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P2

  ..續本文上一頁跟他去搶.這個是事實啊!對不對!這個很麻煩。所以說造成了一種錯覺,距離上的的錯覺啊!距離中的錯覺就使你沒有辦法溝通啊!你說的話無法去接受和理解。

  而佛經恰恰是一種工具.讓你醒來的工具。佛法是什麼?佛法其實就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自助餐廳。你來到這裏邊,怎麼樣啊!喜歡吃什麼就來點什麼。而且開自助餐的老板.佛啊!醫王啊!他不會說你喜歡吃這個,他不讓你吃這個。你喜歡吃那個,他不讓你吃那個。他是盡量的滿足你.他不會給你分配。那麼恰恰因爲這樣的一種觀念,你不能說這裏沒有的你去找,而恰恰我們有佛教徒.佛法裏面就沒有這東西.他要找這東西。于是有人投其所好,算命、算卦。給人家“看事治病”,我們治的病是生死的大病,絕對不是你身體的那雞毛蒜皮的病。而且你應該意識到你的病來源于貪嗔癡。像有的人跟我說;“哎呀!哪腦出血了”我說“是啊!他愛生氣,于是他就得出血”對不對.(有人說);“法師你怎麼這麼講”我說的是真話,因爲你愛生氣啊!對不對!你愛生氣你就得的癌症,因爲你的毒就得從你這排出來,排不出來它就的變成毒!這是事實,你不承認也得承認。

  所以說你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之中,(我上午講了要有叁個定位;第一個信仰定位,是你信得是佛,不是別的,對不對!你不能打著一個別的招牌,佛的招牌、你恰恰賣的不是佛法.不是說的佛法,那可怕。我這個牌子是這樣,我賣的也是佛法.怎麼啊!這表裏如一。對吧!你整一個牌子.“我這是佛法”最後你弄的什麼啊?輪回啊.貪嗔癡啊.名利啊.有用嗎?沒有用、因爲你跟佛法跟信仰違背!不行,所以信仰定位;第二是什麼?寺院定位.爲什麼寺院定位?寺院是道場啊!有道才叫道場,若是無道還叫道場嗎?那可能叫商場.對吧!這毫無疑問。所以說寺院要承當起自己的定位,就是要有道;第叁種定位身份定位,出家人是幹什麼的,弘法!弘法是家務。爲什麼要弘法?因爲你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啊!毫無疑問啊!你不這樣你就不定位。你自己不負責啊!居士是幹什麼的?護法.對吧!我聽說林忍法師說有一百六十個人來發心護持。我非常感動,如果說這一次夏令營能夠順利承辦的話!能夠有一個好的結果的話,那我相信跟著一百六十個發心服務的居士無法分得開。所以我非常感動。護法嗎!在佛法裏面有說“城建叁寶”什麼叫城建叁寶?就是你作爲護法居士你就是一護城河。叁寶就在中間,你就是護城河叁寶就在中間緊緊的把叁寶衛護其中。你就負責了,你就定位了。你就有功德。因爲你沒有越位,你定位了。否則的話,你老想幹出家人的事、出家人老想幹居士的事。那都錯位了。這是事實。當然了學佛的過程之中啊!這個非常難!因爲你的觀念轉變哪裏有這麼容易啊!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們認識上的差異,導致結果也有差異。認識不同、行爲不同。結果不同。毫無疑問啊!

  所以啊!法國有一個哲學家叫帕斯卡爾他說過一段話我覺得非常精辟,把人性的那個弱點完全地暴露出來了,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他說:“人們的理智與感情之間的內戰。”人非常矛盾,人是矛盾的動物。人是情感的動物.什麼叫矛盾啊?一方面人們想做好人.一方面又受到良心的譴責,另一方面又受到利益的誘惑,于是乎呢!人哪非常矛盾,想幹點兒好事,但是呢!又覺得好人吃虧,怎麼辦呢?又幹壞事。覺得幹了壞事良心受到譴責。于是呢!在好與壞之間就徘徊。如果這個環境更多時候是好的人多,那他可能就隨好的人轉,如果這個環境汙染了,那他可能就跟壞人去了。所以人啊!人性是不定的,人哪!有時候很複雜。矛盾嗎!所以人的理智與情感之間的內戰。人自己同自己在鬥爭。不是別人啊!是自己同自己。所以啊你也一樣我也一樣。我也有個矛盾.也有個自己同自己的心理的鬥爭啊!那麼假如只有理智而沒有感情,因爲只有理智.你就只有理智了,我如如不動了,我怎麼怎麼樣的。我空了怎麼怎麼樣的。沒有感情行嗎?不行!人們說你是木頭。對吧!最初我出家的時候啊!老和尚說,告訴我,說:“你呀!走路的時候.(那個時候是傳統的)你的眼睛只能看叁尺之內”看就這麼近.(師父指著胸膛)就這麼近,很近,那還不是叁尺哪!就一尺。眼睛就看下邊。而我這樣做了,做了之後麻煩來了,另個人說“你這死羊眼”你說我矛不矛盾,矛盾啊!真的矛盾。對不對!我理智啊!我按規則做啊!說我死羊眼。我就沒有感情嗎?我的眼睛老四外瞎琢磨,瞎扯麼,又不行啊。所以這就是矛盾。對吧!我有過這樣的經曆,感受也就非常深刻。我相信你也有.對不對!我們都有。只要你承認你肯定也有。假如只有感情而沒有理智又麻煩了!我只有感情沒有理智,那怎麼辦啊!那咱們現在何必…說咱們佳木斯這個下崗的多.失業的多。那咋辦哪?砸銀行去吧!咱得過的好點兒。沒有了理智不完蛋了嗎!尤其佛教徒,首先要有道德有修養,有戒律的約束。洪水猛獸。所以這個是極端都不可取。但是既有這一個,又有另一個。人既有感情又有理智。有了理智還要有感情。所以你要有這一個、又有另一個。怎麼辦啊!既要與其中的一個和睦相處,和平相處,就不能不與另一個戰爭了。所以人總是在矛盾著,矛盾著。對吧!那麼我們學佛也是一樣啊!別人罵我們,我們忍了吧!因爲佛法告訴我們“忍辱波羅蜜”但是我們的佛教徒,很多時候就只會忍辱,沒有波羅密。忍辱那、忍了吧!忍了吧!無可奈何的,肚裏咕噜咕噜的直響。然後就直眉瞪眼的,然後又不敢生氣又不敢發火。其實很辛苦、很笨!沒有辦法沒有波羅密,波羅密是消化了!這些東西來了就下不去了,這邊來、這邊去,他不會留什麼痕迹,那是因爲看透了。看透了.你就會自在啊!你能消化。那現在不會消化啊,所以非常痛苦,學佛是一種失敗。

