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P11

  ..續本文上一頁各種因緣都具足。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是呀!人家說:即使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去不來。到了西方世界你早晚就是一尊佛了。所以學佛的人請大家注意,我們把不要把佛,作爲自己的什麼萬能的造物主,都聽他安排吧!不,你要跟他一樣將來都成佛。否則的話他安排你?他怎麼安排你,他不是主宰者。他只是真理的發現者,真理的實踐者。所以大家不要抱著一種什麼,我在上面居高臨下,就是說,你剛開始的時候有這個過程,有一天你跟他是並駕齊驅、平等,都可以成佛。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恰恰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因緣呢,淨土往生的因緣就一定要善加把握。

  所以,我們講第叁個問題勸修,有這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一個結果,那要勸修!,無論在家在庵,這也是印光法師說的,印光法師是近代高僧,對淨土中的感受尤爲深刻,所以他告訴我們,無論在家在庵,在家裏也好,在廟裏也好,必須敬上和下。必須對什麼呀,必須對自己的長輩要恭敬,對下面的人要和氣。忍人所不能忍,別人認爲你所不能忍的事情,但是你能消化,你能夠忍。但是,不是忍無可忍,是你能夠去化解,去升華,于是乎你就忍得很自在、很歡喜。如果你真的不能忍,那就沒有機會。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人不能忍的你要忍。爲什麼你要忍呢?因爲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候你已經不是人了,你說不是人是什麼?那就跟聖賢列在一起了。那你如果想做聖賢,你還跟人去比,那就不行呀!別人忍不了的你要忍,你一定要忍。你才有一個好的結果。如果你說憑什麼?我就忍不了,那還是忍、甚至不如忍。行人所不能行。行菩薩道就是這樣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那你就是菩薩。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你就有機會,你就有資糧。你就有證明,你就有說服力。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常能夠幫助別人做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有功德,否則的話老是拆臺,那這個很麻煩。靜坐常思己過,我們老是指責別人已經習慣了,當我們問一些問題的時候,老是以自我爲中心,指責他人,或者認爲他人做錯了。而我們自己做對,昨天有一位老居士,他站起來,他說:“我沒有什麼話講,我做的不好,我願意以後做的好一點。”我特別感動,真的!沒有幾個人這樣認爲,(鼓掌)。閑談不論人非,尤其這一點,無論在家的佛教徒,還是出家的佛教徒,,不要談是非、東家長西家短,叁只蛤蟆五只眼,啊!悄悄話“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其實,他掉過頭來又說“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弄來弄去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非常可怕。尤其是佛教教徒要給人一種感覺,我們是有較高修養和道德水准的有信仰的人,否則的話我們鬧來鬧去人家就會誤解了,我們是一群烏合之衆。我們絕對不是烏合之衆,我們確確實是有修養有道德,有良好信仰用事實來證明的,有內容的佛教徒。這個一定注意,因爲我們發現我們感受到了不盡人意之處,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一同來改變,包括我自己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共勉。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就是日常生活,什麼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對自己行爲觀念的一種改變,這叫修行。修行是修理自己絕對不是去修理別人,若是修理別人一定煩惱痛苦,若是修理自己尚且覺得非常難過。你修理別人誰服你呀,確實不行。于是先從修理自己開始。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就能夠有成就了,一直在綿綿延延,綿綿絮絮不間斷的。這就是功夫。你投入了就是功夫,你不投入就不是功夫,或小聲念,或默念,有一個人(那今年沒有人問我)去年那人問過我,說;“法師,聽說大聲念佛有大佛來,小聲念佛有小佛來,不出聲念佛就沒佛來”我說;“誰說的”“聽他們說的”我說;“我沒看見他,我就看見你說了”所以呢、你就不要把這錯誤的觀念帶到你學佛的過程中去,也不要把這樣的錯誤觀念傳播給別人,因爲這是一種汙染,這是一種,讓你不自在的一種表現,所以不要以這樣的錯誤觀念爲是爲導向。除念佛外,不起別念。當然我們現在說的是你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在積累往生資糧的過程之中盡量不夾雜。當然也有人說“我念心經”沒關系,開智慧啊!讓你念佛的質量更好,說我念念大悲咒,我也不會說你錯了,因爲你把那個功德都回向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不是夾雜。當然你要運用得好,就像我說的,如果你覺得法喜充滿,你覺得你很自在,你覺得你沒有任何障礙和煩惱。你可也啊!如果你把兩者放到一起,你覺得的別扭,你爲什麼還要去嘗試呢?因緣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人能夠上大學,有人能夠去當官,有人能發財;他各有因緣。你犯不著一定要一樣啊,所以要把握住自己,能夠欣賞自己的位置,你就是最佳的學佛因緣。

  若或妄念一起,妄念胡思亂想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這跟坐禅是一樣的,當你坐禅的時候,你一個念頭起來了,沒有關系。你知道了,用別的一個念頭代替前一個念頭。所以你前面那個妄念被轉化了,那麼,念佛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了妄念,馬上叫他消滅,消滅並不是要找到他,因爲妄念他不是真的,就是你不再給它充電,不再給他加油,就沒有關系啦,所以我們今天開著車,你說車爲什麼跑,因爲你踩著油門,你不踩它就停下了,所以呢加油不加油的是你,你要琢磨,你才是那個根源,你要改變你自己才能夠往生,你不要琢磨,阿彌陀佛等了那半天怎沒還不來呀,那是來不了的,因爲你現在還不符合條件。

