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提高政治認識,須知政府政策,絕不姑息,不可不預爲來日計也!渡不慧,主講上庠,努力著述,恬淡自守,叁十余年,何至投機,取媚世俗
實因年余學習觀察,確有所見,人民政府確能著度生救世之奇勳,遠非吾輩佛徒所敢望,妄自尊大,不求進步,佛徒如此,又何是取
目前一切不談,甲不必罵乙守舊,乙不必罵甲叛法,大家虛心研究,廣大佛門,是爲至要!
幸多賜教!
淨業學人張慧渡頂禮
一九五一、二、十八
丁文隽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巨公上人:
久違道範,渴慕良殷。《現代佛學》逐期見到內容甚好,只是考據性的文章較多,而談如何澄清佛教的文字較少,偶爾有之,尚不夠具體,似乎是小小遺憾。最近一期本以破邪顯正爲重點,而于究竟應如何分別邪正,頗少正面講論,恐發生的作用不大。茲就不佞一得之見,寫一篇“真正佛教和旁門左道的分別在那裏”一文,從目的、教理、行爲、形式四方面,把真正佛教和旁門左道詳細的加以區分,全文萬言,已寫就一半,一二日內可以脫稿,先此奉聞,又愚意《現代佛學》應以肅清佛教形式方面和理論方面的許多封建迷信渣滓,使佛法恢複固有的光明爲中心工作。例如“應如何改革佛教儀軌
”“如何創造佛教新理論
”“如何糾正社會對于觀音菩薩的錯誤觀念
”等都是很好的題目,不妨礙題征文,展開討論,不知尊意如何
即頌法喜
清信弟子丁文隽和南
叁月四日
巨贊法師複丁文隽居士書
文隽居士:
來教言及敝刊缺點,甚是。關于如何澄清佛教的文字,當指理論及製度而言,巨贊對于此事,本擬撰寫許多論文發表,如佛教的人生觀,佛學新論等書,皆擬有提綱,而以事務過忙,無暇寫作,至負讀者厚望,深以爲憾。居士能就所見,補此缺憾,則正敝刊同仁所仰望者也。複,即頌法樂
巨贊合十
叁月四日
(上六篇均原載《現代佛學》1951年第1卷第7期)
曹培靈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巨公我師上人:
自帝國主義侵入我國,將曆來爲統治階級利用的佛教(其中亦有卓然不受利用者則遠隱深谷與世相隔矣)、轉而受外國宗教的排擠影響,趨向衰退現象,種下了目下一蹶不振的情況,其間雖亦有奮臂振呼、力圖中興如太虛、印光、谛閑諸大德,于事于理,各有發明,奈一手而障既倒之狂瀾,徒賦“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之句,不禁感慨系之。我公身當佛法大任,自宜夙夜籌謀,必使搖搖欲墮之局而有以維護。培常聞諸佛學高人指示,謂現前諸大德,對全國佛教行政之組織,宜由下而上。(即重在基層組織,而逐級組成,以迄最高領導機構之成立)此種方法,的確是現代作風,定能獲得預期果實。目前政府組織人民已由基層發生甚大效力,非特能爲國家盡很大貢獻,即自己本身(包括各單位),亦能以團結而獲致了協調。所以我在今天鄉區土改完成之後,不得不向我公進一雛議。關于基層組織,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無錫雖已略具模型,然據最近檢查,各方都未能著手進行。叩其故,貝U都說無所適從,這說明負領導之責者,尚未能以具體基層組織法,指示給與基層群衆,因此他們在十字路口徘徊著。然而環境卻不允你們徘徊,而造成不願見聞的局面。故這點,先請我公注意,及時指示他們怎樣組織基層單位,然後再進一步由這單位集中而組織單位,及全國機構。(希望可能在《現代佛學》裏發表組織指示。)第二件事情,要和你商討的是佛教的分子。溯自抗戰前即有佛教會組織,那時的行動,簡直不堪聞問。凡遇省會開會,都由幕後操縱,成了形式主義。所議者,無非寺産之糾紛,對于佛法的如何推行,就噤若寒蟬。因此這弘法的行動,除少數法師照成規而講經弘法,或以刊物抄老文章的著作宣傳外,關于深入群衆的弘揚,僧衆就很不高興。(除一般以弘法攀緣)。故此居士弘法乘機而興。老實說,居士各有牽累,辦佛法總難如法,而大德高僧對居士一味推崇戴高帽子,不肯道破弊病,恐怕得罪居士影響緣法,所以弄得居士說法授皈依授五戒做法事甚有更甚于此者。明眼的僧人,亦因事不涉己,何必自找麻煩,這裏就發生顛倒主客的弊病。最近蘇錫一帶居士,在僧人處學會了五堂功課,以及唱念,兩叁人合作,紛紛成立茅蓬、小庵,或假托蓮社而作生活,或自建屋,或借觀音堂與原有人合作。在解放前,此方的糾紛很多,遂造成社會寄生蟲的不良觀感。到後來這班人有了地位,根本不需要團體領導,除非遇到糾紛,要來請你幫忙。這種人淺見淺聞,事理不明,只知自私,不顧大體,這類事實,更不值佛教會諸委員的一顧,更談不到去領導他們正確行動。現在這批茅蓬小廟(鄉間),多先後被當地幹部加以改造消滅,因此近郊區的佛徒們,亦有兔死狐悲之感,逐漸亦響應我們的號召,來學習時政和其他了。照目下的局面,政府縱然承認信教自由,但決不容許不合佛法組織,和佛徒的不合法行動。所以我們就有責任在這重要時代裏發出有力的正確指示,給他們在合理的條件下,享受自由信教的權利,一方面使他們知道在現在受淘汰“不是偶然的。”我們的學習材料和情況有暇抄奉。此請撰安