  我自己就有過親身的感受,但是我個人認爲,所有你想學佛的人。你沒有痛苦的經驗,你就沒有長大的經驗。你長不大,所以你要記住,痛苦煩惱、所有的不幸,他都會成就你。他不成就你才怪了呢!就像糞便一樣,你說它髒不髒,髒!但是你把他收集起來你把它發酵,你把它放到花園裏、你放到莊稼地裏,你覺得他是好還是壞?好!所以你應該,應該什麼,應該感謝這些東西。感謝感恩,沒有這些東西不行。如果說我今天還有那麼一點點成就的話,我感謝那一段刻骨銘心的考驗,沒有那一段,我甚至非常脆弱,不堪一擊。(大家鼓掌)

  因而他就永遠是分裂的,我爲什麼要把他這一段跟大家講,就是說,作爲正常的人他尚且有矛盾。作爲佛教徒尚且有矛盾,更何況不是佛教徒。矛盾痛苦更強烈。這個沒有辦法回避,我們確確實是.如果你說心裏話,你說我有煩惱,我們就有辦法,如果你說你沒有煩惱,那我趕緊跑。我沒有辦法,因爲你不是說真話。你說真話的話,那我們就有辦法,佛法嘛!就有辦法。沒有佛法就沒有辦法。所以說…因而他永遠是分裂,而且是自己在反對自己。有時候我們自己也煩自己,我們說一些個跟自己的良心哪不一致的話。如果是在特定的場合之下,我們姑且叫它遊戲,爲什麼叫它遊戲?因爲,你怎麼辦呢,兩個人之間,張叁說李四壞了,于是你實話實說,張叁和李四打起來了。你說我沒有妄語啊!結果呢!你得承受啊!所以你怎麼樣能處理這個關系?我覺得就是需要你轉變觀念。不轉變觀念就沒有辦法,人是矛盾的,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之中,不是要回避矛盾、是要轉化矛盾,要升華矛盾。使矛盾達到最高的境界,對立統一。因爲矛盾好與壞,高低貴賤、美醜,他們之間,都不是一個絕對的好、絕對的壞。他們只是相對的,站在你的角度,事物是這樣的,站在另一個人的角度,事物又是這樣的.站在這邊的角度,事物這樣。

  比如說西方,有人說我要去西方,西方在哪?現在的方向,我搞不准。我們姑且做一個參照物,如果說這邊是東邊,(師父指自己的左手)。這邊是西,(師父指著右手,與左手相對)。如果你站在這一邊,(師父把左手移到右手相背的一面)西邊變成了什麼?(指左手)東邊?

  你到底上哪邊?沒有東南西北,那是因爲衆生的著相,才有了東南西北。《金剛經》明確告訴我們,“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否也”沒有,是因爲你自己要這樣的。于是你就執著了.你的心改變,你的思維改變,于是你的想法改變。你的想法改變,你的行爲也跟著改變.你的行爲跟著改變、你的最後結果,命運也隨之而改變。這個非常重要。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就是一個觀念的改變。真的是十萬億佛土嗎?是的很難!但是你要知道,我們的心可以包太虛,量可以周沙界。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其實,還在我們的心裏。如果你回避了這一點,那也是錯誤的。

  那麼我們也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爲什麼沒有感應?對吧!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得非常好“若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對吧!什麼水淹啊、什麼火燒啊。你只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他都來救你。啊!我們也念,怎麼就不救呢?對吧!我也曾經懷疑過這些事,對吧!難道我不信嗎?難道觀世音菩薩不慈悲嗎?這些東西都困擾著我,那麼誤區有:

  第一,自以爲是,你學佛,今天應該這樣說,觀世音菩薩,沒有人相,沒有我相無人無我觀自在。你今天有沒有啊!你今天有,所以呢?你是以自己有一個我執,對不對!他應該幫我,他是大慈大悲的,他憑什麼不幫我。

  就像我在廟裏看殿,我曾經看過殿,那是86年 、87年的時候,看殿的時候。那你按規則做,你說不能照相!他非得要照相,不能照相呀!他說你這個和尚怎不慈悲呢!對吧!你把慈悲的內容(理解),就是要滿足他私人的那種欲望.我在北京中國佛學院教書的時候,有一次,我下來的時候(下課),北京有一個市民,他來敲我的門,

  我說:“你找我有什麼事?”

  他…

《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輪回與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