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P6

  ..續本文上一頁到群衆中去。此一批新注經典,結合時代思想,發揮如來旨意,使各級文化幹部樂意參閱,使各地大德一致歡喜接受。如不達此目的,新注必須失敗。此等大任,非經相當時間,集體努力,決難成功。所以恢複講經道場,至早須在五年以後也。目前群衆教育不夠,縱有大德能用新觀點講經,一般人譏爲附會,佛徒斥爲出賣佛法,試問有何利益

  所以目前第一中心任務,須激起“學習”高潮!若謂我輩學佛,自有如來正法,何須學習,何須改造

  不知中國佛法成長于二千年封建社會中,遍體是鏽,遍體是黴。今之所謂改造者,只是拭鏽去黴,要將佛法提高一步耳。隋唐時代,各宗建立,大半非印度所有,是佛法經過融會“格義”而提高一步矣。隋唐各宗非印度所有者,不能說不是佛法也。宋明儒學,經過融會禅學提高一步矣。宋明理學,不能說不是儒學也。今後佛法,融會馬列主義,亦複如是。如果忽略曆史發展規律,不求進步,則只有滅亡,別無他道!海內大德,如不認清此點,不肯虛心學習,努力改造,自以爲叁業清淨,自身有何“鏽”、“黴”。試問聚數十百人于一處,吃衆生的飯,穿衆生的衣,天天談“普度衆生”,豈非戲論之至!總之,凡有意見,盡量發表,拒不改進絕非辦法!今後佛法,非少數人之可左右;今後佛法,亦非少數人所能發揚也。《現代佛學》中之“問題商討”及“讀者園地”兩欄,希今後篇幅加廣,亦即希各地大德勇于發言耳。區區之見,希法師代爲披露,供全國善知識商討,至爲心禱!拙著《廣居士傳》稍遲即鈔奉,前代居士,均已脫稿,近代居士加桂伯華,歐陽石芝,黎端甫,江味農,徐蔚如,韓德清,吳倩芗,(此七人陳無我居士提)唐大圓,王小徐,梅光羲,羅庸等,資料尚不充是,希法師及各地大德,代爲搜求是荷!不具,敬頌淨安!

  淨業學人張汝舟頂禮

  一九五一.二.一二

  張汝舟教授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慧鑒:

  手示敬悉。事太忙,不能抽空陸續將《廣居士傳》鈔奉,抱歉得很。此書不只是具體將佛教徒在曆史上起過的積極作用,據實披露,並將迂儒們陰謀誣陷,全盤揭穿。此類稿件對目前的《現代佛學》尚是次要。目前一年內《現代佛學》之重點,誠應如真如先生之指示:須放在“深入淺出的新理論文字”上。尤有進者,中國曆史是一個空前的翻身,一切上層建築,都要徹底翻身,這種翻身,是“出幽谷,遷喬木”。宗教自不能除外,前日我寫信給真如先生稱你倆是中國的“謝爾基”,決非過譽,其事功更有大于謝氏者,以佛法精微,非一切宗教可比故。《現代佛學》出刊,快到一年,指出全國佛教徒應走的方向,已經起一些決定性的作:用。不過離成功很遠很遠。近的看貴陽,各叢林也約我講兩次話,居士們似有感悟;有的地方倒要組織“全國佛教總會”了!不知成員在那裏

  《現代佛學》出刊了一年,以全國之大,發現多少能夠算是新時代的佛教徒呢

  不多,我們就應該惶恐;不是沒有,我們又應該抱絕大希望來努力。我在貴陽向佛教徒提出五項努力的標准:(一)通曉馬列主義,熱愛祖國,能在本崗位工作上起積極作用,(二)遵守佛的基本戒律,(在家五戒十善,出家加不肉食,不配偶);(叁)通曉如來“甚深微妙法”,(四)有“普度衆生”的志願:(五)徹底肅清佛法在封建社會裏帶來的那些迂謬和迷信的東西。大家團結起來,並培養一些年青的佛教徒,都希望能合上前面五個標准。必須這樣,佛法才能住持;必須這樣,佛法才有住持的必要!現在還在做“護國救災法會”,至少是錯了努力的方向!謹奉《貴大中文系系刊》一份,向法師保證我一定要做一個新時代很稱職的人民教師,不然,還能夠在“人民大學”的教授宿舍裏大談其佛教嗎

  近又得雪荔法師信,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他的朋友“嚴叔夏”精通佛法,福州大學教授,福州市副市長,幾道先生第叁子。希法師和他們聯系!

  此致淨安!

  淨業學人張汝舟頂禮

  一九五一、八、十叁

  張汝舟教授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

  近一年來,在法師和真如先生領導下,走上菩提大路,只希望不愧做一個“現代佛學社”社員而已。接到“社董”的聘書,倒有點惶恐了!但只有更加努力,追隨公等完成這一偉大的曆史任務!《現代佛學》出了十多期。每期我都細細地閱讀,深深地贊歎:“聯系群衆”、“掌握政策”這八個字,真做到了。“問題商討”一欄,尤其表現得好,但十五期,最後一條答的不夠好,就是“掌握政策”不穩。“所囑可以照辦”是不對的。我認爲可以這樣答:“佛教徒應當勇敢自承,在家居士,尚且如此,(看本刊十期施劍翹居士文)何以出家人以“法師”爲諱

  應當說服群衆,更要改正自己觀點。倘做不到,定閱本刊,可委托在家人代收,通知本社可也。”