弟子曹培靈敬上
八月十六
巨贊法師複曹培靈居士書
培靈居士:
八月十六日來信所提意見甚是,具見護法熱誠,茲奉複如次。關于基層組織法,目前最好結合愛國主義,與當地抗美援朝分會,中共地委統一戰線部及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接洽,成立佛教界抗美援朝委員會或工作組,把佛教界團結在愛國行動之中,則有許多便利。一、符合政府對于各界人民的要求。二、以愛國的行動,糾正佛教界的超然世外,脫離現實的封建作風。叁、愛國必須先知祖國之可愛,因此展開廣泛與深入的學習。四、愛國不能徒托空言,必須結合增産捐獻,因此展開勞動生産。五、在工作當中可以考驗誰是愛國,誰是愛教的,因而産生領導人物及幹部。六、其他一切佛教問題,在愛國的前提下,可以爭取解決。七、佛教徒在愛國行動上與各界人民取得一致,可以改變視聽,得到尊重。八、抗美援朝結束之後,經過改組,就是佛教會。九、經常有上級督促指導,不致空挂招牌。十、人事與工作的伸縮性很大,靈活應用,決不會出毛病。組織抗美援朝委員會有此十利,所以北京只成立了佛教界抗美援朝委員會而沒有籌備佛教會。關于北京佛教界抗美援朝委員會成立的經過,見本刊第六期通訊欄。現在我們設秘書處及宣傳組織兩部,由此統率各區代表,進行工作。區代表是每區寺廟負責人共同推舉出來的,人數不等,每人負責聯絡幾個寺廟成爲一組。遇有什麼事情,由會通知區代表,區代表再分頭通知他所聯絡的幾個寺廟,非常迅速便利。每星期六下午區代表集合開會一次,檢討工作,進行學習。此外還有六個學習小組,經常由民政局同志領導學習。會中費用,歸各寺廟分別負擔,而由區代表經收。以上是北京佛教界組織的實際情況,一般都認爲比以前的佛教會好,各地佛教界如果要仿照我們這樣做也並非煩難的事。至于組織其他佛教團體,則武漢有佛教聯合會,昆明有佛教聯誼會,四川有佛教工作委員會,南京有佛教革新委員會,杭州甯波有佛教協會籌備會,只要條件具是,都可取法。則所謂“徘徊十字路口,無所適從”者,實未盡人事之故耳。
信仰自由載在共同綱領,明如日月,不折不扣。但須知此共同綱領是新民主主義時代的大憲章,而新民主主義是以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及官僚資本主義,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肅清公開及暗藏的反革命殘余力量爲前提的。佛教徒如果不奉行這個前提,則非反動派就是落後分子。反動派是沒有政治權利的,落後分子不明白時代,思想上當然不大信任政府,政府也就不能予以適當的尊重及照顧,除非他前進了,成爲新民主主義時代的人民,才可以充分享受共同綱領上的一切自由。來信所言:“政府縱然承認信仰自由,但決不容許不合法的佛法組織,和佛徒的不合法行動,”這是很對的。不過有些佛教徒認爲共同綱領既然規定了信仰自由,一切都可以隨便了,凡有糾正其思想與行動的地方,就以爲侵害了他的信仰自由,這是非常錯誤的,正是落後分子的思想。無錫佛教界如有此種情況,應極力加以糾正,如不聽,應向政府檢舉,此複即頌
法樂!
巨贊合十
八月叁十一日
陳銘樞居士致巨贊法師書
巨法師:
七期月刊收到,公于“讀者作者編者”欄中各答書都很確當。本刊宗旨一是澄清邪蔽,二是闡揚正法;而悉納之于方便普化之途以改造現實世間爲依歸。說到澄清就是救弊,念佛者效最廣亦不易流于狂妄,在反動政權的時期,凡有問我佛法者總以念佛兩字答他,蓋理不易言,可與言者極寡耳。在黑暗時代,若不能挺身從事革命,則閉戶自修者,實亦是況尚。然名心不死利欲暗滋之流,把念佛與世間砉然分作兩橛,其自欺欺人之病,又屬于虛僞一途,與禅流易入狂妄,乃兩宗流弊所極廣的兩種表現。今爲使都返于面對現實腳踏實地莊嚴世間淨土起見,故創刊號所論淨土禅流處不免言之過激,亦以不激則不能起偏救弊耳,汝舟教授殆睹此輩不多耶
我對于淨土與禅的態度到第八期《我的禅觀》登出時,海內讀者當可釋然了,故數月來對于指摘我謗淨土者不僅汝舟教授一人,今始作答者系因公答汝舟教授書已代我一語說透了我本意了,先師桂伯華先生教我念大悲觀世音菩薩,二十九年來我一日未嘗歇卻此念,並且我念他就是念有情,把一切有情與他相結合了。又我對近代淨土宗大德最拜服者唯印光大師一人,蓋由讀他文集見無一語不是從真實踐履中來,且深深覺到他的淨土就是禅的緣故。因便道出我心事,不妨把此信登出與大家相見,此信寫在冗繁中,很不稱意,望公修正,然後付登。
匆致
敬禮
陳…
《巨贊法師書信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