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贊法師書信摘錄
編者按:巨贊法師博通內外,識見高遠。敦氣節,重然諾,言信行直,人樂與交。數十年間,與各界來往的書信、詩詞很多。可惜在十年浩劫中,又以有關方面沒有重視,丟失殆盡(其中包括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親筆複信及徐特立、柳亞子、田漢、李濟深、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陳半丁、關山月、恽壽田等老前輩贈法師的詩詞書畫)。這裏所發表的只是劫後余燼,吉光片羽,彌是珍貴。
肇安法師複巨贊法師書
(1936年)
定慧法師鑒:
山野臥疾鄉居,遠承明問。既爲宗教所系,強支病體,勉爲裁答,願加諒察。宗門既爲教外別傳,自然不能與諸宗合爲一致,後起之秀往往引爲殊途同歸。混合其說,其意雖美,轉增後學迷悶,又惡乎可
至于諸祖深明佛旨,著述傳經,均皆意在言外,有若抛磚引玉。學者不察,甚至執方成病,饒爾精密披揀,亦難免執藥爲病之羞。又況從門入者不是自己之家珍乎
就如來函真如二字,山野敢道座下認得亦變成兩個,認不得亦成兩個,況真如豈是一種食物,猶爾口中亂嚼者哉。誠能默契此旨,開口和盤托出,縱使橫答豎答離間答,或世間一種遊戲,成言自然函蓋相稱,铢兩分明。蓋其句下有分身之路,有把定乾坤之手段在矣。山野老矣,丁此慧命懸絲之日,報答佛恩深有望于後賢。又願座下毋矜伐毋施勞,時時以此爲進,得能心同槁木,呆若木雞,自然識智枯竭,方得謂之偷心死盡,默契此旨其庶幾乎。至于古德一句便了,蓋其平日涵養功深,行業純一,世界身心早已付之度外,故能忘緣直下承當耳。再者所引論傳均是指斥後人,非是呵諸前輩。蓋古人處世不同,機感一異,只雖如此,如良馬見鞭即行。今人死于句下,又不能甘領痛棒,甚是望崖不前,于故紙堆中討個分曉。古人出其手眼與前賢分疏直與今人解縛,豈得已哉!
冬寒保重,珍重不宣。
病僧肇安複
注:(1)肇安法師時寓重慶佛學社。
(2)定慧法師,即巨贊法師出家時之法名。
漆園(熊十力)致巨贊法師書
(1950年l0月27日)
巨贊有道:
佛會所出刊物,秋逸所發表諸文字及吾子有關教理之文,均望檢寄一份(上海(十七)青雲路招商二椰九十一號熊世菩收交漆園老人)。千萬勿不寄也。
茲有懇者周朋初君,重慶人,昔與吾共處于湖上慶化寺年余,今年半百矣。其弟亦中共在東北。渠昨冬奉其老母在東北而住不慣,近欲奉母來京難找屋,聞廣濟寺甚宏闊,擬煩就寺中覓一旁隅小小房子,他母子二人容身便得。吾頃上車而南,即頌法祉。
漆園上
十月二十七日
附:小劄
佛家得失,古今真知之者,實難其人。僅是窮經析論(固然須經過此功)決不濟事,非入于其中而超于其外,直是了他不得。
是下全文雖未出,然即此所見者言之,謂吾即犯攻難,尚未然也。但願賢者將來得便能作若幹時間之快聚,誠心、虛心相對,不雜一毫客氣與成見,自有相契于真理之一日也。
四月八日燈下
得《論學》,且表面注有因稱定慧者多,故取號萬均,是昔與張詩言相契。而曾與吾同住慶化,後依太虛出家,亦曾住其院者否
如非此人,亦望以籍裏姓字見告(萬均想非其本來姓名)。大作固是用心人語,非浮士口氣,此甚可佩。唯學問之事,確是難言,吾老多千磨百煉,已近半百而始出新論,今出已,又且五六年。要非隨便立說,吾于此土先哲及梵方佛學幾經出入,最後,卻是掃除各家名言反求諸已。若自己未得著下落,依人語下轉,無有是處。
漆園致巨贊法師書
(1951年3月25日)
巨贊法師:
人生不過數十寒暑,所可寶者此心耳。世事無論若何,此心之公與明、剛與毅,不容埋沒。如是者,謂之有守。吾子擔荷大法不隨外緣移轉,十方叁世諸佛,皆當贊歎。老夫亦隨喜。宗與毅昨曾函勸其回鄉,而未得複,今亦無法通信。
漆園老人
叁月二十五日
諸法實相(即實性)不可空,此處不容戲論,須反己體認。某法師文字,吾有怿者此耳。此外任何非難皆可不計。
看了拉碎。
熊十力致巨贊法師書
(1951年5月1日)
巨贊有道:
前談某不被抨以不敢故。某曰:不是抨耳。義理之談一本無影響于社會,非若曆史,人人必閱,不正其謬將誤人也。無易由言,昔人所戒,並示虞君(編者:即虞愚)。
五一節
熊十力致巨贊法師書
(1951年8月4日)
巨贊有道:
向後佛經及各古典均難得人了解,其自識字以後,一切熏習皆與先哲路向不近。昨勸賢者勤作經論注疏,幸勿忘今後弘法必接近世間,殆無疑義,擔荷責任非子莫屬。土改報告自不容不作。梁先生每出參觀,甚留心各方面情形,有文字發表,吾子亦須注意。徐特老有卓識,對佛學曾用過心,但未專耳。君毅宗叁僧人,梁先生回當一商。二子俱美才,流落于外甚可惜。子如移廣濟,現住之庵幸爲吾留,不可忘。
