊先生之大著,详加玩察,不意仁者读书颇有内心几微之处都能钻入,评论态度亦尚温雅,喜慰无量。虽然言说三界本真实灭苦因,法义无界,莫但闻已便生品想,甚愿趁此年富时境一超直入,做到能歇手时再歇才好,若中途间断殊为可惜。人命呼吸间岂能容尔安排十年得耶
幻期尔成就甚大,不欲草草了之。此事谈起来颇长,姑置之容后面叙。今小孙女又要来杭医眼,体师又有嘉兴之行,拜托仁者代我关照保护一切,心感心感,手此代面,顺颂。法乐!
幻叟合十
夏历三月二十三日
注:万均,乃巨赞法师的笔名。
欧阳竟无居士复巨赞法师书
万均弟:
自弟出院,国难遽起,好容易救得经版抵川。其图书房屋,都付荡然。……至渝察局皆泄沓罔觉,且无安是佳地,遂决志溯上流至江津而止。五千构院,三千购地造作房安庋经版,二千办流通。近则月数千刻经。……渐以为国家之坏,坏在乡愿,乡愿而汉奸,而虏奴,刹那间耳。乡愿之根在媚世,求容,以畏祸偷生而求容,以重生轻。义而偷畏。是故抉根拔本,孔之谋道不谋食,孟之舍生取义。救世之真谛,入学之初门,本此意而风世,出内院杂刊(入川之作)已八期矣,以无赀而九期以下暂停印。涅椠之学如风毛麟角,藏文密宗举处皆是。虽然,藏学之得失取舍,又谁知哉!但趁时髦以盲欺盲,本分事不图,真学问尽舍,人心浮伪,难焉能平。飞机惨炸声中,勉为此耳,不能多谈也。
渐。九,十三。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田汉先生复巨赞法师书
巨赞法师:
临冰先生转来手书,乃知缁衣人又向人间惹出是非矣。(编者按:田汉先生赠巨赞法师许中有:“锦衣不看看缁衣,敢向人间惹是非”句。)抗战至今日尚有这许多魔障,可胜浩叹。然挣扎出一自由幸福之国家,譬之修成金刚不坏之身,悟出仁慧至尽之理,愈达成功,愈多波折,殆为必然。今者整个形势实为至险,我内外危机,实尚未突破,亦有人以为此非吾等潜修至道之时,而必须各排万难,从岗位上作进一步努力。在缙云寺狮峰顶曾与法舫法师谈及吾师,彼似甚关心吾师者,顷已率三数人出国。……何妨来渝一行,当为各方介绍,一者出国或易为力,二者必要时不妨竟佛青、佛救未竟之业。我觉得那真是应做而未做好之事。舍此不图,遽以挫折去今日佛法隳颓,斗争尖锐之印度,在某些朋友中,似反觉吾师道心之未坚,忘此间即是西天之语,以为如何
以汉所感,近来读各方谈佛之书报亦不在少,青年人而着僧衣者亦多,其于抗战之尽力,反不如师等在南岳衡长一带当时之成就。真能以不退转之精神,多少适应时地人事,继续为之必能蔚为风气,造福国家不小。其实际成就必不仅功利意义,或者释迦生于今日中国,亦将为此。……昨日此间三次警报,附近与江南北皆被轰炸甚烈。晨光中写数行道意,并祝安胜!
汉于瓦砾中复兴的重庆,中秋日晨。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田汉复巨赞法师书
(1940年2月2日)
巨赞我兄如握:
前在浔中演风雨归舟,承代约一游桂平,奈皆困于俗务不及成行,不胜怅然。弟年来竦惰出乎常情,甚至于华笺累稽裁复,劳兄久望负罪深矣。
今日为二月二日,去1日历新年五日耳,俗习难移,街头熙熙攘攘于激雨中此皆年忙之人,寒家以老母素重农历亦未能免俗,颇亦迈其趑趄之步向口原稿市场谋升斗之粟,年头如此尚何可言
唯较去年此时为评剧、湘剧、话剧而紧张情形,又觉有仙凡之别矣。不知西山深处又复如何,吾兄无“再出家”之必要否
昨云彬兄招饮在其案头,获见弘一法师涅椠瑞相及绝笔“欣悲交集”,法悦之…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