  常生慚愧心及生忏悔心。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夠,忏悔就是做錯了要再見,不要拖泥帶水不要老活在過去是錯誤的。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你確確實實能念到什麼呢、能念打成一片了,念和不念都是一樣了,整天佛號在你的耳邊迎來繞去,念佛一直有這樣的聲音,你也不要驕傲,你驕傲就是障礙呀。不自矜誇。不驕傲也不到處去誇耀,你看我一心不亂了,現在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我可以這麼講,就是你這樣的一種心態,這樣的一種表現,你的功夫沒了,這不是功夫,真正你能到西方這才是功夫,即使就到了那個時候你也不值得去誇耀,因爲什麼,因爲你還沒成佛呢,即使成佛了你才發現,就是因爲你不驕傲,你不炫耀,你才能去上,對吧、就我們很多人學到一點點東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這是世間人的思維和做法呀、聖賢不是這個樣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那有人說,那你不慈悲呀,什麼叫慈悲呀?你自己在水裏掙紮一會腦袋出來了,一會下去了,你自己還想救別人可能嗎?所以只管自家不管他家,直到有一天你撲騰上岸了,你才想想辦法去幫別人,這個時候尤其臨命終時你還幫誰呀?你把自己先解決好吧、這個太關鍵。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不論出家在家你看人家的好處,你不要去看人家的壞處,你看人家的好處啊!你高興,你就看誰都是佛,你看人的壞樣子啊,你一念嗔心起,影響你自己的道業。你不要認爲他壞,我對他有點意見還不行嗎?你那個意見啊!影響你的情緒,貪嗔癡都起來了,所以呢,千萬不要再因爲別人的錯誤傷害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而我們的很多的佛教徒都犯這個病啊!“他錯了!他錯了!”那情緒化非常重,他錯了你爲什麼煩呢”?最後想來想去,還是你自己錯了,人家現在還沒受報呢,你現在已經受報了,因爲你有情緒啦,你又愛生氣,這證明你就是這樣人對吧?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你自己就能成菩薩,你看別人都是業障鬼,你就是業障鬼,就是這樣的,對不對。

  當年蘇東坡和佛印禅師兩個人鬥法,鬥來鬥去呢、蘇東坡說;我看你就像一堆牛糞,佛印禅師說;我看你就像一尊佛,于是蘇東坡回家很驕傲的和他妹妹講;”今天我終于贏了一次”,他妹妹說;“你怎麼贏的呀?”于是蘇東坡就說;“我看佛印禅師像一堆牛糞,他沒有說”。他妹妹問;“那他說什麼啦?他說他看我像佛,”她妹妹說;“你輸大了,”因爲人家心裏有佛呀,看你就是佛,你呢心裏有牛糞看到別人就是牛糞。

  所以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要改變觀念啦!要學會去欣賞別人,即使不好(也)是你的警醒,就是“見不賢而內自醒之,見賢要思齊”,于是你都要感謝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如果沒有你們,我又怎麼能夠成就呢,所以感謝吧!感恩吧!應該如此,學佛有學佛的價值,不要跟人家去爭執是非啦,因爲我們的生命不是很長啦!這就是現實呀。如果說你想長壽,你想健康的話,你這樣做,你都撈了極大的好處。你肯定能健康和長壽啊,更何況你還有更好的結果,那有白努力的事情,沒有。

  所以,請大家不要委屈。說;“我把他都看成佛菩薩了,他本來就不是啊!”你的分別心很麻煩,如果讓你把他看空,你把自己看空了,先從看假開始,你就覺得他可以是佛菩薩了,佛菩薩在變成另一種樣子在考驗你,哎呦!你要經過考驗,你不就成就了嗎,如果你經受不住考驗不行啊!所以在《大般涅槃經》裏面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切諸鬼神等,皆是諸佛菩薩之所示現”那些鬼神啊!那些個魔王啊!都是佛菩薩示現的,來考你的,你就沒經得住考驗。怎麼樣?擱在了這一邊,若是你經過了考驗,你就升華了。想想看我們怎麼辦啊?嘚經得住考驗。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大家都是佛菩薩,那就我一個人是凡夫,那你怎麼樣啊,謙虛點吧!恭敬點吧!所以功德向恭敬中求,爲什麼功德向恭敬中求呢?因爲你只有恭敬別人,你自己的我執和我慢才會得到一種改變哪,如果你不恭敬別人,說我比他強啊!我學佛時間比他早,我皈依的時間比他長,我受菩薩戒的時間比他長,最後說來說去你的,你的我慢就膨脹了、就長大了,你怎麼呀?你就下來了,你就沒有上去,升華和墮落,就是必須要把自己的分量,逐步逐步的減輕。減輕了你才能升高嘛,要不然,他分量太重…

《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輪回與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