八月四日
論江陵書,頃查手邊甚少,不過四、五本,我非保留不可。請你向大衆書局購一本,一萬元即可行,本要一萬幾千元的成本,他們減價。如從一平處借看一下也可。摧感《顯宗記》請你千萬勿購,《論六經》者已付排,將來盡先送你一部。此二書你千萬勿買。《顯宗記》下星期六可著人取去。至聆。如遇一平亦囑其下星期五、六取一本去。
八月五日星期日
熊十力致巨贊法師書
(1955年2月11日)
巨贊法師:
我倦困之極,不及晤談,秋逸先生想已南行。居素初次枉過,適我去照相。二次來,適我偶外出,回寓他恰恰走了。他要談,我困倦、氣不是、頭悶痛。人生過七十,一勞便受損,馬上又登車,不敢耗氣,善爲吾致意居素。
二月十一日
德鈞留京爲是,然不知如何設法。學校向有閥在,渠宜親問表方先生商派文化機關爲是,吾子爲他計之。
幻叟致巨贊法師書
(1936年3月23日)
萬均仁者:
日前接閱《論學》四本,中有評熊先生之大著,詳加玩察,不意仁者讀書頗有內心幾微之處都能鑽入,評論態度亦尚溫雅,喜慰無量。雖然言說叁界本真實滅苦因,法義無界,莫但聞已便生品想,甚願趁此年富時境一超直入,做到能歇手時再歇才好,若中途間斷殊爲可惜。人命呼吸間豈能容爾安排十年得耶
幻期爾成就甚大,不欲草草了之。此事談起來頗長,姑置之容後面敘。今小孫女又要來杭醫眼,體師又有嘉興之行,拜托仁者代我關照保護一切,心感心感,手此代面,順頌。法樂!
幻叟合十
夏曆叁月二十叁日
注:萬均,乃巨贊法師的筆名。
歐陽竟無居士複巨贊法師書
萬均弟:
自弟出院,國難遽起,好容易救得經版抵川。其圖書房屋,都付蕩然。……至渝察局皆泄沓罔覺,且無安是佳地,遂決志溯上流至江津而止。五千構院,叁千購地造作房安庋經版,二千辦流通。近則月數千刻經。……漸以爲國家之壞,壞在鄉願,鄉願而漢奸,而虜奴,刹那間耳。鄉願之根在媚世,求容,以畏禍偷生而求容,以重生輕。義而偷畏。是故抉根拔本,孔之謀道不謀食,孟之舍生取義。救世之真谛,入學之初門,本此意而風世,出內院雜刊(入川之作)已八期矣,以無赀而九期以下暫停印。涅椠之學如風毛麟角,藏文密宗舉處皆是。雖然,藏學之得失取舍,又誰知哉!但趁時髦以盲欺盲,本分事不圖,真學問盡舍,人心浮僞,難焉能平。飛機慘炸聲中,勉爲此耳,不能多談也。
漸。九,十叁。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田漢先生複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
臨冰先生轉來手書,乃知缁衣人又向人間惹出是非矣。(編者按:田漢先生贈巨贊法師許中有:“錦衣不看看缁衣,敢向人間惹是非”句。)抗戰至今日尚有這許多魔障,可勝浩歎。然掙紮出一自由幸福之國家,譬之修成金剛不壞之身,悟出仁慧至盡之理,愈達成功,愈多波折,殆爲必然。今者整個形勢實爲至險,我內外危機,實尚未突破,亦有人以爲此非吾等潛修至道之時,而必須各排萬難,從崗位上作進一步努力。在缙雲寺獅峰頂曾與法舫法師談及吾師,彼似甚關心吾師者,頃已率叁數人出國。……何妨來渝一行,當爲各方介紹,一者出國或易爲力,二者必要時不妨竟佛青、佛救未竟之業。我覺得那真是應做而未做好之事。舍此不圖,遽以挫折去今日佛法隳頹,鬥爭尖銳之印度,在某些朋友中,似反覺吾師道心之未堅,忘此間即是西天之語,以爲如何
以漢所感,近來讀各方談佛之書報亦不在少,青年人而著僧衣者亦多,其于抗戰之盡力,反不如師等在南嶽衡長一帶當時之成就。真能以不退轉之精神,多少適應時地人事,繼續爲之必能蔚爲風氣,造福國家不小。其實際成就必不僅功利意義,或者釋迦生于今日中國,亦將爲此。……昨日此間叁次警報,附近與江南北皆被轟炸甚烈。晨光中寫數行道意,並祝安勝!
漢于瓦礫中複興的重慶,中秋日晨。
(原載《獅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田漢複巨贊法師書
(1940年2月2日)
巨贊我兄如握:
前在浔中演風雨歸舟,承代約一遊桂平,奈皆困于俗務不及成行,不勝怅然。弟年來竦惰出乎常情,甚至于華箋累稽裁複,勞兄久望負罪深矣。
今日爲二月二日,去1日曆新年五日耳,俗習難移,街頭熙熙攘攘于激雨中此皆年忙之人,寒家以老母素重農曆亦未能免俗,頗亦邁其趑趄之步向口原稿市場謀升鬥之粟,年頭如此尚何可言
唯較去年此時爲評劇、湘劇、話劇而緊張情形,又覺有仙凡之別矣。不知西山深處又複如何,吾兄無“再出家”之必要否
昨雲彬兄招飲在其案頭,獲見弘一法師涅椠瑞相及絕筆“欣悲交集”,法悅之…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