  這些處,是大關節,不應忽略。

  又叁十二面“王保民同志的意見”主張少登讀者函件,與我恰恰相反。因爲這一類通信,比“報導”更有血肉,更爲深入。社長與徐黃二居士通信,很可以鼓舞一些教育工作者,參加我們奮鬥,能說是“標榜”嗎

  我的通信贊揚到“明真”、“雪荔”、“振寰”……幾位法師,都是沒見過面的,我相信這些人,對社會,對佛法是能起作用的。明真法師和法師常通信嗎

  南嶽、沩山、長沙都要此老積極起來就好了。一省至少要有叁五個這樣的高明幹部,我們要加緊吸收,加緊培養,正當的鼓勵,不是“標榜”。《現代佛學》除極少篇考據文不大精煉外,通體是好的。一要培養高明幹部,喚醒深入佛法的大德;二要引起社會…蔔高級文化工作者注意,太通俗、太簡單是不對的。將來發展,可以照《學習》雜志出個初級版,是可以的。(這對明真法師的意見發的)附寄《貴大中文系系刊》第二期,可以看出我在本崗位上的確起了一點作用。內人蘿》幹子已經曬好了。我准備放寒假後,爭取下鄉參加土改工作。有成績表現站在革命的最前列,同時對于“戒律”決不馬虎:這就是我們“掌握政策”的具體原則。法師以爲何如

  此頌淨安!

  淨業學人張汝舟頂禮

  一九五一、十二、十九

  張汝舟教授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

  十二月二十叁日會議錄收到。某同志對拙文(編者按:即《現代佛學》第五期所載《社會主義國家要不要宗教》一文)提的意見,非常正確。一年前的我,對于革命的感情,是多麼不夠n阿!煩法師向某同志代致謝忱!我院師生響應政府號召,參加貴州第叁屆土改工作,十叁日即離校,爲期半年。希常常賜教,(校中有人轉信)免得多犯錯誤!此頌淨安!

  佛弟子張汝舟頂禮

  一九五二、一、六

  (上叁篇,均原載《現代佛學》1951年第2卷第1期)

  巨贊法師複張汝舟教授書

  汝舟居士:

  大教欣悉,敝刊每年應預定中心任務,實爲非常寶貴之意見。而最近一年應以“生産”與“學習”二者爲中心任務,亦爲目前當務之急,是見居士觀察之正確深切,以後擬就此進行,更希多提意見。至于創刊號有謗淨土、毀楞嚴、起信之意見,似系誤會。蓋所謂謗淨土者,實爲糾正修淨土而脫離現實之偏差,非“謗淨土”也。楞嚴、起信爲佛教史上之老問題,以前曾有一度爭論,迄未論定。居士如以爲楞嚴、起信可信,不妨從曆史考證及教理方面提出證據,以資討論。在此問題未得解決之前,似未可以疑楞嚴、起信且有曆史考證及教理上之理由者爲“毀”也。匆複不盡,即頌法樂

  巨贊合十

  叁月四日

  陳銘樞致巨贊法師書

  巨贊法師:

  佛學月刊第五期張汝舟教授一文,使人心目豁開,深契鄙懷,中舉金剛華嚴兩段文字,手握龍骊,目爍區字,實最切合本社旨趣之作。早欲寫一文以廣其意,以事務叢集,迄無暇執筆。日來複有徐令宣黃有敏兩君投書求見,觌面之下,出語迥常,于教旨禅味,頗知甘苦,且年方逾壯,而願力甚宏。據兩君自白,十余年來執教中學素相共斯學,既無師承,複無統系,而造詣若此,誠是異也。應念來日學人,比肩踵接,決不乏人,上人聞知,亦當喜躍了。頃兩君複見,我語他們雲:我欲寫一篇“忙中淨土鬧中禅”,恨晨夕無暇晷,你們代筆如何,他們當下允諾,翌日得渠等來文附寄尊覽。該文具一種閑潔境界,語簡而義完,深入而淺出,且切合新時代的思想方法論,尤當于本社之宗趣,因亟附書呈閱,望將該文載在月刊第七期,(編者按:該文將在第八期禅宗特輯刊出)媵此書于篇首,且因以對汝舟教授致仰慕之忱也。

  此致

  敬禮

  陳銘樞

  二月十六日

  張慧渡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法師慧鑒:

  收到淨宗月刊兩期,具見爲道殷切,至爲佩仰!謹奉人民券萬圓,助印淨刊,希查收。我公與如岑上人實爲川中法門龍象,主持正法,四衆欽依,包非一日。不過時代突變,佛教徒應當細心研究:此種突變,向好處變,抑向壞處變,倘向壞處變,吾輩豈能以法徇俗

  倘向好處變,而吾輩佛徒,袖手旁觀,略無贊助,貝,j此佛法,與人何益,與世何補

  修慧之人,斷不應貿然隨人,亦不應執法自縛,吾公以爲何如

  渡皈依印光大師,笃修淨土,解放以來,晚課絕未間斷;全家素食,亦無變更,惟是學習年余,又多接近領導幹部,習其理論,觀其作風,不覺自慚自愧,虛學釋孔,叁十余年,枉作人師!曆觀各地道友深深被“微妙法”束住,不服他人之長,不覺自家之短。锢蔽如是,“微妙”何存

  似此,縱然學習,亦是敷衍。何能挽佛教這頹靡,顯如宋之光耀

  渡近見北京《現代佛學》實能導我前趨,不敢忽視也。非佛光精深如公與如岑上人者,對馬列主義亦不易深入,若徒拾一二語,聊作掩護,適是贻笑識者耳。今後佛法不能具體有助于社會,佛法理論對于世法理論不能有相助提高之功能,則此種佛法,必難幸存,希公等領導川中四衆努力學習…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先自度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